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涿鹿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月月考试题-精.pdf
11页1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涿鹿中学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班级类型:所有班;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 150 分命题人:审核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 I 卷(选择题5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病态的“民国热”是对历史的侮辱单仁平“中华民国” ,这个在大陆社会中几乎沉没的记忆符号,这些年因种种缘由又浮现出来是的,它不全是记忆,它还在台湾保留了一块残片,并在统独问题上扮演着复杂角色过去的一个世纪国家历尽沧桑,大陆社会见多了,前进了,也对围绕“中华民国”的各种元素多了些宽容然而在大陆互联网社区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一种对“中华民国”的病态缅怀, 以至于一些小圈子里甚至形成“民国热”这种思潮下的积极分子对大陆的民国时期不断进行浪漫主义描述,称那是个“民主”、 “自由”、而且“崇尚知识”的时代这种论调的基础是当时中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境遇。
他们相对于当时的工农大众挣得很多,大学教授的家庭都用得起多名仆人,铁定属于当时的上流社会此外民国时期出了几名大师级的学者,他们受到当下学术界的普遍推崇有非常少量的人宣称他们不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一”国庆节,而“只过双十节”,在小圈子里博得掌声必须指出, 赞美民国作为一些人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方式,是有逻辑的 作为对旧时代的一种“纯怀念”,也可以理解 怀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这就像民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和辜鸿铭怀念满清时梳辫子,中国现在还有一些人怀念“文革”时代一样,它们都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及心理原因,成熟社会对它们的态度应是能宽容时则宽容然而有些人把“民国热”当成一个意识形态甚至政治工具,来挑战大陆社会的主流历史观和对现实政治的认识,他们的鼓吹就不再是小资的东西,而是在搞恶意欺骗,他们的把戏应当毫不客气地予以揭穿民国真的好吗?如果它真好,当初就不会被中国人民那么坚决地抛弃中共以成立之初才几十个人的“小众”,其力量甚至不如今天上一个稍大点的圈子,却用28 年的时间动员了全中国的老百姓,摧枯拉朽般把国民党的庞大国家机器打得七零八落如果不是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烂透了,烂得我们今天难以想象,彻底失了民心,这一切怎么可能在这么大的国家里奇迹般发生! 当时大学教授的境遇大概的确不错,但全中国当时才有几所像样的大学?一共才有多少教授?一项研究表明, 1936 年中国所有大学的在校学生只有41922 人, 这还不到今天一所清华大学的在学学生人数。
2 少数大学教授当时的优越生活对工农大众来说,是很不公平的知识分子与工农如此之大的社会差距在发达社会里不可想象有人指责怀念民国大学的人,称他们是怀念当时大学教授百倍于工农薪酬所支撑的那份生活,不能不说这样的指责有一定道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堪称“一团糟”,当时的国家治理甚至没有深入到基层社会,也未能突破地方力量的实际割据, 是浮在半空中的,而且受制于西方列强上世纪 40 年代末的中国内河里还游弋着英国军舰这样的国家面对东洋小国日本的侵略,无法进行强有力的反抗动员,国民党政权应当对中国遭日寇的蹂躏承担责任今天的中国,无论在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民生水平以及对国民各种权利的综合保障能力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年我们可以怀念民国时期的一首歌,一道风情,以及一些时间越久越让我们感到亲切的面孔,但歌颂那时的国家制度和它所带来的影响,这是对中国历史以及推动这个国家发生伟大变化的所有人的侮辱还是让“民国热”作为小资情调保持其特有的醉意吧,最好别把它带到正儿八经的舆论场来因为它会瞬间变得十分丑陋稍微一扒,它里面的无知和装腔作势就暴露无遗选自《环球时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大陆社会见多了,前进了,更具包容心,对围绕“中华民国”的各种元素多了些宽容。
B. “中华民国” 这个在大陆社会中几乎消失的记忆符号,这些年之所以浮现出来,不全是因为记忆,还有较浓的政治因素C.把“民国热”当成一种政治工具,来挑战大陆社会的主流历史观和对现实政治的认识,就是在蛊惑人心、在搞恶意欺骗D. 少数高级知识分子属于当时的上流社会,他们出于自身利益对大陆的民国时期不断进行浪漫主义描述,这是一种“病态缅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民国时期是有受到当下学术界的普遍推崇的大师级的学者,但这并不能说明像王国维、辜鸿铭等这样的国学大师是因为当时待遇好而产生的B.当时的大学在校生少,教授少,而少数大学教授的高待遇对工农大众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这种巨大的社会差距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C.中共以成立之初才几十个人的“小众”,却动员了全中国的老百姓,仅用 28 年的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说明了“民国”没丝毫值得怀念的D.对“中华民国”的病态缅怀,乃至在一些小圈子里形成“民国热”,称那是个“民主” 、 “自由”、且“崇尚知识”的时代,实际上是一种错觉或别有用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怀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出于对现实不满,作为对旧事物的一种单纯的怀念,也可以理解,应予以宽容。
