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上册4.3离子教案.人教版.doc
5页课题3 离子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观察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以及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初步形成“物质的粒子性” 教学重点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2.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符号的书写教学难点1.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2.离子符号的书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 问题激疑 我们每天喝的水由什么粒子构成?温度计里的金属汞怎样构成?那么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又由什么粒子构成呢?我们今天学习完课题3《离子》就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离子那是怎样的一种粒子呢?其实,离子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原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回忆一下,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问题激疑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但电子数可就不一定了如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但如钠原子核外就有11个电子,这11个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绕着原子核在做高速的运动,这么多的电子绕核运动有什么规律吗?二、新授:投影: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图片视频: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问题: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与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何不同?学生: 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师讲解: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核外电子的运动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往外第二层、第三层……,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多的为七层提问: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何直观的表示出来呢?大家看书78页板书: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4-4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投影: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小组活动探究 同学们观察以上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你会发现核外电子排布的某些规律学生迷惑时提示:如第一层电子最多排了几个?第二层电子最多排了几个?最外层呢?学生回答 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2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
教师评价 回答得很好而且这些电子在排布的时候,它先要排满离核近的电子层,然后再依次往外排在离核渐远的电子层投影 练一练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9 2 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共有( )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投影:(1)以上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后一纵行的元素——氦、氖、氩属于什么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2)什么叫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怎样?(3)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结构稳定吗?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怎样?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回答 投影总结: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最外层电子数除氦为2个外,其余为8个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结构不稳定,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结构不稳定,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投影: 两种粒子最外层电子都是2,含义相同吗?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提问: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什么关系密切?学生回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投影: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投影:练一练下列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和 +13 2 8 3 +10 2 8 +8 2 6 +16 2 8 6 A B C D提问促思 C、D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属于什么元素?它们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还是易失电子?得失几个?得失电子后的结构如何?学生探究:画出A、D得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小组交流讨论:得失电子前后的两种粒子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可从粒子的结构和带电情况来考虑)交流总结:相同点: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中子数、质量、电子层数;不同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电子总数、带电情况。
问题讨论:1.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 2.如何区分一种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离子分哪几类?如何确定?怎样书写离子符号?3.离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 食盐中的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NaCl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投影总结:1.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 2.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不带电;为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电,即成离子离子分阴阳离子两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负电为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中子数、质量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电子总数、带电情况、电子层数不同强调:失电子形成离子时电子层数改变,得电子形成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4. 食盐中的NaCl由Cl-、Na+两种粒子构成?NaCl是怎么形成的?离子:如Cl-、Na+、S2-、Mg2+原子得电子,电子数多于质子数,而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离子带负电荷刚刚我们了解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后的情况,以钠原子为例 学生探究 画出钠原子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写出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学生探究 根据黑板上和刚才画在纸上的一些结构示意图,试着写出氧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的符号 讲 解 氢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符号H+氖原子和氩原子已是相对稳定结构,不形成离子阴、阳离子可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不带电,如氯化钠 动 画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提 问 氯化钠由什么构成? 归纳小结 可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如金刚石、汞等金属、氦气等稀有气体就由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由分子构成;氯化钠、高锰酸钾等物质由离子构成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投 影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4、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分子之外,还有离子。
离子是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三、练习巩固 (略) 四、布置作业 完成《指导手册》课题3——离子 5用心 爱心 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