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园讲解词09年5月给旅游局deflate.doc
7页1梁园介绍 0905 版佛山梁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是佛山梁氏家族宅园的总称,由无怠懈斋,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及汾江草庐五组特色各异的园林群体组成,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由当地 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 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历时五十余年精心营造,与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和番禺余荫山房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梁园正门高挂一匾,书有“部曹第”三字明清时期,各部、司官通称“部曹”,梁九华官至大理寺主事,又称“部曹”,故其宅第称“部曹第” 门前水磨青砖皆以手工磨制,做得细的即使刀片也难插入,足 见工艺精湛门檐下砖雕,一为花开富贵,一为四季平安,是佛山富家门前常用的豪华饰品清嘉庆初年(1735-1799),梁氏 13 世梁国雄带着全家从顺德杏坛麦村迁居佛山松桂里当时的佛山,手工业、铸造业、陶瓷 业、中成药、纺织业等都很发达,是岭南的商业中心人们为 了祈求生意兴隆、 财源广 进、合家平安,当地百姓拜神上香的习俗非常普遍国雄寻道商机, 马上与家人开始制作香、烛,挑着担子走街穿巷叫卖,后在佛山汾宁路开设“兰宝”店铺,专营香烛、金粉,此后,家族逐渐兴旺佛堂是以前达官贵 人家族礼佛的地方,一般有钱人家都会设私家佛堂拜佛。
梁园宅第是目前佛山市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占地 1500 余平方米整体建筑纵横排列整齐、格式 统一各单进 建筑设有左右侧门与小巷相通,朝向园林大门除前排分别设有佛堂和客堂之外,其余均 为梁九华家人的住宅居室各进单体建筑室内布局基本一致,入 门处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趟栊门内设有正厅和朝厅各三间,以天井相隔,左右为两廊,形成“回字形”的小院落,故2称“三间两廊 带朝厅” 其主人熟通地理风水,在建筑的构造上设置考究,朝厅是读书写字的地方,他采用了玻璃屏风门和花架的装置,显得既有外观的装饰又起到通风采光作用另外,朝厅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相熟的客人来了也会被 请入朝厅与主人畅谈房子冬暖夏凉,用花岗岩做墙角,既能防虫又能起到防盗的作用同时厅堂居室的内外空间和门窗的设置上也非常合理,使整个住宅区起到了冬暖夏凉的作用客堂是梁氏家族会客的地方梁氏为佛山望族,与南海、 顺德等地的文人墨客如吴荣光,张维屏等来往密切,故设客堂以招待客人里面陈设的八仙台、搭几、官座椅等皆为清广式家具,以酸枝精制,已有百余年历史刺史家庙始建于咸丰 2 年(1 8 5 2 年),是梁氏家族用来祭祖及聚集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建筑分为前后两 进,正 厅的设置较为高大, 为九架前后廊梁架,步架以“瓜形”柱饰抬梁,亦称“四柱大厅’’ 。
正 厅以两廊与 门厅相连,形成四合院式的平面布局门厅前廊是建筑装 饰的主要部分,其上下抬梁,斗拱,雀替,驼墩等均遍饰着精巧细腻的花卉及人物故事雕刻或高浮雕它与前后檐板图饰相互协调,衬托着正大门的庄严美观祠堂的屋面脊饰等构件更反映出当地的传统工艺——三雕两塑(木雕、石雕、砖雕、陶塑以及灰塑,),建筑 为硬山顶山墙,也称为“ 封火山墙”,它主要是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刺史家庙为什么称为刺史家庙呢?其实它是梁氏一位主人梁玉成的祠堂只有有功名的达官贵人才能有祠堂梁玉成是梁九章的父亲,当时九章任四川的知州而他父亲去世以后,皇帝为了表彰九章做官有功,于是赐了玉成谥 号“刺史”晚唐五代前,刺史是一个很有 实权的官职,后刺史职任渐轻,宋代时一般以朝臣充知州,刺史逐成专供武将迁转的虚衔,明清刺史成为对知州的雅称)现在的刺史家庙是 90 年代重修的,由梁氏 18 世传孙,3著名的工笔画家梁纪先生题字现在在家庙里展出的是关于梁园历史和梁氏家族后人情况的展览——梁园百年风采展梁九图:在梁氏叔侄中,以梁九图名气最大,小 时候他就是佛山镇远近闻名的神童梁九图生活在富裕和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里,其父梁玉成是驰誉远近的医家,著有《良方类钞 》20 多卷。
