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资源.doc
7页初三化学(上册)复习内容一、物质知识(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注意现象和方程)→用途”的思路复习 关于氧气: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液氧装在天蓝色钢瓶里2. 化学性质:①2Mg+O2 点燃2MgO (现象:耀眼强光,白烟,白色固体生成)②3Fe+2O2 点燃 Fe3O4 (现象:火星四射,黑色固体生成;说明:集气瓶底部事先得铺上一层细沙或注入一些水,以防止产物炸裂瓶底③4Al+3O2点燃 2Al2O3 (现象:耀眼白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集气瓶底部事先得铺上一层细沙,以防止产物炸裂瓶底④4P+5O2 点燃 2P2O5 (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⑤S+O2 点燃 SO2 (现象:在纯氧燃烧时,火焰蓝紫色,在空中燃烧则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说明:硫在燃烧之前先熔化成褐色液体)⑥C+O2 点燃 CO2 (现象:木炭在纯氧中燃烧,发白光,没有火焰)3. 用途:①支持燃烧方面:航天、炼铁、炼钢、气焊、液氧炸药;②供给呼吸方面:登山、潜水,医疗4.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说明:有氧气参加反应,反应条件一般为点燃,且共有的现象是放出热量)关于二氧化碳: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体的二氧化碳俗名干冰,升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不留下任何液体2. 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CO2+Ca(OH)2=CaCO3↓+ H2O (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③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用来制取含有碳酸水的汽水等饮料)3. 用途: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灭火;化工原料(可制纯碱、尿素和汽水等);致冷剂(保鲜食物、人工降雨、优化舞台效果)4. 检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5. 工业制法:CaCO3高温 CaO + CO2 ↑6.实验室制法: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②、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③、仪器装置(见右图) ④、实验步骤:查、装、定、加、收关于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 剧毒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生理机理是CO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不能很好跟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严重时会致死。
②可燃性: CO+O2 点燃 2CO2 (现象:蓝色火焰,放热)③还原性: CO+CuO △ Cu+CO2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一半以上的CO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其余主要来自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石油炼制、钢铁冶炼等,森林火灾、海洋和陆地生物的腐烂过程也能产生CO )3.用途: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关于甲烷:(俗名:天然气,沼气,瓦斯;压缩天然气代号CNG)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点燃 2H2O+CO2 (现象:明亮蓝色火焰,放热)3.用途:气体燃料关于氢气:(未来最理想清洁能源暂时不能广泛使用的理由是制取的成本高和储存困难)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最小气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2H2+O2 点燃 2H2O (现象:淡蓝色火焰)3.用途:气体燃料,冶炼金属关于水: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密度1g/mL(40C时)(说明:用量筒量水的体积,也就知道它质量)2.化学性质: 2H2O通电2H2↑+O2↑关于乙醇:(俗名:酒精)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跟水互溶,沸点和密度都比水小。
2.化学性质: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现象:淡蓝色火焰,放热)3.用途:在酒精灯、火炉、内燃机等的燃料;70%~75%的酒精用来消毒关于炭:1. 物理性质: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硬、美软、导电、润滑、耐高温黑色、吸附性黑色粉末、强吸附性 2. 化学性质:①常温稳定性:②可燃性: C+O2 点燃CO2 和 2C+O2 点燃2CO ③还原性: C+2CuO 高温 2Cu+CO2↑(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C+2Fe2O3 高温 4Fe+3CO2↑3.用途: 金刚石做玻璃刀、装饰品等;石墨做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木炭做燃料;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吸附色素(如脱色制白糖);焦炭用来冶炼金属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形成古代生物遗骸经过极其漫长时间和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所含元素C (S、N)等C、H (S、N)等C、H性质干馏得焦炉气、煤焦油、焦炭蒸馏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气体用途燃料、化工原料燃料、化工原料燃料 二、 理论知识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分子:(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之间有间隔,不断运动,其速率跟温度有关3)分子由原子构成若原子是同类原子,则它们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若原子不是同类原子,则它们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原子:(1)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2)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 (3)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三不变”,据此可以推导在化学变化中元素“二不变”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O42— 、CO32— 、NO3—、OH—、NH4+等)2. 元素符号(P73)和化合价(P80)的记忆(1)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必须牢牢记住 (2)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隐含信息(1)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排出来的(2)它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元素性质递变)和16个族(每个族的元素性质相似)3)要记住前18号元素的排列顺序(4)意义: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4. 原子结构示意图(1)电子的排列方式是:能量低的电子主要在离原子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能量高的电子主要在离原子核较远的区域里运动电子的主要运动区域我们叫电子层,原子的电子层最少1层,最多7层2)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时,注意第一层不超过两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也不能超过8个电子。
5.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1))元素符号注意书写的规范性2)化学式书写注意正价部分放在前面(例外:NH3和CH4等),用交叉法确定注脚(注脚一般要约简;例外:H2O2等)3)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即不能臆想、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配平)(4)三者的意义 元素符号(如:H)化学式(如:H2O)化学方程式(如:2H2+O2 点燃 2H2O )宏观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物质(水)表示在什么条件下,什么物质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在点燃条件下,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表示物质组成(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在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微观意义表示一个原子表示一个分子(水分子)表示反应物和生成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在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跟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表示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6. 概念问题①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是变色、发光、放热、生产沉淀、生产气体等②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跟碳原子质量的1/12比较所得数值,叫作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某分子的质量跟碳原子质量的1/12比较所得数值,叫作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两者关系: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等于相对分子质量③ 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下册还有两种基本反应类型)④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跟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说明:“物质跟氧气”只是“物质跟氧”的一部分)物质失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推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共存于一个反应之中)(说明: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叫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柴草腐烂等物质在缓慢氧化中也会产生热量 ⑤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也叫触媒,它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⑥ 硬水和软水(记忆它们的概念,软化方法和区别方法 硬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浓度大;软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浓度小或为零(如:雨水、蒸馏水和一般自来水)硬水加肥皂水搅拌后,泡沫少,浮渣多,软水则相反。
故可用肥皂水鉴别它们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煮沸,蒸馏,或加化学试剂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⑦ 燃烧和灭火a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b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易越旺;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易越旺 c灭火的原理:消除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温度在着火点之下 d灭火器的使用: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一般火灾 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和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⑧ 爆炸(这里指化学性爆炸)形成: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引起爆炸预防:a.确保通风良好,以降低可燃气体或粉尘(如:面粉、煤粉)的浓度b.严禁烟火 链接:我国每年经常发生瓦斯爆炸,给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灾难瓦斯爆炸即甲烷气体的爆炸防止瓦斯爆炸的方法有:抽走煤矿中的瓦斯,控制其浓度在安全标准范围内;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爆技能等⑨ 易燃物和易爆物常见易燃物、易爆物: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天拿水、油漆、磷、硫、氢气等。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这些物质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⑩ 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可用来消毒杀菌高锰酸钾、②矿泉水、③温度计中水银、④氮气、⑤蒸馏水、⑥小苏打、⑦生石灰、⑧氢氧化钠、⑨测电笔中的氖气、⑩蓄电池中的硫酸请把相应的物质代号填写在右图的适当空格上三、化学实验1. 过滤和蒸馏(P53—P55) 过滤:(1)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过滤时不能拿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 (2)应用:分离液体和固体(不溶于水) (如: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再如:除去锰酸钾中的二氧化锰)(注意:两种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操作得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