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2.ppt

7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84226001
  • 上传时间:2024-08-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2.50KB
  • / 7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8章章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 第二节第二节 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第三节 试验的仪器设备试验的仪器设备¨ 第四节第四节 试验技术要求及方法试验技术要求及方法¨ 第五节第五节 资料整理及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整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六节第六节 岩休沿软弱结构面的直剪试验岩休沿软弱结构面的直剪试验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岩体强度的概念一、岩体强度的概念 二、现场剪切试验分类二、现场剪切试验分类 三、现场剪切试验的目的三、现场剪切试验的目的 四、各类剪切试验的适用性四、各类剪切试验的适用性 一、岩体强度的概念一、岩体强度的概念 通常所讲的岩体强度是指岩体的抗剪强度,即岩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也就是说,岩体在任一法向应力作用下,剪切破坏时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值,称该剪切面在此法向应力下的抗剪强度第第一一节节 概概 述述 二、现场剪切试验分类二、现场剪切试验分类现场剪切试验可分为三类:(1)岩体本身直剪试验;(2)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的直剪试验;(3)岩体与混凝土接触面的直剪试验。

      每类试验又可细分为:(1)抗剪断试验:试体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剪切面剪切破坏的直剪试验;(2)抗剪试验(摩擦试验):试体剪断后沿剪切面继续剪切的抗剪试验;(3)抗切试验:法向应力为0时对试体进行的直剪试验 从而根据库仑方程得到相应的强度指标:抗剪断强度,抗剪强度(摩擦强度),抗切强度如图8-1所示: 三、现场剪切试验的目的三、现场剪切试验的目的 可确定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剪切刚度系数 由于试验尺寸大且在现场进行,能把岩体的非均质性及软弱结构面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出来,比室内岩块试验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各类剪切试验的适用性四、各类剪切试验的适用性1.岩体本身直剪试验 岩体本身直剪试验是为测定在外力作用下,岩体本身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的试验在验算坝基、坝肩、岩质边被及地下洞室围岩等岩体本身可能发生剪切失稳时,可采用本试验方法 目前,在现场测定岩体的抗剪强度有多种方法,如直剪试验、三轴试验、扭转试验、拔锚试验等为国内外最为通用的直剪试验 2.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直剪试验 是测定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的试验。

      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软弱结构面抵抗剪切的能力 为评价坝基、坝肩、岩质边坡及洞室围岩可能沿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失稳时所采用的试验方法 3.混凝土与岩体直剪试验 混凝土与岩体直剪试验是为测定现场混凝土与岩体之间(胶结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征所进行的试验为评价水工建筑物沿基础接触面可能发生剪切破坏时,校核其抗滑稳定性时采用此项试验 混凝土与岩体抗剪强度试验在现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布置方案,但就剪切荷载施加的方式只有两种,因此,按剪切荷载施加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种试验方法:即平推法试验和斜推法试验,如图8—2 4.岩体现场载荷试验 岩体现场载荷试验是为确定地基破坏时的极限荷载所做的试验它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数据通常只有半坚硬及软弱岩体才做此项试验该试验原理及方法与土体载荷试验基本相同,一般与岩体变形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 第二节第二节 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的基本原理 上述几种现场直剪试验,由于剪切对象不同,其试点的选取、试体的规格和制备要求、数据读取时间间隔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试验原理、设备、步骤及结果处理分析方法上都基本一致。

      根据库仑定律(1776),有:式中,τf——剪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kPa),即岩土体的抗剪强度;σ——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kPa); C——岩土体的内聚力(kPa);φ——岩土体的内摩擦角(°);依据所测得的τf可推求出相应的C、φ值第第二二节节 试试验验原原理理 依据所测得的τf可推求出相应的C、φ值1)平推法法向应力:σ=P/F切向应力:τ=q/F(2)斜推法法向应力:σ=P/F+Qsinα/F切向应力:τ= Qcosα/F 式中,Q——作用于剪切面上的总斜向荷载(N); α——斜向荷载施力方向与剪切面之间的夹角 第三节第三节 试验的仪器设备试验的仪器设备二、设备安装二、设备安装一、设备组成一、设备组成 一、设备组成一、设备组成1.试体制备系统手风钻(或切石机)、模具、人工开挖工具各1套2.加荷系统(1)液压千斤顶,2台;根据岩体强度,最大荷载及剪切面积选用不同规格;(2)油压泵(附压力表、高压油管、测力计等),2台;手摇式或电动式,对千斤顶供油用 3.传力系统(1)高压胶管,若干(配有快速接头),输送油压用;(2)体力柱:无缝钢管一套,要求钢管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3)钢垫板:用45#钢制成,一套,其面积可根据试体尺寸而定;(4)滚轴排:一套,面积根据试体尺寸而定。

