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8页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对2011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分 析,找出了制约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专业素质教育中 实践能力薄弱、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到位、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合理、 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重点从学校的角度考虑提出了解决就业难的 切实可行的对策[关键词]就业难就业指导与服务实践能力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已演变成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 到国家兴衰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到33.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 0.9万,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本文 通过对河北省7所高校毕业半发放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 盖了工科、理科、文科、管理、艺术类的55个专业,冋收有效答 卷474份,男生302人,女生172人,其中本科生248人,专科生 226人将调查问卷结果在spsslS. 0中文版下进行分析统计,得出 了当前形势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指导情况评价, 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牛:就业难的影响因素,结合河北省具体就业形 势,本着以学生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提出解决就业难切实可行的对 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缓解河北省就业压力一、问卷调查结果近几年,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问题,政府和学校均采取了相 应的措施缓解就业压力。
比如:“石家庄市政府就业新措施:大学 毕业三年内创业补助5000元” [1],为大学生征集就业岗位等各 高校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加大了人员、经费方面的投 入使得今年就业难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河北省燕赵晚报第8191期第三版报道:我省4月份春季人才交流 会虽然岗位大于需求,但是很多企业和求职者依然没能满意而归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和高校就业部门的调查走访,发现目前河 北省高校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如下:(1) 专业素质教育中实践环节薄弱实践环节薄弱问题主要从选择题“你最欠缺的素质”、“您希望学 校多提供哪些就业服务”、“在就业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您觉得 就业压力产生的来源或原因主耍有哪些”回答中体现在你最欠 缺的素质”选择中,42. 1%的同学回答“自己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 经验”,对“在就业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您觉得就业压力产 生的来源或原因主要有哪些”的选择中居首位的都是“自己缺乏相 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您希望学校多提供哪些就业服务”的选择中 60. 1%的同学希望“学校能多提供社会实践、实习机会”从这些数 据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 经验,没有竞争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对接。
近几年借着大学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春风,各学校在不断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 立了一系列的校外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企业实践 实习机会,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2) 就业指导不到位,形象工程严重通过“您对学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评价如何” 一题的调查 结果显示,70. 7%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不满意, 提出“课程涉及实用知识太少”、“老师上课太理论化,不注重实践 效果”、“无实际操作性,形象工程严重”、“要为毕业生系统培训职 场礼仪和而试技巧”、“对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太少”、“需要自主创 业的”等多项问题和建议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目前河北省就 业指导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指导老师是教基础课的老师(政 教或语文),还有一些是机关行政人员,而且上大课,各专业学生 一起上,讲课时专业针对性差缺乏针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 况,针对不同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包括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就业法 规、职业素质、应试技巧等全面的指导从而导致就业指导不到位, 形象工程严重3)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发 展的要求。
通过对“您希望取得就业区域”问题的冋答,跃居首位 的是沿海发达地区(京津沪、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可见 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更具吸引力;对“您准备去什么性质的单位 去就业”问题,44.4%选择大中型国有企业,16.1%选择机关、事业 单位,13. 7%选择私营企业这个调查结果比2010年调查时的“53. 2% 的选择事业单位,43. 5%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31. 1%的毕业生选 择政府机关,21.5%的毕业生选择外资企业,16.8%的毕业生选择 民营企业” [2]明显有所好转,但是仍有大部分学生不愿去民营企业对“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调查显 示:44. 6%的大学生认为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 择业过于挑剔由此可见,今年大学生择业期望仍然偏高,希望到 经济发达地区及大中等城市就业,希望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 政府机关就业4)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从调查中发现,就业难的…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就业信息渠道不 畅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了解太少在对“您希望学校多提供哪些 就业服务”的回答中,45. 6%的学生选择了“多提供就业信息”,15. 2% 的同学选择了 “加强就业网络建设”;在“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 最主耍的问题是什么? ”的回答中,18.6%的同学认为“就业信息 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在“您找工作过程 中,主耍从哪些渠道获取就业信息”的回答中,按照重耍程度依次 为:招聘单位22. 3%,学校的各种招聘活动20. 8%,人才市场16. 6%, 家人或亲戚13%,网上求职11%,同学或朋友9.9%,劳动部门或政 府机构5. 2%,报纸广告1.1%。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 通过传统的信息发布渠道來找工作,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利用网络这 个信息化工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 越多,如何将这些信息有效集中起来,使毕业生可以公平地享受到 更多的就业信息,就需要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来解决二、就业难对策(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大学牛实践技能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校企深度合作的培养模式,旨在 弥补学生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的不足,在这方面国家级高职示 范院校做的非常好如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及课程标准均由校内专家 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某些重要的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聘请企业一 线专家授课,安排学生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实习或实践,做 到工学结合另外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招生 规模等,如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 实现零距离对接比如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开设有丰田 班、大众班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案例这种与企业共同培养深度合 作的模式能够大大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因此希望高校走与企业联合培养之路,这样既 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人 才从而达到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
二)深化就业指导内容,建立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一方面,学校应建立一支稳定的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队伍, 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良莠不齐,素质不高,学校要提高就业 指导教师素质,建立一支稳定的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队伍,岗 位职责清晰明朗专任教师最好由专业教师和政治思想教育教师共 同授课,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熟 知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方法,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 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扭转原来就业工作以管理角色为主的服务 方式,严格奉行以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的服务理念就业工作人员 还耍经常性的参与相关课题或专题研究,以壇强专业技能聘请一 些专家來做顾问或举办讲座,女口: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老板、 事业有成的校友、专业的职业技师和政府部门专家通过专、兼、 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耍深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学生从入学开始, 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在大学的各个 阶段,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和择业创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 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三)引导大学生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就业问题针对大学生择业期望偏高,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及大中等城市就 业,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就业,就业看重薪酬福利 待遇及自身的发展等特点,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舆论 宣传,使大学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时刻把握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需 求的变化,准确估价社会就业需求,全面客观定位自己的能力,明 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调整好就业心态,正确处理个人就业理想 与就业现实的关系不能只追求经济、福利,要有社会责任意识, 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就业 时拓宽门路,找到适合口己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进行正确教育和 引导,使大学生端正择业心态,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 长、实际能力、性格特点,对自己做出科学的评价,先就业,后择 业同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到农村就业从而实现人生目标四)政府学校齐抓共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改变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和工 作方法,实现就业信息的公平共享,提高就业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 务质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拓宽毕业生、高校和用人单位 的沟通渠道,较好地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借助于网络工具, 实现就业信息的发布、网上签约、实时监控,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 门对就业数据进行广泛收集,从而为分析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 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目前我省已经建立就业信息平台,但其功能还 不完善因此政府还需加大投资健全信息网络,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平台;学校应设立专门人员管理网络,及时冋答学生提出问题,使 网络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总之,虽然我省的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就业难的局面仍然长 期存在,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社 会、学校、企业、毕业生多方努力,共同解决。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2011年民生调研课题,课题编号 201101276[参考文献][1] 杨佳薇•大学毕业三年内创业补助5000元[n] •燕赵都市报,2011年7月06期.[2] 高玉峰,张福喜•河北省大学生择业意识状况调查[j]・河北科 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月第9卷第2期.(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计算机中心 石家庄,2•河北交通职 业技术学院石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