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案例分析.doc
5页在“失窃案”的背后——情绪问题学生心理案例 三水实验小学 李小明 2004年12月22日在“失窃案”的背后——情绪问题学生心理案例三水实验小学 李小明案例背景:小洲今年11岁父母都住汕头,小洲的家中有一个比她小八岁的弟弟他的父母忙于做生意、忙于照顾他的弟弟,于是把他寄居在离家几百公里的叔叔家里他叔叔在广东省副教所工作由于工作也比较忙,所以对小洲关心较少,与学校的联系也较少小洲天资聪颖,成绩优异,自理能力强,就是性格比较孤僻,甚少与同学交往案例过程:开学不久的一天上午,班级里发生了失窃案,学生李涛买校服找回的20元钱不翼而飞,据说是放在信封中,藏在笔盒底层的下课时他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座位我当机立断,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找,可是,没有收获此时,我发现小洲的神情很紧张,脸涨得通红,两眼瞪得大大的,一直盯着我看当时我没动声色午饭后,我找个借口让小洲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把小洲找到办公室,和他聊他家里的一些事情小洲低着头,就是不大理睬我我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很愿意帮助他我还他,孩子反错是常有的事,只要改正就好我还给他讲了少年时的列宁敢于承认错误的故事我对他说,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我相信他也是真正的勇士。
小洲当时低着头,什么也没有说我对他说,希望他把心里的话通过书信的形式写给我我一定会替他保密,帮他解决问题无论怎样老师永远都信任他,一周以后,我终于收到小洲的一封长信,结果让我深深震撼,以前班里的几件失窃案居然全是小洲所为我陷入了沉思,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好”学生接二连三地发生这种事情呢?是他的品格问题,还是另有原因?在他的信中和事后了解中,我知道小洲的父母忙着的是卖生活用品的小生意,父母的收入不算高,又要负担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家庭经济比较紧张,孩子也明白家里的经济情况,所以他甚少向父母亲打要钱也从来不向他的叔叔要钱除了学校必须交的伙食费,经过他手中的钱,几乎就是零了可是现代的城市充满诱惑,美味的零吃、漂亮的玩具、新奇有趣的书籍……他看到同年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拥有的一切自己都无法得到,觉得自卑同时,自从他离开父母来到这儿读书以后,小洲的父母忙着照顾他弟弟,忙着做自己的小生意,极少顾及他自从有了小弟弟,他在家中的地位也产生了变化,无论是情感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无法让小洲得到满足情感上的饥渴与物质上膨胀的欲望,使小洲产生了不应有的想法和做法,而一次偶然的得手,又使他接二连三地一错再错我还了解到他叔叔以前是当兵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粗暴,与父母亲相隔又很远,因此孩子有了错误,回家也不敢说,或者不愿意说。
对这样的一个学生,如果随便地把他的行为定位为偷窃,这是不客观的,而且,这会影响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一蹶不振,以致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于是,在他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以后,我表扬了他,我告诉他,他是真正的勇士只要今后能彻底地改变这个坏毛病,老师仍然信任他,他仍然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对他的,我先从情感方面入手首先是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知道后,非常地生气,也非常地震惊他们坦言,自从小洲离开家到我们这里就读以后,小洲确实遭到了忽视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也承认教育孩子方面的方法有时也欠妥,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家长比较配合工作,注意经常通过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给孩子关心指导同时,家长也适当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学会合理支配在学校里,我经常与小洲进行交流,让他谈谈他的小弟弟,谈谈他以前的生活,谈谈他过去的小伙伴在交流中,了解了他的思想,满足他部分情感需求我还经常了解他对零花钱的支配情况,并引导他观察周围的同学老师,是怎样面对物质生活的诱惑让他知道世界上那么多好吃好玩好穿的东西,无法都得到满足,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我经常让他做一些班级小家务,在忙碌中分散他的注意力,他也就不会过多地关注同学物质方面了。
在班级里,我还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财物,对自己自由支配的钱学会合理使用和支配,学会记账过一段时间以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看谁最会当家案例反思: 这件失窃案以后,班级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小洲在各方面的情况也不错,不再因为某些物质方面的问题而感到自卑,也不再因为小弟弟而感到自我失落通过对小洲的,我感到老师在进行学生个别教育的问题上,确实应该慎重,千万不要简单地就事论事,否则,无论我们的愿望多么良好,很可能会毁了一个学生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