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罗城11个乡镇情况简介.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4000793
  • 上传时间:2022-08-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把镇 四把镇座落在九万大山南麓苗岭山脉脚下全镇总面积约212平方公里,共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43280余人,其中仫佬族人口占70%以上,素有仫佬山乡之称镇人民政府驻地四把街,东距县城10公里,南至宜州市约31公里,东北距河池市唯一内河出海口岸罗城牛鼻港40公里境内黔桂枝线岔(三岔)罗(罗城)铁路贯境而过,浮(浮石)宜(宜州)省道经四把穿街而去,县道经镇区西向下里、天河、怀群、兼爱、乔善、宝坛、纳翁等7个乡镇(15万余人口),是全县的交通枢纽 目前全镇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全镇共有化工、建筑、运输、加工、修理、食品、饮食服务等中小型企业1000多家四把素有“无地不含宝,无土不藏金”之说境内有丰富的无烟煤、石灰石、粘土等资源经济作物主要有毛葡萄、糖蔗、桑蚕、生姜、红香蒜等全镇广种山野毛葡萄,是罗城县“百里万亩毛葡萄长廊”的龙头,是全县毛葡萄种植第一镇,是罗城毛葡萄酒业的主要原料基地辖区内著名的“睡美人”和“龙潭晚照”等景占吸引不少游客骚人仫佬族民族的“依饭节”和“走坡节”,颇具民族风情东门镇东门镇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南部,是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镇面积259,33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万人,耕地面积4.34万亩岔罗铁路和省道浮宜公路贯穿全境距广西工业城市柳州市120公里,与宜州相距仅45公里,距内河出海口岸罗城牛鼻港仅30公里,是全县的交通枢纽   盛产水稻、玉米、烤烟、甘蔗、花生、生姜、板栗、西红柿、毛葡萄、红香蒜等,其中生姜、西红柿、红香蒜等远销沿海及东南亚市场,颇负盛誉,是全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发展轻工业生产和品加工业的优越之地全镇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达3.84万亩;矿产资源种类繁多,藏量较大,尤其是盛产煤炭、铁矿等多种矿产品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4亿元,同比增长10.2%,财政收入达681.6万元,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任务,全镇现有各种中小型企业1228家,年创税金近千万元农业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以甘蔗、烤烟、毛葡萄、种草养牛等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和以服务、交通运输、个体工商户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乡镇企业资本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逐步形成以建材、食品加工、铸造为主的生产格局龙岸镇龙岸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龙岸隋朝以前地属潢水郡,古称龙州,明以后称龙岸,地处九万大山南麓,呈盆地状,位于罗城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东、北面与柳州市融水县毗邻,1993年撤乡建镇,总面积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820万亩,其中水田38945亩,2003年种植原料蔗33820亩,辖1个社区16个村委会171个自然屯,境内汉、壮、仫佬、侗、苗等10个民族5万多人民和睦相处。

        近代以来,得益于外省各路移民的大量迁入,形成了龙岸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共生并重的格局,曾涌现出一批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德山,左翼作家周钢鸣及革命烈士韦延安等等龙岸又是抗战时期0“华山工委”所在地和桂西北的大后方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柳北游击队的重要活动场所,当时龙岸的一批优秀青年就此走上革命道路,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龙岸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粮食、林果、茶叶、马蹄、莲藕等农副产品及畜牧、水产品森林覆盖率达55.3%,有铁、煤、钨、铝锌、水晶等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黄金镇黄金镇位于罗城北部,东与融水县相邻,南与本县桥头镇、西与宝坛乡相接;北与龙岸镇相接;全镇现有7个村委会,1个社区,84个自然屯,189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为2.3万多人;总面积146.86平方公里  黄金镇四周群山围绕, 山青水秀,西北高,东南低,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主要农产品为:大米、木薯、沙田柚、生姜,支柱产业为:甘蔗、木材、煤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锡矿、铜矿、镍矿、磷矿、重晶石矿、金矿等主要河流有武阳河、江口河、友洞河,河内鱼肉丰富,河水落差较大,有多处可开发修建电站。

      以青明山和拉鸡山为主的森林资源,不仅盛产木材、奇花异草,而且林沟内育藏山猪、竹鼠、野牛、蛙蛙鱼、山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032.03万元,财政收入15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交通方便农业产业结构逐趋合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小长安镇小长安镇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交界,南与柳城县古砦乡相连,西与本县的黄金、桥头、东门三镇接壤,北和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2公里全镇下辖1个社区,11个村委会,134个自然屯,250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镇总人口为36158人,农业人口34523人,非农业人口1635人  全镇土地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168 亩,水田31275亩,旱地23893亩,主要以产粮、甘蔗、水果为主,山野毛葡萄、种草养牛为辅目前,全镇甘蔗面积4.33万亩,水果面积9750亩,山野葡萄1750亩,种植牧草720亩,主要靠发展甘蔗、水果、山野毛葡萄、种草养牛为农业发展支柱产业武阳江自西向东经本镇政府所在地流过,是罗城县内最大的河流,水资源比较丰富。