      4.测量系统(1)压力表:精度为一级的标准压力表一套,测油压用;(2)千分表:8-12只;(3)磁性表架:8-12只;(4)测量表架:工字钢2根;(5)测量标点:有机玻璃或不锈纲 5.反力系统 若试验是在平硐中进行,则不需要另外的反力装置,直接利用岩体承担反力;若在井巷、露天场地的试坑或平的岩体表面进行,则需要安装加荷系统的反力装置,一般是打地锚6.辅助系统(1)安装工具一套;(2)浇捣混凝土工具一套;(3)照像设备一套 二、设备安装二、设备安装 总的安装顺序为:首先检查所有仪器设备,认为可靠后才能使用;标出垂直及剪切荷载安装位置后,先安装法向荷载系统,后安装切向荷载系统,见图8-3 1.安装垂直加荷系统 在试体顶面铺以一层橡皮板或砂浆地层,垫层上放传压钢板,并用水平尺找平,然后依次放置:滚轴排、钢垫板、液压千斤顶、传力柱和顶部钢垫板等(滚轴排视具体情况也可放于顶部) 整个垂直加荷系统必须与剪切面垂直,垂直合力应通过剪切面中心 2.安装侧向剪切加荷系统 安装斜向千斤顶时,须严格定位斜向推力作用方向与剪切面的夹角一般为12~17°,一般用15°。

      使千斤顶的轴线穿过剪切面中心,力争剪切面受力均匀 安装水平千斤顶时须严格定位,水平推力应通过预定的剪断面当难以满足此要求时,着力点距剪切面距离应控制在试件边长(岩剪切方向)的5%以内,试验前应对此距离进行实测记录,供资料分析用 3.布置安装测表(1)混凝土试体两侧靠近剪切面的四个角点处,布置水平向和垂直向测表各四只,测量绝对变形;(2)根据需要可在试体及其周围基岩面上,安装测量绝对位移和相对位移的测表;(3)测表支架应牢固地安装于支点上,支点位于变形影响范围以外,最好是简支梁形式;(4)支架固定后安装测表 第三节第三节 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二、试验前的资料准备二、试验前的资料准备 三、试验步骤及技术要求三、试验步骤及技术要求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试验前的地质描述 地质描述为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和计算指标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并为综合评价岩体工程地质性质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1)试验地段开挖、试体制备方法及出现的问题;(2)试点编号、位置、尺寸;(3)试段编号、位置、高程、方位、深度、硐室断面形状和尺寸;(4)岩石岩性、结构、构造、主要造岩矿物、颜色等;第第三三节节 试试验验方方法法与与技技术术要要求求 (5)各种结构面的产状、分布特点、结构面性质、组合关系等;(6)岩体的风化程度、风化特点、风化深度等;(7)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化学成分、活动规律、出露位置等;(8)岩爆、硐室变形等与初始地应力有关的现象;(9)试验地段地质横剖面图、地质素描图、钻孔柱状图、试体展示图等。

      2.试点的选择及整理(1)选试点 同一组试体(不少于5块),选用工程地质条件相同地段,试体受力大小、方向及裂隙相对位置等,应尽量接近实际工程工作条件,尽可能位于同一高程上,试体间距应大于1.5倍试体最短边长,以免受力后变形互相影响2)试点整理 在所选试点上,对硐顶板及斜向(或水平)推力后座大致加工平整预浇混凝土地基面起伏差控制在试体边长的1~2%内(沿推力方向),试体范围外起伏差约为试体边长的10%平推法同时开挖放置水平千斤顶的的坑槽) 3.浇注混凝土试体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的试体布置、制备、加工尺寸应符合一般规定:(1)试体宜加工成方形体(或楔形体),每组试体数量不宜少于5个,并尽可能处在同一高程2)试体剪切面积不宜小于2500cm2,边长不宜小于50cm,试体高度不宜小于边长的2/3,试体间距应大于1.5倍试体最短边长3)试体的推力部位应留有安装千斤顶的足够空间,平推法应开挖千斤顶槽 (4)在试验之前,先测定混凝土的强度,以供试验分析资料用5)试体浇注完毕,即可注水饱和,同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待28天后,即可进行试验。

