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02第二讲-王实甫与《西厢记》.ppt
85页Y02Y02第二讲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王实甫与《西厢记》厢记》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二讲第二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与《西厢记》《西厢记》中所演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代的河中府(冶所在河东,即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事中的普救寺现在还有,并成为山西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已经看不到当年崔张二人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景,早已经是“人非物亦非”了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普救寺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莺莺塔与蛙声石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一节第一节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关于《西厢记》的作者 《西厢记》杂剧代表了同类题材作品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早期杂剧创作中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然而,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却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一、《西厢记》作者的异议一、《西厢记》作者的异议 概括说来,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大约有以下三种说法——Ø1、王实甫说:《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持此说; Ø2、王作关续说:即王实甫创作了《西厢记》的前四本,关汉卿续作了《西厢记》的第五本;Ø3、关汉卿说:这是明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二、王实甫与《西厢记》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v姓名籍贯《录鬼簿》: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天一阁旧藏明代蓝格钞本《录鬼簿》则作:“王实甫,德名信,大都人 v生卒年月关于王实甫的生卒年代,目前也不得而知通行的说法是:王实甫大约和关汉卿同时,是金末元初的人物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凌波仙】 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中有一首凭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杂剧创作王实甫的作品,今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其他还有十几种,除《芙蓉亭》《贩茶船》仅存残曲外,其他均已失传 v从现存的三种杂剧来看,王实甫的作品主要是爱情戏所以,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关汉卿的戏曲如“琼筵醉客”,评王实甫的戏曲如“花间美人”,评价极为恰当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花间美人v故事美v人物美v语言美v音韵美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二节第二节 关于作品关于作品————《西厢记》《西厢记》 《西厢记》杂剧是一部多本戏,其篇幅是一般杂剧的五倍。
最早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套曲子(第一本为四折一楔子,其余二、三、四、五本均为四折),明代改定为二十折加五楔子(即每本皆四折加一楔子)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一、一、““西厢故事西厢故事””的本源的本源 “西厢”故事的本源,来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元稹(779~831),字微之,是与白居易齐名的著名诗人曾做过监察御史,官至宰相,两次遭贬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其四》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自传体小说《莺莺传》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叙述唐代贞元年间,张生游于蒲州,寄居普救寺,与崔氏女莺莺相恋,始乱终弃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元稹为自己拈花惹草、不负责任进行辩解、开脱罪咎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以张生自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文过饰非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知之者不为,为之者不惑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美丽的悲剧形象v崔莺莺, 字双文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二、二、““西厢故事西厢故事””的流变的流变 v“西厢故事”的文学创作,唐代除元稹的《莺莺传》外,还有诗人李绅的《莺莺歌》(又名《莺莺本传歌》)v北宋文人秦观、毛滂都曾用【调笑转踏】的形式写过莺莺的故事;v赵德麟(字令畤)用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写过【商调·蝶恋花】《会真记》,在篇末,明显表现出对莺莺的同情;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二、“西厢故事”的流变v南宋,莺莺的故事已进入瓦舍,成为文艺表演的内容宋杂剧有《莺莺六么》的名目,金院本有《红娘子》的名目,南戏有《张珙西厢记》的名目 v金代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这不仅是今存最完整的一部诸宫调作品,也是在崔张故事的流变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有关董解元的生平资料极少《录鬼簿》谓其活动于金章宗时代(1190~1208年间)解元,是当时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在崔张故事的流变过程中,《董西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董西厢》超越前人之处①彻底改变了《莺莺传》的思想倾向;②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改造;③在篇幅上远远超过了传奇小说《莺莺传》 