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析通向死亡的必然-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99226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4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析通向死亡的必然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    王晓君内容提要:笔者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生活时代和生活环境的评述,以及对其婚姻、情感经历的审视,旨在探究玛丽最终走向死亡的必然,进而彰显命运悲剧这一主题Keys: 玛丽 迪克 绝望作者简介:王晓君,宁波出版社编辑Title: An Analysis of the Inevitable Death—On Doris Lessing´s The Grass Is SingingAbstract: Comment the ag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heroine Mary, review her marriage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it isinevitable that Mary eventually chooses dying. Then the topic of novel—the fate of the tragedy—is in front of us.Key words: Mary dick desperatenessAuthor: Wang Xiaojun is an editor in Ningbo Publishing House.《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作为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以下简称“莱辛)的成名作,自1950年问世以来,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国内关于它最具代表性或主流的解读多在“殖民统治”、“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悲剧”、“女性的生存境况”等层面上当然,《野草在歌唱》的确“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妇女的生存环境及社会地位、种族歧视制度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1]对作品的解读原本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阅读过程中所承载下来的点面都不尽相同,但是作品也可以仅仅作为作品,“超越或脱离‘殖民统治(时期)’‘种族歧视(的揭示)’‘穷白人(的艰难)’‘女性(生存境况)’这些层面去阅读它、解读它”莱辛在回忆录中说《野草在歌唱》的中心是:不能明说的,对白人的行为进行委婉的描述,是一种“什么事都没说,但什么事都明白了”的描述《影中漫步》,2008:4)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阐述主人公玛丽通向死亡的必然,而不是可能一、时代氛围的压迫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南罗得西亚于1923年成为英属殖民地,由于英国在1922年颁布并实施了《帝国殖民法》,规定每年拨出巨款安置迁往海外帝国的移民,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英国人前往非洲定居莱辛在《巴黎评论》采访中回忆:1924年我们回到英格兰,去参加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帝国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提到)。

      南罗得西亚的展台前堆了好多的玉米棒子和玉米穗子,横幅上写着“五年内你就能致富”之类的废话于是我那富有浪漫主义想法的父亲就回家收拾了行李……带着这些钱和家人一起去了那个陌生的国家当农民去了据相关资料统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南非和阿尔及利亚的欧洲移民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0.9%和13.6% ,位于各殖民地之首白人移民占殖民地总人口比例在0.5%—10%的殖民地有法属摩洛哥、突尼斯、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肯尼亚、贝专纳兰、斯威士兰、西南非洲等地陆庭恩、彭坤元)随着白人涌入非洲,他们占据了大量良田,经营农场或种植园,而黑人(那时白人称他们为“土人”)则被无情地驱逐、贩卖、奴役真正说起来,这些人从来不曾和土人来往过,除非是以奴隶主的身份和奴隶打交道他们从来不曾从土人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他们也是人11)所以在非洲的大陆上,白人与黑人截然分开,白人作为城市和土地的统治者而存在,享有各种优厚的待遇和特权,而黑人则被挤入社会的底层,他们被强行同欧洲人隔离开来欧洲人在城市里有专门划出的居住区,非洲人不得接近或移居;还有专为欧洲人设立的设备良好的医院、俱乐部等设施,并且与专为非洲人使用的简陋建筑物截然分开。

      事实上,非洲社会结构中包含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白人社会和非洲人社会陆庭恩、彭坤元)这种将白种人神圣化、非西方边缘化和有色人种妖魔化的观念,由精英文化层渐渐散布到大众层面,充斥于西方媒体与大众头脑之中李汀)“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无疑是白人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最大牺牲品和受害者她在殖民地生长的过程也正是她的人性被逐渐扭曲而最终走向毁灭的过程 (夏琼)尽管说法有些过头,但不可否认的是,玛丽确实是在这样的时代里生长起来的不是说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就势必会落得一个悲惨破败的人生,旨在说明人们在等级、偏见比比皆是的时代氛围中生存,头脑中势必会存留这样的印记,玛丽的家庭又属于白人圈子中最为贫穷的白人,且是土生土长的南非白人,因此,在玛丽的童年的记忆中“是灰尘和小鸡;灰尘和孩子;东逛西荡的土人;灰尘和店铺——老是店铺”(26)时代对个人的影响总是潜[来自WwW.L]移默化的,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毕竟生活还存在诸多的可能性,人们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不断完善和超越,从而达到改善自我生存状态的目的,玛丽的确在挣扎,试图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存境地二、生活空间的窒息玛丽的生活空间经历了三次转换,这三次转换并没有如玛丽所想的那般美好,她最终也没有逃脱令她绝望的生活空间,反而在窒息的生活中逐渐萎缩,直至死亡。

