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文阅读做题思路.doc
7页说明文阅读做题思路刘晨学习加油具体细节请看下面 说明文阅读做题思路一、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因物因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 三、说明方法 河北中考常考的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列图表1.举例子 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确切,增强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 如:犹太人的智商很高,其中有许多杰出人士比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等世界各行业的十个领军人物中,有一个就是犹太人 2.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作用:通过鲜明对比,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如:中国和美国的电信资费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线路,同一时段,美国打给中国花1美元,而中国打给美国则要花8美元 3.打比方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通俗,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如: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4.分类别 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楚,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说明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如:歌唱的一般分类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 5.列数字 运用准确的科学的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用: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女性的色盲率是1‰,男性则高达70‰ 6.下定义 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如“……,是……或“……叫做…… 作用: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其概念有确切的认识 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整,本质地、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解释一般而言,下定义形如“A是B”,但同时“B是A”也说得通,作诠释则不能 如:①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下定义) 黑洞有无穷大的引力和无限大的质量作诠释)②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人有很高的智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诠释) 7.列图表 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四、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1.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的说明顺序主要的逻辑顺序有: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等等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2.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可以从古到今,也可以由今到古文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年月等 3.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等加以介绍,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尤其介绍建筑物的结构五、说明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有生动性、趣味性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具体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准确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六、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说明文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常见题型]1.事物说明文考查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考查说明的内容[答题技巧]1.判断说明对象1)看题目、开头例如:《“长信宫”灯》(2009河北中考)(2)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1)抓文章总起性、总结性和中心性的句子,概括说明的内容 (2)有时文章从多个方面说明,就应把几方面的意思结合起来整体把握,自己概括) [答题格式] 用“文章说明了……或介绍了……”的句式表述 易错点:说明的几个方面找得不全,对文章阅读不细致,因此要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段,尽量在原文找答案,另外要注意文章中“此外”“还有”之类的词[常见题型] 1.文章画线句子(这段文字)主要使用了哪种(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 2.给说明对象下定义难度大一些) [答题技巧] 1.说明方法和作用的判断 (1)文章(文段)主要运用哪种(哪些)说明方法? 答题时应先从大的方面入手(全篇、各段),看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就是题目所问的主要说明方法 (2)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哪些)说明方法? 答题时则可以将画线句中的说明方法都写出来有时分值可以提示出答几种) (3)准确记忆说明方法的作用。
2.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下定义必须是明确的判断本质) 语言形式一般为:“……是……”或“……叫……”(往往用一句话精练概括)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答题格式]1.举例子: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2.打比方:把……比做……,生动形象地说明了……3.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4.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5.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6.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本质特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常见题型] 1.文章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能否互换(某个段落是否可以删去)? [答题技巧] 1.判断说明顺序的方法 空间顺序:文中有表示空间方位、行踪变化等的词语例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等如果说明对象是建筑物,那么说明方法往往就是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文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某某时间、某某朝代等文中按照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的顺序文中会有一些特殊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采用排除法,不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那应该就是逻辑顺序)例: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1)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答: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2)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调换后就不符合了 2.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能否互换(某个段落是否可以删去)? 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果)有时也要考虑到与上文的照应、说明的内容是否全面等 [常见题型] 1.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2.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 3.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体现语言准确性(生动性)的词语、句子或分析该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答题技巧] 1.判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并说明原因? 判断能或不能+词语特殊作用(表示推测估计、限制、强调等)+词语去掉后句意有什么变化和不足( “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之类的表述)+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判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并说明原因原词在文中的作用+两个词语比较+替换之后的效果(影响) 3.考查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般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修辞手法+作用关键词+具体语段内容 (2)表达方式(记叙或描写)+具体形象+文章内容 4.体现语言准确性(生动性)的词、句或分析该词、句的表达作用 (1)找到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语或句子 (2)分析词语或句子的作用,见必备知识五 [常见题型] 1.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概述事物的形成过程、原理等 3.筛选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答题技巧] 1.对文章内容和段意的概括 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和说明的内容,如果有中心句,直接摘取;如果文段中是分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每层的意思联结进行归纳要注意特殊词语,如“所以、总而言之”等 2.概述事物的形成过程、原理 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 3.考查筛选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1)审清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 (2)找准原段,分析句意,从相关文段中筛取相关信息,概括要全面一般能找到原句)[常见题型] 1.列举类 2.献策类 3.拟宣传语类。
4.谈感受认识类 5.想象设计类 [答题技巧] 1.列举类:考查学生列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材料 2.献策类: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相关的问题提出对策并能阐述理由 3.拟宣传语:这类试题在环保、预防疾病、开展科普宣传等说明文中比较常见 4.谈感受认识:这类试题一般在记叙文、议论文中出现,但近两年在说明文中也有考查 5.想象设计类: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自己个性化的创造[常见题型] 1.考查标题的作用 2.考查开头的作用,如“文章开头列举……用意是什么?”或者“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技巧] 1.标题的作用 (1)交代说明对象;(2)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4)吸引读者的兴趣 2.开头的作用 引用部分内容+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或者内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或者为下文作铺垫) 一、2012·河北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植物的抗旱本领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________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