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雁门关旅游资源.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4345799
  • 上传时间:2018-0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雁门关旅游资源概 况地理资源雁门关位于代县北境句(gou)注山巅,南通五台山、北近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东接恒山(悬空寺) 、西连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附图四) 坐标东经 112º44′――113 º22′,北纬38º50′――39º21′,属远古代古北东向构造带与中生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复合部位,新华夏系与前期构造复合干扰多字型构造恒山隆起,基本地貌由基岩山区盘结而成著名山峰有夏屋山(草垛山) 、馒头山、北斗山、句(gou)注巅、过雁峰、边福尖、菩萨顶、九层崖、太和岭、马场梁、白仁岩、猴岭等,主峰夏屋山海拔 2396 米,尊为恒山屋脊高山屏立、阳陡阴缓、植被丰茂、山体险峻,古关古隘有万夫莫开之势,登峰爬巅有移步换景之美;地质结构比较坚固,不会形成塌方、泥石流、山崩等现象,对交通、景物、景观不会产生影响;旅游地理区位适中,可有效吐纳北京、天津方面,西安、太原方面,内蒙古、大同方面集散地旅客气象水文资源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季相分明年平均气温 6.4℃,年光照时数 2859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 540 毫米;11 月上旬初雪,次年4 月上旬终雪;主风方向为西北风,风力 5 级左右,8 级以上大风一般在冬季。

      景区较大的河流 4 条,白草口河、雁门水汇入桑干河,太和岭口河、关沟河汇入滹沱河较大的泉流 6 眼,白草口有珠泉、定军泉;雁门关有豹突泉、云际泉;太和岭口有水母泉;北斗山有黑龙泉尤以白草口珠泉、定军泉水质最佳季相分明,春、夏、秋、冬别有韵致;垂直温差大是避暑度假气象资源;雪日期长期形成的雪景、冰景、雾淞、霜挂堪称上景;自古有雁门霁雪、覆宿晴岚、句(gou)注春云、紫塞雁门之说;区域内河流是主要的水源,兴修水塘、水库既可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又可添加水景;天然矿泉则是矿水饮品、酿酒、制醋以及矿泉浴、药浴的上好资源动植物资源本区为土石山区,土壤类别以山褐土为主,植被为灌林草地类型,衍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乔木主要有落叶松、云杉、松树、油松、山杨、橼柳、刺槐、臭椿等;灌木主要有筐柳、榛子、沙棘、酸刺梅、黄刺梅、紫丁香等;马食的草本植物主要有苦菜、麻麻花、薄公英、牵穗谷、马齿菜、山韭菜等;食用菌类主要有山磨、野木耳、地皮菜等;动物主要有土豹、猫豹、狐狸、獾、野山羊、野兔、山鸡、松鼠等此外区域内中草药药物资源、花卉资源、鸟类资源等颇为富集保护发展景区动植物资源是游区品位建设硬性任务,森林及森林植被是重要的风景资源,是开辟森林旅游、休憩和保健事业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动物和鸟类同是优美森林环境的重要组成,森林动物还是发展旅游休闲性的森林狩猎业的资源,可食用的山菜、山花、山蘑和山地中草药则是发展游区采集业的重要资源,既具经济价值,也具旅游价值。

      此外县境大米、辣椒、酥梨、小杂粮等传统名产可开发为旅游快餐食品社会资源雁门关旅游区拟规划辖区为代县上田乡(原太和岭口乡) 、白草口乡、山阴张庄乡和雁门关林场,即 3 乡 1 场 57 村,总人口 1.5 万人,总面积 200 平方公里,并拟规划雁门关旅游区上控直辖雁门关是人文景观资源为主的长城关隘文化旅游区,鉴于雁门关人文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也鉴于旅游开发工作便于直控,拟以雁门关代表性景观资源分布区域界定雁门关旅游区行政区划,并上控直辖经济资源本区为以农牧为主业的山地贫困乡镇区域,据全区划 996 年底统计,工农业总产值 1000 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 12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720 元粮食作物主要有莜麦、山药;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甜菜;大畜主要有奶牛、肉牛;家畜主要是羊产品有少批量输出,不能保证游区起码的物资供应乡镇企业薄弱、教育、卫生、文化、电视、交通、集镇建设等社会事业均不发达靠本区域社会经济能量管理开发雁门关旅游景区近期不存在可能的条件,开发雁门关旅游景区只有靠外力推动,行政手段方面的设想只能靠直辖上控,市场手段方面的设想只能靠项目融资文化资源雁门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长期碰撞、交融、演变发展形成的地域文化形态。