      童年的玛丽,看到的是醉醺醺的父亲和辛酸的母亲,“她只记得一个暴晒的烈日下的尘土飞扬的村庄,村后是一派茂盛的橡胶树,还有一个广场,由于牛车经常往来,灰尘时起时落;此外,由于火车轰隆隆的鸣叫声,燥热而呆滞的空气一天里会有好几次震动”(26)父母之间的打架和吵闹伴随着玛丽一路走来,家里的哥哥、姐姐也在贫困中得病死去,这样的生活让人绝望,所以上了寄宿学校后的玛丽觉得十分开心童年的家庭生活并没有给予她多少温暖和鼓励,更不用说教会她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离开学校后的玛丽,自食其力,开始了年轻时代的单身生活如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她有了一份好工作,结交上一些朋友,在城市生活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27)而这时的玛丽“是个苗条的姑娘,举止却不大灵活,留着一头时髦的浅棕色头发,碧蓝的眼睛显得很严肃,衣着也很漂亮”父母亲相继去世,没有什么负担,玛丽按理说可以找到一个[来自wW]不错的丈夫然后结婚,过上城市里小康稳定的生活,但是她却一直过着这种自我处于封闭状态的生活,(Doris lessing) 尽管这样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很有生气的,但是她没能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她只是周围人倾诉烦恼的对象如果说玛丽就这样一直过下去,挣自己的钱养活自己,住在单身宿舍,过自己的局限但丰富的生活,也是很滋润的。

      可是她感到不安,她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些什么,想到“家”,“就会记忆起那所像鸽子笼似的木头小屋,火车一经过,房子就震动;一想到结婚,就记起父亲生前回家来那种醉得眼睛通红的模样;一想起孩子,就记起哥哥姐姐死了时,母亲那副哭丧着脸的样子——既悲伤,又那样冷若冰霜”(31)因此,玛丽从心底就没有结婚的念头,可正如莱辛在书中写道的那样:所有女人迟早都会意识到一种微妙而强大的压力——结婚愁苦的玛丽遇到了迪克,匆忙地结婚而后来到迪克的农场但是迪克的生活环境与玛丽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她所看到的是闷气的小房间,光秃秃的砖头地面,油腻腻的灯…… “渐渐感觉到,现在并不是在这所屋子里跟丈夫坐在一起,而是回到了母亲身边,看着母亲在无休无止地筹划家务,缝补衣袜最后她实在忍不住了,突然跌跌撞撞地站起来,着了魔似的,好像觉得是自己的父亲从坟墓中送出了遗嘱,逼迫她去过她母亲生前非过不可的那种生活”(47)虽然玛丽也曾努力去适应这样的生活,但随着迪克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失败,玛丽再也不对未来寄予任何奢望,她内心开始崩溃在辽阔的非洲土地上,农场与农场之间相隔甚远,白人农场主之间通常通过举行宴会、舞会或者运动会来解闷、交友,可玛丽别说在自己家举办舞会什么的,连当地举行的各类活动也很少参加,当斯莱特夫人伸出友谊之手时,玛丽却抱着自己的自尊回绝了,丧失了与他人分担、分享的机会。

