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网技术改造和检修项目输电线路案例.doc
50页电网技术改造和检修项目输电线路案例 第三节工地运输工程量计算 一、工地运输工程量计算应具备的基础资料 在计算工地运输工程量之前,应首先收集确定以下数据 (1)首先确定材料种类及运输方式 (2)确定材料站地点,如果是甲方供的材料按具体情况确定运输距离(运距) 1)如从物资储备仓库领取,则以物资储备仓库至施工现场的实际距离为准. 2)如厂家直接发货至施工现场则不计取汽车运输费用,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是否人力运输 (3)确定材料的重量 (4)确定线路路径和地形 二、运输距离计算方法 (一)工地运输平均运距的计算 1.人力运距计算方法. 人力运输的路径可以参考工程地形,按线路路径图计算弯曲系数指受地理、地势和地面障碍物等的影响,运输路径发生了弯曲,而对应直线距一离所乘的系数,包括上坡、下坡盘山道路等 弯曲系数由有关部门规定,其参考系数见表4-1可根据运输路径的实际地形状况,按规定中所给范围确定具体的弯曲系数.2.车船运距的计算式 超过下站运距指火车站或码头至工地仓库的运距超过装材价格中下站运距部分 该段距离的运输,可通过调整装材价格或计入工地运输距离两种方式解决,具体按当地规定执行。
(二)工地运输重量计算公式 运输质量=预算质量(或预算量×单位质量)×毛重系数=预算质量+盘重(4-3) 其中.预算质量=设计重量+损耗量=设计重量×(1+损耗率) 式(4-3)中损耗率见表4-2,单位质量与毛重系数见表4-3三)增加系数的计算根据地形条件调整人工费和机械费的地形增加系数,见表4-4. 第四节工地运输工程量计算案例 【例4.1】某220kV输电线路技术改造工程,更换3基相同直线塔,运输路径示意图见图4-1人力运输地形为:0.9km泥沼、0.6km丘陵、0.7km山地,汽车运输道路均为平地施工用水就地取用,不做考虑由设计图纸计算出的每基直线塔的主要材料见表4-5.一、编制依据 (1)定额选定:执行国家能源局颁布的《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定额))第二册送电线路工程(试行)(国能电力(2010)225号) (2)工程量计算:依据某220kV技术改造工程施工图纸和运输路径图及资料、设备材料清单 二、工程量计算 (1)考虑材料损耗量后,每基直线塔的材料预算用量计算表见表4-6.表4-6中损耗量取值见表4-2材料施工损耗率表。
预算用量=设计用量x(1+损耗率),基础圆钢的损耗率有两个,分别是施工损耗率0.5%和加工制作损耗率6.0%,基础圆钢的预算用量=0.51 x(1+0.5%)x(1+6.0%)=0.543(t) (2)材料运输重量计算见表4-7表4-7中材料运输重量计算按表4-3装置性材料的单位运输重量中规定计算,塔材、钢材按净重计算 (3)材料运输距离计算见表4-8表4-8中弯曲系数K是按表4-1弯曲系数参考表选用的4)材料汽车运输平均运距计算见表4-9三、工地运输案例说明 (1)设计用量一般是指设计图纸中材料表标注的材料用量它是套用定额时工程量的依据,但在架线工程中架线的工程量计算除外,因为架线工程量是以线路亘长为准 预算用量一般是指在设计用量的基础上,考虑施工或加工损耗后的材料用量它是计取未计价材料材料费的依据 运输重量一般是指在预算用量的基础上,按材料毛重、考虑材料包装重量或考虑电缆盘重而得出的材料重量它是计取土地运输工程量的依据 (2)本定额的项目划分,杆、塔工程(包括与杆塔工程有关的工地运输、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是按每一基杆、塔来划分的,计算的工程量也是单指该基杆、塔的工程量,所以在地形增加系数的调整计算中,可直接按该基杆、塔所处的地形来进行调整。
架线工程、附件安装和电缆工程的项目划分,是按全线来计算工程量的,所以在地形增加系数的调整计算中,应按全线的不同地形分为若干区段,分别以其工程量所占长度的百分比进行计算调整 (3)水运输定额中己考虑了混凝土的洗石、搅拌、养护、洗模板等所需的用水量的loom范围内运输如运水距离超过loom时,可按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500kg,按工地运输定额另行计算运费本案例的施工用水就地取用,不做考虑 (4)塔材运输应包括螺栓、脚钉、垫圈等,在计算预算用量时应按不同的损耗率分别计算本案例省略了螺栓、脚钉、垫圈等的计算 (5)人力运输地形增加系数调整不包括机械费 (6)人力运输的路径应按运输路径的实际地形来划分,也可以参考工程地形来划分 四、常见问题 (1)由厂家直接发货至施工现场的材料不应再计取汽车运输费用 (2)材料的汽车运输沿线可以到达各杆塔位置的,不应再计取人力运输 (3)工程地形全线划分多个不同的地形区段,按各区段所划分的地形长度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工程量,不能以其中一种地形代替全线地形 (4)采用张力架线,线材不计人力运输 第四节杆、塔改造工程工程量计算案例 【例5.1】某220kV线路技术改造工程,更换3基相同直线塔,杆塔基础采用现场浇制阶梯型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均坐落在土质为黏土的土层上,每基塔的基础施工图见图5-30,每基塔的主要材料表见表5-5。
