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 实用与功利主义.ppt
21页第二讲 实用与功利主义一个飞机制造厂商的案例 某飞机生产商投人大笔资金开发出一种新型飞机巨额投人使 得公司财务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如果不能尽快获得一些大额订单,这家厂商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而这将造成1.2万名工人失业这种结果无论对于工人还是他们所居住的城镇来讲都是灾难性的 该公司总裁一直似乎正在游说某外国政府签订一份巨额采购协议他无意中得知该国主管此事的部长由于赌博欠下大笔债务,于是暗中和那名部长进行联系,许诺一旦获得五架飞机的订单,他立刻付给该部长一百万美元作为酬劳公开与私下的交易最终都达成了这名总裁认为他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这确保了企业生存,工人就业和居住地的安定;那名部长偿付了所欠债务;而外国政府也获得了所需的飞机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利益远远大于贿赂行为可能造成消极影响他的观点正确吗?功利主义 将个人需求与个人资源加以平衡,以及将当前与长远需求 加以比较的普遍行为构成了伦理学中功利主义方式的基础 功利主 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认为,如果一种行为能够或有趋势为相关人群的最大多数带来最大利益,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正确的,否则是错误的 与我们日常的行为方式相比,功利主义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其信奉者认为这正是绝大多数人进行各种思考的实际方式,而功利主义理论只是将其系统化和明晰化。
对任何有理性的人来讲这种观点 都是合理适用的,因为他们可以预测自身行为的各种结果,并从中选出收益最大的一个功利主义方式是后果主义的具体表现 它主张应以结果作为对行为进行评判的依据根据这种观点,行为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差别,是否存在道德价值必须结合其所产生的结果加以考虑,而其本身并不具备固有的价值但是究竟是什么具有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将对于其自身有价值和对于其他事物具有价值这两种情况加以区分 根据功利主义观念,我们根据其结果来评价某种行为,将其他所有相关人群造成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效果加以比较权衡如果正面效应超过负面效应,则这是一种“好”的行为,反之则是“坏”的行为功利主义具体加以运用时所涉及的问题 如何对不同行为的结果进行准确计量?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货币理论衡量所有事物,这种计量方式相对简单但是从道德角度评价行为则非常棘手我们希望也能找到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来作为评价的基础功利主义的三种计量方法 1、“享乐型功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最基本的价值感是愉悦和痛苦(有时被简单界定为缺乏愉悦感)根据这种观点,人们所期望和需要的所有事物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量化为产生愉悦感或痛苦感的多少。
尽管计算仍很闲难,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同种事物的基础上进行这一工作 2、 “幸福型功利主义”,认为价值的基本计量单位是幸福感的多少他们认为并非所有具备固有价值的产品都能转化为愉悦感与痛苦感具备固有价值的不是愉悦感它们之间存在质与量上的差别而是幸福感 3、 “理想型功利主义”,认为进行计量的既不是愉悦感也不是幸福感,而是所有具备固有价值的人类产品,这其中包括 友谊、知识等功利主义的重要假设 在对一种行为的正面 和负面效果进行计量的过程中,功利主义理论要求我们全面考虑该行为可能影响到的所有人假设之一即认为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所获得的利益是完全相等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方法既非利已也非利他,而是平等性的 该方式的推崇者认为这正抓住了我们进行道德评判时实际行为的核心本质在进行道德判断时 我们关注的是行为本身,我们认为一种正当的行为不仅对自己有利,对其他人也同样如此从道德的公正视角来看,任何人从某种行动中所获得利益在量上是不分轩轾的人人平等,所有人的利益同等重要 在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功利主义只是简单地要求我们能够从所有方案中选择出产出利益大于损失的行为,而不要求我们总能够从所有正确行为中选出最好的一个。
如果两种行为产出了等量的利益净值,从道德角度看,这两种行为合乎道德的程度是相同的,因而我们可以任选其一如果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而每种行动方案所造成的损失都大于产出的利益,则我们有道义上的义务选择那个损失最小的行为,“两害相较取其轻”行为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认为每一种个体行为,包括其所有形式与细节,都应接受功利主义检验 当我们产生违反合同的冲动时,总是针对某一具体环境条件下的某一具体合同而言要判断这一具体行为的道德性,我们应当对一旦违反这一具体合同所能产生的所有后果进行计量 行为功利主义者了解到在以往违约行为中绝大部分都带来了更多消极的后果,可见他们是以一种经验主义方法来对违约行为的道德性进行评判这种经验主义方法是基于对过去事实的总结与归纳,因而无法确保未来不会有一些例外情况发生行为功利主义者认为,在某些具体情况下,违反合同的行为可能是合乎道德要求的规则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认为某种行为可能产生的效果是惟一的因此,通过对以往违约行为所产生后果的了解我们可以判定所有违反合约的行为都是违背道德的,因为这种行为的消极后果大大超出其积极意义 我们因而能够树立一种规则:破坏合约是错误的行为通过同样的分析,规则功利主义者还能评定人们不应说谎、偷盗或杀人。
