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初三化学中考专题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练习及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5页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专题六 探究氢氧化钠变质 1.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酚酞呈无色,则溶液已完全变质 B.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完全变质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则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杂质 2. (不定项)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 NaOH 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 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蒸发结晶 B.证明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测定纯度: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 VmL气体(常温) D.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3. 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讨论】小明同学以为,根据上述实验(1) (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 FeCl3溶液,若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4.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 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的猜想】 猜想①:全部是 NaOH 猜想②:全部是 Na2CO3 猜想③:是 NaOH 和 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若现象 a 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 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 A是 Ca(OH)2溶液,现象 a 有白色沉淀,现象 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 ,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 )说明样品中有NaOH (3) 若 A是 CaCl2溶液, 当实验现象 a 为 , 现象 b 为 ,则猜想②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 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 CO2用浓 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 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 NaOH溶液。
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 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解释通常用石灰石而不用 NaOH 溶液检验 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 CO2较多的装置是 【拓展延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张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 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 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3)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完全变质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集气体常温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 CO2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 A、B实验,验证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 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 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李丽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 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了 CO2和 NaOH 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序号) ,理由是 7.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集气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瓶口的双孔塞一孔插一根连接气球的玻璃管, 另一孔插一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
把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中,振荡 (1)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2)小明对瓶底残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欲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小明又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由此也得出瓶底残留液中只含有碳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完全变质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集气体常温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酸钠的结论稍后想想又立即否定了自己的结论,其理由是 8. 将 CO2通入 NaOH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到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 CO2及 NaOH 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 78.2g 。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 10mLNaOH 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 ,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 78.2g 你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 在 中进行 ②为进一步证明 CO2与 NaOH 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 9. 已知 NaOH 容易与空气中的 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 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 NaOH 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④的名称是 (2)根据上述实验,可确定该固体 变质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 E的 pH=7 ,则 A的成分 (写化学式) ,若测得 E的 pH>7 ,则 A的成分 (写化学式) (5)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经测定该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 。
则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整数) 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完全变质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集气体常温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C 2.AB 3.(1)溶液显碱性 (2)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不再产生沉淀 (2)FeCl3+3NaOH=Fe(OH)3↓+3NaCl 4. (1)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 溶液仍为无色 2NaOH+CO2=Na2CO3+H2O 5. Ca(OH)2+CO2=CaCO3↓+H2O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现象, 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气球变鼓且比甲明显 乙 (1)2NaOH+CO2=Na2CO3+H2O (2)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①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酚酞变红 部分 6. (1)Ca(OH)2+CO2=CaCO3↓+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 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氯化钙有沉淀) ④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容易伤到手 7. (1)气球胀大 2NaOH+CO2=Na2CO3+H2O (2)有气泡产生 CaCl2 若残液中有过量 NaOH时,也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8.(2)塑料瓶被压瘪,注射器中剩余溶液自动进入塑料瓶中 (3)反应容器密闭,生成物全部留在瓶内, 也没有空气进入,因此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即质量守恒) (4)①密闭容器 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9.(1)过滤 (2)已经 (3)除尽碳酸钠 (4)Na2CO3 Na2CO3和 NaOH (5)46% 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完全变质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集气体常温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