      有时因工作需要,需提早进行试验,在浇注混凝土时可适当添加些速凝剂,待混凝土标号达到要求后即可试验6)试验的布置方案一般如图8-4所示: 图8-4 岩体现场直剪试验布置方案当剪切面水平或接近水平时,采用abcd方案;当剪切面较陡时(如软弱结构面),采用ef方案 二、试验前的资料准备二、试验前的资料准备 1.斜推法试验(1)加荷分析 首先应对每一个试体施加一定的垂直荷载,然后再施加斜向剪切荷载,进行试验由于斜向荷载可分解为平行于剪切面的切应力和垂直剪切面的正应力,故一旦加上斜向荷载,剪切面上的正应力随之增加这个分量从而出现了正应力的处理问题,即在剪切过程中,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是保持常数还是变数的问题国外对这个问题持不同看法在国内,大致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处理: 1)随着斜向荷载的施加,同步减小垂直压力表读数,使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在整个剪切过程中始终保持常数2)在施加斜向荷载时,始终不调整垂直压力表读数(实际上垂直压力表读数在增加),此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是变数3)在施加斜向荷载时,同步调整垂直压力表读数,使压力表读数始终保持在初始读数上此时加于试体的正应力也是变数 (1) 种方法,称之为常正应力法;(2)、(3)两种方法称之为变正应力法。

      当正应力为变数时,剪切面上的应力条件比较复杂,而且作出的剪应力—剪位移曲线图形失真,对试验成果的整理和分析都带来困难故现行规范规定为按常正应力法试验 为此,在试验前,就要求我们设计出试体应施加多大的垂直荷载和斜向荷载,才能使试验顾利进行 (2)施力公式推导1)应力计算法向应力:σ=P/F+Qsinα/F=p+qsinα(记P/F=p,Q/F=q)切向应力:τ= Qcosα/F =qcosα 2) 最大单位推力qmax的估算 在试验进行之前,需要预估试体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单位推力qmax,从而计算出斜向总荷载Q据此,可在试验过程中分级施加斜向推力,直至试体剪断在极限状态下,应力条件应满足库仑公式: 只要预估出剪切面上的f(摩擦系数,tanφ)、C值,α=15°,σ也可给定,即可计算qmax然后乘以剪切面积F就是Qmax,按Qmax分级加载试验 3)同步加减荷载计算 在试验过程中,为了保持剪切面上的正应力σ为常数,因此逐级施加q的同时,须同步成少p值同步加减的荷载按下式计算:由σ=p+qsinα,得出: p=P/F=σ-qsinα4)最小正应力σmin的确定 为了避兔试验过程中p值不够减的情况发生,必须首先确定剪切面上的最小正应力σmin值。

      为使在剪切时p≥0,即:σ-qsinα≥0在极限状态下,还应满足: 建立联立方程组 σ-qsinα=0 解得 把根据试体实际情况估计的剪切面的f、C值、α=15°,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剪切面上所需施加的σmin值如小于此值,将会出现P值不够减的情况显然,还要对f、C值的估计应接近剪切面的实际值;估计值偏大时,试体破坏时的斜向荷载Q将达不到设计的值,估计值偏小时,同样全出现P值不够减的情况 2.平推法试验 不需要减少P值,但试验前,也要对剪切荷载进行估算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剪切面上的应力条件符合莫尔-库仑公式: ,得 如果根据岩性、构造等条件,预估出f、C值,代入上式即可估算出试体剪切破坏时最大剪切荷载,方便在试验过程中分级施加 三、试验步骤及技术要求三、试验步骤及技术要求1.仪器的标定、检测 试验前,根据对千斤顶(或液压枕)作的率定曲线和试体剪切面面积,计算施加的荷载和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检查各测表的工作状态,测读初始读数 2.施加垂直荷载1)在每组(4~5个)试体上,分别施加不同的垂直荷载,加于试体上的最大垂直荷载,以不小于设计法向应力为宜。