梁九 图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自幼聪明过人,喜爱读书 ,10 岁便会写诗,曾著有《粤台饯别图》和《祁相国隽藻韵》一诗,因此声誉鹊起梁九图博学多才却生性淡泊,不愿做官,喜欢做无拘无束的文人雅士他喜欢写作,自幼到老都坚持每日作一首诗或一篇文的习惯所以,梁九 图毕生笔耕硕果累累,著有《十二石斋诗 集》、 《岭表诗作》、 《紫藤 馆文存》、 《汾江随笔》、 《佛山志馀》、 《岭南 琐记》等,是位创作颇丰的文苑才子,人 们 尊他为 “汾江先生”除了诗文,梁九图善丹青和书法,是画 兰花的高手现今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的《墨兰》2 幅,佛山市博物 馆也藏有他的《墨兰立轴》和书画作品 10 多幅梁九图的作品在民间一直深受欢迎,当时人们哪怕只得到他一小幅字画,都视作璧玉一样珍藏起来也许是 为了搞好创作需要,梁九图喜欢到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和采集灵气凡是名山秀水之地,他不怕登高涉险 去探寻梁九图继承了梁家扶贫助残、热心公益的传统,清道光辛卯年(1831 年)佛山遭水灾,梁九图协助其父捐资赈灾,向受灾群众送粮送药等他 还开设了佛山育婴堂, 组织人力削平仰船 岗山石乱石以利航运, 铺 砌佛山通济桥一带的石路,建高秧地茶亭等善举,受到佛山父老乡亲的热情赞颂。
4梁九图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长子梁僧宝,清代 进士,是同治、光 绪年间的名臣,以忠直、敢言著称;次子禹甸投笔从戎,为水师勇将,被兵部尚书彭玉麟嘉为“南海长 城” ;孙子尔煦、铁君与康有为、梁启超有刎颈之交,毁家襄助维新变法,后来奉命行刺慈禧太后事败死难,是 轰动中外的“ 近世烈侠”九图不仅教子有方,而另一方面,他还乐于提携后进最 让时人津津乐道的是,李文田少年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家境困难,梁九图见其聪颖好学,就将其招至家中与自己的儿子僧宝一起学习,后来僧宝考取了进士,李文田更考取了探花,官至礼部侍郎;军机大臣戴鸿慈,少 时跟随梁九 图的学生——举人伍兰成学习,梁九 图一见到戴的文章,就认定此人日后必有大 为,便把他哥哥的 孙女撮合给戴鸿慈做妻子戴红慈后来做了清末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据 载,凡是拜梁九图为师的晚辈大多中举或做了大官,人们都以能够成为他的弟子或得到他的推荐为荣梁九图是道光、咸丰年间的社会名士、慈善家和诗人,每逢节庆之日,梁九图便会得到朝廷的赏赐、褒 扬,先后被封 为大夫、振威将军等称号,终年 65 岁梁厚甫:著名的时事评论家,文章长期刊登在《大公报》《文汇报》《参考消息》,70 年代时,毛泽东,周恩来曾指示 过新华社但凡梁先生登在 《参考消息》的文章,不要有删节,一律照登。
他不 仅文章写得好,书法造诣也非常高梁厚甫先生认为,中国古人有关书法的理 论,很多 时都流於抽象、玄妙而不具体,他系统的总结出学习中国书法的一系列理论,著有《科学书法论》,为后人科学化学习中国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胡斐)常听人 说,广东富庶繁盛,颇有豪侠之士,左右无事,于是 骑了一5匹劣马,径往岭南而来这一日到了广东的大镇佛山镇那佛山自来与朱仙、景德、汉口并称天下四大镇,端的是民丰物阜,市廛繁华……”这是金庸在他的《飞狐外传》里寥寥几笔讲述的佛山为什么从未来过佛山的金大师居然会在自己的小说里提及到佛山呢?原来他和梁厚甫先生是至交,于是把梁先生的故乡也写入到了自己的小说中梁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香港特 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大 实业家,参与筹建香港地标中银大厦受到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见梁怀德:桃李满天下,70 岁高龄参与《辞源》的修订工作,高级女教师荷香小榭,临水台上的开敞式建筑,雕饰都以荷花为主夏日湖中荷香四溢,是梁园夏景之所在其内的荔枝根屏,已有千年以上,仅为原来盘根的四分之一,是国内少有的天然树根珍品群星草堂大厅:主体建筑为三进三开间布局,各进深均采用彩色玻璃屏风门相隔,上面装有不同式样的花架,雀替和挂落等艺术 构建,使整个 厅堂显得华丽雅致、轻 盈通透。
