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蟾乌表面麻醉剂的药效学初步实验研究(1).docx
4页蟾乌表面麻醉剂的药效学初步实验研究蟾乌表面麻醉剂的药效学初步实验研究 (1)(1)作者:张艳代佳音张敏 林江【摘要】目的 观察蟾乌表面麻醉剂的穿透性和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体重为 80±5 克的成年蟾蜍共 36 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 6 组,每组 6 只1 组、2 组、3 组分别使用蟾乌表面麻醉剂麻醉 5 秒钟、60 秒钟、180 秒钟,4 组浸入生理盐水 180 秒钟,5 组使用 2%利多卡因麻醉 180 秒钟,6 组使用 2%丁卡因麻醉 180 秒钟采用蛙皮肤测试法,比较蟾乌表面麻醉剂在不同的麻醉时间下,对蛙缩腿反射时间的影响,以及在相同的麻醉时间下,不同种类的麻醉药对蛙缩腿反射时间的影响结果 (1)在不同的麻醉时间下,3 组的蛙缩腿反射时间与 1 组、2 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在相同的麻醉时间下,3 组的蛙缩腿反射时间与 4 组、5 组、6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 (1)随着蟾乌表面麻醉剂麻醉时间的延长,蛙缩腿反射时间增长,第 180 秒钟时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2)蟾乌表面麻醉剂的穿透性和麻醉效果优于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及 2%丁卡因关键词】中药 表面麻醉 药效表面麻醉剂于 20 世纪中期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口腔的局部麻醉用药以西药为主,多为酰胺类及酯类药物,主要采取局部浸润麻醉方式,这给部分患者带来恐惧和痛苦,且部分患者有过敏反应在我国,传统中药资源丰富,中药麻醉在古代就有报道,但在口腔中的应用较少本实验所采取的验方,其安全性已从前期论文中得到证实[1],但其药效学试验目前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蛙皮肤测试法,测试药物的穿透性和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并同其他西药麻醉剂比较,为临床口腔局部表面麻醉药的应用作了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1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选择成年蟾蜍 36 只作为研究对象,体重为 80±5 克,雌雄各半,身体健康实验药品蟾乌表面麻醉剂,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制备提供,每毫升含生药,酊剂,75%醇提液;/L 的盐酸液;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2%丁卡因研究方法将所选蟾蜍随机分成 6 组,用无菌剪刀将蟾蜍自口角剪去上颌头部,用弯探针悬吊下颌将各组的蛙足浸入/L 的盐酸液中,测试是否发生缩腿反射及缩腿反射的时间,然后用清水将盐酸液洗净1、2、3 组分别将蛙足浸入蟾乌表面麻醉剂中5s、60s、180s,取出并用清水洗净后,将蛙足浸入/的盐酸液中测试缩腿反射时间;4、5、6 组分别将蛙足浸入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2%丁卡因中 180s,取出并用清水洗净后,将蛙足浸入/L 的盐酸液中测试缩腿反射时间。
观察不同麻醉时间下,蟾乌表面麻醉剂对蛙缩腿反射时间的影响,以及不同的麻醉药在相同的麻醉时间下,对蛙缩腿反射时间的影响统计学分析测量结果使用 SPSS 软件处理,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使用 t 检验进行两两比较2 结果各组蟾蜍缩腿反射时间见表 1、表 2: 不同麻醉时间下,蟾乌表面麻醉剂对蛙缩腿反射时间的影响:见表 1,麻醉前蛙缩腿反射时间平均为±秒钟,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蛙缩腿反射时间延长,在第 5 秒钟时起效,在第 180 秒钟时大于 120 秒,3 组与 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的麻醉药在相同的麻醉时间下,对蛙缩腿反射时间的影响:见表 2,各组麻醉时间均为 180 秒时,4 组蛙缩腿反射时间为±秒钟,5 组为 48±秒钟,6 组为 69±秒钟,分别与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