
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空气》教案.docx
7页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一节 空气三维目标1. 学问与技能(1) 明白空气的主要成分2) 明白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熟识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2.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进行观看、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2) 学习运用观看、试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体会进行总结等方法猎取信息 〔3〕运用分析、比照、归纳的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整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需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古怪心和求知欲,充分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宠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1. 培养同学对试验的观看才能和分析思维才能2. 不断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教具预备1.老师用具:(1) 投影仪、挂图 〔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 〕2) 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 〔带导管〕、弹簧夹、火柴2.同学用具:空气发觉史的资料、稀有气体用途的资料等等 〔详细内容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 我们四周存在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即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最亲热,你能用一个简洁的试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觉察的空气的确存在 吗?〔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学问导入二】 随着工业的进展, 大气污染越来越严肃, 已经到了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的步许多城市每天都要进行空气质量报告, 以便准时把握污染程度 作为祖国将来建设者的我们也应明白这一情形, 为了将来美好的生活应努力学习, 将来用科学的力气来转变现状 要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仍要从我们四周的空气来开头学习推动新课[过渡]由于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熟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始终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 18 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化争辩, 人们才开头熟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一、空气的成分[分析]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争辩其中,最 出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 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争辩工具, 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争辩对象,最终争辩出了空气的成分[图片呈现]争辩空气成分的装置[分析]拉瓦锡并不是最早争辩空气成分的人, 在他之前已有许多科学家着手争辩空气的组成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他们很早就发觉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拉瓦锡最早用试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过渡] 拉瓦锡的试验是在 200 多年前做的, 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 他的试验比较麻烦 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洁的试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做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验] 试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要马上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 1/5结论: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争辩]拉瓦锡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削减的体积小于 1/5?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没有残余的氧气.[结论]该试验中,水面上升达不到 1/ 5 体积是由于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 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 假如仍有氧气,红磷仍能连续燃烧[分析] 在红磷燃烧这个试验中, 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和试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 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试验一一发觉。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运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过渡]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 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洁物二、纯洁物和混合物[分析]纯洁物可以用特的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 O2、氮气: N2、红磷: P、五氧化二磷: P2O5[ 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不必做过多的说明,只说明这是一种表示物质的符号就可以了]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可用特的的化学符号表示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没有特的的化学符号表示 〕[举例]纯洁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 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分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 “养气”,这充分说明白氧气的重要性。
1. 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爱惜气 〔3〕供应低温环境[过渡] 从氮气可作爱惜气这一事实知,物质的性质准备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争辩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争辩](1) 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确定高度后,仍连续上升吗 .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 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确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结论](1)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2)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确定高度后,不能连续上升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确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如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却不能在氮气中燃烧 〕[提问] 通过日常生活对空气的观看及上面的争辩, 并结合物理性质的概念, 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吗 .是 否易溶于水不 易溶[答复]物质颜色状态气味标 准 状况 下 的熔点沸点氮气无色气体无味密度1.251-209.9 ℃-195.8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g·L -1于水[过渡]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 仍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学问。
2. 氧气的用途〔1〕供应呼吸 〔2〕支持燃烧[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答复]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分析] 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 是由于氮气性质不活泼 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 焊接金属用氮作爱惜气, 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 氮气仍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爱惜气、供应低温环境3. 稀有气体[分析]稀有气体曾叫做 “惰性气体 ”这是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觉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们发觉有些惰性气体在确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其他物质, 于是又把它们改作为稀有气体 在空气的成分中, 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摸索]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阅读让同学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答复]①可用作爱惜气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可用于激光技术[摸索]除了课本上讲到的稀有气体的用途外,谁仍知道稀有气体的其他用途了?[答复]①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所所用的灯里充了氙气,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 。
②航空、航海的指示灯里充入了氖气,通电时发出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总结]通过大家刚刚的答复和争辩,我们可以总结出稀有气体具有如下用途:〔1〕爱惜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 麻醉剂[分析]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特殊重要的 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入的空气约为 12 m3—16 m3但是, 随着工业的进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肃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稳,故爱惜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课堂练习]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运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以下关于稀有气体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D.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答案: 1.B 2.C[课堂小结] 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同时仍知道了纯洁物和混合物等概念板书设计第一节 空气一、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运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二、纯洁物和混合物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可用特的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没有特的的化学符号表示 〕三、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1.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爱惜气 〔3〕供应低温环境2.氧气的用途〔1〕供应呼吸 〔2〕支持燃烧3.稀有气体〔1〕爱惜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 麻醉剂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1. 课本课后习题2. 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 〕A. 矿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3.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以以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的试验装置,试答复以下问题:(1) 试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 这个试验除了可以得出 O2 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的结论外,仍可推出氮气 〔填“难”或“易” 〕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 或“不活泼” 〕的结论3) 此试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答案:2.D3.〔1〕让 O2 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 O2 的体积更接近空气 O2 的实际体积〔2〕难 不活泼 〔3〕不能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试验为中心, 引导同学从日常生活体会和第一单元的学问动身, 先是让同学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 接着由同学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 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 〔主要是氧气〕 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真正表达了引导同学 “合作、自主、探究 ”学习的新理念,这样成效会更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