v到了元代,便出现了著名的《西厢记》杂剧,因其作者为王实甫,故又称《王西厢》《王西厢》达到了同类题材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西厢记》的影响“王西厢”问世之后,马上风行于时,领导戏曲新潮流元代就已出现了《西厢记》的仿作;明清以来,《西厢记》的仿作、续作、改作更是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先后大约出现了十几本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1、仿西厢之作 即模仿《王西厢》的情节结构写作的爱情戏代表作有白朴的《东墙记》、郑光祖的《梅香翰林风月》Ø①《东墙记》全称《董秀英花月东墙记》,题目就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相对。
全剧共五折一楔子,实际上就是一部《西厢记》的缩写Ø② 《梅香》虚构了白居易之弟白敏中与裴度之女裴小蛮的爱情故事亦“如一本小《西厢》”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2、补西厢之作 即在王实甫《西厢记》剧情之外补充了一些情节和故事代表作有——Ø①詹时雨《补西厢弈棋》:又名《围棋闯局》,单折戏Ø②李开先《园林午梦》:是一部院本杂剧,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反映了封建士大夫对这两个文学史上著名的叛逆女性的否定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3、续西厢之作 即不满《王西厢》的结尾,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西厢故事的结局任意改编之作然大多为狗尾续貂之作,没什么价值代表作有——①明·黄粹吾的《续西厢升仙记》②明末清初查继佐的《续西厢》③碧蕉轩主人的《不了缘》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4、改西厢之作 改西厢之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翻案之作,即翻改《王西厢》的主题倾向或人物性格;二是将北曲《西厢记》翻改成南曲传奇戏,即南西厢之作v翻翻西西厢厢的代表作品有明末识闲堂主人的《翻西厢》:该剧一反常情,将郑恒作为正面人物,而张生则成了孙飞虎的参谋,并非秀才,亦非莺莺的情人。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是因为张生勾结孙飞虎要挟莺莺嫁给自己——纯属反案的赝品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南西厢系统南西厢之作主要是对《王西厢》艺术、曲调上的改变——即将北曲改为南曲而结构情节则一如《王西厢》入明以来,对《西厢记》曲调上的改作较为盛行,因此构成了“南西厢”系统代表作品有——Ø明初有李景云的《莺莺西厢记》南戏;Ø明代崔时佩又据《王西厢》改编成《西厢记传奇》;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南西厢系统Ø李日华在《崔西厢》的基础上复增订为《南调西厢记》,成为“南西厢”系统中最早流行的一个本子;Ø嘉靖时,陆采不满李作,另撰南曲《陆天池西厢记》,简称《陆西厢》与《李西厢》同为“南西厢”系统中较好的两个本子;Ø清初金圣叹又作《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俗称“金批西厢”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三、《西厢记》的结构三、《西厢记》的结构 《西厢记》的结构比较特殊——它既保留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加一楔子的结构体制,又突破了元杂剧的传统体制 《西厢记》是当时所谓的连台本戏(多本戏),共有五本,每本四折,共二十折而各种原刊本对第二本又有不同的分法——四折一楔子或五折。
后来便干脆统一改成了每本四折加一楔子,变成了二十折、五个楔子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主角独唱一般认为《西厢记》为旦本戏,但该戏在主角独唱方面却很特别全剧二十折五个楔子,正旦崔莺莺唱了五折一楔子;正末张生唱了八折一楔子;红娘唱了七折二楔子;此外惠明还唱了一个长楔子而第一本第四折中,虽由正末主唱,而红娘、莺莺却各插进一曲;第五本第四折也由正末主唱,而红娘、莺莺也各插唱了三曲这在元杂剧中是很少见的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四、《西厢记》的故事内容四、《西厢记》的故事内容 要想了解《西厢记》的故事内容,当然是要看作品但也可以通过《西厢记》五本的题题目目正正名名和每本四折的“折折目目”——即小题目,来了解《西厢记》的故事内容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一本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写主人公从邂逅到初恋四折一楔子,楔子在四折之前包括惊艳、借厢、联吟、闹斋四折戏题目 老夫人闲春院,崔莺莺夜烧香正名 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二本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写主人公爱情的波折。
四折一楔子,楔子在一、二折之间包括寺警、请宴、赖婚、听琴四折戏题目 张君瑞破贼计,莽和尚生杀心正名 小红娘昼请客,崔莺莺夜听琴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三本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写主人公爱情的起伏四折一楔子,楔子在四折之前包括前候、闹简、赖简、后候四折戏题目 老夫人命医士,崔莺莺寄情诗正名 小红娘问汤药,张君瑞害相思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四本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写主人公的悲离四折一楔子,楔子在四折之前包括酬简、拷红、哭宴、送别四折戏题目 小红娘成好事,老夫人问私情正名 短长亭斟别酒,草桥店梦莺莺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五本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写主人公的欢合、团圆四折一楔子,楔子在四折之前包括报捷、寄愁、争婚、团圆四折戏题目 小琴童传捷报,崔莺莺寄汗衫正名 郑伯常干舍命,张君瑞庆团圆总题目总题目 张君瑞要做东床婿张君瑞要做东床婿 法本师住持南瞻地法本师住持南瞻地总正名总正名 老夫人开燕北堂春老夫人开燕北堂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五、《西厢记》的版本五、《西厢记》的版本 《西厢记》的版本很多。
