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CAD建筑制图整套实例教程共课件.ppt
527页1.1 AutoCAD 2006新增功能 1.2 AutoCAD 2006的启动与退出 1.3 AutoCAD 2006的界面简介 1.4 图形文件的管理 1.5 数据的输入方法 1.6 绘图界限和单位 1.7 图层的设置 1.8 视图的显示控制 1.9 选择对象第一章 AutoCAD 2006概述 1.1 Auto CAD 2006新增功能新增功能 下一页返回主页 1. 动态块 块可以将一组对象组合成一个对象集合,是AutoCAD中一个功能强大的的工具AutoCAD 2006新增了动态块功能,动态块中定义了一些自定义特性,可用于在位调整块,而无需重新定义该块或插入另一个块新增的可见性状态和查询表功能,可以方便地设置块中对象的可见性及根据查询表内容修改块的形态 2.动态输入 动态输入是AutoCAD 2006引入的一个重要功能使用动态输 入功能可以在工具栏提示中输入坐标值光标旁边显示的工具栏提示信息将随着光标的移动而动态更新。
有两种动态输入:指针输入和标注输入要打开或关闭动态输入,可以单击状态栏上的“DYN”选项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3.快速计算器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工具】|【快速计算器】命令,弹出【快速计算器】选项板,如图所示使用快速计算器可以执行各种数学和三角计算在计算器的【单位转换】区域中,可以获得不同测量单位的等价值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4.增强的表格功能 在AutoCAD 2005中引入了表格功能,可以通过对话框创建表格对象AutoCAD 2006增强了表格计算的功能,可以在表格中插入简单的公式,用于计数、计算总计和平均值,以及定义简单的算术表达式等 5.增强的图案填充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图案填充按钮,可以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AutoCAD 2006增强了图案填充的功能,可以添加、删除和重新创建边界;将同一个填充图案同时应用于图形的多个区域时,可以指定每个填充区域都是一个独立的对象;可以通过指定图案基于的原点来更改图案填充的对齐方式;可以通过设置允许的间隙填充没有封闭的区域 6.自定义和移植 可以创建和保存简化的工作空间,使其仅包含在特定的任务中最常用的工具栏、工具选项板和菜单。
自定义用户界面】对话框可用于管理自定义的用户界面元素AutoCAD 2006 为临时替代提供了一组默认的组合键,可以通过按下某个键或组合键临时打开或关闭绘图辅助工具,还可以使用【自定义用户界面】对话框来修改键指定或创建新的指定返回主页1.2 AutoCAD 2006的启的启动与退出与退出 1.2.1 AutoCAD 2006的启动 启动AutoCAD 2006有很多种方法,这里只介绍常用的3种方法: 1. 通过桌面快捷方式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用鼠标双击桌面上的AutoCAD 2006快捷方式图标,即可启动AutoCAD 2006,进入AutoCAD 2006工作界面 2. 通过【开始】菜单从任务栏中,选择【开始】菜单,然后单击【所有程序】|【Autodesk】|【AutoCAD 2006 – Simplified Chinese】中的AutoCAD 2006的可执行文件,也可以启动AutoCAD 2006 3. 通过文件目录启动AutoCAD 2006 双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快捷方式,打开【我的电脑】对话框,通过AutoCAD 2006的安装路径,找到AutoCAD 2006的可执行文件,也可以打开AutoCAD 2006。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2.2 “启启动”对话框的框的设置与置与应用用 用任意一种方法启动AutoCAD 2006后,首先显示的是启动画面,然后自动进入如图所示的系统【启动】对话框,从中可以按需要进行初始绘图环境的设置 该对话框上方有四个选项卡,分别是【打开图形】选项卡、【从草图开始】选项卡、【使用样板】选项卡和【使用向导】选项卡这四个选项卡分别提供了4种开始绘图的方式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打开图形】选项卡.【打开图形】选项卡 单击【启动】对话框中的【打开图形】按钮,可打开已有的图形文件,如图所示 用户可从【选择文件】列表中列出的最近使用过的图形文件中选择文件,也可单击【浏览】按钮,从【选择文件】对话框中打开未列出的图形文件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2.【从草图开始】选项卡.【从草图开始】选项卡单击【启动】对话框中的【从草图开始】按钮,系统会弹出如图所示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用户可以选择“英制”或“公制”测量单位我国实行“公制”的测量制式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3.【使用样板】选项卡.【使用样板】选项卡单击【启动】对话框中的【使用样板】按钮,系统会弹出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样板图文件为.dwt文件,AutoCAD 2006提供了许多样板文件,用户可以选择已有的样板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创建自己的样板文件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4.【使用向导】选项卡.【使用向导】选项卡单击【启动】对话框中的【使用向导】按钮,系统会弹出如图所示的对话框该对话框提供了【高级设置】和【快速设置】两种向导方式,下面分别作一介绍: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各步骤的功能如下:各步骤的功能如下:【单位】:选择绘图单位及精度,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各步骤的功能如下:各步骤的功能如下:【角度】:设置角度的测量单位及精度,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各步骤的功能如下:各步骤的功能如下:【角度测量】:用于设置零角度的方向,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各步骤的功能如下:各步骤的功能如下:【角度方向】:选择角度旋转的正方向为逆时针或顺时针,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各步骤的功能如下:各步骤的功能如下:【区域】:用于设置图形的绘图界限,即绘图区域的宽度和高度,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 设置完所有选项后,单击【完成】按钮结束高级设置,即可创建一张新图形,进入工作界面返回主页2)【快速设置】选项【快速设置】选项 在【快速设置】对话框中,第一步指定绘图单位,第二步指定绘图区域,设置好后单击【完成】按钮关闭该窗口,结束绘图环境设置。
注意:打开AutoCAD 2006时,用户可以自己设置是否显示【启动】对话框,方法如下:(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工具】|【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选择【系统】选项卡,如图所示2)在【启动】下拉列表中设置启动对话框的显示与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选项选项”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返回主页1.2.3 AutoCAD 2006的退出的退出 退出AutoCAD 2006操作系统有很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1.单击AutoCAD 2006界面标题栏右边的按钮,退出AutoCAD系统 2.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文件】|【退出】命令,退出AutoCAD系统 3. 按键盘上的Alt+F4组合键,退出AutoCAD系统 4.在命令行中输入QUIT或EXIT命令后敲击回车键 注意:如果图形修改后尚未保存,则退出之前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系统警告对话框单击【是】按钮系统将保存文件后退出;单击【否】按钮系统将不保存文件;单击【取消】按钮,系统将取消执行的命令,返回到原AutoCAD 2006工作界面下一页上一页 AutoCAD 的工作界面包括标题栏、下拉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命令行窗口和状态栏等部分。
下一页返回主页1.3 AutoCAD的界面简介的界面简介 1.标题栏.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标题栏位于AutoCAD 2006工作界面的最顶端,用于显示当前正工作界面的最顶端,用于显示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名及当前打开的文件名标题栏右侧的在运行的程序名及当前打开的文件名标题栏右侧的3个按钮依次为:个按钮依次为: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关闭应用程序按钮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关闭应用程序按钮 下一页上一页 2.下拉菜单栏 下拉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绘图、标注、修改、窗口和帮助等11个主菜单项,每个主菜单下又包括子菜单在展开的子菜单中存在一些带有“…”省略符号的菜单命令,表示如果选择该命令,将弹出一个相应的对话框;有的菜单命令右端有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选择菜单命令能够打开级联菜单;菜单项右边有“Ctrl+?”组合键的表示键盘快捷键,可以直接按下键盘快捷键执行相应的命令,比如同时按下Ctrl+N键能够弹出【创建新图形】对话框 返 回 主 页 3.工具栏 工具栏以图标的形式,形象又直观地表示AutoCAD 2006的一个个命令,把光标移动到某个图标上稍停片刻,即在该图标一侧显示相应的工具提示,同时在状态栏中,显示对应的说明和命令名。
单击图标可以执行对应的操作右下角带有小黑三角形的按钮表明具有包含相关命令可下拉的图标工具栏,按住鼠标左键会弹出相应的工具栏,按住鼠标左键并将光标移动到某一图标上然后松手,该图标就成为当前图标单击当前图标,可执行相应的命令 4.绘图区 位于屏幕中间的整个黑色区域是AutoCAD 2006的绘图区,也称为工作区域默认设置下的工作区域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我们可以按照图形的实际尺寸在绘图区内绘制各种图形下一页上一页 返 回 主 页 方法如下: 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工具】|【选项】命令,弹出【选项】对话框 2.选择【显示】选项卡,单击【窗口元素】组合框中的【颜色】按钮,弹出【颜色选项】对话框,如图1-15所示 3.在【窗口元素】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改变的窗口元素,可改变任意窗口元素的颜色,默认为【模型空间背景】 4.单击【颜色】下拉列表框,在展开的列表中选择【白色】 5.单击【应用并关闭】按钮,返回【选项】对话框 6.单击【确定】按钮,将绘图窗口的颜色改为白色下一页上一页 返 回 主 页绘图区可以改变成其他的颜色 5.命令行窗口 命令行窗口是输入命令名和显示命令提示的区域,默认的命令行窗口布置在绘图区下方。
AutoCAD通过命令行窗口反馈各种信息,如输入命令后的提示信息,包括错误信息、命令选项及其提示信息等因此,应时刻关注在命令行窗口中出现的信息 6.状态栏 状态栏位于工作界面的最底部,左端显示当前十字光标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值,右端依次显示【捕捉】、【栅格】、【正交】、【极轴】、【对象捕捉】、【对象追踪】、【DYN】、【线宽】和【模型】九个辅助绘图工具按钮当按钮处于凹下状态时,表示该按钮处于打开状态,再次单击该按钮,可关闭相应按钮 下一页上一页 返 回 主 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4 图形文件的管理图形文件的管理 1.4.1 新建文件新建文件创建新的图形文件有以下几种方法: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命令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命令按钮3.在命令行中输入NEW说明:说明:【创建新图形】对话框与【启动】对话框基本相似,可从中选择【从草图开始】、【使用样板】和【使用向导】三种不同的方式创建新图形,系统默认的图形名称为drawing1.dwg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 1.4.2 打开文件打开文件打开已有图形文件有以下几种方法: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开】命令。
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打开命令按钮3.在命令行中输入OPEN执行该命令后,将弹出如图所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如果在文件列表中同时选择多个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图形文件上一页返回主页“选择文件选择文件”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4.3 存储文件存储文件 保存图形文件的方法如下所示: 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文件】|【保存】命令 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保存命令按钮 3.在命令行中输入SAVE 执行该命令后,如果文件已命名,则AutoCAD自动保存;如果文件未命名,是第一次进行保存,系统将弹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另存为】对话框可以在【保存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件夹和盘符,在文件列表框中选择文件的保存目录,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并从【文件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保存文件的类型和版本格式,设置好后,单击【保存】命令按钮即可上一页返回主页“图形另存为图形另存为”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 1.1 AutoCAD 2006新增功能 1.2 AutoCAD 2006的启动与退出 1.3 AutoCAD 2006的界面简介 1.4 图形文件的管理 1.5 数据的输入方法 1.6 绘图界限和单位 1.7 图层的设置 1.8 视图的显示控制 1.9 选择对象第一章 AutoCAD 2006概述 1.5 数据的输入方法数据的输入方法 下一页返回主页 1.点的输入 AutoCAD提供了很多点的输入方法,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1)移动鼠标使十字光标在绘图区之内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单击鼠标左键在屏幕上直接取点。
2)用目标捕捉方式捕捉屏幕上已有图形的特殊点,如端点、中点、圆心、交点、切点、垂足等 3)用光标拖拉出橡筋线确定方向,然后用键盘输入距离 4)用键盘直接输入点的坐标点的坐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一页返回主页 直角坐标有两种输入方式:绝对直角坐标和相对直角坐标绝对直角坐标以原点为参考点,表达方式为(X,Y)相对直角坐标是相对于某一特定点而言的,表达方式为(@X,Y),表示该坐标值是相对于前一点而言的相对坐标 极坐标也有两种输入方式:绝对极坐标和相对极坐标绝对极坐标是以原点为极点,输入一个距离值和一个角度值即可指明绝对极坐标它的表达方式为(L<角度),其中L代表输入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对极坐标是以通过相对于某一特定点的极长距离和偏移角度来表示的,表达方式为(@L<角度),其中@表示相对于,L表示极长上一页2.距离的输入下一页返回主页 在绘图过程中,有时需要提供长度、宽度、高度和半径等距离值AutoCAD提供了两种输入距离值的方式:一种是在命令行中直接输入距离值;另一种方法是在屏幕上拾取两点,以两点的距离确定所需的距离值。
上一页返回主页1.6 绘图界限和界限和单位的位的设置置 1.设置绘图界限 在AutoCAD 2006中绘图,一般按照1:1的比例绘制绘图界限可以控制绘图的范围,相当于手工绘图时图纸的大小设置图形界限还可以控制栅格点的显示范围,栅格点在设置的图形界限范围内显示 下面以A3图纸为例,假设绘图比例为1:100,设置绘图界限的操作如下: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或者在命令行输入LIMITS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命令: '_limits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指定左下角点或 [开(ON)/关(OFF)] <0.0000,0.0000>: //回车,设置左下角点为系统默认的原点位置指定右上角点 <420.0000,297.0000>: 42000,29700 //输入右上角点坐标命令: z //输入缩放命令ZOOM指定窗口的角点,输入比例因子 (nX 或 nXP),或者[全部(A)/中心(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对象(O)] <实时>: a 正在重生成模型。
//全图缩放注意:提示中的“[开(ON)/关(OFF)]”选项的功能是控制是否打开图形界限检查选择“ON”时,系统打开图形界限的检查功能,只能在设定的图形界限内画图,系统拒绝输入图形界限外部的点系统默认设置为“OFF”,此时关闭图形界限的检查功能,允许输入图形界限外部的点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2.设置绘图单位.设置绘图单位 在绘图时应先设置图形的单位,即图上一个单位所代表的实际距离,设置方法如下: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单位】命令,或者在命令行输入UNITS或UN,弹出【图形单位】对话框,如图所示 1)设置长度单位及精度 在【长度】选项区域中,可以从【类型】下拉列表框提供的5个选项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还可以根据绘图的需要从【精度】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精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形单位图形单位”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返回主页 2)设置角度的类型、方向及精度 在【角度】选项区域中,可以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种合适的角度单位,并根据绘图的需要在【精度】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精度。
顺时针】复选框用来确定角度的正方向,当该复选框没有选中时,系统默认角度的正方向为逆时针;当该复选框选中时,表示以顺时针方向作为角度的正方向 单击【方向】按钮,将弹出【方向控制】对话框,如图所示该对话框用来设置角度的0度方向,默认以正东的方向为0度角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方向控制方向控制”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7 图层的设置图层的设置 图层是AutoCAD用来组织图形的重要工具之一,用来分类组织不同的图形信息AutoCAD的图层可以被想象为一张透明的图纸,每一图层绘制一类图形,所有的图纸层叠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AutoCAD的完整图形 1.图层的特点 1)每个图层对应一个图层名其中系统默认设置的图层是“0”层,该图层不能被删除其余图层可以单击新建图层按钮建立,数量不限 2)各图层具有相同的坐标系,每一图层对应一种颜色、一种线型 3)当前图层只有一层,且只能在当前图层绘制图形 4)图层具有打开、关闭、冻结、解冻、锁定和解锁等特征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 1)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的方法如下: (1)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弹出【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如图所示。
(2)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层】命令,可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3)在命令行中直接输入图层命令LAYER或LA,也可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返 回 主 页2.【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返回主页“图层特性管理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 2)打开|关闭按钮:系统默认该按钮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该图层上的图形可见单击一下按钮,将变成关闭状态,此时该图层上的图形不可见,且不能被打印或由绘图仪输出但重生成图形时,图层上的实体仍将重新生成 3)冻结|解冻按钮:该按钮也用于控制图层是否可见当图层被冻结时,该层上的实体不可见且不能被输出,也不能进行重生成、消隐和渲染等操作,可明显提高许多操作的处理速度;而解冻的图层是可见的,可进行上述操作 4)锁定|解锁按钮:控制该图层上的实体是否可被修改锁定图层上的实体不能进行删除、复制等修改操作,但仍可见,且可以绘制新的图形下一页上一页 返 回 主 页 5)设置图层颜色:单击颜色图标按钮,如图所示,可弹出【选择颜色】对话框,如图所示可以从中选择一种颜色作为图层的颜色。
注意:一般创建图形时,采用该图层对应的颜色,称为随层“Bylayer”颜色方式 6)设置图层线型:单击线型图标按钮“Continuous”,弹出【选择线型】对话框,如图所示如需加载其他类型的线型,只需单击【加载】按钮,即可弹出【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如图所示,从中可以选择各种需要的线型 注意:一般创建图形时,采用该图层对应的线型,称为随层“Bylayer”线型方式 7)设置图层线宽:单击线宽图标按钮,弹出【线宽】对话框,从中可以选择该图层合适的线宽,如图所示 注意: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线宽】命令,可弹出【线宽设置】对话框,如图所示默认线宽为0.25mm,可以进行修改 下一页上一页 返 回 主 页返回主页修改图层颜色修改图层颜色上一页返回主页“选择颜色选择颜色”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返回主页“选择线型选择线型”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返回主页“加载或重载线型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返回主页“线宽线宽”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返回主页“线宽设置线宽设置”对话框对话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8 视图的显示控制视图的显示控制在绘图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观看局部或全部图形,需要经常使用视图的缩放和平移等操作工具。
1.视图的缩放有三种输入命令的方式:1)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或Z,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ZOOM指定窗口的角点,输入比例因子 (nX 或 nXP),或者[全部(A)/中心(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对象(O)] <实时>: 各选项的功能如下:(1).全部(A):选择该选项后,显示窗口将在屏幕中间缩放显示整个图形界限的范围如果当前图形的范围尺寸大于图形界限,将最大范围地显示全部图形2).中心(C):此项选择将按照输入的显示中心坐标,来确定显示窗口在整个图形范围中的位置,而显示区范围的大小,则由指定窗口高度来确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3).动态(D):该选项为动态缩放,通过构造一个视图框支持平移视图和缩放视图4).范围(E):选择该选项可以将所有已编辑的图形尽可能大地显示在窗口内5).上一个(P):选择该选项将返回前一视图当编辑图形时,经常需要对某一小区域进行放大,以便精确设计,完成后返回原来的视图,不一定是全图6).比例(S):该选项按比例缩放视图比如:在“输入比例因子 (nX 或 nXP):”提示下,如果输入0.5x,表示将屏幕上的图形缩小为当前尺寸的一半;如果输入2x,表示使图形放大为当前尺寸的二倍。
7).窗口(W):该选项用于尽可能大的显示由两个角点所定义的矩形窗口区域内的图像此选项为系统默认的选项,可以在输入ZOOM命令后,不选择“W”选项,而直接用鼠标在绘图区内指定窗口以局部放大8).对象(O):该选项可以尽可能大地在窗口内显示选择的对象实时:选择该选项后,在屏幕内上下拖动鼠标,可以连续地放大或缩小图形此选项为系统默认的选项,直接按回车键即可选择该选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 2)在标准工具栏中,提供了与ZOOM命令作用相同的工具按钮,如左图所示 3)选择下拉菜单栏中的【视图】|【缩放】子菜单,打开其级联菜单,作用同上,如右图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有三种输入命令的方式:1)在命令行中键入PAN或P,此时,光标变成手形光标,按住鼠标左键在绘图区内上下左右的移动鼠标,即可实现图形的平移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按钮,也可输入平移命令3)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视图】|【平移】|【实时】命令,也可输入平移命令注意:各种视图的缩放和平移命令在执行过程中均可以按ESC键提前结束命令 上一页2.视图的平移下一页返回主页 1.执行编辑命令有两种方法: 1)先输入编辑命令,在“选择对象”提示下,再选择合适的对象。
2)先选择对象,所有选择的对象以夹点状态显示,再输入编辑命令 2.构造选择集的操作 在选择对象过程中,选中的对象呈虚线亮显状态,选择对象的方法如下所示: 1)使用拾取框选择对象例如:要选择圆形,在圆形的边线上单击鼠标左键即可 2)指定矩形选择区域在“选择对象”提示下,单击鼠标左键拾取两点作为矩形的两个对角点,如果第二个角点位于第一个角点的右边,窗口以实线显示,叫作“W窗口”,此时,完全包含在窗口之内的对象被选中;如果第二个角点位于第一个角点的左边,窗口以虚线显示,叫作“C窗口”,此时完全包含于窗口之内的对象以及与窗口边界相交的所有对象均被选中上一页1.9 选择对象选择对象下一页返回主页 3)F(Fence):栏选方式,即可以画多条直线,直线之间可以与自身相交,凡与直线相交的对象均被选中 4)P(Previous):前次选择集方式,可以选择上一次选择集 5)R(Remove):删除方式,用于把选择集由加入方式转换为删除方式,可以删除误选到选择集中的对象 6)A(Add):添加方式,把选择集由删除方式转换为加入方式。
7)U(Undo):放弃前一次选择操作上一页返回主页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简单介绍了AutoCAD 2006的新增功能,启动和退出AutoCAD的方法,详细讲解了AutoCAD 2006界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新建、打开和关闭文件的方法,说明了数据的几种输入方式本章还介绍了绘图的界限、单位、图层、视窗的显示控制、选择对象的方法,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初学者很好地认识AutoCAD的基本功能,快速掌握其操作方法,对于快速绘图也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上一页 2.1 绘制窗间墙节点 2.2 绘制花坛平面图 2.3 绘制装饰柜立面图 2.4 绘制坐便器平面图 2.5 绘制正多边形 2.6 绘制弯曲箭头 2.7 绘制扬声器立面图 第二章 二维基本绘图命令 2.1 绘制窗间墙节点绘制窗间墙节点 下一页返回主页以窗间墙节点为例,讲解直线命令、镜像命令的使用方法,绘制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1.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AutoCAD 2006中文版图标,打开AutoCAD 2006,选择【启动】对话框中的【从草图开始】选项,【默认设置】选项区域选择【公制】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 ,右上角点的坐标为(1500,1500).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运用直线命令绘制基本图形绘制时应打开正交方式,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4.镜像图形先以A点及其垂直向上方向的极轴上的任意一点作为镜像线的两点进行镜像,如图所示再以B点和C点作为镜像线的两点进行镜像,结果如图所示返回主页2.2 绘制花制花坛平面平面图以花坛平面图为例,讲解矩形命令、圆命令的以花坛平面图为例,讲解矩形命令、圆命令的使用方法,绘制结果如图所示使用方法,绘制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1.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AutoCAD 2006中文版图标,打开AutoCAD 2006,选择【启动】对话框中的【从草图开始】选项,【默认设置】选项区域选择【公制】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2.绘制矩形运用矩形命令绘制大矩形,再运用偏移复制命令复制小矩形,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绘制圆.绘制圆选择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圆】|【相切、相切、相切】命令,绘制圆,结果如图所示。
同理,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绘制出其他的圆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2.3 绘制装饰柜立面图绘制装饰柜立面图 以以装装饰饰柜柜立立面面图图为为例例,,讲讲解解直直线线命命令令和和圆圆弧弧命命令令的的使使用用方方法法,,绘绘制制结结果果如如图图所所示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1.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AutoCAD 2006中文版图标,打开AutoCAD 2006,选择【启动】对话框中的【从草图开始】选项,【默认设置】选项区域选择【公制】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2.设置绘图界限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2000,2000”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输入A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绘制直线.绘制直线单击【绘图】工具栏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中的直线命令按钮,按照按照ABCDEFGHI的的顺序画线,如图所示顺序画线,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4.绘制圆弧.绘制圆弧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绘图】】|【【圆弧圆弧】】|【【起点、端点、半起点、端点、半径径】】命令,根据命令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绘制圆弧,结行提示绘制圆弧,结果如图所示。