      现正在规划兴建谷雨水电站和石板滩水电站令人神往的崖宜景区就在武阳江畔, 已成为旅游度假的好去处镇境内有枝柳铁路、省道浮宜公路以及长寺公路横穿而过,设有双蒙火车站、罗笛火车站,牛毕火车站正在兴建之中,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财政收入5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0元,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盛产水稻、糖蔗、蔬菜、鱼类、生猪、水果(沙田柚)等辖区内建牛毕港、县糖厂等国营企业,乡镇企业有煤场、陶瓷厂、红砖厂等,运输、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镇现有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258人,在校学生4224人天河镇天河镇位于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半部,是罗城西部乡镇的交通枢纽,东与四把镇交界,南与宜州市相连镇政府所在地离县城中心30公里,离河池市中心140公里,全镇现辖14个村民委,1个社区,226个自然屯,22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225万人  全镇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2583亩,其中水田9387亩,旱地13196亩辖区内建有肯城、敏洞、山冲等5座中小型水库该镇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兴建有宾村、波流、肯城3座小型水力发电站  天河镇是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乡镇,野生毛葡萄、考烟、木薯、林果是该镇四大支柱产业。

      盛产糯玉米、水果等,是罗城西部的水果生产基地天河糯玉米头享誉八桂,素有“珍珠糯玉米头”之美称:天河镇天河社区向阳屯素有“花果山”之美称,三桦李等水果远销区内外  天河镇现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5000多册,12个村建有图书馆,均藏书达400册以上2001年,天河镇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称号 ’  天河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丽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刘名涛先生曾为故乡天河八景赋诗“九曲龙江换小江,洞中含乐北陵苍;渔翁独爱三潮唱,金榜留名题凤凰九曲江、吾溪夜月、北陵钟秀、渔村晚照、圣水上潮、榜山题名,风岭晴霞、偕乐仙洞,系天河著名的八景鬼子,原名廖涧柏,天河镇金城人,广西有名的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被雨淋湿的河》、《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等,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怀群镇怀群镇位于罗城仫佬自治县西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1公里全镇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164个自然屯,203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2.1万多人有壮、汉、仫佬等多民族杂居,语言以壮语为主  全镇总面积172.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08亩西北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交界,西南与宜州市接壤怀群农贸市场是仫佬山乡四大市场之一,并有“一圩三县(市)同赶”之说。

      怀群镇风光迷人,特产丰富素有“小桂林”的美称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的山外游客年游客量5000人次以上长春电影制片厂、广西电视台等影视单位都曾到此拍摄过外景怀群的土特产品也极为丰富,有黄豆、珍珠糯玉米、土鸡、白切狗、本地猪花等,怀群土鸡、白切狗闻名区内外  九五期间,该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100万元,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704人,教职工63人;小学10所,在校学生1444人,教职工134人宝坛乡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于1984年10月成立,是由该县原黄金乡划出设立的一个新乡宝坛乡位于九万大山南麓、县城西北部,乡府驻地宝坛街,距县城61公里,总面积185.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公顷,其中旱地112公顷  宝坛乡辖1个社区、7个村民委、126个自然屯、13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仫佬、瑶、苗、侗、毛南等7个民族,4762户19173人,其中壮族人口13886人,占72.4%,以壮语为主要语言节庆、山歌等民俗以壮族风格表现较为浓厚  该乡属九万大山区域,群山如林,高耸入云,海拔千米以上的高锋有24座,素有“白天晒死黄鳝,晚上棉卷身边”的说法  该乡林产、矿产、水力资源较丰富,全乡有林面积24万亩,其中平英、鱼西两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000公顷:主要树种有杉、松、椿、白花木、罗卜木、泡桐、红椎、红稠等;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银杏;二级保护植物啄核桃、马蹄参等;矿产有驰名中外的锡,储量占全国第三位,还有镍、铅、锌、锑、铜、铁、硅石等。

      地表干流有两条,为宝坛河、四堡河,均属珠江水系,可建装机总容量为10万千瓦的水电站主要特产有茶叶、香菇、木耳、油茶、鹰嘴龟等由于该乡资源丰富,故有“百宝坛”之称,这为宝坛得名之由来  2003年该乡财政收入216.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8元,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通、通车,基本实现了屯屯通电消灭了茅草房,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集镇建设完成了总体规划,初具规模乔善至宝坛、宝坛至四堡公路完成了四级路改造,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宝坛水电站建设正在紧张施工当中;矿产开发走上了正轨,林业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序进行,以电、矿、林为主的支柱产业正逐步形成  近年来,该乡卫生、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有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1所,全乡7个村建有医疗合作室全乡现有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7所,教学点10个,在校小学生1973人有乡级初中1所,小学附设初中1所,共有在校生730人乔善乡乔善乡位于罗城县西北部,东与乔头镇相连,南与天河镇毗邻,西北与纳翁、宝坛乡接壤,是纳翁、宝坛乡通往县城的必经交通要道,是西部乡镇商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1公里全乡辖7个村民委,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44人,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

        乔善乡地理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全乡有林面积6026亩,境内蕴藏铅锌、锑、铜等金属矿耕地主要分布东小江两岸,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乔善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县委“11237”工作新思路,以市场为向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双增”为目标,因此制宜,立足乡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形成主抓种养,大力发展野生毛葡萄、种草养牛产业,实现烤烟、木薯、桑蚕等产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以公路沿线为主、山地连片、梯田连片的毛葡萄种植规模全乡毛葡萄种植面积达3500亩,7个行政村均有100亩连片示范基地种草养牛、烤烟、木薯、桑蚕等产业开发亦形成气候  乔善乡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全乡乡镇企业358家,年收入达3600万元2003年财政收入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05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鱼类、生猪、鸡鸭、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