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正源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0页湖南省衡阳市耒阳正源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
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
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相关链接】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顾炎武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
B. 顾炎武注重积累,积少成多,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积三十余年,编成《日知录》C. 顾炎武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D. 顾炎武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其高尚品格堪为后世楷模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B. 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C. 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D. 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E. 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9. 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参考答案:7. B 8. BD 9. 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7. 试题分析:B项对应内容集中于第二段,“积三十余年”除表现其注重积累外,更多地表现其坚持不懈8. 试题分析:A项见第一段,“为了……也为了……”,并未表明哪个“更重要”C项《日知录》《音学五书》并非当时所著E项“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表述绝对化,强加因果9.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典型的综合探究题,文本反映的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需要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人物的主要事件、思想、情感、贡献等全面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探究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价值然后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依据 最后联系已知,阐述个人见解注意评价中肯公允,客观准确作答 点睛:探究试题,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观点在解答时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或非,都要中肯、公允、客观答题基本模式:(1)立场、观点,明确表态,并将自己认可的观点陈述出来。
2)回到文本中去分析这一步要分几个角度来探究)(3)结合现实或者自身实际,作分析4)总结回应,强调观点,或者得到启示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奖 状杜秋平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
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
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了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她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学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内心纠结、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B. 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这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C. 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赶到学校,并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这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D. “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待一年,展示了“我”善良的心灵受到触动的过程5. 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6. 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待下去,并谈谈理由参考答案:4. C 5. ①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的优秀、上进,体现了奖状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②呼应标题,表现奖状的作用;③与下文老校长为“我”发奖状使我感到羞愧形成对比;④为后文“我”忘记发奖状导致小娜没得到奖状,回家挨打并辍学做铺垫 6. 观点一:“我”会长期待下去①从感情上来说: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努力以及祈求的眼神,村民们真诚的感谢,都使“我”深受感动,而小娜被母亲误解这一事件,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