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爱情社会学讲义AA14L01.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385198
  • 上传时间:2017-10-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4.66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爱情社会学/2012 年秋季/爱情与文化/孙中兴/第 1 页 爱情与文化【本着作除另有注明外,采取 创用 CC「姓名标示-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分享」台湾 3.0 版授权释出】※因版权缘故,此开放式课程讲义经过页码重新编码及内容删减,与上课影片所讲述的页码和内容不尽相同,恳请了解爱情与(跨) 文化的研究爱情的定义和范围跨文化比较的样本选取研究所选取的时间段落基本假定文化的独特性如何排除共同的影响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区隔精致阶层人数爱情普世性的争议反对爱情有普世性Lawrence Stone (1988:15-26)主张爱情只有在具有丰富文学传统的有闲阶级存在的阶层化社会(stratified society)中才会出现Charles Lindholm (1998:243-263)爱情只有在鼓励个人的社会流动以及个人自行做决定的小规模社会中才会出现爱情社会学/2012 年秋季/爱情与文化/孙中兴/第 2 页 赞成爱情普世性William R. Jankowiak 和同仁的研究(Jankowiak & Fischer, 1992:149-155)浪漫爱的跨文化研究Jankowiak and Fischer (1992:149-155)文献回顾浪漫爱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的独特现象﹝欧洲中心主义﹞例如:Philippe Aries (1962) 和 Lawrence Stone (1968)浪漫爱是婚姻的准备浪漫爱受到文化对于情感表达的影响浪漫爱是普世或近乎普世的现象(演化心理学家或人类学家)例如:Buss (1988)、Fischer (1987)、Tennov (1984)、Liebowitz (1983)研究设计1 利用Murdock and White (1969) 186个社会的《 标准跨文化样本》(Standard Cross-Cultural Sample (SCCS)) 来检验浪漫爱是否在这些社会中出现2 选取权威民族志中的记载,如果没有则转而求诸民间故事(folklore)3 如果出现下列情形者,则不算在样本之内:(1) 没有可靠的数据(2) SCCS样本中并未讨论求爱、婚姻或家庭关系(3) 编码者对于一段数据是否出现浪漫爱无法达成共识依上述标准,删除了廿个样本,剩下166个有效样本4 如果民族志的作者常常没有区分浪漫爱和性爱,所以在文献不明处,则采用其他指标。

      如果民族志清楚区分浪漫爱和性欲,而有浪漫爱出现则采信,如果民族志作者宣称没有浪漫爱,但却有着激情爱的记载或民间故事的相关记载,也采证具有浪漫爱5 在250份研究资料中,没有民族志的作者明确界定浪漫爱6 因此采用下列五项代表浪漫爱的指标(1) 有的描述个人痛苦和可望的记载(2) 有着情歌或民间故事来刻划浪漫关系背后的动机(3) 因为互相爱慕而私奔(4) 当地记载有热情爱的存在(5) 民族志作者肯定有浪漫爱的存在研究成果爱情社会学/2012 年秋季/爱情与文化/孙中兴/第 3 页 表一 文化区域和浪漫爱+ -环地中海 22 (95.7%) 1 (4.3%)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20 (76.9%) 6 (23.1%)东欧亚 32 (94.1%) 1 (5.9%)太平洋岛屿 27 (93.1%) 2 (6.9%)北美洲 24 (82.8%) 5 (17.2%)中南美洲 22 (84.6%) 4 (15.4%)1 88.5%的样本具有浪漫爱的记载,反驳了浪漫爱是西方独特现象的说法;浪漫爱是几乎普世的现象2 近乎普世的现象就可以算是普世现象3 对于跨文化的浪漫爱的差异,目前并没有什么研究美国文化中的爱情Ann Swidler (1980:120-147)的研究成果西方爱情意识形态的发展中古时代发展的宫廷爱 (courtly love)强调爱情可以让人转变并且让人觉得有力量强调自我控制 (self-control)和自我完善 (self-perfection)强调奉献、勇气、礼貌、谦虚、愿意保护弱者和无助者、婚外情的符码小说的兴起与中产阶级爱情观婚姻成为重要的题材美国文化中四种对立的爱情神话(love mythology)1 选择和承诺的对立 (choice vs. commitment)传统的爱情迷思:(1) 忠于自己的选择变成忠于自己的自我(2) 做出承诺并且坚持承诺成为测定维持身分形成的指标爱情社会学/2012 年秋季/爱情与文化/孙中兴/第 4 页 (3) 一生做出一次选择,选择之后就是承诺,终结其他可能的选择和身分认同近代的爱情迷思:(1) 强调成人阶段的自我实现和不断成长和改变(2) 强调不断地相互揭露 (mutual revelation)2 反抗和依附的对立 (rebellsion vs. attachment)3 自我实现和自我牺牲的对立 (self-realization vs. self-sacrifice)4 性冲动的抒发和性冲动约束的对立(libidinal expression vs. restraint) 日本爱情风格和浪漫爱经验根据 Kanemasa 等人(2004:365-382)等人的研究 343 日本大学部学生的结果运用 Lee 的六种爱情风格为基础,研究爱情风格和情绪(emotion)、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以及对方印象(partner-impression)的关系,发现基本上日本的情况支持 Lee 的理论1 激情爱(Eros)和正向感情以及正向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成正相关。