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2.4 绘制坐便器平面图绘制坐便器平面图 以以坐坐便便器器平平面面图图为为例例,,讲讲解解矩矩形形、、直直线线、、椭椭圆圆和和修修剪剪等等命命令令,,绘绘制制结结果果如如图图所所示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1.设置绘图界限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900,900”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2.绘制矩形运用矩形命令绘制长度为440,宽度为180,圆角半径为30的矩形,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绘制直线.绘制直线根据相应的尺寸绘制根据相应的尺寸绘制直线,结果如图所示直线,结果如图所示 4.绘制椭圆.绘制椭圆运用椭圆命令绘制椭圆,运用运用椭圆命令绘制椭圆,运用偏移复制命令复制出小椭圆,偏移复制命令复制出小椭圆,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步骤::5.修剪椭圆.修剪椭圆单击【修改】工具栏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中的修剪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修剪椭圆,根据命令行修剪椭圆,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如图所示上一页 2.1 绘制窗间墙节点 2.2 绘制花坛平面图 2.3 绘制装饰柜立面图 2.4 绘制坐便器平面图 2.5 绘制正多边形 2.6 绘制弯曲箭头 2.7 绘制扬声器立面图 第二章 二维基本绘图命令 2.5 绘制正多边形绘制正多边形 下一页返回主页1.利用“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方式绘制正多边形,绘制结果如图所示 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1)绘制圆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命令按钮,绘制半径为50的圆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绘制外接圆半径为50的正六边形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正多边形】命令,命令行提示:命令: _polygon 输入边的数目 <4>: 6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 //捕捉圆的圆心输入选项 [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 : //回车指定圆的半径: 50 //输入外接圆的半径50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绘制内切圆半径为50的正六边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polygon 输入边的数目 <6>: //回车,取默认值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 //捕捉圆的圆心输入选项 [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 < C >: //选择“外切于圆(C)”选项指定圆的半径: 50 //输入内切圆的半径50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2.5 绘制正多边形绘制正多边形 下一页返回主页2.利用利用“边边(E)”方式画正多边形,绘图结果如图所示方式画正多边形,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1)绘制正方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单击一点作为矩形的第一个角点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d //选择“尺寸”选项指定矩形的长度 <10.0000>: 50 //输入矩形的长度50指定矩形的宽度 <10.0000>: 50 //输入矩形的宽度50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确定矩形的方向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绘制正五边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polygon 输入边的数目 <6>: 5 //输入5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 e //选取“边(E)”方式指定边的第一个端点: 指定边的第二个端点: //捕捉A点作为第一个端点,捕捉B点作为第二个端点绘制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阵列五边形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弹出【阵列】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好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正确的图形 返回主页2.6 绘制弯曲箭制弯曲箭头 多段线是由一条或多条直线段和圆弧段连接而成的多段线是由一条或多条直线段和圆弧段连接而成的一个单一对象本实例运用多段线命令绘制而成,绘图一个单一对象本实例运用多段线命令绘制而成,绘图结果如图所示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步 骤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pline指定起点指定起点: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当前线宽为当前线宽为 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圆弧(A)/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w //设置线宽设置线宽指定起点宽度指定起点宽度 <0.0000>: 5 //输入输入5指定端点宽度指定端点宽度 <5.0000>: //回车,取默认值回车,取默认值5指定下一个点或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圆弧(A)/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10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值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值10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圆弧(A)/闭合闭合(C)/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a //由绘制直线转为绘制圆弧由绘制直线转为绘制圆弧指定圆弧的端点或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角度角度(A)/圆心圆心(CE)/闭合闭合(CL)/方向方向(D)/半宽半宽(H)/直线直线(L)/半径半径(R)/第二个点第二个点(S)/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5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值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值50指定圆弧的端点或指定圆弧的端点或[角度角度(A)/圆心圆心(CE)/闭合闭合(CL)/方向方向(D)/半宽半宽(H)/直线直线(L)/半径半径(R)/第二个点第二个点(S)/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l //由绘制圆弧转为绘制直线状态由绘制圆弧转为绘制直线状态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圆弧(A)/闭合闭合(C)/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w //设置箭头线宽设置箭头线宽指定起点宽度指定起点宽度 <5.0000>: 10 //输入起点宽度输入起点宽度10指定端点宽度指定端点宽度 <10.0000>: 0 //输入端点宽度输入端点宽度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圆弧(A)/闭合闭合(C)/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25 //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距离值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距离值25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圆弧(A)/闭合闭合(C)/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回车,结束命令回车,结束命令上一页返回主页2.7 绘制扬声器立面图绘制扬声器立面图 本本实实例例主主要要应应用用多多段段线线命命令令、、圆圆弧弧命命令令、、偏偏移移命命令令等等,,绘绘图图结结果果如如图图所所示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1.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1500,1500” 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步 骤2.绘制多段线.绘制多段线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pline指定指定起点起点: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当前线宽为当前线宽为 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指定下一个点或 [圆弧圆弧(A)/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65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6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圆弧(A)/闭合闭合(C)/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a //选择选择“圆弧圆弧(A)”选项开始绘制圆弧选项开始绘制圆弧指定圆弧的端点或指定圆弧的端点或[角度角度(A)/圆心圆心(CE)/闭合闭合(CL)/方向方向(D)/半宽半宽(H)/直线直线(L)/半径半径(R)/第二个点第二个点(S)/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30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300指定圆弧的端点或指定圆弧的端点或[角度角度(A)/圆心圆心(CE)/闭合闭合(CL)/方向方向(D)/半宽半宽(H)/直线直线(L)/半径半径(R)/第二个点第二个点(S)/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l //选择选择“直线直线(L)”选项绘制直线选项绘制直线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圆弧(A)/闭合闭合(C)/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650 //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距离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距离6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圆弧圆弧(A)/闭合闭合(C)/半宽半宽(H)/长度长度(L)/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a //选择选择“圆弧圆弧(A)”选项开始绘制圆弧选项开始绘制圆弧指定圆弧的端点或指定圆弧的端点或[角度角度(A)/圆心圆心(CE)/闭合闭合(CL)/方向方向(D)/半宽半宽(H)/直线直线(L)/半径半径(R)/第二个点第二个点(S)/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300 //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距离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距离300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指定圆弧的端点或[角度角度(A)/圆心圆心(CE)/闭合闭合(CL)/方向方向(D)/半宽半宽(H)/直线直线(L)/半径半径(R)/第二个点第二个点(S)/放弃放弃(U)/宽度宽度(W)]: //回车,结束命令回车,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步 骤2))单单击击【【修修改改】】工工具具栏栏中中的的偏偏移移命命令令按按钮钮,,根根据据命令行提示偏移多段线,结果如图所示。
命令行提示偏移多段线,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绘制直线.绘制直线 运用直线命令绘制结果运用直线命令绘制结果如图所示如图所示运用镜像命令绘制结果运用镜像命令绘制结果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4.绘制圆弧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弧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arc 指定圆弧的起点或 [圆心(C)]: //捕捉C点指定圆弧的第二个点或 [圆心(C)/端点(E)]: //捕捉D点指定圆弧的端点: //捕捉E点结果如图所示上一页 3.1 绘制篮球场平面布置图 3.2 绘制轴网图 3.3 绘制旋转楼梯 3.4 绘制桌椅平面图 3.5 绘制厨柜立面图 3.6 绘制五角星标志 3.7 绘制浴缸平面图 第三章 二维图形编辑 3.1 绘制篮球场平面布置图绘制篮球场平面布置图 下一页返回主页 以篮球场平面布置图为例,讲解镜像命令的使用方法,本例还用到矩形命令、直线命令、圆命令、圆弧命令等,绘制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1.运用直线命令绘制边框1)绘制直线ABCD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28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28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150 //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距离150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280 //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距离280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c //输入C,封闭图形并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绘制直线EF再一次单击回车键,输入上一次的直线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直线AB的中点E单击左键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直线CD的中点F单击左键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绘制完成的图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绘制内部图形.绘制内部图形1)绘制圆弧)绘制圆弧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弧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弧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arc 指定圆弧的起点或指定圆弧的起点或 [圆心圆心(C)]: c 指定圆弧的圆心指定圆弧的圆心: 58 //由直线由直线AD的中点水平向右追踪距离为的中点水平向右追踪距离为58指定圆弧的起点指定圆弧的起点: @0,-9 //输入相对坐标,确定圆弧的起点输入相对坐标,确定圆弧的起点H点点指定圆弧的端点或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角度角度(A)/弦长弦长(L)]: //在垂直向上的极轴方向上任意一点单击,确定圆弧的端点在垂直向上的极轴方向上任意一点单击,确定圆弧的端点G2)绘制直线)绘制直线GH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指定第一点: //输入直线命令,捕捉圆弧的起点输入直线命令,捕捉圆弧的起点H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捕捉圆弧的端点捕捉圆弧的端点G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 回车,结束命令回车,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绘制直线)绘制直线MG直接回车,输入上一次的直线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直接回车,输入上一次的直线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LINE 指定第一点指定第一点: 45 //沿沿D点垂直向下的追踪方向输入距离值点垂直向下的追踪方向输入距离值45,确定点,确定点M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捕捉点捕捉点G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回车,结束命令4)镜像生成直线)镜像生成直线NH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mirror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找到找到 1 个个 //选择直线选择直线MG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对象选择状态回车,结束对象选择状态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 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 //分别捕捉直线分别捕捉直线GH和直线和直线DA的中点作为镜像线的第一点和第二点的中点作为镜像线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否删除源对象?是否删除源对象?[是是(Y)/否否(N)]
绘图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镜像图形.镜像图形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铵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铵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mirror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指定对角点: 找到找到 6 个个 //选择要镜像复选择要镜像复制的对象制的对象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回车回车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 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 //分别捕捉点分别捕捉点E和点和点F是否删除源对象?是否删除源对象?[是是(Y)/否否(N)]
读性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主要应用直线命令、圆命令、圆弧命令等绘制左半部分,运用镜像命令复制右半部分运用镜像命令时,镜像的原对象和目标对象应以镜像轴对称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返回主页3.2 绘制制轴网网图 以轴网图为例,讲解复制命令、偏移命令和镜像命令的使用方以轴网图为例,讲解复制命令、偏移命令和镜像命令的使用方法,本实例还用到直线命令、矩形命令、线型比例设置等知识,绘法,本实例还用到直线命令、矩形命令、线型比例设置等知识,绘制结果如图所示制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1.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33000,33000”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 2.加载点划线“CENTER2”线型 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线型】命令,弹出【线型管理器】对话框 2)单击【加载】按钮,弹出【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如图所示从【可用线型】列表框中选择“CENTER2”线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线型管理器】对话框,从该对话框的列表中选择“CENTER2”线型,并单击【当前】按钮,即可将当前线型设置为CENTER2线型。
将【全局比例因子】的值改为100线型管理器】对话框如图所示 注意:单击【隐藏细节】按钮,该按钮将转变为【显示细节】按钮,同时【详细信息】选项区域被隐藏单击【显示细节】按钮,该按钮将转变为【隐藏细节】按钮,同时显示【详细信息】选项区域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加加载或重或重载线型型”对话框框上一页返回主页 “线型管理器型管理器”对话框框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绘制纵轴1)运用直线命令绘制第一条纵轴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30000 //沿水平向右的极轴方向输入轴线长度3000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2)运用偏移命令复制其他的纵轴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复制其他的纵轴,其间距依次为600、4700、1600、4200、900 绘图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4.绘制横轴1)运用直线命令绘制第一条横轴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在适当位置单击确定横轴的一个端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在适当位置单击确定横轴的另一个端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2)运用偏移命令绘制其他的横轴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复制其他的横轴,其间距依次为3300、3300、2700、4200、4200、2700、3300、3300。
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5.绘制柱子1)绘制矩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在任意一点单击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d //选择“尺寸”选项指定矩形的长度 <50.0000>:240 //输入矩形长度指定矩形的宽度 <50.0000>:240 //输入矩形宽度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回车,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2)填充矩形在命令行中输入SOLID命令并回车后,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solid指定第一点: //捕捉A点,如图所示指定第二点: //捕捉B点指定第三点: //捕捉C点指定第四点或 <退出>: //捕捉D点指定第三点: //回车,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3)复制填充矩形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copy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 找到 2 个 //选择填充的矩形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对象选择状态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捕捉矩形的正中点为基点,如图所示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捕捉轴线的交点,复制填充矩形指定第二个点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依次进行复制得出最终结果。
下一页上一页 通过本实例讲解轴线及柱子的绘制方法绘制轴线时,应先加载点划线,并根据绘图比例适当调整线型比例的大小,复制轴线一般运用偏移命令柱子的填充还可以运用填充命令完成 在复制柱子时,可以先复制一组柱子,再把这组柱子复制到其他轴线上比如,先把第二条纵轴上的四个柱子的位置找好,再整体复制这四个柱子复制时以轴线的上端点为基点,被复制轴线的上端点为第二点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返回主页3.3 绘制旋转楼梯绘制旋转楼梯下一页 以旋转楼梯为例,讲解旋转阵列命令、打断于点命令的使用方法,本实例还用到直线命令、圆弧命令等,绘制结果如图所示返回主页 步步 骤 1.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900,900” 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 2.绘制直线 1)绘制直线AB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确定点A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240<45 //输入B点坐标,确定点B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 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2)将直线)将直线AB从中点从中点C处断开处断开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打断于点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打断于点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break 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选择直线选择直线AB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指定第二个打断点 或或 [第一点第一点(F)]: _f指定第一个打断点指定第一个打断点: //捕捉直线捕捉直线AB的中点的中点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指定第二个打断点: @注意:注意:捕捉直线捕捉直线AB的中点时,应将的中点时,应将“中点中点”捕捉模式选中捕捉模式选中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3.阵列直线AC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弹出【阵列】对话框选择【环形阵列】单选按钮,如图所示,在【中心点】选项区域中,单击拾取中心点按钮,切换至绘图区域,捕捉B点作为阵列的中心点;在【方法】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项目总数和填充角度”选项,【项目总数】文本框设置为35,【填充角度】文本框设置为270;单击选择对象按钮,选择直线AC,确定后【阵列】对话框显示“已选择1个对象”,单击【确定】按钮结束阵列命令。
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阵列列”对话框框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4.绘制圆弧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弧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arc 指定圆弧的起点或 [圆心(C)]: //捕捉C点指定圆弧的第二个点或 [圆心(C)/端点(E)]: //捕捉任一直线段的里侧端点指定圆弧的端点: //捕捉D点结果如图所示同样,运用三点画弧的方法可以绘制旋转楼梯的外弧,得到最终的结果下一页上一页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通过旋转楼梯实例讲解阵列命令的使用方法,环形阵列的中心点位置一般应重新设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返回主页3.4 绘制桌椅平面图绘制桌椅平面图下一页 以桌椅平面图为例,讲解旋转命令、移动命令、偏移命令、镜像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绘制结果如图所示返回主页 步步 骤1.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3000,3000”。
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2.绘制桌子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在绘图区内任意一点单击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1200,600 //输入另一角点的相对坐标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绘制椅子.绘制椅子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指定第一点: //在绘图区内任意一点单击在绘图区内任意一点单击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50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50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50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50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500 //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50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c //封闭图形并结束命令封闭图形并结束命令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_offset当前设置当前设置: 删除源删除源=否否 图层图层=源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通过(T)/删除删除(E)/图层图层(L)] <10.0000>: 50 //输入偏移距离输入偏移距离50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退出(E)/放弃放弃(U)] <退出退出>: //选择矩形下端直线选择矩形下端直线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退出(E)/多个多个(M)/放弃放弃(U)] <退出退出>: //在矩形内任意一点单击在矩形内任意一点单击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退出(E)/放弃放弃(U)] <退出退出>: //回车回车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步 骤:: 4 .将椅子组合成.将椅子组合成“椅子椅子”组组 键盘输入成组命令键盘输入成组命令GROUP或或G,回车后将弹出【对象编组,回车后将弹出【对象编组】对话框,在【编组名】文本框中输入组的名称】对话框,在【编组名】文本框中输入组的名称“椅子椅子”,,如如图所示图所示,单击【新建】按钮,选择椅子平面图并单击右键确定,,单击【新建】按钮,选择椅子平面图并单击右键确定,回到【对象编组】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对象编组】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 “对象象编组”对话框框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5.调整图形1)移动椅子位置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move选择对象: 找到 5 个,1 个编组 //选择“椅子”组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命令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捕捉椅子上端直线1的中点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50 //由直线2的中点垂直向下追踪间距为50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2)旋转复制椅子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旋转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rotateUCS 当前的正角方向: ANGDIR=逆时针 ANGBASE=0选择对象: 找到 5 个,1 个编组 //选择椅子组A选择对象: //回车指定基点: <对象捕捉 开> //捕捉椅子组A的左上角点指定旋转角度,或 [复制(C)/参照(R)] <270>: c //选择“复制(C)”选项旋转一组选定对象指定旋转角度,或 [复制(C)/参照(R)] <270>: -90 //输入旋转角度-90,旋转复制出椅子组B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移动椅子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move选择对象: 找到 5 个,1 个编组 //选择椅子组B选择对象: //回车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捕捉椅子组B的右端直线3的中点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50 //沿直线4的中点水平向左追踪间距为50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6.镜像椅子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mirror选择对象: 找到 5 个,1 个编组 //选择椅子组A选择对象: //回车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 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分别捕捉桌子平面图两条垂直线的中点作为镜像线的第一点和第二点要删除源对象吗?[是(Y)/否(N)]