      当剪切面有软弱物充填时,最大法向应力以不挤出充填物为限2)对每个试体分4~5级施加其垂直荷载加载用时间控制,每隔5分钟加一次,加荷后立即读数,5分钟后再读一次,即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当加至预定荷载时,仍需每隔5分钟读一次数,当连续两次垂直变形之差小于0.01mm,即认为稳定,可以施加水平荷载 3.施加剪切荷载1)以时间控制:开始按最大剪切荷载的10%分级施加隔5分钟加荷一次,每级荷载施加前后各测读变形一次当所加荷数引起的水平变形大于前一级的1.5~2倍时,剪切荷载减至按5%施加,直至剪断,临近剪断时,应密切注视和测记压力变化情况及相应的水平变形(压力与变形应同步观测),整个剪切过程中,垂直荷载须始终保持常数2)按变形控制:方法基本同上,只是每级剪切荷载施加后,每隔一定时间读数一次,直到最后相邻两次或三次测读的变形小于某一定值,即认为稳定,方可加下一级荷载 从目前资料看,对剪切荷载的施加,国外大部分采用变形控制法国内在五十年代大都按照苏联的方法,即采用变形控制法,近来大都转向以时间控制 试体剪断后,可进行剪断面的抗摩擦试验 4.试验记录(1)试验前记录好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岩石名称、试体编号、试体位置、试验方法、混凝土的强度、剪切面面积、测表布置、法向荷载、剪切荷载、法向位移、试验人员、试验日期。

      2)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碰表、调表、换表、千斤顶漏油补压,混凝土或岩体松动、掉块、出现裂缝等情况3)试验结束后,翻转试体,测量实际剪切面面积详细记录剪切面的破坏情况、破坏方式、擦痕的分布、方向及长度,绘出素描图及剖面图,并照相 第五节第五节 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整理分析 二、试验曲线绘制二、试验曲线绘制 三、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三、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 四、剪切刚度系数的确定四、剪切刚度系数的确定 五、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分析五、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分析一、应力的计算一、应力的计算 一、法向应力、剪切应力的计算一、法向应力、剪切应力的计算 无论采用哪种试验方法,分别采用以上介绍的公式计算各级荷载下的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法向应力:σ=P/F+Qsinα/F切向应力:τ= Qcosα/F 式中,Q——作用于剪切面上的总斜向荷载(N); α——斜向荷载施力方向与剪切面之间的夹角第第五五节节 资资料料整整理理分分析析 二、试验曲线绘制二、试验曲线绘制1.绘制剪应力—水平位移及剪应力—垂直位移曲线,确定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确定曲线破坏类型(图8—6)。

      也可以只绘制不同正应力下剪应力与剪切变形(水平变形)关系曲线(图8—7) 2.视需要,绘制正应力—垂直位移关系曲线(σ—v曲线),剪应力—时间(τ-t)曲线,时间—垂直位移—剪位移(t-v-u)曲线 3.确定与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及相对应的剪切变形和垂直变形,根据需要,分析各阶段剪切特征值(剪胀角、剪切刚度等) 4.绘制σ—τ关系曲线按库仑表达式求出凝聚力C和摩擦角φ,图8—8 5.分析剪切—破坏机理资料整理见表8—2,表8-3 三、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三、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 确定抗剪强度参数,一般采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1.图解法 根据试验结果中的剪应力与相应的垂直压应力分布点,作平均直线(或曲线),使其尽可能接近各点,舍弃偏离较远的个别点由直线(或代表曲线的直线)的斜率及其在纵轴上的截距,确定摩擦系数tanφ和凝聚力C2.最小二乘拟合法 通过已知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成一条直线,即: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可计算出参数C和tanφ 四、剪切刚度系数的确定四、剪切刚度系数的确定按下式确定:式中,ks是一定剪应力τ下的剪切位移(水平位移),由τ-us曲线可确定。

