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精编初三物理一模试卷有答案.docx
21页2018 精编初三物理一模试卷有答案精编初三物理一模试卷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四位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压强单位的是A.牛顿 B.帕斯卡 C.瓦特 D.焦耳2.在图 1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吉他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音乐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D.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4.在图 2 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直径大于分子的直径 B.核能和化石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 D.水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6.图 3 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7.在图 4 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 B.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C.久放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 D.蔬菜包上保鲜膜有利于水分蒸发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篮球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汽车加速运动时,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C.受非平衡力作用的足球,一定沿着直线运动 D.受到平衡力作用的弹簧,一定不会发生形变 10.将两个定值电阻接在同一电路中,如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两个电阻的阻值一定相等B.通过这两个电阻的电流一定相等C.若两个电阻并联,相同时间电流通过它们做功一定相等D.若两个电阻串联,相同时间电流通过它们做功一定相等11.图 5 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有一个能滑动的圆柱形永磁铁,外圈套着一个线圈。
只要将手电筒沿图中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手电筒的小灯就能发光如图 6 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与此手电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效率越高,所做有用功就越多B.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C.质量相等的两种燃料完全燃烧,热值大的放出热量多D.压缩铁块时,铁块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13.如图 7 所示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1 为定值电阻,R2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滑动变阻器 R2 的阻值变大C.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示数跟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14.如图 8 所示是力学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关于每个实验的结果预测正确的是A.甲图中: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小车受阻力停止时,木块一定停止B.乙图中: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的左端上升,杠杆的右端下降C.丙图中: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U 形管 A 管中的水面上升,B 管中水面下降 D.丁图中:将容器侧壁的塞子同时拔出,水从 a孔喷射最远,从 c 孔喷射最近15.将物体 A 和 B 放入足量的水中,A 漂浮,B 沉底。
若 A 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m1、V1和 F1,B 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m2、V2和 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 m1= m2,则 F1 一定大于 F2 B.若 m1=m2,则 F1 一定等于 F2 C.若 V1 =V2,则 F1 一定等于 F2 D.若V1>V2,则 F1 一定大于 F2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14 分,每小题 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17.图 9 所示是我国发射的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图片,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射的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机器人下列有关“玉兔”号月球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球车通过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B.月球车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C.当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上时,它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当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上时,它受到的支持力和它对月球表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8.图 10 所示是磁现象的四幅示意图,其中关于小磁针指向或磁感线方向正确的是19.观察下列四种家用电器的铭牌,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调机消耗的电能不一定比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多B.四种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风扇的工作电流最大C.四种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通过电热水器做功最快D.电热水器接在 110V 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约为 1000W 20.如图 11 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 A 和 B、与 A 大小不同的跳棋子 C、刻度尺、白纸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利用现有器材可研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C.通过该实验可得结论: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D.将棋子 A 放在距玻璃板 3.5cm 处,则棋子 B与 A 相距 7cm 可能与 A 的像重合21.同学们利用如图 12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将金属导体棒 ab 放在磁场中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上,闭合开关,导体棒 ab 向左运动;将磁体的磁极对调,闭合开关,导体棒 ab 向右运动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实验现象说明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力的作用B.导体棒 ab 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C.导体棒 ab 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D.导体棒 ab 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 22.图 13 甲是小磊测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 200g 的钩码从 A 位置匀速提升到 B 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 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 B′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 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 13 乙所示请你根据小磊所做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 取 10N/kg)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2N B.拉力 F 所做的功为 24JC.此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83.3%D.若在动滑轮下加挂钩码可提高机械效率三、实验解答题(共 36 分,26 题(2) 、28 题、29 题每空 2 分;30 题 4 分;31 题 7 分;其他题每图、每空 1 分。
)23.(1)物体 A 沿着斜面匀速下滑,在图 14 中,________(选填“G1” 、 “G2”或“G3” )为物体 A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图 15 所示,通电螺线管的 A 端为________ 极(选填“N”或“S” ) 3)图 16 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4)图 17 所示,O 点为杠杆的支点,拉力 F 作用在杠杆 B 点图中的线段________表示拉力 F 对支点O 的力臂 L (选填“OA” 、 “OB”或“AB” ) 24.小刚用如图 18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为了计时更准确,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 (选填“大”或“小”)小车沿斜面从 A 处由静止下滑,在 A、B、C 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 ,已知 AB 段距离为0.4m,AC 段距离为 0.9m设小车在 AB 段、BC 段和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vBC 和 vAC,则vAC=________m/s; vBC________vAC (选填“>” 、“=”或“ 3 分25 (1)不变;增加 2 分(2)非晶体 1 分26 (1)133 ; (2)34 3 分27 (1)见图 1;(2)B;(3)A;(4)断开开关;(5)A;(6)0.56 分28 (1)没有改变自变量“凸透镜的焦距” ,改变了控制变量“物距” 。
2 分(2)步骤③改为:换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将发光物体仍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读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并将凸透镜焦距 f、像距 v 记录在表格中2 分29 (-0.12Ω/N) F + 300Ω 2 分30 (1)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金属块的重力 G,将它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且不接触烧杯,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和金属块的重力 G ②往烧杯内再倒入适量水,增大水的深度,仍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使其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 (2)实验现象: F1=F2 1 分(3)实验分析及结论:金属块所受浮力:F 浮 1=G-F1,F 浮 2=G-F2,因此,F 浮 1= F 浮 2 证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无关所以小芳观点错误 1 分31 (1)实验电路:见图 2 ………(1 分)(2)实验步骤: …………………(4 分)①将 6 个不同电阻丝(R1~R6)的横截面积 S 分别记录 在表格中。
②按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 S,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丝 R1 的电流 I,并记录在表格中③断开开关 S,将电流表串联在电阻丝 R2 的支路中闭合 开关 S,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丝 R2 的电流 I,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仿照步骤③,用电流表分别测量通过其他 4 个电阻丝的电流 I,并分别记录在表格中3)实验数据记录表: ……………(2 分)S/m2 I/A 四、科普阅读题:(共 4 分)32 (1)快 1 分(2)重力势 1 分(3)② ; 估算: 2 分五、计算题:(每题 3 分,共 6 分)33. 解:当开关 S1、S2 都闭合时,R1、R2 并联,R1 正常工作1) (2) (3) 34. 解:(1) (2)对动滑轮和物体 A 整体受力分析:见图 3 (其他解法正确的,均可相应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