现在已知的明代刊本就有60多种,明清两代的刊本合计起来当不下200种在古代戏曲中,《西厢记》的刊刻可谓首屈一指其中主要的版本有—— Ø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简称弘治本,是现存最早的《西厢记》刊本,后来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中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西厢记》的版本Ø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即李贽、王世贞评本Ø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即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本Ø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上有陈继儒评Ø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即凌蒙初校注本,简称凌刻本民国五年(1916)又有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西厢记》的版本Ø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即李贽评本 Ø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上有汤显祖、李贽、徐渭评点Ø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v此外还有许多改编本,明清两代约有20余家如前面所说《南西厢记》等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三节第三节 ““西厢西厢””人物论人物论 《西厢记》中出场的人物并不多(这与戏曲的特殊性有关),但每个出场人物都写得真实、生动,在同类作品中可谓手屈一指。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一、崔莺莺一、崔莺莺 崔莺莺是剧中的女主角,她的美貌和性格乃至她的名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美丽的女性之一,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并称为古代文学三大美女之一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美丽首先,莺莺非常美丽她的名字,她的性格,她的外貌,都美得让人留连忘返而戏曲中的莺莺不仅外貌美丽,而且“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因此,可以说是一位貌、才、德三全的女性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性格其次是她的性格莺莺的性格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内心热情而外表深沉,感情丰富而举止端庄(或矜持)简言之,就是“内热外凉”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莺莺性格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惊艳”到“闹斋”,即杂剧的第一本,写崔、张的一见钟情第二阶段:从“寺警”到“赖婚”第三阶段:从“听琴”到“酬简”(即“佳期”)这是莺莺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部《西厢记》最精彩的部分之一第四阶段:从“佳期”到“团圆”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二、张君瑞二、张君瑞 v张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是戏中的男主角。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 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她倾城倾国貌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外形特征从形象上来看,张生是一位风流倜傥、文采外溢,同时又怀才不遇的书生,然而却毫无失意之态,没有丝毫寒酸之气落魄而不寒酸,是这一形象的一大特征 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性格特征张生的性格,也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完善起来的①天真率直,痴狂钟情;②有胆有识,聪明能干;③爱情专一,矢志无他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三、红娘三、红娘 v红娘原本只是故事中的一个丫环在以前的同类题材文学作品中,这个人物并不重要但是,在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中,红娘却成了一个关键人物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重要人物v首先是戏份多戏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红娘,全剧共有七折两个楔子由红娘主唱可见,《西厢记》杂剧中的红娘,已不再是女配角,而成了与正旦崔莺莺几乎平起平坐的第二女主角v其次,从故事结构上也可以看出红娘这一人物的重要性如果把莺莺和张生比喻成红花绿叶的话,那么红娘便是一只穿梭于期间的蝴蝶。
所以,有人说:没有红娘,也就没有了《西厢记》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红娘的性格红娘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聪明伶俐,热情乐观,正直勇敢 与莺莺、张生的性格刻画不同,红娘的性格是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戏曲冲突中刻画出来的Ø在红娘与张生的情节关系上,主要体现了红娘正直勇敢和热心助人的性格特征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红娘的性格Ø在与莺莺的情节关系上,主要体现了红娘聪明伶俐、机智乖巧的性格Ø在与老夫人的情节关系上,主要体现了红娘正直勇敢、敢于抗争的性格Ø在与郑恒的情节关系上,也体现了红娘正直勇敢的性格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四、老夫人四、老夫人 作品中的老夫人,是作为一个反面人物出场的她代表了戏曲中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封建礼教势力老夫人与崔、张、红的矛盾,反映了封建礼教和自由爱情的冲突,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正因为老夫人这一形象塑造得极为成功,所以才突出了戏曲冲突,同时对崔、张等正面人物也起到了很发的映衬作用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老夫人的性格Ø老夫人性格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治家严肃,即严格按照封建礼教来治家行事。
