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大全.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0702405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3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优选文档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初二物理实验一、研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 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辉(反射光辉)与法线的夹角2) 若是想研究反射光辉与入射光辉可否在同一平面内, 应怎样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可否有反射光辉3) 若是让光辉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辉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辉,入射光辉,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辉,入射光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依照反射定律(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流传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一样方向都能看到光的流传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明验结论拥有宽泛性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满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 笔2. 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边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地址详尽做法是搬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满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 怎样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可否有像5. 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 若是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以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 玻璃板后边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8. 为什么用两只完满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9. 实验中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由于?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地址10. 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正确确定像的地址11、实验方法:等效取代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拥有宽泛性11. 无论怎样搬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满重合,是由于?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12.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13. 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拥有宽泛性,防范有时性三 . 凸透镜成像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体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 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 该怎样操作:①向上搬动光屏②向上搬动蜡烛③向下搬动凸透镜。

      2 、 若是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仍旧是一个完满的像,但亮度较暗 3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搬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u2f倒立减小实像f2f幻灯机u

      ② 调治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在调治平衡螺母,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摇动幅度相同.优选文档即可左偏右调) ③ 称量过程中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到游码,直至天平水平均衡④读数 =砝码 +游码 ⑤若是砝码缺了一块,所测物体质量比实质质量偏大 ⑥使用量筒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⑦注意量筒的量程没有 0 刻度线 ⑧观察时视线要与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五、研究二力平衡实验1、在研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摩擦力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 甲,应为乙物体碰到的摩擦力大, 对实验收效影响大3、怎样判断物体可否处于平衡状态?答: 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能够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实验中怎样改变拉力的大小?答:经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改变拉力的方向6、怎样研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7、怎样研究两个力在同素来线上: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尔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8、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宽泛规律,防范有时性六、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变换法应用:经过拉力的大小来反响摩擦力的大小( 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没关七、研究力与运动关系实验:(牛顿第必然律)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答: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经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答:使小车滑下的速度相同4、实验结论:物体碰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若是物体不受阻力,他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素来运动下去。

      5、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答:控制变量法 变换法6、牛顿第必然律可否经过实验研究出来?答:不能够,只幸亏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由于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7、将此实验略加改正还能够做哪个实验?答:( 1)将斜面长一些,增加刻度尺和秒表能够研究速度变化的实验( 2)保证平面的资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能够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的实验牛顿第必然律:说明: A 、牛顿第必然律是在大量 经验事实 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 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因此不能能用 实验 来直接证明牛顿第必然律B、牛顿第必然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 原来运动的物体 , 无论原来做什么运动 ,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必然律告诉我们 :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能够 不需要力 ,即力与运动没关, 因此力 不是产生或保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八、研究压力作用收效与哪些因素相关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变换法优选文档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答:木板不简单产生形变,而海绵简单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4、比较图甲和图乙能够获取实验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准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收效越明显。

      (不能够说压强越明显,由于研究这个实验时还没有提出压强的看法)5、比较图乙和图丙能够获取实验结论是:压力一准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收效越明显用海绵形变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收效的大小,是变换法;而在研究压力作用收效详尽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6、若是将图乙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收效与放海绵的作用收效相同吗?答:相同,由于压力的收效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相关,有其他因素没关,改成木板后可是我们观察不到收效而已7、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 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一样的两块,以下列图.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收效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收效与受力面积没关.你认为他在研究过程中的做法可否正确?原因是:她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九、研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相关1、由图 1、图 2 能够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碰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因此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2、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相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答:控制变量法、变换法3、经过观察什么开知道液体压富强小的?答“ U 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高度差也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大”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 1)先检查 U 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 U 型管中液面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优异)5、实验时发现 U 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6、使用的 U 型管可否是连通器?答:不是7、此实验 U 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答:使实验收效明显,便于观察8、比较甲乙实验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准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8、如图甲乙,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和 U 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相等,由于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液体密度相等,因此深度也相等 如图丙,左侧金属盒的深度和 U 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 U 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由于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两边压强相等,因此 U 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9、测量出 U 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可否算出金属盒在左侧液体中的压强?答:能,由于两侧压强相等十、考据阿基米德原理实验1、实验更合适的操作序次是: b a c d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定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3、此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关系是: Fa-Fc=Fd-Fb4、实验结论:物体碰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十一、研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的调治: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