在绘图中主要用到矩形命令、直线命令等绘图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1.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5000,4000” 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 2.绘制厨柜侧立面 1)绘制上端的小矩形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绘制一个长500、宽30的矩形,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绘制上端直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45 //沿A点水平向右极轴方向输入距离45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51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51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的直线命令LINE 指定第一点: 45 //沿B点水平向左极轴方向输入距离45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51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51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绘制大矩形)绘制大矩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如下:命令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倒角(C)/标高标高(E)/圆角圆角(F)/厚度厚度(T)/宽度宽度(W)]: 20 //沿沿C点水平向左追踪方向输入距离点水平向左追踪方向输入距离20指定另一个角点或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面积(A)/尺寸尺寸(D)/旋转旋转(R)]: d指定矩形的长度指定矩形的长度 <500.0000>: 450指定矩形的宽度指定矩形的宽度 <30.0000>: 620指定另一个角点或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面积(A)/尺寸尺寸(D)/旋转旋转(R)]: //在在C点的右下角点处任意一点单击确定矩形的方向点的右下角点处任意一点单击确定矩形的方向结果如图所示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4)绘制下端直线)绘制下端直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指定第一点: 20 //由由D点水平向右追踪间点水平向右追踪间距为距为2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5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间距间距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回车,结束命令命令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的直线命令回车,输入上一次的直线命令LINE 指定第一点指定第一点: 20 //沿沿E点水平向左追踪间距点水平向左追踪间距为为2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5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间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间距距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回车,结束命令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5)绘制底部直线)绘制底部直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指定第一点: 20 //沿沿F点水平向左极轴方向输入间距点水平向左极轴方向输入间距2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15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1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放弃(U)]: 5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100 //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10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35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3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10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10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5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150 //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150指定下一点或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闭合(C)/放弃放弃(U)]: c //封闭图形并结束命令封闭图形并结束命令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绘制厨柜正立面.绘制厨柜正立面1)拉伸厨柜侧立面)拉伸厨柜侧立面单击单击【【修改修改】】工具栏中的拉伸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工具栏中的拉伸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stretch以交叉窗口或交叉多边形选择要拉伸的对象以交叉窗口或交叉多边形选择要拉伸的对象...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指定对角点: 找到找到 9 个个 //以交叉窗口方式选择厨柜侧面图的右半部分,如左图所示以交叉窗口方式选择厨柜侧面图的右半部分,如左图所示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对象选择状态回车,结束对象选择状态指定基点或指定基点或 [位移位移(D)] <位移位移>: //任意一点单击任意一点单击指定第二个点或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1850 //沿基点水平向右方向输入沿基点水平向右方向输入1850结果如右图所示结果如右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拉伸橱柜的左上角及右上角)拉伸橱柜的左上角及右上角命令命令: STRETCH以交叉窗口或交叉多边形选择要拉伸的对象以交叉窗口或交叉多边形选择要拉伸的对象...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指定对角点: 找到找到 1 个个 //交叉窗口如左图所示交叉窗口如左图所示选择对象选择对象: //回车回车指定基点或指定基点或 [位移位移(D)] <位移位移>: //任意指定一点任意指定一点指定第二个点或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75 //沿基点水平向沿基点水平向左输入左输入75结果如右图所示。
结果如右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同样,运用拉伸命令可以拉伸橱柜的右上角点,结果如图所示同样,运用拉伸命令可以拉伸橱柜的右上角点,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3)绘制直线部分)绘制直线部分 ((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捕)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捕捉中点捉中点G和和H绘制直线如左图所示绘制直线如左图所示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复)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复制直线制直线GH,偏移距离为,偏移距离为575,结果如右图所示结果如右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4)绘制矩形把手)绘制矩形把手 ((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倒角(C)/标高标高(E)/圆角圆角(F)/厚度厚度(T)/宽度宽度(W)]: _from 基点基点: <偏移偏移>: @-40,-230 //运用捕捉运用捕捉“自自”选项,基点选择选项,基点选择K点,偏移为点,偏移为@-40,-230指定另一个角点或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面积(A)/尺寸尺寸(D)/旋转旋转(R)]: @-50,-180 //输入矩形对角点坐标输入矩形对角点坐标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单单击击【【修修改改】】工工具具栏栏中中的的镜镜像像命命令令按按钮钮,,根根据据命命令令行行提提示示在在K点点为对称轴镜像复制小矩形,如左图所示。
为对称轴镜像复制小矩形,如左图所示3))单单击击【【修修改改】】工工具具栏栏中中的的复复制制命命令令按按钮钮,,根根据据命命令令行行提提示示复复制制两两个小矩形,结果如右图所示个小矩形,结果如右图所示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主要讲解拉伸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该命令使用时必须用交叉窗口或交叉多边形的方式选取对象厨柜的正立面图是在侧立面图的基础上运用拉伸等命令修改而成的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返回主页3.6 绘制五角星制五角星标志志 以五角星标志为例,主要讲解修剪命令和删除命令的使用方法绘图中用到的命令有直线命令、正多边形命令、圆命令等,绘图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1.绘制辅助图形五边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polygon 输入边的数目 <4>: 5 //输入正多边形的边数5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 //在绘图区内任意一点单击输入选项 [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 : I //选择外接圆选项指定圆的半径: 100 //输入外接圆半径100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2.绘制直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按照ABCDEA的顺序画直线,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A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B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C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捕捉D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捕捉E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捕捉A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3.删除正五边形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erase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 找到 1 个 //选择正五边形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命令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4.修剪直线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选择图中所有的直线为剪切边,再依次选择直线FG、GH、HZ、ZK、KF为修剪的对象,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 5.绘制圆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3p //选择“三点(3P)”选项指定圆上的第一个点: //捕捉A点指定圆上的第二个点: //捕捉B点指定圆上的第三个点: //捕捉C点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在作图时可以根据需要绘制辅助图形,比如绘制五角星时,需要绘制正五边形作为辅助图形在使用修剪命令时,同一对象即可作为修剪边也可作为被修剪边;在选择被修剪的对象时,按住Shift键表示由修剪状态变为延伸状态。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返回主页3.7 绘制浴缸平面图绘制浴缸平面图下一页 以浴缸平面图为例,讲解倒角命令使用方法绘图结果如图所示返回主页 步步 骤1.设置绘图界限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mits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指定左下角点或 [开(ON)/关(OFF)] <0.0000,0.0000>: //回车,取默认值指定右上角点 <420.0000,297.0000>: 2500,2500 //输入右上角点坐标(2500,2500)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并回车,显示全图范围,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ZOOM指定窗口的角点,输入比例因子 (nX 或 nXP),或者[全部(A)/中心(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对象(O)] <实时>: a //选择“全部(A)”选项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步步 骤2.绘制大矩形.绘制大矩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倒角(C)/标高标高(E)/圆角圆角(F)/厚度厚度(T)/宽度宽度(W)]:指定另一个角点或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面积(A)/尺寸尺寸(D)/旋转旋转(R)]: d //选择选择“尺寸尺寸(D)”选项选项指定矩形的长度指定矩形的长度 <10.0000>: 1517 //输入矩形的长度输入矩形的长度1517指定矩形的宽度指定矩形的宽度 <10.0000>: 762 //输入矩形的宽度输入矩形的宽度762指定另一个角点或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面积(A)/尺寸尺寸(D)/旋转旋转(R)]: //确定矩形的方向确定矩形的方向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步 骤:: 3.偏移小矩形.偏移小矩形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offset当前设置当前设置: 删除源删除源=否否 图层图层=源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通过(T)/删除删除(E)/图层图层(L)] <1.0000>: 50 //输入偏移距离输入偏移距离50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退出(E)/放弃放弃(U)] <退出退出>: //选择大选择大矩形矩形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退出(E)/多个多个(M)/放弃放弃(U)] <退出退出>: //在大矩形的内部任意一点单击确定偏移方向在大矩形的内部任意一点单击确定偏移方向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退出(E)/放弃放弃(U)] <退出退出>: //回车,回车,结束命令结束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步步 骤:: 4.小矩形倒直角.小矩形倒直角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倒角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设置两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倒角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设置两个倒角距离均为个倒角距离均为70,并对小矩形两次倒直角,结果如图所示。
并对小矩形两次倒直角,结果如图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步步 骤:: 5.绘制圆.绘制圆单击单击【【绘图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工具栏中的圆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命令: 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三点(3P)/两点两点(2P)/相切、相切、相切、相切、半径半径(T)]: 150 //由小矩形右侧线段的中点向左追踪距离为由小矩形右侧线段的中点向左追踪距离为150,确定圆心,,确定圆心,如左图所示如左图所示指定圆的半径或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直径(D)] <461.6447>: 50 //输入圆的半径输入圆的半径50结果如右图所示结果如右图所示上一页下一页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本实实例例主主要要应应用用了了矩矩形形命命令令、、偏偏移移命命令令和和倒倒角角命命令令在在使使用用倒倒角角命命令令时时,,可可以以设设置置倒倒角角距距离离,,当当两两个个倒倒角角距距离离都都为为0时时,,倒倒角角命命令令将将延延伸伸两两条条直直线线至至交交点点处处还还可可以以设设置置倒倒角角时时的的修修剪剪方方式式,,当当处处于于“修修剪剪”模模式式时时,,将将修修剪剪掉掉拐拐角角边边,,而而“不不修修剪剪”模模式式将将保保留留原原拐角边。
拐角边 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 4.1 绘制桌子前视图 4.2 绘制梯形钢屋架 4.3 绘制电视机立面图 4.4 绘制洗手盆平面图 第4章 精确绘图4.1 绘制桌子前视图绘制桌子前视图 本实例主要应用正交命令、直线命令、矩形命令和镜像命令,如图所示 下一页返回主页 1.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2000,2000”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 2.单击状态栏中的【正交】按钮,打开正交模式 注意:正交模式可以控制是否以正交方式画图当正交模式打开时,只能沿着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绘图,执行移动等命令时也只能沿着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操作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确定矩形的第一个角点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1100,150 //输入矩形的另一个角点的坐标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矩形的左下角点A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60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60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12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120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600 //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距离600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5.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mirror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 找到 3 个 //选择三条直线选择对象: 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 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 //以矩形的两个中点B和C为镜像线的第一点和第二点要删除源对象吗?[是(Y)/否(N)]
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 2.设置捕捉模式 右击状态栏中的【对象捕捉】按钮,选择【设置】选项,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对象捕捉】标签,打开【对象捕捉】选项卡选择“端点”、“交点”和“延伸”三种捕捉模式,并选中【启用对象捕捉】复选框和【启用对象捕捉追踪】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 3.设置极轴追踪 右击状态栏中的【极轴】按钮,选择【设置】选项,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极轴追踪】标签,打开【极轴追踪】选项卡,如图所示选中【启用极轴追踪】复选框,将【极轴角设置】选项区域的【增量角】设置为90,单击【确定】按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4.绘制轮廓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在绘图区内任意一点单击确定A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30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300确定B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180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1800确定C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300 //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距离300确定D点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直线命令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直线BC的中点E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600 //沿垂直向上极轴方向输入距离600确定F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直线命令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A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F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D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5.绘制左半部分内部结构(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300 //沿B点水平向右追踪间距为300确定G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沿垂直向上方向捕捉交点H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直线命令LINE 指定第一点: 300 //沿G点水平向右追踪距离为300确定Z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沿垂直向上方向捕捉交点K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打断于点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break 选择对象: //选择直线AF指定第二个打断点 或 [第一点(F)]: _f指定第一个打断点: //捕捉交点H指定第二个打断点: @再一次单击打断于点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break 选择对象: //选择直线HF指定第二个打断点 或 [第一点(F)]: _f指定第一个打断点: //捕捉交点K指定第二个打断点: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端点B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直线AH的中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端点G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捕捉直线HK的中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捕捉端点Z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捕捉直线KF的中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捕捉端点E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回车,结束命令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6.镜像图形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mirror选择对象: 指定对角点: 找到 8 个 //选择左半部分内部结构选择对象: //回车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 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 //分别捕捉E点和F点作为镜像线的第一点和第二点要删除源对象吗?[是(Y)/否(N)]
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 2.设置捕捉模式 右击状态栏中的【对象捕捉】按钮,选择【设置】选项,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对象捕捉】标签,打开【对象捕捉】选项卡,选择“端点”、“中点”、“交点”和“延伸”四种捕捉模式,并选中【启用对象捕捉】复选框和【启用对象捕捉追踪】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3.设置极轴追踪 右击状态栏中的【极轴】按钮,选择【设置】选项,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极轴追踪】标签,打开【极轴追踪】选项卡选中【启用极轴追踪】复选框,将【极轴角设置】选项区域的【增量角】设置为90,单击【确定】按钮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4.绘制电视机的上半部分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在绘图区内任意一点单击确定矩形的第一角点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836,644 //输入矩形另一角点的坐标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fillet当前设置: 模式 = 修剪,半径 = 0.0000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r 指定圆角半径 <0.0000>: 30 //选择“半径(R)”选项并指定圆角半径为30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m //选择“多个(M)”选项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选择矩形的左端线段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对象: //选择矩形的上端线段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选择矩形的上端线段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对象: //选择矩形的右端线段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回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offset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0000>: 50 //输入偏移距离50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大矩形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矩形内部任意一点单击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回车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40 //沿小矩形左下角点A垂直向上极轴方向输入距离4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沿水平向右方向捕捉与小矩形的交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5)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图案填充命令按钮,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如图所示。
在【类型和图案】选项区域中,单击【图案】下拉列表框右侧的按钮,弹出【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如图所示单击【ANSI】标签,选择【ANSI】选项卡,从中选择“ANSI31”填充类型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在【角度和比例】选项区域中,将【比例】下拉列表框的值设为5单击【边界】选项区域的拾取点按钮,进入绘图区域,在将要填充图案的封闭图形的内部任意一点单击,单击右键选择【确定】选项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返回主页5.绘制电视机的下半部分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50 //沿B点水平向右方向追踪距离为50的C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13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13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736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736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沿垂直向上方向捕捉与大矩形的交点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回车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直线命令LINE 指定第一点: 30 //沿C点水平向右方向追踪距离为30的D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10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10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676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676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沿垂直向上方向捕捉与大矩形的交点 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回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直线命令LINE指定第一点: 200 //沿D点水平向右方向追踪距离为200的E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沿垂直向下方向捕捉交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直线命令LINE 指定第一点: 276 //沿E点水平向右方向追踪距离为276的F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沿垂直向下方向捕捉交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_from 基点: <偏移>: @40,-40 //按住Shift键并单击右键,弹出对象捕捉快捷菜单选择“自”选项,如图4-15所示,捕捉E点作为基点,并输入相对坐标@40,-40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d //选择“尺寸(D)”选项指定矩形的长度 <10.0000>: 196 //输入矩形长度196指定矩形的宽度 <10.0000>: 30 //输入矩形宽度30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确定矩形方向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3)填充图案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图案填充命令按钮,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