      2 疯狂爱(Mania) 和利他爱 (Agape)和情绪经验呈现正相关3 利他爱的人会将自己在浪漫关系中看成是善良的(kind)4 实用爱(Pragma) 和游戏爱 (Ludus)和浪漫关系中的负面情感呈正相关;游戏爱和对方的吸引力呈负相关Kanemasa 等人的研究项目如下爱情风格激情爱 我的爱人和我一见面后就彼此吸引友谊爱 很难说哪里是友谊的结束和爱情的开始游戏爱 我尽量让我的爱人不太确定我对他或她的承诺疯狂爱 一旦我怀疑我的爱人和别人在一起,我就无法放轻松利他爱 我会为了我的爱人忍受一切实用爱 我会考虑一个人会在后来变成甚么样子才来决定要不要给予承诺情绪敌意 怀有敌意的、愤恨、生气情感 可爱、亲昵轻松 舒适、放松、镇定爱情社会学/2012 年秋季/爱情与文化/孙中兴/第 5 页 不确定 惊讶、慌张、惊吓焦虑/忌妒 焦虑、忌妒、担心活泼 主动、兴高采烈、充满活力礼貌 礼貌、尊敬羡慕 羡慕、感到自卑、渴望自我知觉社交 多话—缄默、友善—不友善、欢乐—阴沉吸引力 有吸引力—无吸引力、好身材—无身材,好看—难看责任 负责任—不负责任、真诚—不真诚、严肃—轻浮善良 善良—不良、好心—坏心、温柔—严厉自信 自信—无自信、有意—无意对方印象社交 多话—缄默、友善—不友善、欢乐—阴沉善良 善良—不良、好心—坏心、温柔—严厉责任 负责任—不负责任、真诚—不真诚、严肃—轻浮吸引力 有吸引力—无吸引力、好身材—无身材,好看—难看自信 自信—无自信、有意—无意六十二种文化的浪漫依恋(附) 的类型和普同性David P. Schmitt et al (2004:367-402)参与的「国际性描述计划」(International Sexuality Description Project),一共访问了 62 个文化的17.804 位受访者,以 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的两向度四种分类的依恋(附) 风格为基础(请参考讲义「爱的分析」第 39 页),以「关系问卷」(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RQ)来测量受访者的成人依恋 (附)风格。

      主要发现如下:1 自我模型(Model of Self)和他人模型(Model of Other)依恋( 附)量表在大部份文化中是有效的2 所有的文化中并不是都一致地有这四种依恋(附)范畴3 约五分之四(79%)的文化中安全型(secure)的浪漫依恋(附)是常态4 东亚文化特别倾向专注型(preoccupied)的浪漫依恋( 附)5 没有安全感的(insecure) 依恋(附)和高生育率、低度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nt),以及低度资源水平 (resource level)有关爱情社会学/2012 年秋季/爱情与文化/孙中兴/第 6 页 西方和东方爱情的比较Michelle N. Shiota et al (2010:786-799)比较研究西方和东方人在情侣互动中的情感经验的复杂性她们使用的方法是先填问卷在让双方会谈,并加以记录1 文化心理学家认为西方人受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一律」影响到西方人的普遍思维:(1)同一律(law of identity)﹝假如 A 现在为真,就应该总是真的﹞;(2)不矛盾律(law of non-contradiction)﹝A 不等于非 A﹞;(3)排中律(law of the excluded middle)﹝事实命题非真即假﹞。

      相反地,东方人受到儒、释、道的影响,相信「素朴的辩证」(naïve dialecticism):(1)矛盾原理(principle of contradiction)﹝两种看似相互敌对的知识可能都是真的﹞;(2)变易原则(principle of change)﹝万事万物不停变化,因此知识只是过程,不是结果﹞;(3)整体原则(principle of holism)﹝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的﹞,因此,东方思维允许情感的复杂性(emotional complexity)2 这个研究测量的情绪包括:愤怒(anger) 、蔑视(contempt)、爱情(love)和羞愧(shame)3 研究结论:东亚文化比西方文化更能接受正面和负面情绪的共存,因此在恋人互动中,亚裔美国人比较会提到同时经历到爱情和负面情绪,而欧裔美国人通常只能分开体验到爱情或是负面情绪:例如,在听到恋人谈论到感情现况时,亚裔美国人会在感受爱对方的同时,仍然有些蔑视的情绪,欧裔美国人则是爱或是负面情绪分明,不可能同时并存也就是说,欧裔美国人在感受爱情的同时不会产生生气、蔑视,或是羞愧,亚裔美国人则可能同时有正、负面的感情并存。

      4 这些受测者说同样的语言、使用同样的量表,又上同一所大学,这样的差异应该归因于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和美国人坠入情网(falling in love) 的比较研究Suzanne Riela et al. (2010:473-493)对浪漫爱的开始 「坠入情网」的研究过去对于坠入情网的前兆研究发现下面几项:爱情社会学/2012 年秋季/爱情与文化/孙中兴/第 7 页 1 相互喜欢(reciprocal liking)2 外貌(appearance)3 人格(personality)4 相似(similarity)5 熟悉(familiarity)6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7 满足需要(filling needs)8 唤起(arousal)9 准备(readiness)10 特殊暗示(specific cues)11 两人世界(isolation)12 神秘(mysteriousness)两种文化1 个人主义的(individualistic) 文化强调:关系中个人的实现 (personal fulfillment)和亲密情感相信: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比集体主义的文化要更强调情感的表达和感受。

      2 集体主义的(collectivistic)文化强调:家庭、同伴、对他人的义务,利他主义研究方法1 第一个研究采取叙事法2 第二个研究则兼用叙事和自评第一个研究研究对象美国西部大学部学生,欧裔白人(40%)和亚裔(60%,以华裔为主)研究变项:文化、性别、族群,以及速度对于坠入情网的影响研究的结果:1 坠入情网的前兆,依提到的次数高低分别是:相互喜欢(82%)、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