B.怀念民国大学的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怀念当时大学教授百倍于工农薪酬所支撑的那份生活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自然会使这种“怀念”消失C. 我们有些人看不到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腐败统治,却被少数大学教授高薪酬一叶障目,非常可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民国”会被人们认识更清D.民国时期有动听的歌、迷人的风情及让我们感到亲切的面孔,这些我们尽可去怀念,但也仅此而3 已而拿过去这些东西来否认今天的中国,不能令人信服二、古代诗文阅读(分41)(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羊祜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
每与吴人交兵,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祜不追讨之意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使者不能诘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祜曰 / 江夏去襄阳八百里/ 比知贼问 / 贼去亦已经日矣/ 步军方往 / 安能救之哉 / 劳师以免责 / 恐非事宜也。
B. 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 比知贼问 / 贼去亦 / 已经日矣 / 步军方往 / 安能救之哉 / 劳师以免责恐非/ 事宜也C. 祜曰 / 江夏去襄阳八百里/ 比知贼 / 问贼去亦已经日矣/ 步军方往安能 / 救之哉 / 劳师以免责 / 恐非事宜也D. 祜曰 / 江夏去襄阳八百里/ 比知贼 / 问贼去亦已经日矣/ 步军方往 / 安能救之哉 / 劳师以免责恐非/ 事宜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羊祜祖上数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B.邑,即食邑,封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也叫采邑C.庠序,古代的乡学,即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D. 谥,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如周厉王谥号 “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羊祜宣扬德行信誉,以此安抚归附的人每次与吴国打仗,他都不让人献诡诈计策他的美德让吴人信服、敬佩,与他对垒的陆抗能坦然服用他送的药4 B.羊祜认为死生自有定数,与居室无关, 而当时因为忌讳前任长吏死于任上,下任长吏就经常毁坏旧官府,针对这种情况,羊祜向镇守地下文书,普遍加以禁止。
C. 羊祜为人清廉俭朴,衾被衣服都很简朴,对他人却慷慨大方,临死前把平生俸禄所得都散给族人、赏给军士还留下遗言不得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材中D.羊祜去世后,皇帝和很多百姓都很悲伤,甚至与之交战的敌方将士也为之哭泣襄阳百姓在岘山立碑修庙祭奠他杜预把所立的石碑命名为堕泪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2)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 二) 古代诗歌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 题 (12 分)菩萨蛮·春暮即事王之翰梁间双燕呢喃语,想曾知得春归处问着不应人,芹泥①香正匀翠阴庭院悄,手摘青梅小天气恰清和,越衫犹薄罗注释】①芹泥: 水边带有芳香气息的湿润泥土8.请简析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分 6)9.试分析词的下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春暮”,并借此传达了什么感情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 《声声慢》中,运用叠词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 2) 《琵琶行》中,琵琶女应邀进行了精彩的弹奏,使得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以至于“,” 。
3) 《荀子·劝学》中, “,”两句告诫我们要广博地学习并且加强自我反省4)在《师说》一文,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5) 柳永在 《雨霖铃》中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难舍难分之情的句子是,第Ⅱ卷(选择题40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文哏大师苏文茂逢春阶以文哏见长,被誉为“文哏大师”的苏文茂先生,5 月 3 日中午在天津逝世了,享年87 岁苏文茂的长子苏明杰回忆: “我说您要个什么称谓啊,他说我不要大师,我也不是什么大家,我要一个人民艺术家 ”以给观众说相声为天职,把老百姓作为相声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苏文茂做到了何谓“文哏”?顾名思义,文绉绉的“哏”,爱酸溜溜地充斯文的“哏”文哏,一般相声演员玩不了,因多以文学名著为由头生发话题,对古典名著得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如果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弄不好就露馅了擅长文哏的,在我眼里,马三立老先生是一位,苏文茂先生是一位苏先生的相声,耐听,耐嚼,耐咂摸。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