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农科院如何引领宁夏菜篮子转型升级.docx
5页看农科院如何引领宁夏“菜篮子”转型升级 宁夏农林科学院建立院企合作模式, 联手实体农企, 以市场化为机制, 利用人才优势, 实现了新技术的快速流通和普及本刊记者 王西平近年来, 宁夏蔬菜市场形势逐年向好,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种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种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含量明显提高, 设施蔬菜复种和套种指数都在明显增加 尤其自院企合作以来, 宁夏农林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企业的资源优势, 在全区代表性区域建立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为宁夏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活力记者近日采访了自治区蔬菜专家谢华科技见证设施农业发展历程谢华是农科院一位 “老资历” 的专家了 , 1988年从西北农大毕业后来到该院, 从基地管理、 产业开发, 到项目实施, 一直从事蔬菜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掐指算来, 已经有近30年了 种质资源研究所主要有两大学科, 瓜菜和果树 果树含苹果、 葡萄、桃杏等 瓜菜包括蔬菜和硒砂瓜 谢华称自己负责蔬菜学科, 主要涉猎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 也就是说, 从事的科研核心主要是应用实验和技术集成示范谢华所在的农科院蔬菜科研团队历史久远, 谢华介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 就已经开始对大棚蔬菜做课题研究, 现代智能设施农业也至少有10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蔬菜团队,主要围绕区产业需求来开展, 比如从‘十五’ 到现在 ‘十三五’ , 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有不同的战略主导思想 事实上从 ‘十一五’ 开始, 自治区就已经大力倡导发展设施农业, 也就是说,从2003年逐步起步,2006年全面提速,到现在全区设施农业发展已达100多万亩 ”宁夏的设施农业起步还是相对晚一些, 一些发达省区, 如山东、 河北、 北京、 天津等地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在做了 “经济发达地区, 市场需求量大, 这是先天优势, 我们是比不了的, ” 谢华说, “宁夏最早的商品蔬菜局限于露地栽培, 由于无霜期短,栽培的种类、品种、规模相对比较小, 然而自从2003年实施设施农业以后, 宁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构架才得以改变 ”面对商品蔬菜上市的问题, 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科研团队是如何解决的呢? 对此谢华表示:“我们的科技方向主要依托科技项目的实施来确定, 也就是说, 通常以科技项目的实施和示范点的建设来进行基础性的研发和示范 比如早期主要承担区上一些科技项目, 那时候的项目不论经费还是规模都比较小,科研进度也比较缓慢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宁夏的发展也提上日程 作为科研团队, 我们的切入点就是承担国家支撑计划, 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 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都比以往翻番了。
从研究方向、 内容, 到实施的周期都发生了很大变革, 科研方向都指向解决产业发展中急需的问题和前瞻性的问题, 包括设施结构, 新型设备研发, 新品种筛选、应用, 技术服务, 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多个方面 而且, 我们越来越注重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切实服务 ‘三农’ , 为老百姓增收、 脱贫做贡献 ”按规程种菜, 推广高效低耗技术就具体做法来讲, 宁夏农林科学院 “以商为桥” , 推动院企合作模式, 力图以创新模式打通农业科研工作者与农户间的 “最后一公里” , 开展“科研、 开发、 推广” 一条龙服务, 使科技成果能够真正反哺农民, 使研发有源头活水以应用实验为核心, 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 建立实验示范点, 在全区的主要发展县区和有代表性的生产园区, 建立实验示范点, 通过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 实现应用推广目标 ” 谢华告诉记者: “2003年, 中卫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才刚刚起步, 