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ppt

4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52613256
  • 上传时间:2018-08-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0M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程目标: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1、内容:皇帝天下独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2、特点:独断性、随意性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其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造成极端的腐败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二、君主专制的加强,材料阅读与思考:,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怎样的制度加强君主专制?,1、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2、唐代:,三省六部制,3、宋代:,二府三司制,4、元代 :,延续宋代,一省两院制,5、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三省六部的运转机制,特点:,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秦相赵高: 赵高导演“指鹿为马”的闹剧,杀死忠贞正直的大臣,任用奸邪,垄断了秦朝朝政,不久除掉李斯并自己出任丞相在他的擅权乱政下,秦不可挽回的加速灭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 任东汉丞相,后封为魏王,其子曹丕建立曹魏,追封其为魏武帝隋文帝杨坚,曾任北周丞相,后代周建立隋朝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其中胡惟庸任职时间最长,权势最重,朱元璋感觉胡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便于洪武十三年以“擅权枉法” 等罪名,杀了胡惟庸并趁机将心怀叵测,对皇家统治有危险的文武官员都列为“胡党”,处死抄家,前后延续达10年之久,株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许立相 胡惟庸案,“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朱元璋为什么要罢丞相? ①是秦速亡的原因 ②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③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废除宰相的原因,相权削弱 皇权加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归纳:相权的演变,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请同学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在我们的班集体中,班长集记录功过、收发作业、传达指令、掌管班费开支等项事务于一身,这会带来什么影响?,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废相结果: 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皇权取得了对相权的彻底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了秦以来的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积极方面:,消极方面:,①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你如何看待宰相制的废除? (评价),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殿阁大学士,内阁的设立及演变,1、设置原因:废除丞相,导致繁杂的事务集于皇帝一身,皇帝负担过重2、内阁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是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3、演进过程:,4、评价:,,,,,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4、评价: (1)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4、评价: (2)皇帝设置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导致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明代政治日益腐朽九千岁之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明熹宗赐名忠贤,开始平步青云,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自称“九千岁”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的时间、原因:,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 (直接原因),——为强化皇权 (根本原因),2、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一下军机处的机构特点 机构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决策封闭性明显3、设立的职能:,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能的演变:由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4、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2)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密折制度,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官位世袭,2、察举制:以官举士,(1)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德、才,(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德才——门第,(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想一想,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思考:,3、隋朝创立:科举制,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 正制,科举制,西周至 春秋,被限定在 贵族范围,秦汉魏晋 南北朝,魏晋 南北朝,成为世族把 持政权工具,隋唐北宋 明清,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套)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材料阅读与思考,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集释》,材料三: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 · 高明《琵琶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3、科举制:考试选官,(1)创立:隋唐,(2)实质:,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3)局限性:,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4)积极性:,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追求公平公正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四、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置,(1)秦朝: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郡监察史,(2)西汉: 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州设刺史,汉朝官服,(6)清朝:都察院,(5)元朝:御史台,(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御史台、谏院,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局限性: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2、评价,四、行省的设置,——地方行政区划,,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1、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1)行省的设置,①全国设十行中书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③宣政院辖区:,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2)行省受中央节制,①民政——中书省,②军政——枢密院,③觐见制,④监察制,⑤互迁制,(3)元朝行省设立的历史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2、明清沿用行省制度,(1)明代:省、府、县,(2)清代:省、道、府、县,3、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习俗宗教(册封西藏宗教领袖) 笼络上层分子(蒙古归附) 因地制宜管理(西南改土归流),(2)理藩院: 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负责蒙古西藏和新疆事务.,,,1、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 ①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②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民族交流.防止分裂割据 ③经济上: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④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 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 ②经济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思想文化: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