在【类型和图案】选项区域中,单击【图案】下拉列表框右侧的按钮,弹出【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单击【ANSI】标签,选择【ANSI】选项卡,从中选择“ANSI37”填充类型单击【确定】按钮,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在【角度和比例】选项区域中,将【比例】下拉列表框的值设为5单击【边界】选项区域的拾取点按钮,进入绘图区域,在将要填充图案的封闭图形的内部任意一点单击,单击右键选择【确定】选项绘图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主要讲解“捕捉自”捕捉方式的使用方法捕捉模式分为两种形式,通过【草图设置】对话框中的【对象捕捉】选项卡设置的对象捕捉模式为运行捕捉模式,即始终处于运行状态,直到关闭为止;按住键盘上的Shift或Ctrl键并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需要的对象捕捉方式,称为覆盖捕捉模式,这种模式仅对本次捕捉操作有效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下一页返回主页4.4 绘制洗手盆平面图绘制洗手盆平面图 本实例综合应用直线命令、椭圆命令、偏移命令、圆角命令和打断命令等绘制而成,并运用多种对象捕捉模式,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上一页 1.设置绘图界限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指定左下角点为原点,右上角点为“1500,1500” 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回车后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图形界限 2.设置捕捉模式 右击状态栏中的【对象捕捉】按钮,选择【设置】选项,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对象捕捉】标签,打开【对象捕捉】选项卡选择“端点”、“中点”、“圆心”、“象限点”、“交点”、“延伸”和“切点”七种捕捉模式,并选中【启用对象捕捉】复选框和【启用对象捕捉追踪】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3.设置极轴追踪 右击状态栏中的【极轴】按钮,选择【设置】选项,弹出【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极轴追踪】标签,打开【极轴追踪】选项卡选中【启用极轴追踪】复选框,将【极轴角设置】选项区域的【增量角】设置为90,单击【确定】按钮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4.绘制外轮廓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在绘图区之内任意一点单击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800 //沿水平向右方向输入距离80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550 //沿垂直向上方向输入距离550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800 //沿水平向左方向输入距离800指定下一点或 [闭合(C)/放弃(U)]: c //选择“闭合(C)”选项闭合图形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offset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0000>: 12 //输入偏移距离12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矩形的上边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矩形的内部任意一点单击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回车,结束命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圆角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fillet当前设置: 模式 = 修剪,半径 = 0.0000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r //选择“半径(R)”选项指定圆角半径 <0.0000>: 50 //输入半径50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m //选择“多个(M)”选项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选择线段1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对象: //选择线段2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选择线段2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应用角点的对象: //选择线段3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 //回车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5.绘制内部结构1)绘制大椭圆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椭圆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ellipse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 [圆弧(A)/中心点(C)]: 110 //沿中点向下追踪距离为110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 370 //沿垂直向下方向输入距离370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 250 //输入另一条半轴长度2502)偏移复制小椭圆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offset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2.0000>: 15 //输入偏移距离15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椭圆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椭圆内部任意一点单击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回车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3)绘制中心线 (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线型】命令,弹出【线型管理器】对话框单击【加载】按钮,弹出【加载或重载线型】对话框从【可用线型】列表框中选择“CENTER2”线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线型管理器】对话框选择“CENTER2”线型,单击【当前】按钮,将“CENTER2”线型设置为当前线型全局比例因子】文本框的值设为8,单击【确定】按钮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在适当位置绘制中心线,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4)绘制其余图形(1)绘制圆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捕捉B点作为圆心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7 //输入半径27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的圆命令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104 //由C点向上追踪距离为104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27.0000>: 16 //输入圆半径16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绘制直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大圆左端象限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在小圆的左半部分运用切点捕捉指定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命令: LINE 指定第一点: //捕捉大圆右端象限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在小圆的右半部分运用切点捕捉指定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回车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3)修剪圆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选择大圆及小圆两端的直线 作为剪切边,选择大圆和上半部分和小圆的下半部分作为要修剪的对象,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4)打断椭圆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打断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将大椭圆C和D两点之间的部分以及小椭圆E和F两点之间的部分打断,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综合运用了直线命令、椭圆命令、圆命令等二维基本绘图命令,以及圆角命令、偏移命令和打断命令等二维图形编辑命令绘制内部结构时,应先绘制出中心线,中心线采用CENTER2线型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 5.1 创建文字样式实例 5.2 单行文字标注实例 5.3 图纸设计说明标注实例 5.4 绘制门窗统计表 第5章 文字和表格5.1 创建文字样式实例创建文字样式实例 下一页返回主页 本实例要求创建“汉字”文字样式和“数字”文字样式汉字”样式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不设定字体高度,宽度比例为0.8,用于书写标题栏、设计说明等部分的汉字;“数字”样式采用“Simplex.shx”字体,不设定字体高度,宽度比例为0.8,用于标注尺寸等 1.设置“汉字”文字样式 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文字样式命令按钮,弹出【文字样式】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文字样式】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在【样式名】文本框中输入新样式名“汉字”,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文字样式】对话框。
从【字体名】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仿宋_GB2312”字体,【宽度比例】文本框设置为0.8,【高度】文本框保留默认的值0,单击【应用】按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2.设置“数字”文字样式 在【文字样式】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文字样式】对话框,在【样式名】文本框中输入新样式名“数字”,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文字样式】对话框从【字体名】下拉列表框中选择“Simplex.shx”字体,【宽度比例】文本框设置为0.8,【高度】文本框保留默认的值0,单击【应用】按钮,单击【关闭】按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创建两个文字样式,即“汉字”样式和“数字”样式这是工程制图中常用的两种文字样式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返回主页5.2 单行文字行文字标注注样式式 本实例要求创建如图所示的单行文字,文字的样式为“汉字”样式,字高为10 下一页 1.设置“汉字”样式为当前文字样式 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文字样式命令按钮右侧的下拉列表框,如图所示,选择“汉字”样式为当前文字样式。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创建单行文字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文字】|【单行文字】命令,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text当前文字样式: 汉字 当前文字高度: 2.5000指定文字的起点或 [对正(J)/样式(S)]: //在绘图区内任意一点单击指定高度 <2.5000>: 10 //输入文字高度10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 <0>: //回车,取默认的旋转角度0此时,绘图区将进入文字编辑状态,输入文字“某学校住宅楼平面图”,回车换行,再一次回车结束命令即可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注意:在绘图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符号,如直径符号、正负公差符号、度符号等,对于这些特殊的符号,AutoCAD提供了相应的控制符来实现其输出功能,如表所示注 意:控制符功能%%O打开或关闭文字上划线%%U打开或关闭文字下划线%%D度(°)符号%%P正负公差(±)符号%%C圆直径(¢)符号实实例例小小结结::单行文字用来创建内容比较简短的文字对象,如图名、门窗标号等。
如果当前使用的文字样式将文字的高度设置为0,命令行将显示“指定高度:”提示信息;如果文字样式中已经指定文字的固定高度,则命令行不显示该提示信息,使用文字样式中设置的文字高度在命令行输入DDEDIT或ED,可以对单行文字或多行文字的内容进行编辑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下一页返回主页5.3 图纸设计说明明标注注实例例 本实例主要应用多行文字命令创建图纸设计说明,如下图所示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行文字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mtext 当前文字样式:" Standard" 当前文字高度:2.5指定第一角点: //指定矩形框的第一角点指定对角点或 [高度(H)/对正(J)/行距(L)/旋转(R)/样式(S)/宽度(W)]: //指定矩形框的另一角点,弹出【文字格式】工具栏和文字窗口在【文字格式】工具栏中,选择“汉字”文字样式,文字高度设置为10在文字窗口中输入相应的设计说明文字,如图所示,单击【确定】按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文字格式工具栏和文字窗口内容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多行文字命令用来创建内容较多、较复杂的多行文字,无论创建的多行文字包含多少行,AutoCAD都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操作。
多行文字可以包含不同高度的字符要使用堆叠文字,文字中必须包含插入符(^)、正向斜杠(/)、或磅符号(#)选中要进行堆叠的文字,单击【文字格式】工具栏中的按钮,即可将堆叠字符左侧的文字堆叠在右侧的文字之上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下一页返回主页5.4 绘制门窗统计表绘制门窗统计表 以门窗统计表为例,讲解表格样式的创建方法,以及表格的创建与编辑等绘图结果如图所示 1.新建表格样式 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表格样式按钮,弹出【表格样式】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弹出【创建新的表格样式】对话框,在【新样式名】文本框中输入“表格样式1”,如图所示,单击【继续】按钮,进入【新建表格样式:表格样式1】对话框单击【数据】选项卡,将【文字样式】设置为“汉字”样式,【文字高度】设置为6,如图所示同样,单击【列标题】选项卡,将【文字样式】设置为“汉字”样式,【文字高度】设置为6单击【标题】选项卡,将【文字样式】设置为“汉字”样式,【文字高度】设置为8单击【确定】按钮,返回【表格样式】对话框,如图所示从【样式】列表框中选择“表格样式1”,单击【置为当前】按钮,将该表格样式置为当前样式。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创建新的表格样式”对话框上一页返回主页“数据”选项卡上一页返回主页“表格样式”对话框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绘制表格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表格命令按钮,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设置列数为4,列宽为50,数据行为4,行高为2,单击【确定】按钮,到绘图区内适当位置单击左键,进入表格编辑状态,按照表格内容输入文字,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注意:当选中整个表格时,会出现许多蓝色的夹点,拖动夹点就可以调整表格的行宽和列宽选中整个表格并单击鼠标右键,会弹出对整个表格编辑的快捷菜单,如图所示,可以对整个表格进行复制、粘贴、均匀调整行大小及列大小等操作当选中某个或某几个表格单元时,单击右键可弹出如图所示的快捷菜单,可以进行插入行或列、删除行或列、删除单元内容、合并及拆分单元等操作上一页返回主页整个表格编辑快捷菜单 单元表格编辑快捷菜单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讲解表格及表格样式的使用方法系统默认的“Standard”表格样式中的数据采用“Standard”文字样式,该文字样式默认的字体为“txt.shx”,该字体不识别汉字,因此“Standard”表格样式的预览窗口中的数据显示为“?”,将 “txt.shx”字 体 修 改 成 能 识 别 汉 字 的 字 体 , 如 “仿 宋_GB2312”字体等,即可显示汉字。
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 6.1 标注菜单和标注工具栏 6.2 创建”建筑”标注样式 6.3 常用标注命令及功能 6.4 标注某室内装修图 第6章 工程标注6.1 标注菜单和标注工具栏标注菜单和标注工具栏 下一页返回主页 AutoCAD 2006的标注命令和标注编辑命令都集中在【标注】菜单和【标注】工具栏中利用这些标注命令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尺寸标注上一页返回主页标注菜单 标注工具栏返回主页6.2 创建建筑标注样式创建建筑标注样式 本节以“建筑”标注样式的创建为例讲解标注样式的创建过程,步骤如下: 1.设置“数字”文字样式 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文字样式命令按钮,弹出【文字样式】对话框新建“数字”文字样式,设置其字体为“Simplex.shx”,宽度比例为0.8将“数字”文字样式置为当前下一页上一页 2.新建“建筑”标注样式 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标注】|【标注样式】命令,也可以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按钮,或者在命令行输入DIMSTYLE或D,将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如图所示。
注意:在【样式】列表框中列出了当前文件所设置的所有标注样式,【预览】显示框用来显示【样式】列表框中所选的尺寸标注样式置为当前】按钮可以将【样式】列表框中所选的尺寸标注样式设置为当前样式,【新建】按钮可新建尺寸标注样式,【修改】按钮可修改当前选中的尺寸标注样式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 2)单击【新建】按钮,弹出【创建新标注样式】对话框,在【新样式名】文本框中输入“建筑”样式名,如图所示注意:【基础样式】下拉列表框可以选择新建标注样式的模板,新建的标注样式将在基础样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3)单击【继续】按钮,将弹出【新建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单击【直线】选项卡,将【尺寸界线】选项区域中的【起点偏移量】值设置为3,如图所示 注意:【新建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包含【直线】、【符号和箭头】、【文字】、【调整】、【主单位】、【换算单位】和【公差】七个选项卡各选项卡的功能及作用如下: (1)【直线】选项卡:用来设置尺寸线及尺寸界线的格式和位置 (2)【符号和箭头】选项卡:用来设置箭头及圆心标记的样式和大小、弧长符号的样式、半径折弯角度等参数。
(3)【文字】选项卡:用来设置文字的外观、位置、对齐方式等参数 (4)【调整】选项卡:用来设置标注特征比例、文字位置等,还可以根据尺寸界线的距离设置文字和箭头的位置 (5)【主单位】选项卡:用来设置主单位的格式和精度 (6)【换算单位】选项卡:用来设置换算单位的格式和精度 (7)【公差】选项卡:用来设置公差的格式和精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新建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 4)单击【符号和箭头】选项卡,在【箭头】选项区域中,将箭头的格式设置为“建筑标记”,如图所示 5)单击【文字】选项卡,在【文字外观】选项区域中,从【文字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数字”文字样式,【文字高度】文本框设置为3.5,如图所示 6)单击【调整】选项卡,在【文字位置】选项区域中,选择“尺寸线上方,带引线”单选按钮,如图所示 注意:实际绘图时,需要根据比例调整全局比例例如:以1:100的比例绘图,可将全局比例设置为100,使得打印出的尺寸标注中的各项值等于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中的对应值乘以100。
7)单击【主单位】选项卡,将【线性标注】选项区域的【单位格式】设置为“小数”,【精度】设置为“0”,如图所示 8)单击【确定】按钮,回到【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在【样式】列表框中选择“建筑”标注样式,单击【置为当前】按钮,将当前样式设置为“建筑”标注样式,单击【关闭】按钮,完成“建筑”标注样式的设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符号和箭头”选项卡上一页返回主页“文字”选项卡上一页返回主页“调整”选项卡上一页返回主页“主单位”选项卡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主要介绍绘制工程图纸时常用的“建筑”标注样式的设置方法实际标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稍加修改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下一页返回主页6.3 常用标注命令及功能常用标注命令及功能 6.3.1 线性标注线性标注线性标注命令可以创建水平尺寸、垂直尺寸及旋转型尺寸标注例如:标注如图所示的矩形尺寸 上一页1)设置“建筑”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标注水平尺寸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线性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linear指定第一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选择对象>: //捕捉矩形的左下角点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 //捕捉矩形的右下角点指定尺寸线位置或[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水平(H)/垂直(V)/旋转(R)]: //在适当位置单击左键确定尺寸线的位置标注文字 = 100 //显示标注尺寸值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标注垂直尺寸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线性标注命令DIMLINEAR指定第一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选择对象>: //捕捉矩形的右下角点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 //捕捉矩形的右上角点指定尺寸线位置或[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水平(H)/垂直(V)/旋转(R)]: //在适当位置单击左键确定尺寸线的位置标注文字 = 50 //显示标注尺寸值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对齐标注命令的尺寸线与被标注对象的边保持平行。
例如,标注如图所示的边长为50的等边三角形的斜边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6.3.2 对齐标注对齐标注1)设置“建筑”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对齐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aligned指定第一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选择对象>: //捕捉三角形的右下端点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 //捕捉三角形的上端点指定尺寸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 //在适当位置单击标注文字 = 50 //显示尺寸标注的值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半径标注命令可以标注圆或圆弧的半径例如,标注如图所示的圆的半径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6.3.3 半径标注半径标注1)设置系统默认的“ISO-25”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半径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radius选择圆弧或圆: //选择圆标注文字 = 25指定尺寸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 //在适当位置单击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6.3.4 直径标注直径标注直径标注命令可以标注圆或圆弧的直径。
例如,标注如图所示的圆的直径 1)设置系统默认的“ISO-25”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直径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diameter选择圆弧或圆: //选择圆标注文字 = 40指定尺寸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 //在适当位置单击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角度标注命令可以标注圆弧或两条直线的角度例1:标注如图所示的圆弧的角度步骤如下:1)设置系统默认的“ISO-25”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角度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angular选择圆弧、圆、直线或 <指定顶点>: //选择圆弧指定标注弧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 //在适当位置单击标注文字 = 120 //显示标注结果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6.3.5 角度标注角度标注例2:标注如图所示的两条直线的角度。
步骤如下:1)设置系统默认的“ISO-25”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角度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angular选择圆弧、圆、直线或 <指定顶点>: //选择直线AB选择第二条直线: //选择直线AC指定标注弧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 //在适当位置单击标注文字 = 45 //显示标注结果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角度标注例2:下一页返回主页6.3.6 基线标注基线标注 基线标注命令可以创建一系列由相同的标注原点测量出来的标注各个尺寸标注具有相同的第一条尺寸界线基线标注命令在使用前,必须先创建一个线性标注、角度标注或坐标标注作为基准标注例如:标注如图所示的基线尺寸标注上一页1)设置系统默认的“ISO-25”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线性标注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线性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linear指定第一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选择对象>: //捕捉A点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 //捕捉B点指定尺寸线位置或 [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水平(H)/垂直(V)/旋转(R)]: //在适当位置单击标注文字 = 30 //显示标注结果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基线标注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基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baseline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放弃(U)/选择(S)] <选择>: //捕捉C点标注文字 = 60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放弃(U)/选择(S)] <选择>: //捕捉D点标注文字 = 90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放弃(U)/选择(S)] <选择>: //回车选择基准标注: //回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1)基线标注命令各选项含义如下:放弃(U):表示取消前一次基线标注尺寸。
