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培训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ppt
2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郑州师专教育系,王俊明,2006.10.,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教育改革为什么一般从课程开始?,课程体现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课程的多样化(或微型化),课程的乡土化(或实用化),课程的个别化(或个性化),课程的综合化(或学际化),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优势: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问题: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2、改革的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结构的变革,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设置综合课程,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的变革,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课程实施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5)、课程评价的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6)课程管理的改革,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二、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教师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学生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比较,东方 西方,听讲与接受 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记忆与模仿 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 实践活动,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自主、合作、探究”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特征,而不能将其简单地对应成三种学习方式.,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堂问题的处理,我的基本态度,我的常规做法,我的基本教育理念,我与他人的比较,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的实施与开发,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为中心,校长是课程的领导者,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设计者,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课程的评价者,4、教师是一个决策者,教师的创新,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的重新审视,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重在教学情境的设计,新教学情境的挑战,教师、学生、内容、环境的整合,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情境的研究,三、教师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发展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3教学既要重结论又要重过程,4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5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开放的教学,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关注人的整个生命,四、教师的评价观,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和主体取向,1、立足过程,促进发展,2、,全面、开放、多元,评价,考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3、整体性和综合性,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五、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形象意识,科研意识,2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育,教材内容处理,教育技术,教育理论,3更新教学方法,适应教学改革,教学艺术,个性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程改革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