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doc
5页195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财产强制保险及旅客强制保险 的决定》,指定提高时,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不会减小而会增大 ,同时高等教育的经费收入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我国 ,没有满足的高等教育需求和过度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并存这是因为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基本是免学费或低学费制度 在免学费或低学费高等教育情况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受学费水平的约束 ,人们更多地看到了接受高等教育后就业机会的增加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因此对接受高等教育的 呼声”很高,但是这种 呼声”反映的仅仅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而非有支付能力的对高等教育的有效需求这种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声”或者愿望”中存在过度需求的成分当高等教育需要学生或其家庭进行 成本补偿时,包括学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将随着高等教育成本的提高而提高 上大学的学费支出、生活费支出、学生资助的方式和额度将成为影响人们选择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我国,没有满足的高等教育需求包括没有满足的有效需求和过度需求两部分 随着包括学费在内的求学费用的增加,过度需求将逐渐减少直至为零我国高等教育的低毛入学率、高考 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是反映没有满足的需求的两个指标。
从毛入学率看 ,1997年,我国18〜2 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约为 84 6 5万人(根据1997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 数据),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有 317380 0人 仅占18〜2 2岁适龄人口的 3.75%同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有 2 72 4 50 0人,占18〜2 2岁适龄人口的 3.2 2 %根据教育部规划司 的统计和计算〔2〕,折算后的电大注册视听生在校生数为 7.5万;折算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际在校生数为 144 .4万军事院校本专科在校生、学历文凭试点校在校生、折算后的电大注册视听生和折算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际在校生分别占 18〜22岁适龄人口的0 .2 0 %、0 .111%、0 .0 886 %和1.7%就是说,即便是把包括高教自考在内的高等教育 形式统计在内的话,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 1997年也仅为9.0 7%这一数字对15%的大众化水平和 50 %的普及化水平来说还远远望尘莫及 1998年,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有所扩大,新增了高等职业教育形式 1999年,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继续扩大 ,除了有些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了高职班外 ,有些条件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也改变办学模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发展势头迅猛,有逐渐替代高等专科教育形式的趋势根据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应年龄人口存活率折算,1998年适龄人口数约为 84 54万人,2 0 0 0年适龄人口数约为 84 33万人1998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数约为 340 876 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数约为2 82 .2 2万人,分别占适龄人口的 4 .0 3%和3.34%1999年普通高校招生 156万人,预计同年毕业生数约为 90万人,因此,到1999〜2 0 0 0年度,在校生数约为 4 0 6万人另一个可以反映没有满足的高等教育需求的指标是历年高考的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 以普通高校历年的考试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为例 ,1993〜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入学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基本稳定在 2〜3,其平均报名录取比(r1)为2 .6 58也就是说,每2 .6 6个考生中约有1人被普通高校录取报名录取比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这是因为前一年度参加入学考试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和报名后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在以后的 年度里还有可能继续报名如果根据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与普通高等学校录取人数之比估 算的话,1993〜1998年的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录取人数之比 (r2 )平均约为2 .116,也就是说,若普通高校只录取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则每两个人中约有一个学生有机会继续上全日制大学。
但仅这样考虑 ,显然大大低估了没有满足的需求自从高等职业教育形式出现之后,中专、中职和技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升入高职而在我国 ,中职、中专和技校生已达到高中在校生数的 50〜6 0 %这里,我们可以根据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粗略地计算一下 1997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满足的需求 ,公式如下:EE=EX (r- 1) (1)ED=E 讯2 )其中,EE为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满足的需求 ,E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实际的在校生数 ,即普通高校现有规模 ,ED为普通高校现有规模与没有满足的需求之和,即潜在规模,r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把r代入公式(1)和公式(2 ),可得 EE=EX (r- 1) =317380 0 (2 .658- 1) =52 6 2 16 0 ,ED=E r=84 3598 0因此在 1997年,由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体现的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满足的需求为 526 2 16 0人这时,普通高等教育潜在规模(ED)约为84 3596 0万人这个潜在规模反映的是 在1997年学费水平下人们对普通高等教育的需求量 ,并没有反映出学费水平发生变化后有效需求的变化,其中包含了过度需求。