      五、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分析五、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分析1.试体尺寸的影响 岩体是含有节理、裂隙、层面和断层等要素的地质体一般认为,试体应具有一定数量的裂隙条数(100条到200条),或其边长大于裂隙平均间距的5~20倍结合国际岩石力学建议方法和国内经验,规定如下:一般岩体,试体为70cm×70cm×70cm;对完整坚硬岩石,试体为50cm×50cm×50cm,试体受压剪切面积大于2500cm 2 2.剪切面平整度对抗剪强度有重要影响 结合国内实践经验,规定制备的剪切面,其起伏差不大于剪切方向边长的1%~2% 3.在制备试体时,若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岩石受到扰动,则将严重影响测定成果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防止扰动试体,才能取得可信的试验结果4.剪切过程中,垂直压应力保持常量并尽量使其均匀分布;平推法的剪力作用线与剪切面间存在偏距,加大了垂直压应力的分布不均,影响测定成果因此,规定试验中偏距应严格控制在剪切面边长的5%以内5.直剪试验的剪力施加速率有快速、时间控制和剪切位移控制三种方式国内经验表明,在屈服点以前,时间控制法和位移控制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在之后,位移持续发展,按位移就很难控制剪力施加速率,而采用时间控制就便于掌握。

      第六节第六节 岩休沿软弱结构面岩休沿软弱结构面 的直剪试验的直剪试验一、概一、概 述述二、试样制备二、试样制备三、主要仪器设备和安装三、主要仪器设备和安装四、试验步骤四、试验步骤五、试验成果整理五、试验成果整理 一、概述一、概述 第第六六节节 沿沿软软弱弱结结构构面面的的直直剪剪试试验验 岩体的稳定性,往往取决于其中的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件质、分布及组合规律,以上论点,已为近外来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所证实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比研究混凝土与岩体之间的抗剪强度更为重要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把岩体沿软弱结构面的抗剪试验定为重力坝、拱坝、其他大型建筑物、天然和人工边坡、大型地下结构等祥勘阶段必须进行的项目 岩体软弱结构面(以下简称弱面)的抗剪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软结构面具有抵抗剪力的能力,即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剪应力值 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岩体沿弱面的抗剪强度和变形,为评价坝基、坝肩、地下结构围岩、岩质边坡等沿弱面的抗滑稳定提供抗剪强度计算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并研究岩体沿弱面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根据弱面的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试验条件,应尽且采用方形试体试验方案,对高倾角弱面,若采用上述方案确有困难时,可考虑用楔形体试验方案。

      方形试体(包括平推或斜推)直剪试验的基本原则、方法步骤与混凝土接触面试验相同 二、试样制备二、试样制备 (一) 软弱结构面方形试体直剪试验1.探明弱面的部位和产状,此项工作可在开硐时,结合开挖,用风钻探明2.在探明的弱面部位,切割出一个突出的方形岩柱作为试体,试体剪切面面积不小于2500cm2,最小边长不宜小于50cm,试体高度不宜少于最小边长的一半试体可用切石机或风钻切割制备试体时以不扰动弱面的天然结构为原则对于粘土软弱夹层,应采取锚固措施,以免在开挖、制样过程中发生膨胀或扰动 3.为防止试体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破裂及便于安装,应在其顶面及四周浇注加筋混凝土保护套或套以钢套,保护套底部放置在预定剪切面以上4.试体制备好以后,对非粘性软弱夹层及无充填的天然裂隙面,一般应浸水一周以上;对粘土软弱夹层,除另有规定外,应尽可能保持其天然含水量 (二)软弱结构面楔形体直剪试验1.沿弱面的走向布置试硐,使弱面位于试硐一侧2.尽可能利用切石机加工试体,无条件时可先把试体正面(直立面)大体加工平整刻出3—5cm深的导向槽,再沿导向槽切割一水平槽,使之达到弱面;用同样的方法和顺序切割竖直槽和底槽。