      而玛丽与迪克的家在托尼眼中是:“哐哐作响的铁皮屋顶,它已经被太阳晒弯了;又望了望褪了色的、花哨而不实用的家具以及铺着破烂兽皮的肮脏的砖地,不禁觉得诧异:迪克夫妇怎么能在这个地方年复一年地住下去,住了这么久?”(20)绝望的生活已经让这个从贫民家庭走出来,习惯了城镇生活的姑娘丧失了活下去的意志,如莱辛所言:“一个人感到最可怕的事,莫过于自己的幻想在事实面前或是在某种抽象原理面前破灭35)三、婚姻生活的干涩如果说仅仅是生活的困苦不堪让人绝望,那么人如果有一个坚强勇敢的伴侣,那么至少在忧伤的日子里不会那么忧伤,在阴霾的天气里仍旧可以看到一丝亮光玛丽在认为应该赶快出嫁的时候遇见了迪克,而此时的迪克也正需要一个妻子,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什么情感铺垫,也没有什么浪漫酒宴,有的只是匆忙和幻想但是进入生活的轨道,他们才发现一切都不对劲,恍惚间大家走错了门如果迪克夫妇有一点相似,那就是彼此拥有极强的自尊心迪克“没有兄弟姐妹,在约翰内斯堡城郊的一个什么地方长大的他曾经愤怒地说起自己的母亲吃了许多苦……长大成人后,做过许多种工作:在邮局里当过职员,在铁路上任过职,最后在市政府里做检查水表的工作后来,他又决定要当一名兽医。

      在学校里读了三个月的书,由于无力负担学费,他便凭着一时的冲动,来到南罗德西亚做了一名农场主”(131)莱辛在回忆录中提及《野草在歌唱》的时候说,那时她并未读过多少弗洛伊德的作品,但是作品中的确涉及了弗洛伊德关于儿童心理成长的理论我们的男女主人公不完整的带有缺陷的童年,的确影响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因为,在远去的家庭中,他们从未获得过温暖和关爱,以致他们都不知道怎样温暖和爱迪克善良,不走运,缺乏能力,“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半途而废”(110),并且迪克有时也会异想天开,举一个养蜂的例子:“他完全忘记了其他一切事情,沉醉在一个美丽的梦想中,梦见产量丰富的蜂房和一群群黑魆魆的善于产蜜的蜜蜂81)看来可怜的迪克也想着摆脱贫困的生活,过上富足的日子虽然他于玛丽来说,没有一点不美好,但就是不能唤起玛丽心中的热情迪克颓丧,觉得玛丽不把自己当男人看,玛丽也埋怨迪克让她过这样的日子在农场经营上,迪克有时候请玛丽给一点建议,可是当玛丽真向他提出什么建议的时候,迪克又固执地为自己辩护起来他们两个人没有畅快的交流,更别说情感交流,当然也没有亲密的夫妻生活,只是就这样将就地过着玛丽在婚姻生活中,既没有朋友和她交流生活经验,也没有爱人细心地疼爱呵护,于是玛丽渐渐地进入一种麻木的状态,不生不死,毫无希望。

      在托尼发现她和摩西后,她说了这样的话:“我到这儿来已经很久了我自己也记不清有多久了……我本当早就走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结果没有走成我也不知道当初干嘛要来这儿但现在的情形可两样了,完全两样了184)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自小就没有在家庭中得到过温暖,充斥于童年耳朵中的不是喝醉酒的父亲的嘟囔声,就是无休无止的母亲的怨恨声,她不知道怎样去经营自己的生活,怎样去和他人成为真正的朋友,她有的只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客套话和永远不想提及的童年往事她本人并不坏,喜欢成为人们倾诉苦闷的对象,但是没有人去试图了解这个孤僻的女孩,去打开锁在这个女孩心灵上空的枷锁,以致她背负着自己的自尊和幻想闯入婚姻因为不懂得,所以她习惯了不懂得的状态夫妻之间没有彼此的情感沟通,也没有相依相偎的亲密感受在死气沉沉的婚姻生活中,玛丽感受不到快乐和意义,于是当年轻力壮的摩西走进玛丽的生活时,玛丽又变回了童年的女孩,她喜欢上这种安抚四、自我意识的捆绑关于自我意识,当人们在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表或方式的时候便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往往与害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