选择(S):该选项可以重新选择基线标注的基准标注2)各个基线标注尺寸的尺寸线之间的间距可以尺寸标注样式中设置,在【直线】选项卡的【尺寸线】选项区域中,【基线间距】的值即为基线标注各尺寸线之间的间距值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注 意:下一页返回主页6.3.7 连续标注连续标注 连续标注命令可以创建一系列端对端的尺寸标注,后一个尺寸标注把前一个尺寸标注的第二个尺寸界线作为它的第一个尺寸界线与基线标注命令一样,连续标注命令在使用前,也得先创建一个线性标注、角度标注或坐标标注作为基准标注 例如:标注如图所示的连续尺寸标注 上一页1)设置系统默认的“ISO-25”标注样式为当前尺寸标注样式2)运用线性标注命令标注A点和B点之间的尺寸,两条尺寸界线原点分别为A点和B点,标注文字为303)连续标注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连续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continue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放弃(U)/选择(S)] <选择>: //捕捉C点标注文字 = 30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放弃(U)/选择(S)] <选择>: //捕捉D点标注文字 = 30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放弃(U)/选择(S)] <选择>: //回车选择连续标注: //回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下一页返回主页6.4 标注某室内装修图标注某室内装修图 以某室内装修图为例,讲解相关的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标注结果如图所示上一页 1.新建“建筑”标注样式 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标注样式按钮,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弹出【创建新标注样式】对话框在【新样式名】文本框中输入“建筑”样式名,单击【继续】按钮,将弹出【新建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单击【调整】选项卡,在【文字位置】选项区域中,选择“尺寸线上方,不带引线”单选按钮,在【标注特性比例】选项区域中,将全局比例的值设为“80”,其他选项卡的设置同6.2节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标注尺寸1)绘制辅助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绘图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2)标注线性尺寸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线性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dimlinear指定第一条尺寸界线原点或 <选择对象>: //由A点垂直向下追踪,运用交叉点捕捉确定辅助线上的B点指定第二条尺寸界线原点: //由C点垂直向下追踪,运用交叉点捕捉确定辅助线上的D点指定尺寸线位置或[多行文字(M)/文字(T)/角度(A)/水平(H)/垂直(V)/旋转(R)]: //在适当位置单击左键标注文字 = 240 //显示尺寸标注结果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线性尺寸标注结果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3)标注连续尺寸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连续命令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依次捕捉EFGHZK点,进行连续标注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4)标注总尺寸运用线性标注命令标注总尺寸,第一条和第二条尺寸界限原点分别捕捉B点和K点,并删除辅助线,标注结果如图所示5)标注其他尺寸同理,可以标注其他方向的尺寸注意:尺寸文字的位置可以运用夹点移动功能适当调整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本实例主要应用线性标注命令和连续标注命令绘制而成标注时,如果图形外轮廓不规则,可以绘制辅助线确定尺寸界限的原点位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 AutoCAD 2006软件提供了许多样板图文件,但由于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其中的样板图都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标准,因而需要建立样板图 7.1 相关知识 7.2 建立样板图 第7章 样板文件7.1 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下一页返回主页 1.根据国标(GB|T50001-2001)中的规定,建筑工程图纸的幅面及图框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下一页返回主页图纸的短边一般不应加长,长边可加长,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图纸以短边作为垂直边称为横式,以短边作为水平边称为立式一般A0~A3图纸宜横式使用,必要时,也可立式使用上一页2.图框线下一页返回主页图框格式如图所示a) A1~A3 横式 (b) A1~A3立式 (c) A4立式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图框线和标题栏线的宽度,可根据图纸幅面的大小参照下表选用 上一页返回主页7.2 建立样板图建立样板图 用AutoCAD出图时,每次都要确定图幅、绘制边框、标题栏等,对这些重复的设置,我们可以建立样板图,出图时直接调用,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绘图效率 下面以学生绘图时常用的标题栏为例,介绍建立A3幅面样板图的方法,建立的样板图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1.用【使用向导】方式创建新图形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命令,新建一个AutoCAD文件,系统将弹出【创建新图形】对话框2)选择使用向导按钮,在【选择向导】列表框中选择“高级设置”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高级设置】对话框。
3)保留系统默认的单位设置,测量单位为小数,精度为0.0000单击【下一步】按钮,进行角度设置注意:用AutoCAD作图时,经常用到复制、阵列、修剪、镜像等命令,为了提高这些命令的作图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尽量设置更高的精度4)保留默认的【十进制度数】选项,精度选择0.0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行角度测量起始方向设置,该对话框保留默认设置即可注意:一般情况下,角度的起始角度是X轴的正方向,即0°角都位于相对于时钟三点的位置,最好不要修改,以免造成混乱6)单击【下一步】按钮,可以选择角度测量的方向,保留默认的设置即可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逆时针作为角度的正方向,顺时针作为角度的负方向7)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宽度文本框中输入A3图纸的长边尺寸420,在长度文本框中输入A3图纸的短边尺寸2978)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基本设置9)在命令行中输入ZOOM命令并回车,选择“全部(A)”选项,显示幅面全部范围注意:按下状态栏中的【栅格】按钮,可以观察图纸的全部范围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2.设置图层 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层】命令,弹出【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设置图层,结果如图所示。
2)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3.设置文字样式 1)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文字样式命令按钮,弹出【文字样式】对话框建立两个文字样式:“汉字”样式和“数字”样式汉字”样式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用于填写工程做法、标题栏、会签栏、门窗列表中的汉字样式等;“数字”样式采用“Simplex.shx”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用于书写数字及特殊字符 2)单击【关闭】按钮关闭【文字样式】对话框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4.设置标注样式 单击【样式】工具栏中的标注样式命令按钮,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新建“建筑”标注样式,设置方法同6.2节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5. 绘制图框和标题栏1)将“标题栏”层设置为当前层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命令行提示:命令: 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0,0 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尺寸(D)]: 420,297 //绘制边长为420×297的幅面线命令: //回车,输入上一次的矩形命令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25,5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 415,292 //绘制图框线3)利用直线、偏移和修剪等命令在图框线的右下角绘制标题栏,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6.输入标题栏内的文字并将其定义成带属性的块1)将“汉字”样式设置为当前文字样式2)在命令行中输入TEXT命令并回车,根据命令行提示运用正中对齐方式在适当的位置输入文字“姓名”3)运用复制命令可以复制其他几组字,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文字修改命令ED并回车,依次修改各个文字内容,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4)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块】|【定义属性】命令,弹出属性定义对话框,设置其参数如图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在绘图区之内拾取即将写入的文字所在位置的正中点,块属性定义结束,结果如下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属性定义”对话框及其设置 5)同样,可以为其他的文字定义属性图名”的字高为5,其它文字的字高为3.5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6)修改图框线的线宽为1.0,图标外框线的线宽为0.7,图标内格线的宽度为0.35 7)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创建块命令按钮,弹出如图所示的【块定义】对话框。
8)在名称下拉列表框中输入块的名称“标题栏”,单击拾取点按钮,捕捉标题栏的右下角角点作为块的基点;单击选择对象按钮,选择标题栏线及其内部文字,选择【删除】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块定义结束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块定义”对话框 9)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块命令按钮,弹出【插入块】对话框,如图所示从名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标题栏”,单击【确定】按钮,选择图框线的右下角为插入基点单击鼠标左键,根据命令行提示输入各项参数,依次按回车键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insert指定插入点或 [基点(B)/比例(S)/X/Y/Z/旋转(R)/预览比例(PS)/PX/PY/PZ/预览旋转(PR)]: //指定图框线的右下角为插入基点输入属性值输入学校名称: 某建筑学校 输入学生姓名:: 某人输入班级:: 某班输入所在专业:: 某专业输入学生学号:: 2输入图纸编号:: 1输入绘图完成时间:: 2005-10-5输入图名:: 某住宅楼平面图注意:在实际绘图时,块的属性值中的各项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修改。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上一页返回主页“插入”对话框 图 7.将该文件保存为样板图文件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文件】|【保存】命令,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从【文件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AutoCAD图形样板(*.dwt)”,输入文件名称“A3建筑图模板”,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样板说明对话框中输入说明“A3幅面建筑用模板”,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注意:其他幅面建筑用模板只要在“A3幅面建筑用模板”文件的基础上修改边框尺寸大小,并另存文件即可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步 骤: 实实例例小小结结::以A3幅面样板图为例详细讲解了样板图的制作过程,其他幅面的样板图可以在此样板图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标题栏中的部分文字定义成了带属性的块,在插入时可以根据需要输入不同的内容标题栏和图框线的尺寸和宽度可以根据相关规范设置上一页返回主页实例小结:实例小结: 本本章章将将以以图图8-1所所示示的的某某住住宅宅楼楼二二~四四层层建建筑筑平平面面图图为为例例,,详详细细讲讲述述建建筑筑平平面面图图的的绘绘制制过过程程。
本本章章涉涉及及的的命命令令主主要要有有::直直线线、、偏偏移移、、复复制制、、阵阵列列、、多多线线的的绘绘制制和和编编辑辑、、块块的的定定义和插入等义和插入等第第 8章章 建筑平面图实例建筑平面图实例 8.1 设置绘图环境设置绘图环境 8.2 绘制轴线绘制轴线 8.3 绘制墙体及柱子绘制墙体及柱子 8.4 开门、窗洞及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开门、窗洞及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 8.5 标注文本标注文本 8.6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8.7 标注尺寸标注尺寸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绘制步骤如下绘制步骤如下:8.1 8.1 设置绘图环境设置绘图环境 1 1..使使用用样样板板创创建建新新图图形形文文件件下一页返回主页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格式】|【图形界限】命令【图形界限】命令,,根据命令行提示进行操作,将图形界限设置为根据命令行提示进行操作,将图形界限设置为42000×29700毫米的长方形区域毫米的长方形区域。
3 3.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缩放命令按钮,输入指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缩放命令按钮,输入指定比例因子为定比例因子为100,100,将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将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100100倍倍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2 2.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4 4.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5 5.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6 6.修改图层.修改图层7 7.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8 8.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9 9.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注意:注意: 虽然在开始绘图前,已经对图形单位、界虽然在开始绘图前,已经对图形单位、界 限、图层等设限、图层等设置过了,但是在绘图过程中,仍然可以对它们进行重新设置,置过了,但是在绘图过程中,仍然可以对它们进行重新设置,以避免在绘图时因设置不合理而影响绘图以避免在绘图时因设置不合理而影响绘图上一页返回主页 设设置置当当前前层层为为“轴轴线线”层层,,用用直直线线命命令令绘绘制制第第一一条条横横轴轴及及纵纵轴轴,,再再用用偏偏移移复复制制命命令令复复制制其其他他的的轴轴线线 ,,结结果果如如图图所所示示。
返回主页8.2 8.2 绘制轴线绘制轴线8.3.18.3.1绘制墙体绘制墙体1 1.锁定.锁定““轴线轴线””层,选择层,选择““墙体墙体””层为当前层层为当前层2 2.设置多线样式.设置多线样式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多线样式】命令,弹出多线样式对话框设置“370”墙体的样式,其元素特性对话框如图所示: 下一页返回主页8.3 8.3 绘制墙体及柱子绘制墙体及柱子“180”、、“60”及及”370-1”墙体的元素特性对话框分别如图所墙体的元素特性对话框分别如图所示:示:下一页上一页 返 回 主 页 在墙体层运用多线命令绘制墙体,绘制时结合对象追踪命在墙体层运用多线命令绘制墙体,绘制时结合对象追踪命令使用,采用正中对齐,并将多线比例设置为令使用,采用正中对齐,并将多线比例设置为1370”墙体绘制结果下一页 上一页返回主页“180”墙体绘制结果“60”墙体绘制结果3. 3. 绘制及修改墙体绘制及修改墙体“370-1”墙体绘制结果修改墙体:修改墙体:关闭关闭““轴线轴线””层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修改】层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修改】| |【对象】【对象】| |【多线】命令,弹出【多线编辑工具】对话框,如图【多线】命令,弹出【多线编辑工具】对话框,如图所示。
多线编辑可以将十字接头、丁字接头、角接头等修正为所示多线编辑可以将十字接头、丁字接头、角接头等修正为如图所示的形式如图所示的形式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修改后的墙体如图所示:修改后的墙体如图所示: 修改“丁”字相交的墙体时,应注意选择多线的顺序,如果修改结果异常,可以改变单击多线的顺序 上一页返回主页下一页 8.3.28.3.2绘制柱子绘制柱子1 1.运用矩形命令绘制柱子轮廓线;.运用矩形命令绘制柱子轮廓线;2 2.将柱子图案填充;.将柱子图案填充;3 3.尺寸相同的柱子可以用复制命令来完.尺寸相同的柱子可以用复制命令来完 成同理也可以绘制出其他尺寸不同的成同理也可以绘制出其他尺寸不同的 柱子结果如下图所示:柱子结果如下图所示:返回主页下一页 上一页8.3.38.3.3绘制其他部分绘制其他部分1 1.绘制卫生间器具:浴盆、坐便、洗脸盆利用矩形、圆、椭圆、.绘制卫生间器具:浴盆、坐便、洗脸盆利用矩形、圆、椭圆、直线、圆角、偏移等命令完成直线、圆角、偏移等命令完成2 2.绘制厨房器具:炉台、厨洗盆利用矩形、圆、直线、偏移、填.绘制厨房器具:炉台、厨洗盆。
利用矩形、圆、直线、偏移、填充等命令完成充等命令完成3 3.另外一户的卫生间和厨房运用镜像命令复制.另外一户的卫生间和厨房运用镜像命令复制上一页返回主页 运运用用直直线线命命令令绘绘制制门门窗窗洞洞口口一一端端的的墙墙线线,,再再用用偏偏移移命命令令偏偏移移复复制制出出另另外外一一侧侧的的墙墙线线,,最最后后再再运运用用修修剪剪命命令令修修剪剪门门窗窗洞洞口口,,结结果果如如图图所所示示::下一页返回主页8.4.1.开门窗洞口.开门窗洞口8.4 开门、窗洞及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开门、窗洞及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绘制绘制③③~~⑤⑤轴线和轴线和⑥⑥~~⑧⑧轴线之间的阳台:轴线之间的阳台: 绘制窗图形块绘制窗图形块 :: 将将0层设置为当前层运用直线命令绘制一个长为层设置为当前层运用直线命令绘制一个长为1000,宽为,宽为100的矩形,并运用偏移复制命令在内部复制两条直线,偏移距离的矩形,并运用偏移复制命令在内部复制两条直线,偏移距离为为33,如果如图所示如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8.4.2. 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运用插入块命令将运用插入块命令将“窗窗”块插入到窗洞口中,块插入到窗洞口中,如图所示:如图所示:注意:相同尺寸的窗可以运用复制命令复制。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插入一个窗块 插入不同尺寸的窗块 门洞口的制门洞口的制作方法与窗洞口作方法与窗洞口基本一致,主要基本一致,主要运用直线命令绘运用直线命令绘制洞口两边的墙制洞口两边的墙线,运用修剪、线,运用修剪、延伸命令来修剪延伸命令来修剪洞口门的尺寸洞口门的尺寸及其修剪结果如及其修剪结果如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绘制和插入门图形块绘制和插入门图形块插入门后的结果 门图形块 插入全部门后的结果 卫生间推拉门的绘制 厨房门的绘制 上一页返回主页1. 1. 标注水平方向文字标注水平方向文字 将将““文文本本””层层设设置置为为当当前前层层,,““数数字字””样样式式设设置置为为当当前前的的文文字字样样式式运运用用单单行行文文字字命命令令标标注注文文本本, ,水水平平方方向向文文字字的的““旋旋转转角角度度””为为0.0.返回主页8.5 标注文本标注文本2. 2. 标注垂直方向的文字标注垂直方向的文字 扶扶手手运运用用矩矩形形及及偏偏移移复复制制命命令令绘绘制制,,踏踏步步运运用用直直线线及及阵阵列列命命令令绘绘制制 运运用用直直线线命命令令绘绘制制折折断断线线,,并并运运用用修修剪剪命命令令修修剪剪。
楼楼梯梯的的方方向向运运用用多多段段线线命命令令绘绘制制返回主页8.6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下一页绘制阁楼楼梯:绘制阁楼楼梯: 确定阁楼楼梯的位置绘制楼梯的扶手 楼梯阵列结果阁楼楼梯绘制结果 返回主页上一页 将当前层设置为将当前层设置为“尺寸标注尺寸标注”层,层, 运用线性标注命令及连运用线性标注命令及连续标注命令标注尺寸,结果如图所示:续标注命令标注尺寸,结果如图所示: 下一页返回主页8.7 标注尺寸标注尺寸细部尺寸标注结果 轴线间尺寸标注结果总尺寸标注结果 整体尺寸标注结果 返回主页 下一页上一页 用圆命令在用圆命令在在绘图区在绘图区的任一空白位置绘制一的任一空白位置绘制一个直径为个直径为800的圆,用的圆,用单行文字命令在圆的中单行文字命令在圆的中心位置写一个高度为心位置写一个高度为500的字的字“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用移动命令将其移用移动命令将其移动到轴号动到轴号①①的位置,如的位置,如图所示: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标注轴号标注轴号 运用复制运用复制命令复制轴号命令复制轴号①①,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运用文字运用文字的修改命令修的修改命令修改轴号,如图改轴号,如图所示: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同同理理,,可可以以复复制制并并修修改改其其他他的的轴轴号号,,最最终终结结果果如如图图所所示示::上一页返回主页下一页 打开打开“标题栏标题栏”层,调整图框线和标题栏的位置,层,调整图框线和标题栏的位置,结果如图:结果如图: 返回主页上一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打印输出与图形的绘制、修改和编辑等过程同等重要,只有将绘图的成果打印输出到图纸上,才算完成了整个绘图过程。
在打印输出之前,首先需要配置好图形输出设备目前,图形输出设备很多,常见的有打印机和绘图仪两种,但目前打印机和绘图仪都趋向于激光和喷墨输出,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AutoCAD 2006中,将图形输出设备统称为绘图仪一般情况下,使用系统默认的绘图仪即可打印出图如果系统默认的绘图仪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可以添加新的绘图仪 下面讲述在模型空间打印本章所绘建筑平面图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下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1.打开前面保存的“建筑平 面 图 .dwg”为当前图形文件 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打印命令按钮 ,弹出【打印-模型】对话框,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3.在【打印-模型】对话框中的【打印机/绘图仪】选项区域中的【名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系统所使用的绘图仪类型,本例中选择“DWF6 ePlot.pc3”型号的绘图仪作为当前绘图仪 1)修改图纸的可打印区域 (1)单击【名称】 下拉列表框中“DWF6 ePlot.pc3” 绘图仪右面的【特性】按钮,在弹出的【绘图仪配置编辑器-DWF6 ePlot.pc3】对话框中激活【设备和文档设置】目录下的【修改标准图纸尺寸(可打印区域)】选项,打开如下图所示的【修改标准图纸尺寸】选项区域。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2)在【修改标准图纸尺寸】选项区域内单击微调按钮 ,选择“ISO A3(420×297)” 图表框,如下页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3)单击此选项区域右侧的【修改】按钮,在打开的【自定义图纸尺寸-可打印区域】对话框中,将“上”、“下”、“左”、“右”的数字设为“0”,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4)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打开的【自定义图纸尺寸-完成】对话框中,列出了修改后的标准图纸的尺寸,如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5)单击【自定义图纸尺寸-完成】对话框中的【完成】按钮,系统返回到【绘图仪配置编辑器-DWF6 ePlot.pc3】对话框 (6)单击对话框中的【另存为】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将修改后的绘图仪另名保存为“DWF6 ePlot-(A3-H)” (7)单击【绘图仪配置编辑器-DWF6 ePlot.pc3】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打印-模型】对话框。
(8)在【图纸尺寸】选项区域中的“图纸尺寸”下拉列表框内选择“ISO A3(420.00*297.00mm)”图纸尺寸,如下页图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2)在【打印-模型】对话框中进行其他方面的页面设置 (1)在【打印比例】选项区域内勾选【布满图纸】复选框 (2)在【打印区域】组合框的【打印范围】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形界限” 4.在设置完的【打印-模型】对话框中单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如下页图所示 5.如对预览结果满意,就可以单击预览状态下工具栏中的【打印】图标进行打印输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8.8 8.8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本章实例小结: 本章实例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某住宅楼的二~四层建筑平面图的整个绘制过程墙体用多线命令绘制,并用多线编辑命令修改修改“T”字型相交的墙体时应注意选择墙体的顺序门和窗先制作成块,再插入如果在其他的图形中需要多次用到门块和窗块,可以用“wblock”命令将其定义成外部块,再用“插入块”命令插入到当前图形中。
楼梯用直线、矩形、偏移、阵列等命令绘制本章的最后一节叙述了图形的打印输出知识 上一页返回主页第第 8章章 建筑平面图实例建筑平面图实例 9.1 设置绘图环境 9.2 绘制辅助线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 9.4 绘制阁楼立面 9.5 立面标注 9.6 打印输出第9章 建筑立面图实例 下一页返回主页9.1 设置绘图环境 本章将以图9-1所示的住宅楼立面图为例,详细讲述建筑立面图的绘制过程及方法 图9-1 建筑立面图 1 1 1 1.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 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命令按钮 ,弹出【创建新图形】对话框单击使用样板命令按钮 ,从【选择对象】列表框中选择第七章建立的样板文件“A3建筑图模板.dwt”,单击【确定】按钮,进入AutoCAD 2006绘图界面 2 2.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设置左下角坐标为0,0,指定右上角坐标为42000,29700 3 3.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缩放命令按钮 ,选择图框线和标题栏,指定0,0点为基点,指定比例因子为100。
下一页返回主页9.1 设置绘图环境上一页 4 4 4 4.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在【标准】工具栏上的窗口缩放按钮 上按住鼠标左键,单击下拉列表中的全部缩放命令按钮 ,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5 5 5 5.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 1)在标题栏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增强属性编辑器】对话框 2)在【增强属性编辑器】的【属性】选项卡下的列表框中顺序单击各属性,在下面的【值】文本框中依次输入相应的文本 3)单击【确定】按钮,标题栏文本编辑完成后如图9-2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1 设置绘图环境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1 设置绘图环境 6 6 6 6.修改图层.修改图层.修改图层.修改图层 1)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管理器按钮 ,弹出【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 ,新建2个图层:辅助线、立面 2)设置颜色设置辅助线层颜色为红色 3)设置线型将“辅助线”层的线型设置为“CENTER2”, “立面”层的线型保留默认的“Continuous”实线型 4)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AutoCAD作图界面。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本例在第七章所创建的样板“A3建筑图模板.dwt”的基础上增加2个图层,在绘图时可根据需要决定图层的数量及相应的颜色与线型图9-2 编辑完成的标题栏文本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1 设置绘图环境 7 7 7 7.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 在命令行输入线型比例命令LTS并回车,将全局比例因子设置为100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在扩大了图形界限的情况下,为使点划线能正常显示,须将全局比例因子按比例放大 8 8 8 8.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 1)本例使用“A3建筑图模板.dwt”中的文字样式汉字”样式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用于书写汉字;“数字”样式采用“Simplex.shx”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用于书写数字及特殊字符返回主页9.1 设置绘图环境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标注样式】命令,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选择“建筑”标注样式,然后单击【修改】命令按钮,弹出【修改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将【调整】选项卡中【标注特征比例】中的“使用全局比例”修改为100。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标注样式的设置 9 9 9 9.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 利用【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列表框 ,关闭“标题栏”层,然后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保存命令按钮 ,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称“住宅正立面图”,单击【图形另存为】对话框中的【保存】命令按钮保存文件 至此,绘图环境的设置已基本完成,这些设置对于绘制一幅高质量的工程图纸而言非常重要上一页9.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下一页返回主页 1.打开9.1节中已存盘的“住宅正立面图.dwg”文件,进入AutoCAD 2006的绘图界面 2.将“辅助线”层设置为当前层单击状态栏中的【正交】按钮,打开正交状态 3.通过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执行直线命令,在图幅内适当的位置绘制水平基准线和竖直基准线 4.按照图9-3和图9-4所示的尺寸,利用偏移命令,绘制出全部辅助线图9-3 水平辅助线间距图9-4 竖直辅助线间距9.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上一页返回主页 绘制完成的辅助线如图9-5所示。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竖直方向辅助线也可利用已完成的平面图来绘制先将平面图以块的方式插入到当前图形中,然后利用其轴线和边界线或其他特征点完成竖直辅助线的绘制 图9-5 绘制完成的辅助线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返回主页 1.将“立面”图层设为当前层,单击状态栏中的【对象捕捉】按钮,打开对象捕捉方式,然后设置捕捉方式为“端点”和“交点”方式 2.绘制地坪线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命令按钮 ,捕捉水平基准线的左端点A作为起点(图9-6),输入w并回车设置线宽为50,捕捉水平基准线的右端点D(图9-6),空格键结束命令 绘制完成的地坪线如图9-6所示 3.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轮廓线 空格键重复多段线命令,捕捉辅助线的左下角交点B(图9-6)作为起点,输入w并回车设置线宽为30,依次捕捉辅助线相应交点E F C (图9-6),空格键结束命令绘制好的底层和标准层轮廓线如图9-6所示9.3.1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轮廓线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轮廓线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9.3.1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轮廓线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轮廓线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6 绘制好的地坪线、底层和标准层轮廓线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3.2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窗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的窗 在绘制窗之前,先观察一下这栋建筑物上一共有多少种类的窗户,在AutoCAD 2006作图的过程中,每种窗户只需作出一个,其余都可以利用AutoCAD 2006的复制命令或阵列命令来实现。