Ø老夫人性格的第二个特征是为人虚伪,即善于玩弄权术,说话出尔反尔Ø老夫人的第三个性格特征是思想顽固,即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封建立场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注意!!!剧中的老夫人虽然是做为戏曲冲突的对立面出现的一个人物,但她并不是一个反面人物——她是莺莺的母亲v平心而论,老夫人并不像教材上说的那么坏老夫人的许多行事,都可以通过人情人性来理解并且,在老夫人身上同样体现出母亲的慈爱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四节第四节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西厢记》通过歌颂崔、张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体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v作品“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的——Ø①《西厢记》极力肯定了男女之情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Ø②作品提高了爱情的标准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貌、才、德、怨→合Ø③《西厢记》的主题还体现在剧中主人公为争取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所做的各种努力及斗争上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五节第五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现实主义杰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艺术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一、人物塑造方面 《西厢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西厢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主要运用了三种手法:①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Ø根本性矛盾Ø误会性矛盾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②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刻画人物性格,完成人物塑造③通过描写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刻画人物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拙鲁速】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泠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2、戏曲冲突方面《西厢记》的戏曲冲突曲折多变,有惊无险v所谓戏曲冲突,就是舞台上展现的生活矛盾,主要表现为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追求各自目标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冲突v《西厢记》中出现了三种矛盾冲突,即根本性矛盾冲突、误会性矛盾冲突和敌对性矛盾冲突。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根本性矛盾冲突 所谓根本性矛盾冲突,是指崔、张、红与老夫人、郑恒之间的矛盾冲突,亦即进步与保守、追求自由爱情与维护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冲突贯穿于作品始终,从而成为《西厢记》中的基本矛盾冲突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误会性矛盾冲突 所谓误会性矛盾冲突,则是指崔、张、红之间由于阶级地位、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而产生的次要性冲突这一冲突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而且也活跃了舞台气氛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敌对性矛盾冲突敌对性矛盾则是指以老夫人、莺莺为代表的正义一方与孙飞虎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冲突虽然在作品中只是昙花一现,却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掀起了大的波澜,成为整个戏曲的高潮节目之一孙飞虎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3、情节结构方面 《西厢记》结构宏大而完整,关目曲折而动人 《西厢记》的结构,可以用数字牵头的方式来概括即:一线贯串、二(两)类矛盾、三个人物、四折段落、五本大戏、六次转折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一线贯穿 一线贯穿:即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崔、张二人的爱情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从佛堂奇遇开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结束,可谓一线贯穿,脉络清楚虽然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崔张爱情之外的关目,但也都是为这条主线服务的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两类矛盾 二类矛盾:指以崔张红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和崔张红之间的误会性矛盾这两类矛盾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戏曲冲突,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从而使剧情生动曲折两类矛盾不断冲突的结果,完成了一条主线的贯穿,从而表现了“原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思想主题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三个人物 三个人物:指处于全剧结构中心的崔、张、红三个主要人物整部戏就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情节发展来展示性格,又通过性格来展开冲突所以说,《西厢记》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得到了高度的统一一方面,情节的展开丰富了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人物的不同性格又促进了情节的发展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四折段落 四折段落:指《西厢记》保留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加一楔子的体制但从总体上看,却又突破了“一本演一完整故事”的旧例,而是有所革新的发展这就是所说的——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五本大戏 五本大戏:指《西厢记》的超大型艺术结构,即多本连演一个完整故事的结构体制。