原主人对建筑及装饰的设置富于新意,前后厅堂间采用过亭,两侧天井以饰墙与外花园相隔,这一种做法在岭南园林建筑中是比较少见的在瓦面的艺术构建装饰上也采用了“卷云纹” 式的垂脊,与山墙灰塑图式相互协调,显得淡雅自然这些均形成了一种建筑的个性,成 为 梁氏家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寒香馆藏真帖展:梁九章在京城和四川做官时收集了大量的碑帖,每天勤于6练习晚年时候,眼看珍藏多年的书帖受虫害,惟恐古人的遗迹湮没,于是在清道光丙申(1836) 年,选择珍藏的碑帖中尤为欣赏的唐至清代二十二家刻在端州石砚上,以求垂久永固和方便族人子弟学习 该法帖长 37 公分、高 33.5 公分、宽35 公分,多为双面石刻、有正、草、隶、篆、楷 历代名家书法真迹最 值得一提的是法帖汇集了当时许多名士如王尔扬、翁又龙、程可则、刘墉、翁方 纲、吴荣光、成亲王等人的题跋该法帖与吴氏《筠清馆法帖》、叶氏《风满楼法帖》并称清代岭南三大名帖该石碑后流入佛山的鉴赏家梁乔手中,2 0 世纪 8 0 年代从梁乔手中购得,现存于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共 89 块私塾:依史料记载, “十二石斋”、 “剌史家庙”、 “群星草堂” 等均办过私垫,除了本族子弟外,少量招收外姓孩子。
私塾为当时富家为其弟子所设的家庭教学场所规模大者,有学生二十余人,少则数人,入学年 龄、学 习内容、教学要求均无统一的规定通常施教内容为: 《百家姓》、 《三字经》、 《千字文 》等,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 《古文 观止》等古文经典学时因人而异,一般分” 短学”和“ 长学”二种,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初步统计梁园私塾培养出有成就的人才就有梁僧宝、梁禹甸、李文田、梁思溥、梁冠澄、梁厚甫、梁燊,梁 怀德、梁纪等二十余人,其中梁僧宝、梁冠澄中进士,李文田中探花秋爽轩皴云斋:梁九图当年游衡岳归来,船过清远寻得纯黄蜡石十二块,用石盘储水于斋前而闻名远扬黄腊石由于其质、色、形 颇佳,为奇石收藏者所爱九图与九华及九华之子思溥尤爱黄蜡石,相互唱酬,留下了“ 垂老兄弟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诗” 的佳话现皴云斋陈列的奇石主要有黄腊石、灵壁石、彩陶石、太湖石等石庭:由群星草堂群体各建筑物及花基分隔组成的石庭,为梁园一大美景7庭内巧布太湖、灵壁、英德等巨石,有“ 苏武牧羊”、 “童子拜观音”、 “倚云”等各组奇石,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极尽丘壑之胜,有步移景换之效石庭的芒果、洋蒲桃、茶花等均为当年梁园创始人梁九华亲手栽种,至今已有近 2 00 年历史。
相传芒果初次成熟时,梁九华邀请朋友到家中品尝大家只 觉得甜润心头,唇 齿留香,十几个芒果入肚,仍垂涎不止这事很快传到京城,道光皇帝特意传话,要九华明年为他略备数枚一尝次年,九华精挑细选数十只大小均一、色泽圆润的芒果,快马加鞭千里迢迢送至京城皇帝尝后, 龙颜大悦,欣然赐送一棵玉堂春此树植于后花园,与百年芒果树相望,只可惜上世 纪战争时被炸,留下古芒在此默默体味当年的风光1997 年香港回归的时候,著名 导演谢晋为纪念香港回归,拍 摄电影《鸦片战争》,部分的场景就是在梁园的石庭,船厅,群星草堂 这里拍摄的后花园:上亭之路,以错落石片砌成,两旁间以嶙峋怪石,极具山矶之胜山脚下遍植岭南佳果杨桃、凤 眼果等四周之桂花,秋来香气袭人,茶花如火如荼,是梁园的秋景所在船厅:在湖岸边的船形建筑,主要用于休息和品茗,是岭南园林颇具特色的建筑,船厅二楼称为小榭楼,梁冠澄读书之处在这 里,他不但接受《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还接受外来文化和新思想光绪癸巳年(l 8 9 3 年),广东乡试第一名( 又称解元) ,进京会试期间,积极参加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 公车上书”运动日盛书屋:原为梁九华的书斋,属于群星草堂群体的一部分。
夏天,雨打芭蕉;冬日,寒梅幽香隔窗眺望,四周鸟语花香,是写诗作画好去处l 9 8 5 年,梁日盛之子梁知行及同行好友捐赠港币 l 0 5 万元与政府一道出 资修缮梁园,故起名“日盛书屋”梁日盛,梁园第十七代后人上世 纪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