绘制窗户的步骤如下: 1.将“立面”层设为当前层,同时将状态栏中的【对象捕捉】按钮打开,选择“交点”和“垂足”捕捉方式 2.绘制底层最左面的窗 1)绘制窗户的外轮廓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捕捉辅助线上窗左下角点的位置G(图9-7)作为第一个角点的位置,输入窗外轮廓线右上角的相对坐标@2400,1700,回车完成的窗户外轮廓线HIJG的绘制,如图9-7所示 2)绘制内轮廓线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输入偏移距离80并回车,然后选择窗外轮廓线HIJG(图9-7)并向内侧偏移,空格键结束命令完成的窗户内轮廓线见图9-7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7 绘制好的底层最左侧的窗 3)利用已知尺寸绘制窗扇 (1)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分解命令按钮 ,将窗的内轮廓线分解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设置偏移距离为695,利用窗内轮廓线左右两侧线条偏移出表示窗棂的线段LM和NO (3)空格键重复偏移命令,输入偏移距离50,偏移出表示窗棂的另外两条线段。
绘制完底层最左侧的窗如图9-7所示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3.用和以上相同的方法,绘制出中间的小窗,中间小窗的尺寸如图9-8所示,绘制完成后如图9-9所示具体步骤就不再赘述了 图9-8 中间小窗的尺寸 图9-9 绘制完成中间小窗的结果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10 设置【阵列】对话框 4..阵阵列列出出立立面面图图中中各各层层左左侧侧的的窗窗和和中中间间的的小小窗窗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 ,弹出【阵列】对话框,单击选择对象按钮 ,框选前面绘制的两个窗,单击鼠标右键返回到【阵列】对话框,【阵列】对话框的设置如图9-10所示 然后单 然后单击【确定】击【确定】按钮,完成按钮,完成后如图后如图9-11所所示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11 阵列窗后的结果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12 绘制完底层和标准层窗后的立面图 5.镜像出右侧.镜像出右侧的窗的窗 关闭“辅助线”层,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 ,框选左侧所有的窗,捕捉轮廓线顶边线的中点作为镜像线第一点,到底边捕捉垂足作为镜像线第二点,回车后再次回车。
绘制完成后打开“辅助线”层,此时立面图如图9-12所示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 在立面图中,由于窗户都应符合国家标准,所以可以提前绘制一些一定模数的窗户,然后按照前面章节讲述的方法保存成图块,在需要的时候直接插入即可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在本章的立面图中,底层和标准层的阳台样式相同,分布也十分规则,所以可以先绘制出一个阳台,然后采用阵列和复制命令把阳台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首先我们绘制出一个阳台,其尺寸如图9-13所示 1..将“立面”层设为当前层打开正交方式,选择“端点”和“中点”对象捕捉方式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3.3 绘制阳台绘制阳台图9-13 阳台的尺寸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2..绘制阳台的下侧护板 1)绘制下护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命令行提示如下,捕捉辅助线上底层左侧阳台左下角位置P(图9-14)作为第一个角点,按尺寸输入相对坐标@5000,100指定另一角点的位置。
2)将护板向左移100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 ,选择刚才绘制的矩形,再在绘图区任意位置单击,将该矩形向左移动100 3..利用下护板复制出阳台的上侧护板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选择刚才绘制的下侧护板,空格键结束选择,在任意位置单击作为基点,复制并向上移动600 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绘制出阳台上下护板之间的连接,完成后如图9-14所示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14 绘制完成的阳台上下护板 5..绘制阳台的装饰铁艺 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命令按钮 ,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 2)选择【类型和图案】选项区域中的“HONEY”样例,比例设置为50 3)单击【添加:拾取点】按钮 ,切换到绘图界面,在上下护板及连接线QRST内单击,指定填充区域,然后按空格键返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如图9-15所示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15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4)单击【确定】按钮即完成阳台装饰铁艺的绘制,如图9-16所示。
6..用直线命令和偏移命令绘制阳台窗玻璃上的分隔线作法简单,不再赘述完成后的单个阳台效果见前面的图9-13 7..使用阵列和复制命令绘制其他阳台与前述窗的阵列与复制方法一致,但阵列完成后应补画四层阳台的屋顶,然后再复制关闭“辅助线”层,此时的立面图如图9-17所示图9-16 阳台装饰铁艺绘制完后的效果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图9-17 绘制完成阳台后的立面图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3.4 绘制雨水管绘制雨水管 雨水管是用来排放屋顶积水的管道,雨水管的上部是梯形漏斗,下面是一个细长的管道,底部有一个矩形的集水器雨水管的绘制步骤如下 1.绘制左侧的雨水管 1)将“立面”层设为当前层,关闭“辅助线”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中点”和“交点”捕捉方式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中“自”命令,捕捉到底层和标准层轮廓线的左上角E(图9-18),输入相对坐标@500,-200,回车确定梯形漏斗顶边线的起点,然后向右画400,并依次由相对坐标绘制梯形漏斗其他边线,最后执行C选项闭合直线。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绘制完的梯形漏斗如图9-18所示 3)绘制雨水管干管的左边线空格键重复直线命令,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中的“自”命令,捕捉到梯形漏斗的左下角U(图9-18),输入相对坐标@50,0回车,确定雨水管左边线的顶端位置,然后向下画12050,回车结束直线命令图9-18 绘制完的梯形漏斗 4)绘制雨水管干管的右边线单击【修改】工具栏中偏移命令按钮 ,输入偏移距离100回车,选中雨水管左边线UV(图9-19),在右侧单击,然后回车结束命令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绘制完的雨水管干管如图9-19所示 5)绘制雨水管下端的集水器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中的“自”命令,捕捉到雨水管干管左下角V(图9-19),输入相对坐标@-150,0回车,确定底部矩形集水器的左上角位置,由相对坐标@400,-200确定集水器的右下角位置,完成左侧雨水管的绘制。
2.利用镜像命令绘制出右侧的雨水管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 ,捕捉轮廓线顶边中点为镜像线的第一点,捕捉轮廓线底边中点为镜像线的第二点,然后回车结束命令图9-19 绘制完的雨水管干管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绘制完雨水管后的立面图如图9-20所示图9-20 绘制完雨水管后的立面图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3.5 绘制墙面装饰绘制墙面装饰 1.绘制花岗岩蘑菇石贴面 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的绘制应先画出边界线,然后再利用图案填充命令完成绘图 1)将“立面”层设为当前层,打开“辅助线”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中点”和“交点”捕捉方式 2)利用直线命令画出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的上边界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底层窗下缘辅助线与轮廓线的左交点W(图9-21)作为第一点,捕捉底层窗下缘辅助线与轮廓线的右交点X(图9-21)作为下一点,回车键结束直线命令图9-21 捕捉点W、X的位置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22 绘制完花岗岩蘑菇石贴面上边界的效果 3)关闭“辅助线”层,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将花岗岩蘑菇石贴面上边界与雨水管和阳台相交的多余段修剪掉。
绘制完的花岗岩蘑菇石贴面上边界如图9-22所示 4)利用图案填充命令完成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的绘制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图案填充命令按钮 ,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如图9-23所示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5)单击【图案】下拉列表后面的按钮 ,或者单击【样例】后面的填充图案,弹出【填充图案选项板】对话框,单击【其他预定义】选项卡,从中选择“BRICK”图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重新回到【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图9-23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6)单击【添加:拾取点】按钮 ,进入绘图界面在需要填充的多个闭合的区域内单击,选择填充区域完毕后,按回车键或单击右键结束选择,重新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在【比例】下拉列表框中修改要填充图案的比例为43,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的填充,填充结果如图9-24所示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本例中已给出填充图案的比例,否则,应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预览】按钮,观看填充效果是否合适,如果不满意,调整填充图案的比例直到满意为止。
图9-24 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的效果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2.绘制分隔线 分隔线的绘制比较简单,用直线命令、修剪命令、复制命令即可完成 1)打开“辅助线”图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图9-25所示的交点Y作为第一点,捕捉图9-25所示的交点Z作为下一点,回车结束直线命令图9-25 Y、Z点的位置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2)关闭“辅助线”层,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修剪掉所绘直线与雨水管相交的部分 3)打开正交方式,关闭对象捕捉方式,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选择刚绘出的三段分隔线,复制并向上移动100,空格键结束命令,绘制完一二层间的分隔线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如用偏移命令,需多次选择对象,本步骤中利用复制命令沿指定方向输入距离的方式确定点的位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4)空格键重复复制命令,将分隔线复制到四层阳台下相应位置,完成三四层间分隔线的绘制。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绘制完花岗岩蘑菇石贴面后,效果如图9-26所示图9-26 绘制完分隔线后的立面图 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3.6 绘制屋檐绘制屋檐 1.将“立面”层设为当前层,关闭“辅助线”层,同时打开状态栏中的【对象捕捉】按钮,选择“端点”、“中点”和“交点”对象捕捉方式 2.画一个尺寸为22600×100的矩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在任意位置单击,输入相对坐标@22600,100回车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 ,将该矩形移动到正确位置捕捉矩形底边的中点作为基点,捕捉到轮廓线顶边EF(图9-6)的中点作为第二点 4.采用相同的方法,画一个尺寸22700×50矩形,将它移到第2、3步中所画的矩形上面,使二者相临边的中点重合,完成屋檐的绘制9.3 9.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上一页返回主页到此为止,底层和标准层上的立面图已经完成,如图9-27所示。
图9-27 已完成的底层和标准层立面图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返回主页9.4.1 绘制阁楼装饰栅栏绘制阁楼装饰栅栏 1.绘制立柱 1)将“立面”层设置为当前层,打开“辅助线”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中点”、“交点”和“象限点”捕捉方式 2)画立柱的主干矩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捕捉到屋檐顶边线与最左侧辅助线的交点Z(图9-28),输入相对坐标@200,650回车,画出立柱的主干矩形 3)利用矩形命令,分别画尺寸为300×50和200×50的两个矩形,再利用移动命令,捕捉稍大矩形底边中点为基点,将矩形移动到主干矩形顶边的中点同理将小矩形移动到大矩形的顶部 4)画立柱顶部的球体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命令按钮 ,在任意位置单击作为圆心,输入圆的半径为80回车 5)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将立柱顶部的球体移动到适当位置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绘制完成的一个立柱如图9-28所示 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选择立柱后进行多重复制,画出其余立柱。
7)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 ,将最右侧立柱移动到与侧面右山墙面对齐,完成后如图9-29所示图9-28 画完的第一个立柱图9-29 完成的阁楼装饰栅栏立柱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2.绘制扶手 1)将“立面”层设置为当前层,打开正交方式 2)以扶手定位辅助线与各立柱的交点为端点画直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图9-29所示的A点作为第一点,捕捉图9-29所示的B点作为第二点,空格键结束命令再空格键重复五次该命令,完成扶手上边界的绘制 3)关闭“辅助线”层,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选择扶手上边界向下复制出下边界 绘制完扶手后的装饰栅栏如图9-30所示图9-30 阁楼装饰栅栏栏杆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31绘样条曲线图9-32 一个装饰柱 3.绘制装饰柱 1)将“立面”层设置为当前层,关闭正交方式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样条曲线命令按钮 ,在图9-31所示位置绘制一条样条曲线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按钮 ,选中所绘的样条曲线,打开正交方式,以适当的竖直方向为对称轴镜像出装饰柱的右半部分。
如图9-32所示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33 【块定义】对话框 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连接两条样条曲线上部的端点,以便创建块时确定插入点的位置 5)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创建块命令按钮 ,弹出【块定义】对话框将整个装饰柱定义成名为“chg”的块 【块定义】对话框设置如图9-33所示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6)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点】|【定数等分】命令,选择左面第一段栏杆的下边线,输入B(插入块)选项回车,输入块名“chg”回车,再回车,输入段数12回车,绘制完左面第一段栏杆下的装饰柱 7)按与第6个步骤相同的方法,依次用“定数等分”的方式在其他段栏杆下插入“chg”块,分段数分别为12、6、12、12,则绘制完整个阁楼装饰栅栏,效果如图9-34所示图9-34 绘制完的阁楼装饰栅栏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9.4.2 绘制阁楼轮廓线和坡屋面绘制阁楼轮廓线和坡屋面 1.修改底层和标准层轮廓线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打断命令按钮 ,将底层和标准层轮廓线的顶边线K L 段(图9-34)删除。
2.绘制阁楼轮廓线 1)将“立面”层设置为当前层,打开“辅助线”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中点”和“交点”捕捉方式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命令按钮 ,以30的线宽沿图9-35所示KMNOPQRXWVUTSL各点画出阁楼轮廓线,其中,在R(S)点向左(右)偏移200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35 绘制阁楼轮廓线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阁楼轮廓线绘制完成的结果如图9-36所示图9-36 阁楼轮廓线 3.绘制坡屋面 1)利用直线命令,画出阁楼屋面边缘线的直线部分A E (图9-36) 2)同理画出阁楼侧墙外边线 3)利用直线命令、偏移命令(偏移距离为100)和修剪命令,绘制出阁楼老虎窗屋面的边缘线完成后如图9-37所示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37 绘制完阁楼屋面边缘线和阁楼侧墙外边线的效果 4)利用填充命令绘制阁楼屋面瓦图案填充与渐变色】对话框,设置如图9-38所示。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9-38 设置好的【图案填充与渐变色】对话框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阁楼屋面瓦的绘制完成后如图9-39所示图9-39 阁楼屋面瓦 9.4.3 绘制阁楼窗绘制阁楼窗 1.绘制阁楼两侧的四个方窗 1)将当前图层设置为“立面”层,对象捕捉方式设置为“中点”捕捉方式 2)在立面图中空白区域画一个1800×1500的矩形作为窗框的外边线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3)将该矩形向内偏移80,并利用分解、删除和延伸命令,画出窗框的内边线 4)利用偏移命令将窗框两侧内边线各向内偏移795,绘制出窗档完成单个窗的绘制绘制完成后如图9-40所示图9-40 阁楼方窗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5)利用复制命令,以窗下框的中点为基点将已完成的窗进行多重复制,复制到相应装饰栏杆上边线的中点上,再将原方窗删除,完成四个方窗的绘制,完成后如图9-41所示。
图9-41 绘制完方窗后的阁楼立面图 2.绘制老虎窗 1)打开“辅助线”层,将当前图层设置为“立面”层,打开正交方式,对象捕捉方式设置为“端点”、“中点”、“交点”捕捉方式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2)为了方便绘制弧形的老虎窗,临时增加一条辅助线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指定偏移距离750,选择辅助线BFD(图9-42),向下偏移,空格键结束命令 3)画圆弧形老虎窗框的外边线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弧命令按钮 ,打开对象捕捉,捕捉到G点(图9-42)为圆弧的起点,捕捉到F点(图9-42)作为圆弧的第二个点,捕捉到H点(图9-42)作为圆弧的端点图9-42 绘制老虎窗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圆弧形老虎窗框的外边线绘制完成后如图9-43所示图9-43 绘制出圆弧形老虎窗框的外边线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4)利用偏移命令将圆弧形老虎窗框外边线向内偏移80 5)利用直线命令连接外边线上剩余的两条线段,即图9-42中的GI和HJ,完成老虎窗框外边线的绘制。
6)将刚绘制完的两段外边线直线段向内各偏移80,完成老虎窗框内边线的绘制如图9-44所示图9-44 绘制完的老虎窗框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7)用直线命令连接圆弧形老虎窗框内边线的两个端点,再向下偏移50画出水平窗档 8)利用偏移命令将老虎窗框外边线的直线部分(图9-42中GI和HJ对应的直线段)向内部各偏移725 9)关闭“辅助线”层利用延伸命令和修剪命令对窗档进行修改,完成老虎窗的绘制如图9-45所示图9-45 绘制完成的老虎窗 9.4 9.4 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绘制阁楼立面上一页返回主页 3.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保存命令按钮,保存文件 至此,立面图的图形部分已全部绘制完成此时的立面如图9-46所示图9-46 绘制完图形后的立面图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9.5.1 尺寸标注尺寸标注 立面图细部尺寸、层高尺寸、总高度尺寸和轴号的标注方法与平面图完全相同,完成这几项标注后的立面图如图9-47所示 下面仔细讲解标高的标注方法 1.绘制标高参照线 关闭“辅助线”层,将“尺寸标注”层设为当前层,综合应用直线命令、修剪命令和偏移命令,根据已知的标高尺寸绘制出表示标高位置的参照线。
如图9-48所示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图9-47 标注完细部尺寸、层高尺寸、总高度尺寸和轴号后的立面图图9-48 标高位置参照线上一页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2.创建带属性的标高块 1)将0层设为当前层,利用直线命令在空白位置绘制出标高符号,如图9-49所示 2)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绘图】|【块】|【定义属性】命令,弹出【属性定义】对话框 3)在【属性定义】对话框的【属性】选项区域中设置【标记】文本框为“BG”、【提示】文本框为“请输入标高”、【值】文本框为“%%p0.000”选择【插入点】选项区域中的【在屏幕上指定】复选框选择【锁定块中的位置】复选框在【文字选项】选项区域中设置文字高度为300此时【属性定义】对话框如图9-50所示图9-49 标高符号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图9-50 【属性定义】对话框 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4)单击【属性定义】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绘图界面,然后指定插入点在标高符号的上方,完成“BG”属性的定义。
此时标高符号如图9-51所示 5)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创建块】命令按钮 ,弹出【块定义】对话框,输入块名称为“bg”,单击选择对象按钮 ,退出【块定义】对话框返回到绘图方式,框选标高符号和刚才定义的属性“BG”,单击右键又弹出【块定义】对话框,单击拾取点按钮 ,捕捉标高符号三角形下方的顶点为插入点,又返回到【块定义】对话框,再选中【删除对象】单选按钮,此时的【块定义】对话框如图9-52所示 9-51 定义属性后的标高符号 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图9-52 【属性定义】对话框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6)单击【块定义】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绘图界面,所绘制的标高符号被删除定义完带属性的标高块,名为“bg” 3.插入标高块,完成标高标注 1)将“尺寸标注”层设置为当前层打开“端点”和“中点”捕捉方式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块命令按钮,弹出【插入】对话框,在名称下拉列表中选择 “bg”,选中【插入点】选项区域中的【在屏幕上指定】复选框插入】对话框如图9-53所示。
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图9-53 【插入】对话框 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3)单击【插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绘图界面 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 _insert 指定插入点或 [基点(B)/比例(S)/X/Y/Z/旋转(R)/预览比例(PS)/PX/PY/PZ/预览旋转(PR)]: //捕捉到-0.600标高参照线的中点 输入属性值 请输入标高 .000>: -0.600 //输入属性值-0.600后回车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完成一个标高尺寸的标注如图9-54所示 4)回车重复插入块命令,同理标注出其他的标高尺寸标高标注完成后的立面图如图9-55所示 图9-54 -0.600标高尺寸标注 9.5 9.5 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立面标注 返回主页上一页图9-55 标高标注完成后的建筑立面图 9.6 9.6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返回主页 1.打开前面几节绘制完成的“住宅正立面图.dwg”文件为当前图形文件。
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打印命令按钮 ,弹出【打印-模型】对话框 3.在【打印-模型】对话框中的【打印机/绘图仪】选项区域中的【名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系统所使用的绘图仪类型,本例中选择8.8节中存盘的“DWF6 ePlot-(A3-H).pc3”型号的绘图仪作为当前绘图仪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4.在【图纸尺寸】选项区域中的【图纸尺寸】下拉列表框内选择“ISO A3(420.00×297.00mm)”图纸尺寸 5.在【打印比例】选项区域内勾选【布满图纸】复选框 6.在【打印区域】选项区域的【打印范围】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形界限” 7.在设置完的【打印-模型】对话框中单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如图9-56所示 8.如对预览结果满意,就可以单击预览状态下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进行打印输出9.6 9.6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返回主页上一页图9-56 打印的预览效果 9.6 9.6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10.1 设置绘图环境 10.2 绘制辅助线 10.3 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10.4 绘制门窗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10.6 绘制梁和圈梁 10.7 绘制楼梯 10.8 绘制配电箱 10.9 剖面图标注 10.10 打印输出 第10章 建筑剖面图实例 下一页返回主页10.1 设置绘图环境 本章将以图10-1所示的剖面图为例,详细讲述建筑剖面图的绘制过程及方法。
图10-1 建筑剖面图 下一页返回主页10.1 设置绘图环境 1 1 1 1.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 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命令按钮 ,弹出【创建新图形】对话框单击使用样板命令按钮 ,从【选择对象】列表框中选择第七章建立的样板文件“A3建筑图模板.dwt”,单击【确定】按钮,进入AutoCAD 2006绘图界面 2 2.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设置左下角坐标为0,0,指定右上角坐标为42000,29700 3 3.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缩放命令按钮 ,选择图框线和标题栏,指定0,0点为基点,指定比例因子为100上一页 4 4 4 4.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在【标准】工具栏上的窗口缩放按钮 上按住鼠标左键,单击下拉列表中的全部缩放命令按钮 ,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5 5 5 5.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 1)在标题栏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增强属性编辑器】对话框。