      悠悠两千余年特殊的地理文化和特定的古城文化、古关文化、古道文化,集南北军事文化交融、政治文化交融、经贸文化交融、地域文化交域于一体,使雁门文化内涵愈加厚重,堪为中华文明之奇葩长期酝酿的悍关固隘的军事文化,代州人素有爱国、爱疆、拥军、尚武的民风;长期酝酿的南细北犷的民俗文化和长期酝酿的古厚今博的旅游文化,更是雁门文化之精粹雁门文化作为长城文、长城关隘文化精品,旅游上可考虑配建雁门关博物馆;独具韵味的雁门民俗文化资源可开辟民俗村旅游项目;已有一定规模、一定商品价值的民间农民画、民间根雕、民间剪纸、民间面塑、泥塑、民间木、石、砖雕,以及民间传统古建可挖掘开发为旅游拳头产品;雁门关古代旅游文化更是潜在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明雁门关关城景区天险句(gou)注山脊古称陉岭,岭西关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石头边墙相连一体,历代互为倚防明代前古雁门关关城址西陉关,白草口为倚防明雁门关关城明洪武置筑,嘉靖增修,万历复筑,历 200 有余年,故名明雁门关明雁门关关城由关城、瓮城、围城三大部分组成关城为主体部分,沿古关道依次设天险门及雁楼、地利门及杨六郎祠城廓内以古关道东西两侧分为东城、西城东城廓建筑包括校场、校杨门及门楼,过雁峰及雁塔;西城廓建筑群包括校场、校场门及门楼、校场角楼、点将台、西城及西城兵盘、兵堡(九窑十八洞) 、威远楼(雁月楼)等。

      关城北侧为关城瓮城,建筑群包括武庙、戏台、瓮城门及瓮城门楼等围城南端分接关城东城、西城两翼,北至谷底延伸围合,建有围城城门及宁边楼(明月楼) 围城内有分道碑及碑亭,豹突泉及豹突泉亭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关道,关外依次设大石墙 3 道,小石墙 25 道关南景点依次为长平桥及桥道、马公杀虎处及马公墓、南道碑亭、关陵、云际泉及九龙亭、雁靖坊、李牧祠明古关道呈南北走向,南起南口、北至广武站隘城,全长 20 余公里1、雁靖坊址古关道南路,明正德建岿然棹楔,见者骇观牌坊由 4 柱3 楼组成,正中嵌“雁靖坊”木雕大字 1 组,主楼为 5 垛斗拱,次楼各为 3 垛斗拱2、长平桥及桥碑址关南谷底营房沟交汇处,清建因势就形,筑土垒石,石拱基座飞虹深漳,桥高 3 丈,长 15 丈,宽 2 丈有余,侧立桥碑 1 幢3.南道碑及南道碑亭址关道左侧,士人曰开山碑,亦称南道碑,碑上有亭4.云际泉及九龙亭址过雁峰之半,泉在高山崖畔,水声潺潺,犹如天边云来,故曰云际泉泉上有亭,亭匾书“九龙亭”3 字5、马公杀虎处碑及马公墓马公为孪生兄弟,传为雁门关总兵,其时雁门关虎害伤及士人商旅,二公自荐除虎害,弟被虎伤,兄杀虎于关道旁,邑人遂立碑曰“马公杀虎处” ,并归葬其弟于杀虎碑碑侧。

      6.关陵关陵即雁门关将士陵园址关路中盘道侧,散存零星墓碑,墓丘林立,氛围肃穆,倚崖面道,为雁门关历代将士公墓7、李牧祠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高台地,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祀战赵国良将李牧山门前石砌平台上配设石旗杆 1 副、石狮 1 对,正中左右各有踏朵台阶,皆配有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左右配建钟楼、鼓楼前院两侧为房,正面过殿供李牧塑像,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厢房祠内有李牧碑,文为明代兵部尚书张凤翼撰8、天险门及雁楼天险门即关城东门,石座砖券,额匾书刻“天险”2 字,门楼曰雁楼,面阔 5 间,进深 4 间,重檐歇山顶,配回廊楼空畅,供兵丁巡察、嘹望墙垣设垛口,门洞板门 1 道,青石板铺路9、地利门及杨六郎祠地利门即关城西门,石座砖身,额匾书刻“地利”2 字,门楼曰杨六郎祠,同天险门规格一样中塑杨六郎,侧塑孟良、焦赞,祠内供杨六郎铁刀 1 把,城楼上供设大炮 2 尊10、瓮城及武庙戏楼遗址瓮城址关城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内武庙坐西向东,正殿塑关羽,配殿塑关平、周仓大殿正面为戏楼,坐东向西,面宽 3 间,单檐歇山顶配建钟楼 1 座,两侧厢房各 3间山门坐北向南,置石狮 1 对。