每基塔接地均采用3根角钢接地极,长度为1.5m,接地钢带埋深为1.5m,敷设长度为35m.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与材料运输均与第四章[例4.1]相同主要材料信息价格见表5-6一、编制依据 (1)定额选定:执行国家能源局颁布的《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定额》第二册送电线路工程(试行)国能电力(2010)225号) (2)取费标准:执行国家能源局颁布的《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试行)(国能电力(2010) 225号). (3)人工费单价:技术改造定额的人工包括基本用工和其他辅助用工分为普通工和;技术工,分别以普工工日和技工工日表示普工工日单价为34元/工日,技工工日单价为53元/工日 (4)主要材料价格的取定:采用《某地区工程造价信息》2011年2季度价格5)工程量计算:依据某220kV技术改造工程施工图纸、资料、材料清单 二、编制方法 依据国家能源局颁布的《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试行)(国能电力(2010) 225号)所要求的架空线路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划分口径和编制方法进行项目划分和编制 三、工程量计算 1.工地材料运输工程量计算 (1)由每基塔主要材料表5-5可知,每基塔的材料用量如下: 1)基础钢筋(圆钢)为0.509t≈0.51t. 2)接地钢材为0.05t. 3)C20混凝土基础为28.02m3。
4)C10混凝土保护帽为0.38 m3 5)基础垫层(毛石)为10.80 m3 6)塔材为4.82t. (2)计算材料设计用量 根据表5-4混凝土配合比表换算,C20混凝土的材料设计用量如下 水泥(强度等级32.5)=28.02m3×0.344t/ m3=9.64(t) 中砂=28.02 m3×0.46 0m3 / m3=12.89(m3) 碎石=28.02m3×0.850 m3/ m3=23.82(m3) 水=28.02m3×0.180t/m3=5.04(t) C10混凝土保护帽的材料设计用量如下 水泥(强度等级32.5)=0.38m3×0.250t/m3=0.10(t) 中砂=0.38m3×0.550t/m3=0.21(m3) 碎石=0.38m3×0.830t/m3=0.31(m3) 水=0.38m3×0.180t/m3=0.07(t) 材料预算用量的计算见第四章案例【例4.1】中表4-6. (3)计算工地材料运输工程量。
材料运输工程量见第四章[例4.1]中的计算结果 2.土方工程量计算 (1)塔基土方工程量计算 由本案例已知条件中可知,基础均坐落在土质为黏土的土层上,属于普通土由图5-31中可知基础底宽为2.8m,普通土的基础底宽操作裕度为0.2m(不包括垫层),基础埋深为2.7m,普通土边坡(放坡)系数为0.30 坑底宽a=2.8+2×0.2=3.2 (m) 坑口宽al=3.2+2×2.7×0.30=4.62 (m) 则每基塔的土方量为4×41.73=166.92(m3) (2)接地槽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由案例己知条件中可知,接地钢带埋深为1.5m,敷设长度为35m.接地槽土方工程量计算按设计规定的尺寸计算,如设计无规定,则槽宽一般按0.4m计算;遇接地装置需加降阻升时,槽宽可按0.6m计算 根据接地槽、石方量的计算公式V=槽宽×长度×槽深(m3)得知 每基塔接地槽的土方量为0.4×35×l.5=21.00(m3) 3.基础工程量计算 由主要材料表5-5可知,每基塔的基础工程量如下: (1)现浇基础钢筋(一般钢筋)为0.509t≈0.51t. (2)基础垫层(坑底铺石)为10.80m3。
(3)现浇混凝土基础为28.02m3 (4)现浇混凝土保护帽为0.38m3 4.杆、塔工程量计算 由主要材料表5-5可知,每基塔的杆、塔工程量如下: (1)杆、塔组立为4.82t. (2)接地体加工及制作为0.05t. (3)接地极安装3根 (4)接地体敷设 35m (5)电阻测量1基、 四、杆塔改造未计价材料统计 杆塔改造未计价材料统计表见表5-7六、案例预算表及取费表说明1.本案例预算表说明(1)土石方工程套用定额说明.1)根据已知条件:更换直线自立塔,所以套用定额2:1线路复测及分坑,定额编号为J×2-5,直线自立塔子目.2)根据已知条件:土质为猫土,坑深2.7m.所以塔基础土石方套用定额2.3自立式铁塔坑的挖方(爆破)及回填,定额编号为J×2-35, 普通土,坑深3.0以内子目 接地槽土石方套用定额2.4接地槽挖方(爆破)及回填,定额编号为J×2-70,普通土子目 3)根据已知条件: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I号塔为泥沼:2号塔为丘陵;3号塔为山地 根据定额规定,、地形增加系数中,泥沼的地形增加系数为10%:丘陵为5%;山地为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