2)在【增强属性编辑器】的【属性】选项卡下的列表框中顺序单击各属性,在下面的【值】文本框中依次输入相应的文本图名文本为“住宅楼剖面图”,图纸编号为8其他同图9-2 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标题栏文本的编辑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1 设置绘图环境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1 设置绘图环境 6 6 6 6.修改图层.修改图层.修改图层.修改图层 1)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管理器按钮 ,弹出【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单击新建按钮 ,新建4个图层:楼板、楼梯、阳台、梁 2)对原图层进行修改,将“轴线”层重命名为“辅助线” 3)设置颜色将“门窗”层的默认颜色设置为“0,87,87”,将“尺寸标注”层的颜色修改为蓝色,将“其他”层的颜色设置为白色并对4个新建图层设置颜色 4)设置线型和线宽将“墙体”层的线宽设置为“默认”,4个新建图层的线型保留默认的“Continuous”实线型,其线宽均为“默认”设置好的【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如图10-2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1 设置绘图环境图10-2 设置好的【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1 设置绘图环境 5)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AutoCAD作图界面。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本例在第七章所创建的样板“A3建筑图模板.dwt”的基础上增加4个图层,在绘图时可根据需要决定图层的数量及相应的颜色与线型 7 7 7 7.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 在命令行输入线型比例命令LTS并回车,将全局比例因子设置为100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在扩大了图形界限的情况下,为使点划线能正常显示,须将全局比例因子按比例放大 8 8 8 8.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 1)本例使用“A3建筑图模板.dwt”中的文字样式汉字”样式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用于书写汉字;“数字”样式采用“Simplex.shx”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用于书写数字及特殊字符 返回主页10.1 设置绘图环境 2)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标注样式】命令,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选择“建筑”标注样式,然后单击【修改】命令按钮,弹出【修改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将【调整】选项卡中【标注特征比例】中的“使用全局比例”修改为100。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出【修改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再单击【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退出【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完成标注样式的设置 9 9 9 9.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利用【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列表框 ,关闭“标题栏”层,然后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保存命令按钮 ,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称“住宅剖面图”,单击【图形另存为】对话框中的【保存】命令按钮保存文件至此,绘图环境的设置基本完成 上一页10.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下一页返回主页 1.单击状态栏中的【正交】按钮,打开正交状态 2.利用【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列表框将“辅助线”层设置为当前层 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执行直线命令,在图幅内适当的位置绘制水平基准线和竖直基准线 4.按照图10-3所示的尺寸,利用偏移命令将水平基准线及偏移后的水平辅助线按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偏移,得到水平的辅助线完成后如图10-4所示 图10-3 水平辅助线间距10.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返回主页图10-4 绘制完水平辅助线后的效果 下一页上一页10.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返回主页 5.按照图10-5所示的尺寸,利用“偏移”命令将竖直基准线及偏移后的竖直辅助线按由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偏移,得到竖直的辅助线。
方法与绘制水平辅助线相同,不再赘述 图10-5 竖直辅助线间距 下一页上一页10.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返回主页 绘制完竖直辅助线后,效果如图10-6所示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竖直辅助线也可利用已完成的平面图来绘制先将完成的平面图以块的方式插入到当前的图形中,然后利用其轴线和边界线或其他特征点完成竖直辅助线的绘制 图10-6利用直线和偏移命令绘制的辅助线 下一页上一页10.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返回主页 6.为了方便绘图,还需要将图10-6所示辅助线中多余的部分修剪掉,并添加阁楼楼梯底部的竖直辅助线CD(CD与最右侧辅助线AB的间距为1120)完成后如图10-7所示具体方法如下: 图10-7绘制完成的辅助线 下一页上一页10.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返回主页图10-8 绘制一条竖直的直线EF下一页上一页 1)打开正交方式,关闭对象捕捉方式,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在左上角需修剪的边界位置画一竖直的直线EF如图10-8所示10.2 绘制辅助线绘制辅助线返回主页上一页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选择图10-8所示的直线EF和IJ为修剪边界,将左上角多余的线段MN、OP、GH、IJ和KL修剪掉。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命令按钮 ,将图10-8中作为边界的竖直线段EF删除 4)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将如图10-7所示的竖直辅助线AB向左侧偏移1120 5)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对辅助线中多余线段进行修剪,达到图10-7所示的效果,完成辅助线的绘制 7.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保存命令按钮 保存文件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下一页返回主页 墙体、楼板、楼梯休息平台和屋面一般用多线命令绘制,本章的剖面图中,涉及到两种墙体,楼梯间和外墙均为370墙,内墙均为240墙,楼板、楼梯休息平台和屋面厚度统一为120绘制前应首先设置多线样式,建立240墙和370墙及LB(楼板)三种多线样式这部分工作也可以在绘图环境中进行设置 1.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多线样式】命令,弹出【多线样式】对话框 2.单击【多线样式】对话框中的【新建】按钮,弹出【创建新的多线样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新样式名为“370”,如图10-9所示。
10.3.1 建立多线样式建立多线样式 打开上节中已存盘的“住宅剖面图.dwg”文件,进入AutoCAD 2006的绘图界面进行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和地坪线的绘图工作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10-9 【创建新的多线样式】对话框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3.单击【创建新的多线样式】对话框中的【继续】按钮,退出【创建新的多线样式】对话框并弹出【新建多线样式】对话框,对其进行如下设置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1)在说明文本框中输入“370墙线”; 2)设置上边的 线 元 素 偏 移“250”、下边的线 元 素 偏 移 “-120”; 3)其他选项均为默认值 设置完的【新建多线样式】对话框如图10-10所示。
图10-10 设置完【新建多线样式】对话框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4.单击【新建多线样式】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退出【新建多线样式】对话框,返回到【多线样式】对话框,完成“370”墙线样式的设置 5.类似地重复第2、3、4步,设置“240”墙线样式和“LB”楼板样式相应的【新建多线样式】对话框设置为: 1)“240”墙线样式:样式说明为“240墙样式”;上边的线元素偏移“120”、下边的线元素偏移“-120” 2)“LB”楼板样式:样式说明为“楼板样式”;上边的线元素偏移0、下边的线元素偏移“-120”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三种多线样式设置完后的【多线样式】对话框如图10-11所示。
6.单击【多线样式】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退出【多线样式】对话框,完成设置 图10-11设置完三种多线样式后的【多线样式】对话框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注注意意::如果利用偏移辅助线的方法绘制墙体和楼板,就不需要设置多线样式,但绘图时速度较慢 10.3.2绘制墙体绘制墙体 1.将“墙体”层设置为当前层 2.打开正交方式,关闭对象捕捉,在最下边的水平基准线QR下约1000处画一条基线ST如图10-12所示 3.利用多线命令绘制墙体 1)设置对象捕捉为“端点”、“交点”捕捉方式 2)输入“ml”回车,执行多线命令,修改对正类型为无、比例为1、当前样式为“370”,捕捉辅助线交点U(图10-12),再捕捉辅助线交点V(图10-12),回车键结束命令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图10-12画一条水平基线ST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3)空格键重复多线命令,捕捉辅助线交点W(图10-12), 捕捉辅助线交点X(图10-12),回车键结束命令。
4)空格键重复多线命令,捕捉辅助线交点出Z(图10-12), 捕捉辅助线交点Y(图10-12),回车键结束命令 5)重复第2)步,设置多线样式为240,然后重复第3)步,捕捉辅助线交点A和W (图10-12),再一次重复第3)步,捕捉辅助线交点B和C (图10-12) 用多线命令绘制完的墙体及其与辅助线的关系如图10-13所示 注注意意::在绘制线元素不对称的多线时,注意捕捉辅助线交点的先后顺序,图中三面墙的起始点顺序不一样,操作时请仔细检查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图10-13 用多线命令绘制完的墙体及其与辅助线的关系 1.将“楼板”层设置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交点”捕捉方式 2.利用多线命令绘制楼板 绘制方法与画墙体的方法相同,但多线样式为“LB”,多次重复多线命令,分别沿图10-13中辅助线的交点DE、FG、HI、JK、LM绘制楼板 3.利用多线命令绘制楼梯休息平台。
与上面画楼板的方法相同,用多线命令,使当前样式为“LB”画出图10-13中NO、PQ、RS、TU之间的休息平台 用多线命令绘制完的墙体、楼板及楼梯休息平台后的效果如图10-14所示 注注意意::绘制楼板和楼梯休息平台时,也可只画一层的,修剪和填充完后再利用阵列或复制命令绘制其他层的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310.3.3绘制楼板和楼梯休息平台绘制楼板和楼梯休息平台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10-14 用多线命令绘制完的墙体、楼板及楼梯休息平台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410.3.4绘制阁楼剖面绘制阁楼剖面 本章的剖面图实例中,由于阁楼剖面与楼板厚度相同,因此将它绘制在“楼板”层。
1.添加辅助线 1)将“辅助线”层设置为当前层,关闭对象捕捉方式将图10-14中阁楼位置左侧的辅助线VW向左偏移450,将最右侧的辅助线XY向右偏移850,添加两条辅助线,作为阁楼剖面的左右边界 2)打开对象捕捉方式,设置捕捉方式为“交点”捕捉方式,利用直线命令和延伸命令绘制屋面的辅助线ZG 添加完辅助线CE、EF、ZG的结果如图10-15所示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10-15 添加完辅助线后的结果 2.将“楼板”层设置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为端点、交点捕捉方式 3.利用多线命令绘制阁楼剖面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输入“ml”回车,执行多线命令 ,捕捉辅助线的交点C(图10-15)作为起点 ,捕捉辅助线的交点Z(图10-15),再捕捉辅助线的交点G(图10-15) ,回车结束命令,完成阁楼剖面基本图形的绘制。
4.利用直线命令、延伸命令,和矩形命令绘制老虎窗上面屋面的余下部分 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辅助线交点Z(图10-15)附近阁楼剖面下边线与240墙的左交点作为起点,捕捉辅助线的交点A(图10-15),然后回车结束命令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延伸命令按钮 ,将上步所画的直线ZA (图10-15)延伸到CD上,交点为H点(图10-16) 3)用直线命令连接CH(图10-16) 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捕捉C点(图10-16), ,确定矩形的另一个角点 此时的剖面图及与辅助线的关系如图10-16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10-16 绘制阁楼剖面后的剖面图及与辅助线的关系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510.3.5绘制地坪线绘制地坪线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1.将“其他”层设置为当前层,将正交方式和对象捕捉方式打开,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交点”和“端点”捕捉方式。
2.利用多段线命令分别绘制室外和室内的地坪线,同时画出楼梯底层第一梯段的踏步和雨蓬前面的台阶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命令按钮 ,捕捉到地坪线左侧的起点I(图10-16) ,设置线宽为30 ,依次捕捉图10-16 中的J点和K点,回车结束命令 空格键重复多段线命令,捕捉到地坪线左侧的起点L ,向右画8880,再向下画173、向右画280、向下画173、向右画280、向下画174、向右画3590,再向下画150,然后捕捉到M点(图10-16) 关闭“辅助线”层,绘制完地坪线后的剖面图如图10-17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图10-17 绘制完地坪线后的剖面图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3.6 10.3.6 修改剖面图已绘制部分修改剖面图已绘制部分 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图10-17所示的剖面图还还非常粗糙,且不符合建筑制图规范,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
1.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分解命令按钮 ,将全部多线进行分解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将所有多余部分修剪掉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延伸命令按钮 ,对某些较短的线段延伸到边界 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将所有需填充的部分都绘制成闭合边界 5.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命令按钮 ,对楼板和坡屋面的剖切面进行填充上一页返回主页10.310.3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绘制墙体、楼板、阁楼剖面、楼梯休息平台和地坪线 本小节中涉及的命令在前面均已做详细讲解,因此这里不再详尽赘述操作步骤修改后的剖面图如图10-18所示 图10-18 修改后的剖面图 下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本章所绘的建筑剖面图,门窗都是被剖切的,它们的绘制方法与平面图中窗的绘制方法一致,可先建立门和窗的图形块,然后以插入块的方式绘制但注意到此剖面图中的门只有两种类型,即240墙上2000高的门和370墙上2000高的门。
因此,也可以采用每种类型的门只画出一个,再利用AutoCAD 2006默认的多重复制命令(或阵列)绘制出所有的门本书画门采用第二种方法10.4.1 10.4.1 绘制门绘制门 1.关闭“辅助线”层,设置“门窗”层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中点”和“交点”捕捉方式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在任意位置画一个240×2000的矩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图10-19 两种类型的门 3.空格键重复矩形命令,在附近画一个370×2000的矩形 4.空格键重复矩形命令,在附近再画一个120×2000的矩形 5.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以底边的中点为基点复制120×2000的矩形,共复制两个,同时分别移动到240×2000矩形和370×2000矩形的底边中点上,再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命令按钮 ,删除第4步所画的120×2000的矩形所绘制的两种类型的门如图10-19所示 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将所绘的240墙上的门多重复制到相应的位置 下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7.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将所绘的370墙的门多重复制到相应的位置。
8.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命令按钮 ,删除第2至第5步所画的门 绘制完门后的剖面图如图10-20所示 图10-20 绘制完门后的剖面图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10.4.2 10.4.2 绘制窗制窗 本章所绘剖面图中,窗的类型比较多,适合用插入块的方式绘制相同的窗还可用阵列或复制命令继续完成下面说明窗的绘制步骤 1.建立窗块 1)设置0层为当前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在绘图区任意位置画一个100×1000的矩形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分解命令按钮 ,将100×1000的矩形分解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设置偏移距离为33,将100×1000矩形的左右边界分别向矩形内偏移,画出窗的形状如图10-21所示 图10-21 窗的形状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创建块命令按钮 ,弹出【块定义】对话框 5)在【块定义】对话框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名称为“ch”,单击【块定义】对话框中的拾取点按钮 ,退出【块定义】对话框,返回到绘图界面,捕捉窗图形的左下角为插入点,又弹出【块定义】对话框,再单击选择对象按钮 ,返回到绘图窗口,框选窗图形,单击右键返回到【块定义】对话框,此时的【块定义】对话框如图10-22所示。
6)选中【块定义】对话框中的【删除】单选按钮,再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了窗块“ch”的创建任务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图10-22 设置完的【块定义】对话框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2.插入窗块 左侧370墙上各层的窗相同,可只画出底层的,其他的用阵列或复制命令画出右侧370墙上的窗画法与左侧的相同阁楼240墙上的窗需单独画出 1)将“门窗”层设为当前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块按钮 ,弹出【插入】对话框,选择块名为“ch”,设置x方向比例为3.7、y方向的比例为1.7,其他设置不变,如图10-23所示 2)单击【插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到绘图界面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 _insert指定插入点或 [基 点 (B)/比 例 (S)/X/Y/Z/旋 转 (R)/预 览 比 例(PS)/PX/PY/PZ/预览旋转(PR)]: _from //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自”命令基点: <偏移>: @0,900//捕捉底层阳台楼面与左侧外墙的交点S(图10-24),输入相对坐标@0,900并回车 绘制完成底层左侧370墙上的窗如图10-24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图10-24 底层外墙上的窗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3)重复1)、2)步,插入阁楼240外墙上的窗,在【插入】对话框中输入x方向比例为2.4,y方向比例为1.5,窗的底边距楼地面仍为900完成后如图10-25所示图10-25 阁楼外墙上的窗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4)打开“辅助线”层,重复1)、2)步,插入右侧370外墙上高为1200的窗,在【插入】对话框中输入x方向比例为3.7,y方向比例为1.2,窗底边与二楼地面辅助线平齐完成后如图10-26所示 图10-26 右外墙上窗(一)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5) 重 复 1) 、2)步,插入右侧370外墙上高为1200的窗,在【插入】对话框中输入x方向比例为3.7,y方向比例为0.6,窗底边与楼地面辅助线平齐完成后如图10-27所示图10-27 右外墙上窗(二)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图10-28设置好的【阵列】对话框 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3.阵列出其他的窗 1)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 , 弹出【阵列】对话框,单击选择对象按钮,退出【阵列】对话框返回到绘图界面,选择底层左侧外墙上的窗,确定后又弹出【阵列】对话框,选择【矩形阵列】单选按钮,设置行为4,列为1,行偏移3000,列偏移为0,完成后的对话框如图10-28所示。
上一页返回主页10.4 10.4 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绘制门窗 2)单击【阵列】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绘制完左侧外墙上窗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利用复制命令画出右侧外墙上所有的窗绘制完窗后的剖面图如图10-29所示 图10-29 绘制完窗后的剖面图 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下一页返回主页10.5.1 绘制阳台绘制阳台 本章所绘剖面图中,阳台未被剖切,其画法比较简单,阳台的楼板可直接作为室外墙面上的装饰线阳台的外轮廓线和弧形窗的边界线可直接用直线命令和复制命令绘制阳台的窗台线只需画出一条,其他的用阵列命令阵列即可完成下面说明阳台的绘制步骤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1.关闭“辅助线”层,将“阳台”层设置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捕捉方式 2.选择所有表示阳台楼板的双线,利用【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列表框 将其图层改为“阳台”层。
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底层阳台楼板左下角点T(图10-29)和阳台屋面右上角点U(图10-29),绘制完阳台的外轮廓线 4.打开正交方式,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选择阳台的外轮廓线TU,单击右键结束选择,复制并向右偏移300,回车结束复制命令,绘制弧形窗的边界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5.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修剪掉弧形窗边界与楼板相交的部分 6.空格键重复复制命令,选择底层阳台楼板的上边线VW(图10-29),单击右键结束选择,单击任一点为基点,复制并向上偏移600,回车结束复制命令,绘制完底层阳台的窗台线XY(图10-30)图10-30底层阳台窗台线 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图10-31阳台 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7.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 ,选择底层阳台的窗台线XY(图10-30)阵列4行1列,行偏移距离为3000,列偏移距离0,完成所有阳台窗台线的绘制。
绘制完的阳台如图10-31所示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1.关闭“辅助线”层,将“其他”层设置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中点”捕捉方式 2.分别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画三个尺寸分别为240×200、340×100、440×50的小矩形然后分别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 ,将三个矩形移动到剖面图屋顶左上角的位置,上下叠放在一起,构成如图10-32所示的状态 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10.5.2 10.5.2 绘制平屋顶和装饰栅栏绘制平屋顶和装饰栅栏 图10-32 将三个矩形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修剪三个矩形,只留下外轮廓线绘制完女儿墙 4.将“阳台”层设置为当前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利用“端点”和“交点”捕捉,绘制出阳台顶的坡屋面。
5.将“其他”层设置为当前层,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绘制出平屋顶上的坡屋面线 6.利用上一章中绘制装饰栏杆的方法绘制出装饰栅栏立柱和栏杆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绘制完成的平屋顶和装饰栅栏如图10-33所示 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图10-33 平屋顶和装饰栅栏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雨蓬顶盖是一个1000×350的矩形,雨蓬顶盖底面标高在外门上150处,圆柱可用几条竖直的平行线表示绘制步骤如下: 1.打开正交方式,将“其他”层设置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和“交点”捕捉方式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单击鼠标右键,单击“自”命令,捕捉到底层右外门与墙外边线的右上交点Z(图10-34),以相对坐标@0,150确定矩形的左下角,再输入右上角的相对坐标@1000,350回车,完成雨蓬顶盖的绘制 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10.5.3 10.5.3 绘制雨蓬绘制雨蓬 返回主页上一页10.5 10.5 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绘制阳台、平屋顶、装饰栅栏和雨蓬 3.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单击鼠标右键,单击“自”命令,捕捉到雨蓬顶盖的右下角A(图10-34),以相对坐标@-100,0确定直线的起点,再输入下一点的相对坐标@0,2150回车,再回车退出直线命令。
4.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设置偏移距离为50,将刚才所绘制的直线依次向左偏移三条,绘制完圆柱 绘制完的雨蓬如图10-34所示 图10-34 绘制完的雨蓬 10.6 10.6 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 下一页返回主页 梁设置在楼板的下面,或者设置在门窗的顶部、楼梯的下面本章所绘的建筑剖面图中,共有如图10-35所示的四种形状的梁其中外墙上的“C”形梁、“工”形梁和“L”形梁尺寸是固定的,而矩形梁的尺寸有多种因此最好是用块操作并结合复制和阵列命令完成梁的绘制任务图10-35 四种形状的梁 下一页返回主页10.6 10.6 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 1.创建梁的图块 1)设0层为当前层,打开“端点”、“中点”和“交点”捕捉方式 2)利用矩形命令、修剪命令和填充命令画出图10-35所示梁的四个截面图形其中矩形的梁画成尺寸为100×100的 3)利用创建块命令,将四个图形分别创建为块,名称分别为“LC”(“C”形梁)、“LG” ( “工”形梁)、“LL” (“L”形梁)和“LJ”(矩形梁),“LC”“LG”“LL”三种块的插入点均设置为图形自身的左上角。
矩形梁块“LJ”的插入点设置为图形自身的左下角 2.插入梁块 利用插入块命令,对尺寸和形状各异的梁分别画出一个 1)打开“辅助线”层,设置“梁”层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和“交点”捕捉方式上一页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插入块命令按钮 ,弹出【插入】对话框,选择块名为“LC”,单击【确定】按钮,捕捉到二层楼板与左外墙交接处的左上角B(图10-36),画出一个“C”形的梁 3)空格键重复插入块命令,弹出【插入】对话框,选择块名为“LJ”,设置x方向比例为2.4,y方向比例为1.5,单击【确定】按钮,捕捉到底层240墙上窗的左上角C(图10-36),画出一个矩形梁 4)多次重复第3)步,绘制出二层楼板下和底层门上所有的矩形梁,以及楼梯梁、右侧外墙和阁楼侧墙上的所有矩形梁 对矩形梁,有如下几种尺寸:门上过梁高度均为150,宽为墙宽;楼板与墙体相交部位,梁高均为400,宽为墙宽; 楼梯间外门上的过梁尺寸为370×300;楼梯梁的尺寸均为200×330;四层楼梯休息平台与外墙的交点处及其上下的两个窗附近的梁尺寸均为370×200在绘制这些梁时,【插入】对话框中x方向和y方向的比例必须按实际情况输入相应的比例。
下一页返回主页10.6 10.6 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6 10.6 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 5)空格键重复插入块命令,弹出【插入】对话框,选择块名为“LG”,单击【确定】按钮,捕捉到二层楼面的辅助线与右侧外墙交接处的左上角D(图10-36),画出一个“工”形梁 3.阵列其他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梁 1)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 ,弹出【阵列】对话框 2)在【阵列】对话框中选择【矩形阵列】单选按钮,单击选择对象按钮,退出【阵列】对话框,选择前五步中所画的B、C、D、E、F、G、H各点(图10-36)处的梁,单击右键后,又弹出【插入】对话框,输入阵列行数4,列数1,行偏移距离3000,列偏移距离0,单击【确定】按钮,绘制完大部分梁上一页返回主页10.6 10.6 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绘制梁和圈梁 4.修改并补画其他的梁 删除右侧外墙上多阵列出的“工”形梁,然后利用直线、移动和填充等命令画出阁楼坡屋面与墙交点部位的梁,再利用复制、直线、填充、修剪等命令补画或修改梁。
绘制完梁之后的剖面图如图10-36所示图10-36 绘制完梁之后的剖面图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剖面图中,楼梯剖面是最常见的,也是绘制时最复杂的在本章绘制的剖面图中,楼梯共有三种样式:底层楼梯;二、三层楼梯;四层楼梯对二三层的楼梯,可只画出二层的,然后利用复制命令将绘制好的二层楼梯复制到第三层一般情况下,如果很多相邻层楼梯的样式完全相同,则只需画其中一层的,然后用阵列命令复制出其他层的楼梯 根据建筑模数,标准的楼梯踏步尺寸为300×150,但本例中,不同样式楼梯的踏步尺寸均不相同在画图时必须注意尺寸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10.7.1 10.7.1 绘制底层楼梯绘制底层楼梯 1.打开“辅助线”层,将“楼梯” 层设置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和“中点”捕捉方式,打开正交方式 2.绘制踏步 1)依次绘制第一梯段的所有踏步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到辅助线的交点I(图10-36)作为起点,向上画165,向右画280 ,向上画165 ,向右画280 ,依此类推,一直画到J点(图10-36) 。
注注意意::如感觉这种画法太麻烦,可只画出一个踏步,然后用AutoCAD 2006默认的多重复制结合端点捕捉完成第一跑的所有踏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2)依次绘制第二梯段的所有踏步空格键重复直线命令,捕捉到底层休息平台左上角位置J(图10-36)作为起点,向上画168.75,向左画315,向上画168.75,向左画315,依此类推,一直 画 到 H点 ( 图 10-36) 此时的效果如图10-37所示 图10-37 绘制完踏步后的底层楼梯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3.绘制梯段板 1)空格键重复直线命令,分别捕捉第一梯段的左下角I(图10-37)和右上角K(图10-37)画一直线 2)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将所绘直线IK向右下方偏移120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命令按钮 ,将第一条直线IK删除 4)再利用延伸命令和修剪命令修改偏移出的直线,绘制完成第一梯段的梯段板LM如图10-38所示。
