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旱垂柳林木腐病的防护技术.doc
6页城市旱垂柳林木腐病的防护技术1.1 生长在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在自然界有许多微生物可以以木材为基质来生长与繁殖(池玉杰 2003) ,生长在木质细胞的间隙与细胞中使木质有机物发生分解,引起木材腐烂解体的现象叫作腐朽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有:1.1.1 木材软腐菌一些子囊菌、半知菌、接合菌能在木质细胞间隙活动,能够分解单宁、胶质物等有机物,但不损坏木质细胞壁木材软腐菌主要生活在高湿环境中的木材的外表层1.1.2 木材变色菌真菌中的木材腐朽菌、木材软腐菌、木材变色菌、污染性霉菌及细菌等能引起木材的变色,其中木材变色菌引起的变色最明显比如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毛壳属Chaetomium、镰孢属 Fusarium、并链孢属 Alternaria、枝霉属 Cladosporium、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 Mucou 等它们一般只侵入边材中的薄壁组织,分解利用其中的有机物,但由于缺乏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酶,所以并不能分解木质部分,也不会影响木材的强度,仅能表现出使木材表层出现色斑比如青、褐、黄、绿、红、灰和黑等色,比如能使旱垂柳伤口表面变为黑色但钻入到木材细胞中的变色菌会引起木材腐朽菌的侵入与分解。
1.1.3 污染性霉菌主要有青霉属 Penicillium、曲霉属 Aspergillus、木霉属 Trichoderma、葡萄孢属Botrytis 等,它们能在木材表面上腐生并着色,但却不能分解木质部1.1.4 木材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 Bacillus、梭菌属 Clostridium、假单孢杆菌属 Pseudomonas、棒杆菌属 Corymebacterium 等,主要分布在水分较多的边材薄壁组织中,是衰老活立木木质部中的先驱微生物,它们的活动增加了木材的疏松度,造成了有利于水分和其他微生物侵入的条件1.1.5 木材腐朽菌多为高等担子菌,能产生大型子实体,主要有多孔菌、革菌、齿菌、伞菌等这些木腐朽菌能分解木质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木材分解而腐朽1.2 木材腐朽的发生过程首先是立木受伤或受到其他剌激;木材发生自然保护反应变色,这些变色区沉积着单宁、醌类、色素、胶质物、填充体、Mg、Mn 等有规律地沉积,使变色区硬度变大、质脆,能抗拒木腐菌的侵染木材细胞腔中的单宁、树脂、芳香油等亦有杀菌和抑菌作用,这些阻碍会使木材腐朽进行得很缓慢但终究会因上述非腐朽菌类的侵入而消除抗腐作用。
它们在变色区的木材细胞间隙和细胞腔内定居,分解单宁、醌类等;最后导致木材腐朽菌的侵入并定居,木材腐朽菌分解与破坏木质细胞壁,使木材呈现出白色腐朽或褐色腐朽1.3 木材腐朽的主要类型旱垂柳上发现的木腐菌均属于腐生在无生命力的木材组织中进行分解的,根据腐朽后柳材的颜色和形态,呈白色的仅留下纤维素的叫白腐 White-rot,这种朽材不易粉碎解体,富有弹性呈现红褐色留下木质素的叫褐腐 brown-rot,这种朽材易粉碎解体相对应的木腐菌分别称为白腐菌和褐腐菌但也有中间类型根据朽材表面特征,白腐还可分成海绵状白腐、蜂窝状白腐、丝片状白腐、杂斑状白腐等等;褐腐还可分成块状褐腐、窝状褐腐、丝片状褐腐、杂斑状褐腐等等白色腐朽多发生在阔叶树上褐色腐朽多发生在针叶树上1.4 旱垂柳立木腐朽的防治技术一般木腐菌的潜育期较长,在几年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子实体,子实体一至多年生,一般在夏、秋多雨季节产生并散放出大量孢子,孢子主要靠风、水、昆虫等传播,通过木材上的裂缝、伤口、虫孔等侵入,当环境适宜时侵入的孢子便萌发、定植下来林木的腐朽率与林木的胸径正相关,木材在幼龄时均由边材构成,随后边材渐渐转化为心材,转化过程中边材的活细胞逐渐死亡,细胞腔内出现树胶、色素、单宁等沉积物。
从旱垂柳的两类伤口上感染木腐菌的情况上看,露出边材的伤口及幼树(胸径云芝>香栓>多毛盖菌>单色下皮黑>桦革裥>树舌>黑管菌其中毛革盖和云芝的分解能力最高,在 100 天内即可将柳材样品分解解体,降解率超过 50%毛革盖和云芝的用途较广,经济价值较高其产物主要有蛋白酶、过氧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涉及到食品业、酿造业、制糖业、皮革业、印染、漂洗工业等领域的生产试验的结果将对上述产业中优良菌种的选育产生重要意义2.5 城市旱垂柳林立木腐朽的防治原则是树皮系统的尽力保护城市旱垂柳林立木腐朽的防治原则应是:对旱垂柳林施行的一切园林技术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其愈伤组织的快速愈合,以及树皮系统的尽力保护1)打枝的高度要合理,打出的枝桩要平滑,要考虑干部四周都留有活枝2)胸径大于 10cm 以上的旱垂柳应尽量不平头,如果平头则应尽量多留下幼干部分,增加快速抽枝概率3)树干基部长出子实体干基根部及心材腐朽、林分病腐率超过 40%的,特别是有多毛盖菌、云芝、香栓等具有高速分解能力的木腐菌时,应尽快采伐利用,进行更新换代4)对于露出木质部横切面伤口较大的旱垂柳林,应考虑加强养护、施肥、灌水、防治其根部、干部,特别是新叶干部等处的病虫害,以促进加快伤口的愈合。
5)机械伤害严重的地段,应考虑加大株距并与该地段的经营业主签订责任状,运用技术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来管护城市旱垂柳林6)对于公园等处的有纪念意义的古老名木,可以采用个体的精细疗法来防治腐朽参考文献:1.邵力平 沈瑞祥 张素轩 项存悌等著,真菌分类学,中国出版社,19962.刘正南 郑淑芳 邵玉华编著,东北木材腐朽菌类图志,科学出版社,19823.池玉杰,木材腐朽与木材腐朽菌,科学出版社,20034..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级编著,毒蘑菇,科学出版社,19755.应建浙 赵继鼎 卯晓岗等著,食用蘑菇,科学出版社,19846. 章荷生,东北防护林带大型真菌图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 5 月7.丁佐龙 费本华 刘盛全,木材白腐机理研究进展,木材工业, 1997,11(5).18-21 8.程升东,林业生物工程学概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9.邵力平,森林病害发展现状,东北林学院,198310.程升东,森林微生物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11.吴志显,木材白腐菌对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的初步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12.托马斯.莱瑟期,蘑菇,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8 年 3 月13.戴玉成,中国林木病原腐朽菌图志,科学出版社,2005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