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ppt
31页中醫的起源和發展班別:2J組員名單:黃凱雯(35)謝啟航(34)任青駿(39)曹子欣(33)馬曉琳(23)鄧因棋(28)甲.引言中醫學博大精深,在這個專題報告裏,我們將會: -簡略介紹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中醫學的歷史-中醫的診斷手法──「望、聞、問、切」-中國醫術其中三個醫療方法──-草藥治療法-針灸治療法-拔罐治療法 -重點探討中醫的未來發展和中西醫學融合乙.中醫學的歷史時間 事件 遠古時代-人們已懂得使用草藥治病,更有神農氏嚐嚐百草之說周代-名醫扁鵲首先使用「望、聞、問、切」去診斷病人漢代-名醫華陀使用「麻沸散」來麻醉病人,進行手術 -《神農本草經》著成,紀錄了治病時的本草紀錄 明代-李時珍著成了一部醫學名著──《本草綱目》 清代-西方醫學傳入,做成了中西醫學共存的局面 -清末,洋務行動的風氣使很多學生、醫生到外地留學,帶來外國醫學文化 現代-中醫學更見盛行,在一些大學裏,都有專科學習中醫學,培訓更多人才 -中藥廠都採用藥粉等做法來製做中成藥,使中藥更為方便 -在沙士期間,更有中西藥混合治療的做法丙.中醫的診症方法一)中醫診症方法「望、聞、問、切」發明者:扁鵲四診的診斷方法:望診:憑觀看病徵以判斷疾病。
望診z聞診:聽取病人發出 聲音時的異常變化 聞診z問診:通過詢問了解 病人發現徵狀的時間 、病情發展和治療經 過等問診z切診:以食指、中指 和無名指來接觸病人 脈搏,以辨別他的脈 象,亦稱把脈切診二)中醫的治療方法(i)針灸治療法金屬針具:九針針術工具發展:石針 金屬針 不銹鋼針起源時間:約五、六千年以前<-用針術治療用灸術治療國際成就:現在,針灸在中國已被廣泛使用,更傳至外國,趨向國際化灸術工具發展:艾草 紅外線中藥:艾草原來針灸可以分為「針術」和「灸術」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針術」是指將針刺在穴位上,加以適當的手法治療的一種方法 「灸術」是指利用燃燒生熱刺激穴位,藉以治病、止痛ii)草藥治療法海馬海龍草藥的原理:以草藥治療為主,稱作「本草學」草藥包括了:花草果木、鳥、蟲、魚等,大多數是植物所以又稱為「本草」運用草藥要注意的事項 * 要按寒熱體質服用,不然草藥不能發揮功能,更會使病情惡化寒底較瘦弱、偏寒適合涼冷清淡的食品熱底較強壯、偏熱適合補和煎炸的食品另一種草藥運用--藥膳: *把藥材作為煮食材料的一部份 *有明顯的治療功效、對身體保健卻很有益處草藥的起源 自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已經略懂草藥的功用。
自商代開始,人們以湯液治病 漢代時著成了一本記錄了治病時的本草紀錄的醫書--《神農本草經》明代時李時珍著成了《本草綱目》,詳細記錄了藥物學的內容隨著時代進步,人們把草藥提煉為中成藥,方便飲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內頁插圖(iii)拔罐治療法拔罐原理: 利用了機械抽氣這原理使罐體形成負壓,施於人體各 穴位,使那皮下較淺的皮膚充了血,以達到各種舒身 活血的功能拔罐的種類 拔罐的方法 1.角製拔罐 1.火罐法 2.竹製拔罐 2.水罐法 3.陶製拔罐 3.抽氣罐法 4.玻璃拔罐 4.擠氣罐法 5.擠氣拔罐 5.針罐法 6.氣拔罐 6.留罐法施行拔罐火罐法使用拔罐前的準備: *酒精、紙片、消毒清潔用品消毒 *潤滑劑 *一套齊全的工具一套齊全的工具拔罐的作用: *保健作用 *治療作用 *排毒 *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扶正固本 拔罐的起源及發展:遠古時代 (角法 )西晉時期(《肘後備急方》) 著名的唐代(水筒法) 宋代(火筒法 ) 明代(藥煮法、針藥筒療法) 近現代(拔罐商品) 《肘後備急方》丁.展望將來──中醫的發展 一)中西醫學的融合中西醫的不同:1)注重的地方: 中醫注重經絡、氣血;西醫注重研究和治療細菌和器官。
2)對健康的定義: 中醫對健康的定義是指氣血平衡,西醫對健康的定義是指器官功能正常運作3)治病方法: 中醫主要是辨證,為病人調補身體,增加病人的抵抗能力以令病人康 復(治本);西醫辨病,較倚重化學,採用暫時性治療,局部性的抑壓著病痛(治標)兩位中醫師不同的觀點: -第一位中醫師認為中醫未來將會有可觀的發展並對此抱有期望-另一位中醫師認為政府殺中救西,為中醫的未來發展感到擔心 兩位中醫師相同的觀點:-政府仍未重視中醫,沒有給予援助-認為政府比較重視西醫,局限了中醫未來的發展-認為西醫比中醫更普及-人們認為西醫藥物能更有效地治療疾病此外:-反對政府制定法例規定中醫師必須領牌 -認為政府斥疑自己的能力我們的觀點: 中西醫融合是有可能的 1. 有例可尋例子一:癌症治療例子二:沙士混合療法 2.政府支持 中醫師領牌 - 確保質素-提高地位-可以保障市民-對中醫可信性更高 建議設置中藥港 大學設醫學位課程中醫學:-是我國數千年來累積下的寶物-要是能在香港,甚至世界醫學上佔一席位-必能造福社會因此,-政府應舉辦活動推廣中醫-增設大型中醫院-在某些醫院裏增設中醫門診-必定能令香港中醫行業的前景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