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评估2.docx
8页GnoRui .■ human health MinjCemienlL 国瑞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评估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年份 1980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卫生总费用(单位:亿) 143 747 2155 4585 5025 5790 6584 7590 8660 9843 11289 14535占 GDP 比重 3.15% 4.00% 3.54% 4.62% 4.58% 4.81% 4.85% 4.75% 4.73% 4.67% 4.52% 4.83%表1-1表1-1表明卫生总费用持续上升,呈加速态势,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一直保 持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自2006年行业低谷反弹以来,根据卫生部最新数据,2008 年卫生总费用增速为17%,呈加速态势;2009年卫生总费用为1.6万亿元,同比 增长22%,远快于GDP的增速从1978年以来的30年间,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呈逐年攀升的态势根据卫生部2010年2月22日公布的《2009我国卫生 事业发展的简报》的最新数据,我国2009年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已高达4.96%。
目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包括多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等,已经成为人群中的常见病及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而且我国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持续上升,如1991年这一比例为73.8%, 至2000年则上升至80.9%而生物医学模式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相反, 过去数十年中的大量科学依据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延缓这些 疾病的发生《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 势2004年10月,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卫生部和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 与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 有6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哈佛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认为:50%的肿瘤是不健康 的生活方式引起的;80%糖尿病和中风的原因是人为引起的;70%冠心病也是人为 的不健康习惯造成的加强健康管理是减少这些亚健康人群向疾病人群转变的重 要途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未来10年,仅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就将给中 国带来至少50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根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 中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 益加重。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 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率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 1.5亿人次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的两 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两 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61%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 题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以此推算, 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 万例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 增加了近1倍这也说明全国医药卫生战线所面临的任务与巨大挑战所以,发 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 有效途径,这对于人均医药资源不足的我国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国 还未行成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有效的健康管理产业体系因此,提高国民“治未病”的感悟意识是降低医疗的关键,只有提高国人对 “治未病”的感悟意识,才会有具体的行动,而提高感悟意识的重点则在于行之 有效的教育与学习。
对国人进行“治未病”的教育,为国人创造学习“治未病” 的条件与环境,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投资,应该被纳入政府预防疾病的投资范围之 内同时,将“治未病”的教育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以推动教育与学习的广泛 流传与持久发展,真正将“治未病”的思想与行动植入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内 心少得病,少吃药,发生医疗费用的时间后移,就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最为有效 的方法,对国家而言,是资金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储备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转变人类文明5000年,人们对健康和病症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其间主要经历了 四种模式:• 5000多年前的“神道医学”模式:代表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刚刚起步;• 2500多年前的经验医学模式:代表了人类对健康认识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350多年前理性的(单因单病)生物医学模式:代表了第二次质的飞跃;•30多年前出现的(多因多病)生物一心理一环境一社会大健康模式:是人 类对健康认识的第三次质的飞跃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完善而 产生的,它克服了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局限性,强调全 面地、系统地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认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
实 现这种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管理正是从生物、 心理、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帮助、指导人们成 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健康目标中有健康促进的普及措施及全民享有基本 的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人口 与健康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 “战略前移,重心下移”的方针,为开展健康管理服 务指明了方向战略前移,指的是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对疾病发生的危 险因素实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亚健康人群为中心 重心下移是指将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家庭世界及中国的慢性病威胁和医疗负担加重是引发当前健康管理“热潮”的直 接原因和最大需求健康管理是从上游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最有效办 法和举措三、欧美国家健康管理的成果健康管理的思路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实际上,美国的医疗系统是一个“诊 断和治疗”的系统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疾病的19%共用了 70%的医 疗卫生费用最健康的70%人口只用了 10%的医疗费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在 疾病的威胁之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不健康的1%或患慢性疾病的19%。
如果 只关注疾病人群,只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上投资,忽视各种健康风险因素对现 在健康的80%人口的损害,疾病人群必将不断扩大,现有的医疗系统必将不堪负 荷而且,医疗卫生领域的高科技投资对总体人群健康的回报率已经开始走下坡 路了新药、新手术和其他新技术的投入成本越来越大,对总体人群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对人类健康长寿的贡献却越来越小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保险业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保险公司将客户依 据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那些可以能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被分别交给 不同专业的健康或疾病管理中心,他们采用健康评价的手段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 并对其进行日常后续管理,以增进健康,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赔付,从而为 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9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 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如今,美国健康管理经过二三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体系中 重要的组成成分,且实践证明,开展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并 明显降低医疗保险的开支由于实施了健康管理计划,美国对慢性疾病的控制取 得了良好成效,其中1965年至1975年间冠心病患病率下降了 40%;脑血管疾病 患病率下降了 50%; 1978年至1983年间高胆固醇人数下降了 2%;高血压人数下 降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 16%。
健康管理的收效是非常明显的除了人群的健 康指标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外,最有说服力的是经济指标以下是几种健康危险因 素控制的费用与效益比:高血压干预1: 4.29,高血脂1: 5.25,戒烟项目1: 2.24, 体重控制1: 1.69,总体的费用效益比是1: 3.24也就是说,“健康轨道”在健康 管理上每花费1美元可以收到3.24美元的效益这种效益带来的费用节省是很明 显的根据历史资料发现,这些健康危险因素,公司要支出4000万美元目前,美国大多数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都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务公司提供的 专业化服务有关资料显示:1973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了《健康维护法案》,至 1997年,美国已经有健康管理机构650家对7700万人进行了健康管理也就 是每三个美国人中有一个人在健康管理体系中心据说,美国有一家投资控股财 团为国家建立“全民健康管理系统”,承担着对国民的医疗健康管理工作,并在二 十多个国家建立了 52个数字化健康管理信息交流中心,为全球1.2亿人建立了健 康管理档案,由健康管理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导、咨询、康复服务其 结果是,将每人每年疾病治疗费用由124.58美元降低到12.5美元。
另外,7700 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的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人成为 健康管理的享用者这些资料告诉我们,健康管理让美国实现了 “提高国民健康 素质、降低社会医疗开支”的双重收益,并带动了整个健康产业的形成和迅速的 崛起健康管理行业从1990年至2000年,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收获:1、 降低医疗费用的开支:健康管理参与者比未参加者平均每年人均少支出 200美元,这表明健康管理参与者总共每年节约了 440万美元的医疗费用2、 减少了住院的时间:在住院病人中,健康管理参与者住院时间比未参与者 平均减少了两天,参与者的平均住院医疗费用比未参与者平均少了 509美元在 4年的研究期内,健康管理的病人节约了 146万美元的住院费用3、 健康管理是一个慢性过程,但回报行快:健康管理费用参与者在两年或者 少于两年的时间内的投资回报为:参与者总的医疗费用净支出平均每年减少75美 元4、 减少了被管理者的健康危险因素:有2个或者更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参与者 数量从24%增加到了 34%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健康危险因素必然会增长):有3个到5个健康危险因素的参与者数量从56%减少到了 52%;有6个或者更多健 康危险因素的参与者的数量从21%减少到了 14%。
四、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评估的实际意义健康管理无论作为一种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的理论思想, 还是作为一种实践策略,都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所谓健康管理,即是 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 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 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有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 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 动来改善健康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健康效 果,从而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效益,提高了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承受力对个体而 言,健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1) 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体检指标等;(2) 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 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字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 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 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3) 在风险评估基础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未来疾病的发生。
其中,健康风险评估被普遍认为是进行健康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健康风险评估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 关系及规律的技术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各种危险因素对某一疾病发生 所起的作用强度,识别高风险人群,明确预防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