      11、瓮城门及瓮城门楼瓮城门俗称小北门,额匾书刻“雁门关”3 个大字门两侧嵌“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对联 1 副,一字一砖,传联为傅山先生所书城门上有楼,砖木结构,谓瓮城门楼12、关署(守备衙署)址关城内天险门与地利门中间正北高地,院两进,关署门面宽3 间,门前设石狮 1 对,门里配建照壁 1 幢正面过厅 5 间,东西各有配房,后院正房 5 间,东西各有配房,为守备处理公务及下榻之所13、东城及东城兵盘址关城东制高点,古有之,明正德翻修南与关城天险门延伸城墙连为一体,西与关城地利门延伸城墙连为一体,北顺山脊至谷底与围城关门门楼宁边楼(明月楼)连为一体,筑营房,马厩,为屯兵之所14、西城及西城兵盘西城址关城西高台处,古有之,明正德翻修南顺山脊曲折延伸到西城制高点,与威远楼(雁月楼) 、兵堡(九窑十八洞)连为一体,并北折至西城角楼、天险门城墙;东经角楼至地利门与城墙体为一体,北顺山脊至谷底与围城关门及门楼宁边楼(明月楼)连为一体,城内设营盘,为守关将士操练守御之所15、校场点将台址西城门外宽阔平缓处,为守御将士操练之所点将台址校场高台处16、边雁峰及雁塔遗址雁门关两山对峙,雁度其间,有过雁峰特高,海拔 1819 米,与应县龙首山相应。

      峰上筑雁塔17、威远楼威远楼俗称雁月楼,址关城西城正面山巅,明嘉靖建18、兵堡俗称九窑十八洞,址关城西城正面山巅,石基砖石旋 19、西城城门门楼角楼关城西城与关城中有城墙间隔,城墙南角、北角各配建角楼 1座,正中建有城门和城门门楼 1 座20、宁边楼及围城围城城门石拱关桥宁边楼,俗称明月楼,明嘉靖建,址围城城门之门外建有石拱关桥围城城廓为石头边墙,沿东西两侧山脊上至关城,下至谷底围城城门合理,为守关御敌第一防线21、豹突泉址围城内,平地突出,其势猛奋,若猛兽然,故名豹突泉泉水北流出塞口入桑干河,泉上置亭,书曰“豹突泉” 22、分道碑及北道碑亭清代雁门关关道为南北通衢商埠,车流人流昼夜穿梭,屡起争端,为商民之累乾隆代州知州令东路另开车道,凡南来车辆于东路行走,北来车辆于西路行走,并立碑示众,曰分道碑其上有亭23、城廓及烽火台雁门关关城由关城、瓮城、围城组成,城城间均有城墙连通,关城城廓、瓮城城廓为砖墙,围城为石墙,城廓周长约 10 余里,形成一庞大的“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的古代关隘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城因势配建楼 8 座、塔 1 座、烽火台 4 座24、军洞一为古军洞,一为现备战军洞古军洞址关南营房沟,传洞深10 余里,开凿年代不详。

      战备军洞址关北,涉密白草口隘关景区1、白草口隘关即古雁门关北口,俗称白草口,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为南北通行衢,置镇设隘,长城绵亘,现遗址多为明代隘关跨河而筑,3道隘墙,6 座隘门,6 座堡台,隘关东西两边与长城连为一体现存隘门 1 座,额匾书刻“容民畜众” ,堡台 1 座,额匾书刻“猴岭” ,其余为残垣2、常胜堡及西陉镇遗址址白草口隘关西高台地,古为西陉镇址,现为明代建筑堡周长里许,砖墙围砌,堡城东北建有武庙,堡门额匾书刻“常胜堡” 3、猴岭长城址白草口,悬崖峭壁上独立石酷似猴形而名猴岭现存明代长城,为古长城基址复筑而成,全长 5033 米,高 6-8 米,底宽 5 米,顶宽 3 米,每 120 米筑城 1 座,并置烽火台、敌楼,隘处置堡寨、凿壕堑、设暗门,为我国明代长城代表作4、哨堡址白草口隘北正南山坡高台,此堡座落位置冲要,即哨、既卡、即屯、即战,属功能性兵堡5、定军泉址白草口泉崖底,俗称小泉,平地滚涌,清澈甜爽,泉水量可供上万人马饮用,因当年屯戍将士千军万马饮用此水誉日定军泉泉眼后高台就山筑古庙 1 座,日泉庙6、珠泉址白草口泉崖底,俗称大泉,泉塘见方 10 米,泉眼满地,只只泉眼出水,如同喷珠一般,煞见风景,故日珠泉。

      据水文资料白草口泉崖地下水径流量为 1 立方米,且为优质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