      3.在切割好的试体正面及顶面上,按不同方案的要求浇注混凝土层(必要时加放钢筋网) 三、主要仪器设备和安装三、主要仪器设备和安装 仪器设备安装见图8-9 四、试验步骤四、试验步骤 (一)软弱结构面方形试体直剪试验 1.对于无充填或非粘性土充填的弱面,试验步骤同前 2.对有粘件土充填的夹层,试验方法如下: (1) 最大垂直应力的确定一方面应尽可能依据设计应力的大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视具体情况,以不挤出夹层为限试验时,应密切注视,从小到大逐级施加垂直荷载整个过程中,注意夹层的交化情况2)对每个试休施加的垂直应力应分4-5级加荷以时间控制,间隔5分钟施加一次,施加前后都须测度变形数据,在最后一级压力下,要求达到变形相对稳定 (3)逐级施加水平荷载,每隔10分钟读数一次,直至某一10分钟内,变形小于0.1mm/min时,可认为稳定加荷前后均须测记水平位移对低塑性夹层,按最大预估剪切荷载的10%分级、等量、均速施加;对高塑性粘土,按5%分级等量施加4)剪断后,测出在大致相等的剪应力作用,不断发生大位移(1~1.5cm以上)时的残余抗剪强度,然后将水平千斤顶分4~5级退荷至零,观测回弹变形。

      5)根据需要,调整各项设备和仪表,按同样方法进行抗摩擦试验6)对粘性土软弱夹层,试验前后均需取样进行含水量、容重、液塑限、颗粒分析等室内试验 (二)软弱结构面楔形体直剪试验1.第一方案试体布置及受力如图8-10所示 本方案适用于剪切面上的正应力较大的情况试验过程中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应始终保持为常数,要求在逐级施加剪切荷载的同时降低法向荷载,使试体产生向下的滑动破坏试验步骤与方形试体平推法基本一致1)首先在试体上同步施加P和Q荷载,保持剪切面上的剪应力为零,正应力为某一预定值,在此条件下: σx=σy=σ式中,σx、σy、σ分别为作用于试体垂直面上、水平面上、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作用于垂直向面积Fx的总荷载为P,水平向面积Fy上的总荷载为Q: P=σxFx,Q=σyFy (2)按照方形试体平推法试验步骤,在剪切面上,将正应力分为4~5级施加至预定的某一σ值,同时观测弱面的变形必要时进行反复加荷卸荷,测定夹层的变形特性3)按下式预估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单位推力σymax=σ+σ tanφ tanα+C tanα式中,α为弱面的倾角;tanφ为弱面的预估摩擦系数;C为弱面的预估粘聚力。

      (4)在剪切过程中,当逐级增加σy时,应同时降低σx值,使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始终保持为常数,同步加减的荷载按下式计算:(5)试验前,应估算出作用到剪切面上的最小正应力σmin,以免在试验过程中,当增加σy和同步降低σx时,出现σx不够减的情况 2.第二方案 试体布置及受力如图8-10(b)所示本方案适用于剪切面上的正应力较小的情况试验过程中,随Q荷载逐级增大,同时降低P荷载,使剪切面上的正应力保持常数最后,试体在Q荷载作用下,向下发生滑动破坏1)在试体上,同步施加P和Q的初始荷载,使剪切面上的剪应力为0,法向应力σ为一定值令: p=P/F q=Q/F式中,P——作用于直立面上的总荷载; Q——作用于倾斜面上的总荷载; F——剪切面面积 初始压力p、q按下式计算:已知σ、α、β,可算出p、q值,再计算P、Q值2)斜向剪切荷载Q同样按最大破坏荷载Qmin分级施加,最大单位推力qmax按下式估算: (3)同步加减的荷载按下式计算:(4)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按下式计算: 五、试验成果整理五、试验成果整理(一)软弱结构面方形试体直剪试验与平推法试验一致。

      二)软弱结构面楔形体直剪试验1.第一方案(1)剪切面上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按下式计算:(2)其余与前面相同3)试验记录表见表8-4 2.第二方案(1)剪切面上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按下式计算:(2)其余与前面相同3)试验记录表见表8-5 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复习思考题:1.现场剪切试验有哪几种类型?谈谈各自的适用性2.简述平推法和斜推法试验的区别与联系3.斜推法试验加载是怎么规定的,如何操作?4.简述斜推法直剪试验的步骤5.现场直剪试验资料整理包括哪些内容?6.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有哪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