全剧共五本二十折五个楔子,才演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本既围绕主线,又有自身发展的高潮(一般是第三折);而第四本又是全剧的大高潮所以,全剧由小高潮到大高潮,构成了一种曲折复杂的结构,成为元杂剧中的一大奇观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六次转折 六次转折:指《西厢记》全剧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六次高潮,即“寺警”、“赖婚”、“闹简”、“赖简”、“拷红”和“争婚”全剧既有统一的线索,又有六大转折,因而使剧情波澜曲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4、语言艺术方面 《西厢记》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并因而成为文采派的典范作品 ①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能够做到“张口见人”②善于吸取融化古典诗词中的优美语句,提练民间生动泼辣的口语,从而形成了一种自然华美的语言风格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例1第四本第四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一曲: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Ø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Ø苏轼【水龙吟】词:“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例2【叨叨令】 见安排着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刘廷信的【折桂令】《忆别》 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休唱三叠急煎煎抹泪揉眵,意迟迟揉腮撧耳,呆答孩闭口藏舌情儿分儿你心里记者,病儿痛儿我身上添些,家儿活儿既是抛撇,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得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雅俗相兼,融合无间“闹简”一折中,当红娘把莺莺的“回信”送给张生时,剧本写到:(末接科,开读科)呀,有这场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小娘子,和你也欢喜红云)怎么?(末云)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之意,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罗”哩 哩也波哩也罗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其他《西厢记》的艺术成就,除了上面说的人物、结构、语言三个方面之外,在艺术风格、戏曲冲突、戏曲高潮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略而不谈。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第六节第六节 作品选讲作品选讲 一、第三本第二折《闹简》赏析一、第三本第二折《闹简》赏析 1、解题: 2、疏通: ①红娘传简,莺莺假意恼怒②莺莺修简,红娘再次牵线③张生接简,只盼日落月悬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3、简析: 元刊本《西厢记》只分折,而无折目(即小题目)我们现在看到每折的小题目,都是明人加上去的但这些小题目却能够言简意赅地概括剧情v本折的折目“闹简”二字,就很好地概括了这一折的内容和冲突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简”“简”——是贯穿本折的线索整折戏都是围绕着“简”来编织情节,因而使戏曲冲突紧凑、集中这是《闹简》一折最令人注目的特点之一一个简贴儿,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系重大因为它决定了崔张爱情的成功与否因此可以说:无简则无戏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闹”“闹”——由简贴儿引出的一场“闹”,把人物性格、矛盾冲突、情节场面统统给闹了出来这一“闹”字,确实是中肯、恰当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本折即是如 ①“闹”出了矛盾冲突②“闹”出了人物性格③“闹”出了情节场面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二、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赏析二、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赏析 1、解题:本折又称“哭宴”,向来被曲家视为绝唱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2、疏通: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3、简析: ①此折深刻地揭示出莺莺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②此折充分发挥了曲词的抒情功能,堪称古代剧诗的典范③此折的语言葱茏丰茂,美不胜收,充分显示了文采派的特色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思考题思考题】 1、试述“西厢故事”的流变过程2、《西厢记》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题?作品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3、《西厢记》在艺术取得了哪些成就?4、简述《西厢记》的结构特点5、简析《西厢记》的戏曲冲突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文文学学精精要要 元元代代文文学学本章结束结束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