每一种结论的得出都是以对以往同类行为产生后的观察和归纳为基础的这些结论在这样一个假设 前提下成立,即在未来该行为对所有相关人群造成相同的影响针对功利主义的反对意见 1.第一种意见认为功利主义是渎神的,因为它使用效果而非圣经作为道德评判的依据 迈尔的回答相当巧妙,他的理由是:由于上帝对其创造的生物充满慈爱,他当然希望他们快乐因此那些可以为最大数量的人们带来最大利益与快乐的行为必定反映了上帝的意志;那些造成的损失超过利益与快乐的行为则是上帝所禁止的由此,迈尔认为,功利主义所推崇或禁止的行 为恰与上帝的要求相一致功利主义的最大好处是使我们掌握了在进行道德评判时了解上帝意志的技能 2.第二种反对意见认为功利主义的不合理性体现于在实际情况下人们不可能有充分时间对行为的所有效果事先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计量 然而功利主义并非要求我们在行为之前真正计量其所有效果,就如同基督教徒在行为之前不必重读圣经一样我们的评判是以人类发展历史所提供原始资料为依据的 3.第三种反对意见认为人们不可能了解某种行为的所有后果,更不可能对每种后果所带来的各种利益与损害进行精确 的权衡,因而他们认为这种计量人为痕迹太重,不具有实践的意义。
功利主义回应: 1、首先在进行道德评判时我们可以参照以往相似事件的结果因而具有后发优势;其次,我们通常可以预见某行为大量可能的后果,其中包括一些非常重要以致于可以左右整个计量的结果这两点同样适用于该反对意见的第二部分 2、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这种计量,我们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加以比较,对不同价值进行权衡认为不具备此种能力的观点是错误的,与我们的切身体验不相符合 4.第四种反对意见是针对功利主义的基本原理该原理认为如果能为最大多数相关人员带来最大利益,那么某种行为就可以被判定为是正确的,合乎道德的而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它究竟是强调最大相关人员的利益,还是强调相关人员的最大利益? 功利主义论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完满的回答首先,这一反对意见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我们的道德直感告诉我们这种计量是错误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忽略了该案例中重要的消极因素功利主义与公正 假设在19世纪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里,法律与秩序刚刚建立某天,吉姆詹姆斯的一匹马被认出是别人丢失的,吉姆因此作为盗马贼遭到指控而他分辩说这匹马是从一个陌生人那里买来的按照当地法律,盗马贼将被处以绞刑。
整个小镇对盗马行为深恶痛绝希望用吉姆来杀一敬 百凑巧的是,小镇的法官恰好也在现场,目睹了吉姆买马的全过程,当时他躲在树后,并未被吉姆或其他任何人发现 然而法官到那里是去购买一些威士忌,这在当时是违法的行为如果法官为吉姆作证,他不得不说出自己到那里去的真相,这会让他失去执法的资格,小镇将在很长时间内陷入混乱此外,小镇居民对吉姆的罪行深信不疑,坚决要求绞死罪犯,为他辩护可能引起公愤经过反复斟酌,法官看来,无论是否作此判决,吉姆都将被愤怒的居民杀死,为吉姆辩护将为小镇带来更大的损害反对意见认为 通过功利主义方式计量的结果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杀死无辜的人是一种正确的行为而事实上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公正的也就是说,通过功利主义方式的评判,一种不公正的行为可以是合乎道德的 反对者从而得出结论:功利主义既不能对道德进行准确描述,也不能作为道德评价的有效工具加以运用 这种观点进而指出,公正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结果以及平等对待每个人的权益因而公正与否并非以行为效用为基础无论该行为是否产更多的利益净值,将无辜的人判处死刑都是不公正的行为既然与结果无关,公正也不依赖于效用,因此功利主义难以作为评判行为公正与否的基础0功利主义的反驳 很显然,这种反对意见与前几种异曲同工,本质都是对功利主义的歪曲。
它们所犯的同样错误都是没能对一种行为的所有后果进行全面的考虑这个事件在绞刑实施之后并未结束,我们必须考虑法官及小镇居民内心的良知真相昭雪之日,他们会对此作也何种反应?如果充分考虑这一事件的长期后果,我们可以看到,将一名无辜的人判处死刑这一行为必然是弊大于利的一种理论是否合理,必 须以现实加以检验,这样才能使研究具有实践的意义如果为了证明个人观点的正确而处心积虑地编造出一些断章取义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例,那就不仅是无稽之谈,简直是混淆视听,用心险恶了功利主义思想应用 1对需要评价的行为进行准确描述 对受到该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人群范围分别加以界定 考虑是否存在一些明显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性超过其他影响因素 将该行为对直接相关人群造成的后果进行详细描述,考察每一后果可能产出的正面及负面效用及其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 为利益因素与损害因素分配杈重,需要分别考虑每一种收益或损害的数量、持续期、即期或长期性、多产性以及纯度,从而确定各自的重要程度 如果有必要,对那些受到该行为间接影响的人群以及总体社会作同样的分析 对所有正面及负面效用进行加权计总 考虑除“非此即彼”的选择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备选方案,如果有,则需要对每一种方案进行如上的分析步骤。
比较所有备选方案的分析结果能够产出最大收益净值的行为(如果所有方案为弊大于利,则选择产出最小损害净值的行 为)作为最终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