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引管.docx
3页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弓ICompany number :【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实验组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在B超定位点常规消毒皮肤,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胸膜,穿刺 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当阻力突然减轻,回抽注射器中有积液即证明进入胸膜腔;导丝沿 穿刺针进入胸腔10~15 cm后拔出穿刺针,扩张器扩张局部皮肤,借助导丝将导管导入胸腔10~15 cm,固定导管,拔出导丝,空针回抽见胸腔积液抽出证实穿刺成功引流管局部固定,拨出导丝并 接三通管、艾贝尔引流管、引流袋,最后用3 L手术粘贴巾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 液治疗,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700 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 000 ml每周抽液2~3次两组均 积极治疗原发病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X 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2结果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胸穿次数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见表23护理体会术前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置管的好处为可减少穿刺次数,减 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术中配合及并发症的观察协助摆好体位,常规消毒,铺孔巾、抽好局麻药整个过程护士守候在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 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以及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等不适[3], —旦出现,应 提醒医生停止操作,查明原因,就地抢救术后护理①加强巡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受压,以保证引流通畅②指导患者适 当更换体位、轻咳,鼓励其离床活动,以利液体引流,但注意引流储藏袋不可高于引流口;或活动时 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③指导患者擦身时要保持置管周围皮肤 清洁干燥,如果穿刺点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需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并更换敷料④观 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控制引流速度,以不超过50 ml/min的速度进行缓慢排液,一般每日 引流量控制在2 000 ml以内,首次放液量不超过500 ml,每天引流3~4次,更换引流袋1次,记 录24 h引流液,更换时注意夹闭管道,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引起医源性气胸⑤引流不畅时,让患者 变换体位,如发现堵管,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30 min后引流物溶解后抽出,冲洗压力不可过大,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 适,停止操作。
⑥因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上引流大量的胸液,蛋白质大量的丢失,患者易 引起低蛋白血症,故应指导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 白蛋白、脂肪乳等高营养物质⑦24 h引流液少于50 ml,B超检查胸腔积液基本放尽可拔管拔 管后压迫穿刺点5~10 min,消毒后贴敷贴继续观察穿刺处有无渗液、渗血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 有无呼吸困难、胸闷、胸痛,48 h内禁止淋浴4讨论由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胸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无胸膜粘连、损伤性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仅有4例引流管堵塞, 经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30 min后 引流物溶解抽出后通管,无需重新置管与魏长春等[4]总结的100例胸腔引流管排液经验效果相 近近年研究表明,引流管口径大小对引流效果没有影响[5],但临床上趋于用小口径导管引流治疗 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原为血管内置管,管径细,管壁光滑,对肺和胸壁损伤小,能灵活控制引 流量,不影响日常活动,携带方便,同时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减轻了医务 人员的工作量。
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每次抽液有限,不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放液较多,易导致 纵隔移位,并且患者需经历多次穿刺的痛苦,往往产生惧怕疼痛、肺损伤等恐惧心理,而将中心静 脉导管置入胸腔并留置,操作迅速,穿刺针在胸腔内留置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在护理 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导管引流的必要性,防止患者过度精神紧张,以便于更好地 配合治疗积极做好导管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导管堵塞,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胸腔 内感染合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的成功率,有效的护理措施 避免了导管堵塞、脱落、继发感染等现象的发生本方法可以安全、充分地排尽胸腔内大量积液, 减少胸穿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和慢性脓 胸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