那时栽培技术水平不高, 产业发展受阻, 尤其番茄不达标, 卖不出去, 群众怨声四起聚众上访 于是宁夏农林科学院专家介入, 就如何提升栽培水平, 保证预期的产量和质量展开示范研究 到2015年初, 我们培育了数十个农民生产能手和农民示范户, 之前存在的栽培技术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老百姓的收入有了保障, 而且一年比一年可观当年带头上访的一位农户, 现在成了致富能手, 钱挣上了 , 腰包鼓了 , 感叹地说还是科技的力量大啊 ”谢华说: “农民是非常注重实际成效的, 通过科技的介入, 他们不仅普遍受益, 而且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标准化种苗、 壮苗, 过去他们不知道壮苗的作用和重要性, 以为只要将苗子栽下去就行了 我们给农户规定了苗期, 壮苗标准, 以及如何抓种苗, 怎么培肥保育土壤, 包括给水、追肥、整枝、 调控温度、 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 手把手教他们 ”近几年在具体的实验点上,农科院注重精准水肥一体化管理, 通过土壤的改良及长效应用, 规避土壤的连作障碍 通过不同阶段, 推动高效低耗技术, 比如过去是人工拉放草苫, 现在统统变成卷帘机保温被,效率提升了, 人工也节省了同时通过滴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解决了追肥方面的问题 应用黄篮板、 防虫网、 防虫灯等一些物理措施, 很好地解决了温棚病虫害问题……这些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提升谢华表示, 作为公益性研究部门, 长期以来, 宁夏农林科学院自主培育及引进的蔬菜新品种市场化速度较慢 为进一步挖掘蔬菜产业潜力, 缩短新品种推广时间, 近年来,院里与宁夏巨丰、天缘、天瑞、嘉禾源、益利特等一些种苗公司联手, 针对产业发展需求, 进行商业化引进筛选和评比示范。
以市场化机制, 直接进行适宜宁夏种植的蔬菜新品种栽培展示, 让使用者能够现场观察生长特征, 订购商品化种子, 实现新品种的快速流通和推广普及让拱棚辣椒年年种年年丰收近年来, 宁夏固原六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成了宁夏农业的一大特色谢华说: “宁夏南部山区海拔较高、光照条件好、 昼夜温差大, 是冷凉蔬菜生产的理想区域,不易发生病虫害, 像菜心、 芥兰、 甘蓝、 娃娃菜、 花椰菜等在南方非常受欢迎 尤其是宁夏的菜心, 卖得比别人快, 价格还比别人卖得高 ”不过谢华坦言, 宁夏冷凉菜的生产仍有好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是土壤连作障碍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受限问题 “现在劳动力越来越少, 越来越缺, 成本越来越高, 况且人工操作对技术的整体实施和精准实施是靠不住的,所以现在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机械化应用率低的问题 对此, 我们一直在探索, 引进、 改造、 改制, 进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示范, 就蔬菜机械短缺这一现状,我们已经提出了建议, 正与其它科研部门以及企业联合研发 ”谈到土壤连作障碍的破解, 谢华举了一个例子他说: “以彭阳县为代表的山区拱棚辣椒是一个很好的产业, 但是年年重复种植, 就有土壤连作障碍,种过四年以上的土地, 辣椒的死苗率就很高。
就此, 一些专家提出了轮作倒茬措施, 比如辣椒种完了再种一茬番茄或者豆类、 瓜类, 但一是群众不会种, 二是种出来缺乏市场支撑, 卖不掉 因此, 如何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优质栽培保证辣椒连年丰产, 已经成为一个难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找准切入点, 实施套茬模式 具体做法是, 每年9月采收拉秧以后, 将棚里清理干净, 种绿肥、 燕麦和苏丹草,生长速度非常快, 11月底前后大概就能长70公分高, 然后翻成绿肥, 有助于改良土壤还有一个办法, 9月底种菠菜和油菜, 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十一月前后采收上市, 一棚收入大约有3000元, 这样也能实现倒茬, 死苗率不到5%在这基础上, 我们继续开展土壤培肥保育、 水肥一体化及新品种穴盘嫁接苗的应用等, 到目前为止, 基本上解决了拱棚辣椒土壤连作障碍这一问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该如何规划?谢华表示重点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推进, 做好精准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更重要的是, 遵循国家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 将化肥、 农药的施用总量减下来, 并通过高效快捷的产业对接, 在围绕应用生产的基础上, 进行前瞻性研究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