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唇舌之间显智慧论辩之中凭实力——《公输》的论辩艺术浅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551423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免费唇舌之间显智慧,论辩之中凭实力一—《公输》的论辩艺术浅析唇舌之间显智慧,论辩之中凭实力一一《公输》的论辩艺术浅析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 “尚贤” “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其 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所选的《公输》,充分体现了墨子的“兼 爱”“非攻”的主张他与公输般、楚王的论辩也淋漓的表 现岀了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文中重点记叙了墨子与楚王和公输般三个回合的辩论较量在这三个回合的斗争中,墨子也分别采用了三中辩论的技巧□□第一回合,墨子对公输般墨子采用“巧设陷井,请君入瓮”的策略墨子为了阻止战争,“行十日十夜”,见 到了公输盘,他早已料定“造云梯之械”的公输盘会用“ 道义”来粉饰自己,于是先提出了一个不正当的要求-一“北方有辱臣者,愿借子杀之”,见公输盘不高兴,墨子来一个火上加油,“请献十金”,这就意味着拿金钱收买公输盘去杀人,在墨子的步步诱导和激将下,公输盘果然上当,脱口说岀“我义固不杀人”,墨子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 类,连用五个比喻,以排山倒海之势全盘批判了公输盘的 行为,义正言辞地指出公输盘的“义”,实质是“义不杀少 而杀众”,令他难以招架,无从辩驳。

      但公输般表面虽“服”,内心并不放弃自己的主张于是一句,“吾既已言 之王矣”把问题推向了楚王第二回合,墨子对楚王墨子采用了 “巧妙设比,迂回包抄”的战术墨子见到楚王之后并不急于陈说自己的 主张,而是先举了一个不合常理的例子:富人偷窃穷人, 通过“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梁肉”与“糠槽”的对比,贫富的反差强烈,突出了富人行为的荒 唐和愚蠢,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诱使楚王说出“ 必为有窃疾矣”,接着扣住这句话然后又连用三个对比,极 言楚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的面积狭小,物产贫 乏,最后把“王吏攻宋”与“有窃疾”人的行为进行类比,, 类推出“王吏之攻宋”是“与此同类”,指岀楚国攻打宋国 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这样说理,使其陷入矛盾中 无法辩驳,令楚王理屈词穷同时满足了楚王的大国国君 的虚荣心,使其乐于接受自己的主张谁知楚王并不买 帐,虽言曰“善矣”,又以“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再一次把责任推回到公输般那边,而且态度强硬,一“必”字可见第三回合,墨子对公输般、楚王墨子则采用了 “以na眼还眼,以牙还牙”式的针锋相对法前两个回合中,楚 王和公输盘虽嘴上都承认,墨子的话说得有道理。

      墨子在 道义上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但楚王与公输般自恃国力的强 大,又有新式武器“云梯”的加盟,攻打宋国势在必行于是,墨子在战术上同公输盘来了一次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na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彻底失败黔驴技穷的公输般,竟 想下毒手把墨子这个劲敌杀掉,以扫除攻打宋国道路上的 绊脚石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但是这一阴谋非但 没有得逞,反被墨子一眼看穿,墨子随即针锋相对,以 “吾知子所以距吾,吾不言”对杀臣、宋莫守,乃可攻 也一针见血当面揭穿公输盘的卑劣行径最后向他们摊 牌:自己的弟子己协助宋国加强防备,己持“守圉之器” 而待“楚寇”,“虽杀臣,不能绝也”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 下,楚王不得不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的话来至 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 “止楚攻宋”的目的文中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 来阐明观点,通俗易懂,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很强 的故事性和逻辑性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迫使楚王放弃了 攻宋的计划墨子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方法的论辩艺术, 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学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