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无超纲).docx
9页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二章 声 现 象2021-2022学年适用于全国各市县人教版教材知识点习题定向攻克名师审核 无超纲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几个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可以实现10米内对话D.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子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现象的 不同2、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膜,鼓膜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 )A、手将声音吸收了; B、手不能传播声音;C、手使鼓膜停止了振动; D、以上原因都有3、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4、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了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6、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靠固体传声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9、在敲锣时,停止对锣的敲击后,锣声却“余音不止” A 人耳有“延时”作用 B 是锣声被反射回来的声音C 锣停止振动后,周围空气还在振动 D 锣振动尚未停止10、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11、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A.165m B.198m C.22lm D.330m12、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 D.岸――水――鱼1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1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同学轻敲鼓面时,纸屑跳得低,鼓声小;当用力敲时,纸屑跳得高,鼓声大,请写出这一现象涉及的一个声学知识: 2、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合 km/h4、如图所示敲响左边的音叉,靠近右边的相同的音叉的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说明 ,若此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此现象 (能或不能)看到5、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琴弦在________.7、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振动____________,锣声消失 8、秧歌队表演时,很远就能听到传来的敲锣声,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9、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 有关查表可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而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10、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直接谈话,是因为真空 传播声音。
填“能”或“不能”)三、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陈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请你参入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除待检测的材料、鞋盒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其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这是因为 2)实验设计:陈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2、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条件 现象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分析与论证:声音靠 传播到远处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4、按照图示去设计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针对这个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5、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铃声(1)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_;(2)若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能否听到铃声? _________;(3)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_________;(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A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C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B二、填空题1、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答案: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答案:1224 4、答案:空气能传声,不能5、答案:大6、答案:振动7、答案:停止8、答案:振动 空气9、答案:340m/s,346m/s,快,快10、答案:不能三、实验探究1、答案:(1)机械闹钟 易于控制发声的响度(或能够持续发声,或操作方便) (2)B2、答案:(2)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固体 条件 现象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大课桌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小空气3、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4、答案:用一个大纸板将人和鱼隔开,人拍手,观察鱼的反应。
多做几次5、答案:(1)逐渐减小 (2)否 (3)重又听到铃声(4)声音可以在空气(或填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