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预热要有语文意识.doc
5页课前预热要有语文意识课前预热,即老师在上课前通过与学生随意地交谈、游戏等活动,与学生达成心灵上的沟通现在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大多是异地借班上课师生初次见面,学生在面对陌生上课老师的时候,大多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压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执教老师往往会在课前留出几分钟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与学生进行课前预热,借此来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正式授课做出良好的铺垫 笔者在借班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春联》一文时,安排了课前预热第一次执教时是这样进行的: 摸一摸,猜一猜,找出共同点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这儿有个百宝袋,请同学们先来摸一摸,然后再猜一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谁先来?好,请你! 生:是――毛笔 师:我们来看看――细细长长,头上有一撮毛恭喜你,猜对了,确实是毛笔! 师:谁接着来? 生:――算盘 师:是�幔磕阍趺粗�道的? 生:方方正正的外形,里面还有很多珠子 师:果然如你所言!摸得很仔细! 师:还有最后一个机会,谁来猜? 生:――筷子 师:,看看是不是?厉害!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百宝袋里摸到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中国有的。
师:了不起,会思考!准确地说,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要讲的东西,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起读读课题――《春联》 第一次课前预热采用“摸一摸,猜一猜” 的游戏形式,带着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发现毛笔、筷子、算盘、春联的共同点――都是中国特有的物品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春联的独特,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张贴春联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在第二次执教时,笔者又对课前预热进行了很大的改动,设计如下: 读一读,猜一猜,故事中感受对联的语言特点 师:最近老师看到两句很有意思的话,想在这里和同学们分享,想听听吗? 师:谁来读? 师:好,请你! 生: 师:能猜猜最后一部分是什么吗? 生:万岁万岁万万岁 师:这是一副对联,关于它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想听吗? 师:清朝有个皇帝叫康熙传说有一天,他带着大臣和儿孙们在御花园内游玩,看见有座桥造型独特,一时兴起,脱口吟出了:“四方桥桥四方四方桥上有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 ”可是康熙皇帝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想出下联,于是,他就问:“众爱卿,谁能对出下联,朕重重有赏!” 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个个面露难色这时,一个小孩走向前说:“我来试一试吧!” 于是小孩边说边跪拜:“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皇帝听了连连叫好!据说,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继承王位的乾隆皇帝! 师:这爷孙俩的对联真是绝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对联有关,齐读课题――《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第二次课前预热,从一副对联“四方桥桥四方四方桥上有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导入,在朗读中感受对联的语言形式,在故事中理解对联的内容,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感受了对联的文字技巧,并将课前预热与文本的学习自然对接,巧妙融合,构筑了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语境,使课前预热有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成为拉开有效教学的序幕 相比较而言,第二次课前预热的设计更具有语文意识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 ,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 ” 《春联》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关于春联的基本知识:内容美、对仗美、声律美教学《春联》 ,用对联故事预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感受这一语言形式的特殊性,也与课文文本的语境协调一致,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走进了文本的语境,为后面课堂教学时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文本中的五副春联做了充分的准备。
与第一次的课堂预热设计相比,避免了学生在多个语境之间穿梭,实现课前预热和课堂教学语境的一以贯之和融会贯通 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牢牢抓住提高语文能力这一根本目标那么,作为语文课的课前预热,除了要实现消除学生紧张感、拉近师生情感的作用外,应该具有更强的语文意识,更多的语文味道 编辑 鲁翠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