伴随学费水平和上学费用的提高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学校容纳学生的供给能力都将发生变化 通过考察学费水平变化后高等教育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我们可以消除过度需求而获得没有满足的有效需求 二、高等教育的需求和供给与学费的关系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潜力依赖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社会提供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相互关系只有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时 ,高等教育的规模才能稳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学费、 收入、资助和预期收入等有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与学费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3〕:D=a8 T-b⑶其中,D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 ,T为私人支付高等教育的学费 ,b为需求对学费的弹性系数 ,a是系数当学费发生变化时,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会随之变化关于需求弹性 ,将在后文说明下面我们考虑普通高等教育容纳的学生数 ,即普通高等教育的供给假设1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费支出按来源由两部分构成 :公共高等教育事业费 (PF,包括政府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共事业费部分和学校除学费以外的其他创收 )和学费,2生均经常费支出不变,3政府不再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新的投入 ,即公共高等教育事业费不变 ,4在基数学费水平下,没有学生放弃继续上学。
在以上假定条件下 ,从经费供给的角度,普通高等教育容纳的学生数(供给)是学费的函数这时 ,普通高等学校容纳的学生数 (S)可由公式4获得 〔4〕:S={PF+Ti XS-SX刀i [pi 8-TiT1) ]}/UC(4 )其中,S为普通高等教育容纳的学生 数,PF为普通高等教育公共经常费支出 ,Ti为对每个学生平均收取的不同学费水平 ,Pi为学费水平按10 0元/年的幅度变化时,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占最初总需求的比例 ,即学费水平提高后增加的可能放弃高等教育者的比例 U C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常费支出合并同类项后 ,公式4可转化为公式 5:S=PF/ { UC- Ti+刀i[pi 8 -TTi-1) ]} (5)pi通过公式6获得:pi=(Di-1- Di) / D0 (6 )其中,Di为学费水平由 Ti-1提高到Ti后人们对普通高 等教育的需求量,通过公式3求得D0为在最初的学费水平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PF的计算公式为:PF=(UC- T) 8⑺其中E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实际在校生数用于学 生的生均资助额度可表示为 :Z=刀i [pi 8 结果表明,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免学费或低学费政策的实行以及高等教育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的吸引 ,在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巨大的没有满足的高等教育需求 199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为 317.4万人,平均学费水平是16 2 0元没有满足的高等教育需求量为 52 6万人,其中包含过度需求 模拟结果显示出学费水平变化后过度需求消失,这时高等教育市场中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199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的均衡水平为 387万人,平均学费的均衡水平为 2 880元也就是说,1997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没有满足的有效需求约为 70万人由于1997年之前每年都存在没有满足的有效需求,因此,70万人这个数字是历年累积的结果 高等教育的供求是确定学费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合理学费水平的确定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学费占生均运行费的比重 ,这一点在后文还将阐述 高等教育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在具体分析时,还要考虑假设是否满足现实条件 其中参数也非一成不变如需求函数中的需求总量,当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逐渐普及、高中总体招生规模扩大、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比例发生变化时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 又如需求函数中的需求弹性,当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时,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求学者及其家庭对高等教 育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会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再如供给函数中的生均成本、政府支出等参数,当生均成本提高,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依然紧缩时 ,高校只能通过提高学费水平才能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容纳学生的能力 当学生资助政策日益完善,学生奖助学金和贷款发放的额度和覆盖面越来越大时,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就会增加 三、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 高等教育需求函数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变量是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 研究表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受学费水平的影响 ,同时还受求学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可以获得的学生资助的形式与数量以及预期收入的影响 除了经济因素外,其他因素如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同伴、学校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到求学者对是否接受高等教育以及接受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的选择需求弹性可以定量显示出在其他条件不变 ,某种经济因素变化时,求学者及其家庭愿意或能够在经济上支持其接受高等教育者在总体中的比例的变化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当家庭收入变动 1%时有效需求变动的比例 需求的学费弹性是指学费变动1%时有效需求变化的比例。 需求的资助弹性指求学者获得的财政资助减少时 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减少 L eslie & Brinkman(1987)分析了美国的 2 5项高等教育需求的实证研究,把反映学费变动时高等教育需求变动的指标统一为学生价格反应系数 (SPRC,studentprice response coefficient)学生价格反应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学费每提高10 0美元18〜24岁适龄人口中潜在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这 25项关于美国高等教育需求的研究结果表明 ,1982〜1983年美国大学的学生价格反应系数在 0 .5〜0 .8%之间,平均为0 .7%1982年美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毛入学率为 33% ,其大学的平均学费和食宿费为342 0美元0 .7%的学生价格反应系数说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1982〜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