5)重复第1)至第4)步,绘制第二梯段的梯段板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图10-38 绘制完第一梯段的梯段板LM后的效果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6)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命令按钮 ,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选择图案为“SOLID”,单击【添加:拾取点】按钮,退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返回到绘图界面,在第一梯段IKLM(图10-38)内单击,确定后又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梯段剖切截面的绘制 此时,底层的楼梯如图10-39所示图10-39底层楼梯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4.绘制护栏 1)绘制护栏的栏杆护栏的栏杆可使用多线命令绘制,然后分解,再使用复制命令将其余的栏杆绘制出来 输入ML回车,执行多线命令,将当前多线样式修改为STANDARD,将多线比例改为15当前设置: 对正 = 无,比例 = 15.00,样式 = STANDARD,捕捉第一梯段第一踏步的中点N(图10-39),向上画900到Q点(如图10-40所示),回车结束命令。
图10-40护栏的栏杆NQ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分解命令按钮 ,将前面画的多线NQ(图10-40)分解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选择由多线NQ分解出来的两条直线,作为源对象,捕捉第一梯段第一踏步的中点N作为基点,将两线段向左下方复制到地坪上,移动@-280,-165,完成后为RS(图10-40),然后,捕捉第二踏步中点O(图10-39),捕捉第三踏步中点P(图10-39)……依此类推,直至绘制完成底层楼梯所有踏步上的栏杆 以相对坐标@2540,1485在底层楼梯休息平台上复制一栏杆,以相对坐标@-300, 2835在二层地面上复制一栏杆,回车结束复制命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2)绘制护栏扶手护栏扶手也可使用多线命令绘制,然后分解 输入ML回车,执行多线命令,将多线比例改为30,捕捉点S(图10-41),捕捉点T(图10-41),向右画150,回车结束命令 空格键重复多线命令,捕捉点T(图10-41),捕捉点U(图10-41),向左画450 。
回车结束命令图10-41 初步绘制完的底层楼梯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分解命令按钮,将前面绘制的护栏扶手分解,此时的底层楼梯如图10-41所示 3)删除掉多余的栏杆RS(图10-41),然后利用修剪命令、直线命令对护栏的栏杆和扶手进行修改,完成护栏的绘制 绘制完成的底层楼梯如图10-42所示图10-42 绘制完成的底层楼梯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1.绘制二层楼梯 二层楼梯的绘制方法与底层楼梯的绘制方法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但必须注意,二层第一梯段的踏步宽为280、高为158;第二梯段的踏步宽为280、高为157.78,第二梯段最后一个踏步高为157.76绘制完成二层楼梯后的楼梯剖面图如图10-43所示10.7.2 10.7.2 绘制二、三层楼梯绘制二、三层楼梯 图10-43 绘制完成二层楼梯后结果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2.绘制三层楼梯 前面讲过,如果相邻几层的楼梯完全相同,可只画出其中的一层,然后利用阵列命令将已画出的楼梯进行阵列,绘制完成其他层与此相同的楼梯。
但本例中,只有第三层的楼梯与二层的楼梯完全相同,因此可用复制命令将二层楼梯整体复制到第三层然后再综合利用修剪、删除和延伸等命令对复制出的楼梯进行修改绘制完成三层楼梯后的楼梯剖面图如图10-44所示图10-44 绘制完成三层楼梯后结果 上一页返回主页10.7 10.7 10.7 10.7 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绘制楼梯 四层楼梯的绘制方法与底层楼梯一个梯段的绘制方法相同,而且剖视方向上看不到护栏只需画出被剖切的梯段板即可 但必须注意,四层楼梯的踏步宽为278、高为220绘制完成四层楼梯,楼梯的绘制任务全部完成此时的剖面图如图10-45所示10.7.3 10.7.3 绘制四层楼梯绘制四层楼梯图10-45 绘制完楼梯后的剖面图 上一页10.8 10.8 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 下一页返回主页 在本章所绘的剖面图中,楼梯休息平台下面设有配电箱配电箱的画法非常简单,先在四层休息平台下的相应位置画一个矩形,表示配电箱,再利用阵列命令,阵列出其他各层的配电箱可将配电箱绘制在“其他”图层中 1.将“辅助线”层保持关闭状态,将“其他”层设置为当前层,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交点”捕捉方式。
2 .画四层楼梯休息平台 下的配电箱10.8 10.8 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 下一页返回主页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捕捉四层楼梯休息平台左下角点V(图10-45)作为参照点,输入相对坐标@200,-100确定矩形的第一个角点,利用相对直角坐标@500,-400确定矩形的另一个角点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 ,弹出【阵列】对话框单击【选择对象】按钮,退出【阵列】对话框,返回到绘图界面,选择上一步所画的矩形,单击鼠标右键又弹出【阵列】对话框,选择【矩形阵列】单选按钮,阵列行数4,列数1,行偏移-3000,列偏移0,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配电箱的绘制上一页10.8 10.8 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绘制配电箱 返回主页上一页 到此为止,剖面图的图形绘制任务已全部完成,此时的剖面图如图10-46 所示图10-46已绘制完成的剖面图图形部分 下一页返回主页10.9.110.9.110.9.110.9.1尺寸标注尺寸标注尺寸标注尺寸标注 在剖面图中,应该标出被剖切部分的必要尺寸,包括竖直方向剖切部位的尺寸和标高。
外墙需要标注门窗洞口的高度尺寸以及相应位置的标高 在建筑剖面图中,还需要标注出轴线符号,以表明剖面图所在的范围,本章的剖面图需要要标注出4条轴线的编号,分别是A轴、B轴、C轴和E轴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剖面图标高的标注方法与立面图相同,先绘制出标高符号,再以三角形的顶点作为插入基点,保存成图块然后依次在相应的位置插入图块即可 剖面图细部尺寸和轴号的标注方法与平面图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10.9.2 10.9.2 10.9.2 10.9.2 文字注释文字注释文字注释文字注释 在建筑剖面图中,除了图名外,还需要对一些特殊的结构进行说明,比如详图索引、坡度等文字注释的基本步骤与平面图和剖面图的文字标注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返回主页上一页 完成尺寸标注和文字标注后的剖面图如图10-47所示 打 开“标 题栏”层,绘制完成的剖面图如图10-1所示 剖面图绘制完成后,注意保存文件图10-47 标注完成的剖面图 10.10 10.10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返回主页 1.打开前面几节绘制完成的“住宅剖面图.dwg ”文件为当前图形文件 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打印命令按钮 ,弹出【打印-模型】对话框。
3.在【打印-模型】对话框中的【打印机/绘图仪】选项区域中的【名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系统所使用的绘图仪类型,本例中选择8.8节中存盘的“DWF6 ePlot-(A3-H).pc3”型号的绘图仪作为当前绘图仪10.10 10.10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返回主页 4.在【图纸尺寸】选项区域中的【图纸尺寸】下拉列表框内选择“ISO A3(420.00×297.00mm)”图纸尺寸 5.在【打印比例】选项区域内选择【布满图纸】复选框 6.在【打印区域】选项区域的【打印范围】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形界限” 7.在设置完的【打印-模型】对话框中单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如图10-48所示 8.如对预览结果满意,就可以单击预览状态下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进行打印输出上一页10.10 10.10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返回主页图10-48 打印的预览效果 上一页10.10 10.10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返回主页上一页 本章实例小结:本章实例小结:本章着重介绍了建筑剖面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并利用AutoCAD 2006绘制了一副完整的建筑剖面图。
绘制建筑剖面图首先要设置绘图环境,再绘制出辅助线,然后分别绘制各种图形元素,一般情况下,墙线和楼板用多线命令绘制,门窗和梁综合利用块操作、复制命令和阵列命令绘制,绘制楼梯时用阵列命令能大大加快绘图效率剖面图的标注方法与立面图的标注方法类似同时,必须注意建筑剖面图必须和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相互对应 11.1 设置绘图环境 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 11.3 绘制屋面瓦 11.4 填充剖切图案 11.5 节点详图标注 11.6 打印输出 第11章 建筑详图实例 下一页返回主页11.1 设置绘图环境 本章以图11-1所示的檐口节点详图为例,介绍建筑详图的绘制方法本章涉及的命令主要有:偏移、复制、填充等 图11-1 檐口详图 1 1 1 1.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 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命令按钮 ,弹出【创建新图形】对话框单击使用样板命令按钮 ,从【选择对象】列表框中选择第七章建立的样板文件“A3建筑图模板.dwt”,单击【确定】按钮,进入AutoCAD 2006绘图界面。
2 2.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设置绘图区域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设置左下角坐标为0,0,指定右上角坐标为4200,2970 3 3.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缩放命令按钮 ,选择图框线和标题栏,指定0,0点为基点,指定比例因子为10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11.1 设置绘图环境 注注注注意意意意::::本本本本例例例例中中中中采采采采用用用用1:11:1的的的的比比比比例例例例作作作作图图图图,,,,而而而而按按按按1:101:10的的的的比比比比例例例例出出出出图图图图,,,,所所所所以以以以设设设设置置置置的的的的绘绘绘绘图图图图范范范范围围围围宽宽宽宽42004200,,,,长长长长29702970对对对对应应应应的的的的图图图图框框框框线线线线和和和和标标标标题题题题栏栏栏栏需需需需放放放放大大大大1010倍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11.1 设置绘图环境 4 4 4 4.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在【标准】工具栏上的窗口缩放按钮 上按住鼠标左键,单击下拉列表中的全部缩放命令按钮 ,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5 5 5 5.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 1)在标题栏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增强属性编辑器】对话框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1 设置绘图环境 2)在【增强属性编辑器】的【属性】选项卡下的列表框中顺序单击各属性,在下面的【值】文本框中依次输入相应的文本,图名文本为“檐口详图”,图纸编号为12其他同图9-2 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标题栏文本的编辑 6 6 6 6.修改图层.修改图层.修改图层.修改图层 1)单击【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管理器按钮 ,弹出【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2)将“轴线”层删除;将“墙体”层重命名为“结构层次”,并将其线宽改为默认线宽;将“尺寸标注”层颜色改为蓝色;将“门窗”层重命名为“屋面瓦”,并将颜色改为红色;将“其他”层重命名为“填充”设置好的【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如图11-2所示 3)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AutoCAD作图界面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1 设置绘图环境图11-2 设置好的【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注注注注意意意意::::本本本本例例例例在在在在第第第第七七七七章章章章所所所所创创创创建建建建的的的的样样样样板板板板“A3“A3建建建建筑筑筑筑图图图图模模模模板板板板.dwt”.dwt”的的的的基基基基础础础础上上上上对原图层进行修改,以满足详图绘图需要。
对原图层进行修改,以满足详图绘图需要对原图层进行修改,以满足详图绘图需要对原图层进行修改,以满足详图绘图需要 7 7 7 7.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设置线型比例 在命令行输入线型比例命令LTS并回车,将全局比例因子设置为10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在扩大了图形界限的情况下,为使点划线能正常显示,须将全局比例因子按比例放大 8 8 8 8.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 1)本例使用“A3建筑图模板.dwt”中的文字样式汉字”样式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数字”样式采用“Simplex.shx”字体,宽度比例设为0.8,用于书写数字及特殊字符11.1 设置绘图环境返回主页 2)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标注样式】命令,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选择“建筑”标注样式,然后单击【修改】命令按钮,弹出【修改标注样式:建筑】对话框,将【调整】选项卡中【标注特征比例】中的“使用全局比例”修改为10,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标注样式的设置。
9 9 9 9.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 利用【图层】工具栏中的图层列表框 ,关闭“标题栏”层,然后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保存命令按钮 ,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称“檐口详图”,单击【图形另存为】对话框中的【保存】命令按钮保存文件 至此,绘图环境的设置基本完成上一页11.1 设置绘图环境下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 在前几章中,墙体基本上是利用多线命令绘制的,为了方便修改,本小节中用直线命令、偏移命令、矩形命令等绘制屋面和墙体的结构层次11.2.1 11.2.1 绘制屋面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的结构层次 1.打开11.1.1节中保存的文件“檐口详图.dwg”,将“结构层次”层设置为当前层,关闭对象捕捉方式 2.画出如图11-3所示的直线AB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在绘图区的适当位置单击指定第一点,以相对坐标@1500<335确定直线的终点 图11-3 绘制直线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设置偏移距离为10,将第2)步所画的直线AB向上偏移10(注意用鼠标滚轮缩放视图配合绘图,以下同)。
4.空格键重复偏移命令,设置偏移距离为120,将上一步中偏移出的直线向上偏移 5.重复执行第三步,分别设置偏移距离为100、20、5、5、30,依次将上一步中偏移出的直线向上偏移得到如图11-4所示的屋面结构层次 图11-4 屋面结构层次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11.2.2 11.2.2 绘制檐口结构层绘制檐口结构层 下一页 1.绘制一个矩形表示檐口边缘 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捕捉方式,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捕捉屋面结构层次最下方直线的右端点B(图11-4),以相对坐标@200,28确定矩形的另一个角点,绘制完成的矩形CDEF如图11-5所示 图11-5 绘制一个矩形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下一页 2.将上一步所画的矩形CDEF(图11-5)向下移动20 关闭对象捕捉方式,打开正交方式,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 ,选择矩形CDEF(图11-5)单击任意位置作为基点,向下移动20矩形移动后如图11-6所示。
图11-6 将矩形向下移动20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下一页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命令按钮 ,将矩形CDEF(图11-6)向外偏移10,复制出檐口抹灰的轮廓线 4.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分解命令按钮 ,选择图11-7所示的两个矩形,将两个矩形分解图11-7 将矩形偏移后进行分解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下一页 5.利用延伸、修剪和删除等命令对檐口部位进行修改,修改后如图11-8所示 图11-8 用延伸和修剪命令修改檐口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11.2.3 11.2.3 绘制滴水绘制滴水 下一页 1.打开正交方式,设置对象捕捉方式为“端点”和“交点”捕捉方式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命令,捕捉到檐口内矩形的右下角E(图11-8),输入相对坐标@-50,0,确定矩形的一个角点,以相对坐标@-20,-40,确定矩形的第二个角点,绘制一个如图11-9左图所示20×40的小矩形。
2.将小矩形修剪至图11-9中图所示的形状 3.用夹点操作将GH和HI两线段的交点H(图11-9中图)向正下方移动20,完成后如图11-9右图所示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下一页图11-9 绘制滴水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下一页11.2.4 11.2.4 绘制制墙体体 1.用复制命令依次复制出表示墙体结构层的直线 打开正交方式,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选择檐口内矩形的右边DE(图11-9右图),在绘图区任意位置单击作为基点,在左侧590处复制一条直线,在左侧600处复制一条直线,在左侧850处复制一条直线,在左侧970处复制一条直线,在左侧980处复制一条直线,回车结束命令,效果如图11-10所示 图11-10 复制出表示墙体结构层的直线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下一页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在墙体下适当位置画一直线如图11-11左图所示 3.综合利用延伸、修剪命令,对墙体部位进行修改,完成后如图11-11右图所示。
图11-11 绘制一条直线并对墙体进行修改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下一页 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到墙体与屋面结构层的右侧交点J(图11-11右图),向左侧画一水平线JK,如图11-12左图所示 5.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按钮 ,将上步所画直线垂直向下复制一条,距离为120,如图11-12左图所示 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对墙体部位进行修剪,完成后如图11-12右图所示 上一页返回主页11.2 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绘制屋面、檐口和墙体的结构层次图11-12 对墙体的结构层次做进一步修改 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下一页返回主页 绘制屋面瓦的基本方法为:利用矩形命令绘制出一个瓦片,旋转后移动到檐口位置,再利用阵列命令绘制出其他的瓦片,完成屋面瓦的绘制11.3.1 11.3.1 绘制单个瓦片绘制单个瓦片 1.将“屋面瓦”层设置为当前层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命令按钮 ,在绘图区任意位置画一个312×30的矩形,如图11-13左图所示。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旋转命令按钮 ,以瓦片的左下角R(图11-13)为基点,将其旋转-18º 4.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 ,选择旋转后矩形的右下角V(图11-13)为基点,移动到檐口矩形的右上角点W,如图11-13右图所示 下一页返回主页图11-13 绘制单个瓦片的过程(1) 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5.空格键重复移动命令,选择矩形的左下角X(图11-13右图)为基点,移动到该矩形与挂瓦条的交点Y(图11-13右图)上,完成后如图11-14左图所示 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选择矩形瓦片为边界,将抹灰与瓦片相交处的多余部分修剪掉,完成后如图11-14右图所示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图11-14 绘制单个瓦片的过程(2) 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下一页返回主页11.3.11.3.2利用阵列命令绘制其他瓦片2利用阵列命令绘制其他瓦片 1.选择图11-14右图中的矩形瓦片,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 ,弹出【阵列】对话框。
2.选中“矩形阵列”,设置阵列行数为1,阵列列数为7,行偏移为0,列偏移为246阵列角度为155度设置完的【阵列】对话框如图11-15所示图11-15 设置完的【阵列】对话框 上一页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下一页返回主页 3. 单 击【确定】按钮,阵列出其他的瓦片画完屋面瓦后的节点详图如图11-16所示 图11-16 画完屋面瓦后的檐口节点详图 上一页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下一页返回主页11.3.3 11.3.3 对图形作形作进一步修改一步修改 1.将“结构层次” 层设置为当前层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在左侧画一条竖直的直线AB,直线AB的位置如图11-17左图所示 图11-17 直线AB的位置及修剪后的结果 上一页11.3 11.3 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绘制屋面瓦 返回主页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命令按钮 ,对图形做进一步修改,将图形中的多余部分修剪掉如图11-17右图所示 4.综合利用直线命令和修剪命令绘制出屋面左侧和墙体下侧的折断线。
完成后如图11-18所示 图11-18 绘制完折断线后的檐口节点详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主页11.4 11.4 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 11.4.1 11.4.1 填充砖墙及混凝土结构层填充砖墙及混凝土结构层 1.将“填充”层设置为当前层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图案填充命令按钮 ,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 3.单击“添加:拾取点”按钮 ,退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返回到绘图界面,通过在填充边界的内部单击,选中所有需填充斜线的区域,空格键又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 4.选择图案名为“LINE”,设置角度为45º,比例为15如图11-19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4 11.4 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 图11-19 设置好的【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4 11.4 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 5.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斜线的填充如图11-20所示 图11-20 填充完斜线后的檐口节点详图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4 11.4 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 6.空格键重复图案填充命令,重复第4、5步,选择需填充砂和石子图案的部分,选择图案为“AR-CONC”,设置角度为0º,比例为1,再重复第5步,完成砖墙和混凝土结构层的填充。
如图11-21所示图11-21填充完砖墙及混凝土结构层后的檐口节点详图 上一页返回主页11.4 11.4 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填充剖切图案 11.4.2 11.4.2 填充保温层填充保温层 保温层的填充方法与填充砖墙及混凝土结构层的方法相同,只不过填充图案为“NET”,角度为45º,比例为10,完成后的檐口节点详图如图11-22所示图11-22 填充完的檐口节点详图 下一页返回主页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11.5.1 11.5.1 绘制并标注出轴线位置绘制并标注出轴线位置 1.设置“标注”层为当前层,打开正交方式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捕捉到屋面下梁的转角位置,向下画一直线,然后将其线型改为“CENTER2”,如图11-23左图所示 3.画一个半径为50的圆,在里面绘制单行文本,标注轴号E,然后利用捕捉象限点和端点方式将其移动到直线的下端如图11-23右图所示图11-23 绘制并标注出轴线位置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11.5.2 11.5.2 尺寸标注尺寸标注 1.设置“尺寸标注”层为当前层。
2.在工具栏上的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标注”,显示【标注】工具栏 3.利用【标注】工具栏中的线性标注和连续标注命令按钮 和 ,为图形进行尺寸标注,并适当进行修改,结果如图11-24左图所示11.5.3 11.5.3 角度角度标注注 1.设置“角度”标注样式选择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标注样式】命令,新建一个标注样式,基于“建筑”,名称为“角度”,将尺寸线的箭头改为“实心闭合”箭头,选择【调整】选项卡【文字位置】选项区域中的【尺寸线旁边】单选按钮,将该样式设置为当前样式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图11-24 尺寸标注和角度标注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2.单击【标注】工具栏中的角度标注命令按钮,选择檐口处屋面下内侧斜线CD(图11-23),再选择檐口矩形的下边线EF(图11-23),在适当位置单击完成角度标注后的详图如图11-24右图所示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11.5.4 11.5.4 标注文字注文字 1.设置“文字”层为当前层 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行文字命令按钮 ,设置多行文字区域后,在【文字格式】对话框中输入说明文字,文字样式为“汉字”,大小为50,输入表示屋面材料层次的文字。
如图11-25所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灰色亚光轴面S型瓦(312Χ312)白松挂瓦条30X40@265(最下边间距190)顺水条5X25@450聚乙烯双面复合卷材防水1:3水泥砂浆20厚100厚20密苯板(包括预埋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抹灰图11-25 标注文字 3.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 ,将多行文本移动到如图11-26左图所示的位置 4.打开正交功能,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 ,在如图11-26右图所示的位置绘制折线 图11-26 移动文本并绘制折线 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主页 5.选择水平线段GH(图11-2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按钮 ,弹出【阵列】对话框,选择【矩形阵列】单选按钮,设置行为8,列为1,行偏移-92,列偏移0,阵列角度0,如图11-27所示 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图11-27 设置好的【阵列】对话框 下一页返回主页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6.单击【确定】按钮,阵列结果如图11-28所示。
图11-28 水平线段阵列后的结果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7.在命令行中输入TEXT并回车,执行单行文字命令,设置文字样式为“汉字”,在详图下适当位置单击,作为文字的起点,设置高度70,旋转角度为0,输入图名“檐口详图1:10”,然后在文本区外单击 8.将图名文本移动到适当位置 9.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命令按钮,在图名的下面画一条直线,完成文本标注如图11-29所示 至此,檐口详图已绘制完成,打开【标题栏】层后的立面图,如图11-1所示 返回主页上一页11.511.5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节点详图标注标注标注标注 图11-29 完成标注的檐口节点详图 11.6 11.6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下一页返回主页 1.打开前面几节绘制完成的“檐口详图.dwg ”文件为当前图形文件 2.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打印命令按钮 ,弹出【打印-模型】对话框 3.在【打印-模型】对话框中的【打印机/绘图仪】选项区域中的【名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系统所使用的绘图仪类型,本例中选择8.8节中存盘的“DWF6 ePlot-(A3-H).pc3”型号的绘图仪作为当前绘图仪。
下一页返回主页上一页 4.在【图纸尺寸】选项区域中的【图纸尺寸】下拉列表框内选择“ISO A3(420.00×297.00mm)”图纸尺寸 5.在【打印比例】选项区域内勾选【布满图纸】复选框 6.在【打印区域】选项区域的【打印范围】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形界限” 7.在设置完的【打印-模型】对话框中单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如图11-30所示 8.如对预览结果满意,就可以单击预览状态下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进行打印输出11.6 11.6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返回主页上一页图11-30打印的预览效果 下一页11.6 11.6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返回主页上一页 本章实例小结: 本章实例小结:本章介绍了建筑详图的基本知识,利用AutoCAD 2006绘制了一副完整的檐口节点详图建筑详图是建筑设计过程为表示建筑结构或材料层次细节的一种建筑图样,具体绘制方法因图的繁简程度而异希望本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1.6 11.6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打印输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