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国旗教案模板(共8篇).docx
31页画国旗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记忆画 升国旗 记忆画 升国旗 刘纹瑾 教学内容 第九册美术其次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画出升旗时的情景,培育学生的形象记忆实力和表现实力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化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记忆、想象升旗时的不同人物姿态 教学难点: 1.如何使学生能大胆地画出自己记忆的清景 2.如何使学生画出有前后感的画面来 3.如何构图 教学打算: 学具:铅笔、彩色笔、白纸、等 教具:彩色粉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授 课 1、师出示课件导入、启发 2、板书课题 3、师:在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早晨全校师生排队在大场上实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4、设问、引导记忆 师:“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记忆画 升旗的情景是怎样的呢?”(生答) 师小结:少先队员们举起右手敬队礼、老师们肃立在同学们的队伍左面、在国歌声中旗手将红旗升起、红旗随风招展„„ “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里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答) 四、师出示课件图片、学生观看(崇高、激烈、肃穆) 1、师板画(简要画出敬队礼的正、侧、背面姿态。
2、引导学生视察、简讲几种构图形式 3、师:前后、遮挡关系可不必画出,前后的同学可以只画上半身 4、师问:“我们怎样把人和物组合在画面上呢?”(生答) 5、师小结:屏幕上的背景、校舍、天空、花草树木等使画面具有完整性 五、师略讲作画步骤: 1、用铅笔将构图定好 2、用彩色笔干脆勾线 3、有时间的话可以涂色 六、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幅记忆中的升国旗时的情境画,构图饱满,颜色艳丽 七、学生作业、师指导 八、展示部分作业、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九、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好,学会用画笔画下升国旗的情景我们学校每星期一早上都要实行升旗仪式,老师信任,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我们同学肯定会特别仔细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爱国旗,爱祖国 第2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驾驭“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2、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每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肯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深厚的爱好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视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视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老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美丽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相识的字就请拼音挚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终来一个拼字嬉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绽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妙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爱好盎然地读诗。
2、依据学生学习的状况调整教法,学生喜爱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观赏一下这幅漂亮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终熟读成诵。
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长 1、找挚友嬉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挚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挚友的嬉戏,找到了挚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日学的谜语,假如猜对了,就画一幅漂亮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嘉奖,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嬉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驾驭“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日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视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远看也看得清晰,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晰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细致听 (4)假如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挚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上升,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视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胆怯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胆怯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梅花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视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欣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1)老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精确的地方刚好提示订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 :第五笔是 “竖” 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老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寒冷,(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老师刚好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寒冷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芳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看法或者向老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刚好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与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毅的品行 2、指导学生观赏诗句,给学生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