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pdf
30页一)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 [j 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 1)牛陇[lǒ ng]上,窃(2)入学舍, 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zh é ](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 à](4)之已 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h é ](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 6)出坐佛膝上,执策( 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 9) ,冕小儿,恬 [ti án](10)若不知 ( 《宋学士文集》)【阅读训练】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私下的意思)②辄.默记(总是(常常)、就)③儿痴.如此(入迷)④恬.若不见(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2.翻译下列句子①听已,辄默记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4. 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二)张无垢 [ɡ ò u]勤学张无垢 [ɡòu]谪[zh é ](1)横浦,寓( 2)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 昧爽(3)辄[zh é ]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4)十四年洎 [j ì](5)北归, 窗下石上,双趺 [f ū] 之迹隐然( 6) ,至今犹存 《鹤林玉露》)【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③就明.而读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下列句子①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②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A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如是.者十四年B、其.如土石何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三)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 1)写《千字文》,日( 2)以十本为率 [lǜ ](3) ,书( 4)遂( 5) 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 ,或(9)答人简札 [zh á ](10) ,少(11) 不当意,必再三易( 12)之不厌( 13) ,故( 14)愈老而愈益( 15)精妙 ( 《书 林纪事》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翻译下列句子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②故愈老而愈益精妙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四)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 [ ōu] (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4) 秦青弗止( 5) ,饯行于郊衢 [q ú ](6) ,抚节( 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 [a](8) 行云薛谭乃谢而( 9)求反( 10) ,终身不敢言归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 1)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2)以天下为己任发愤 苦读,或夜昏怠 [d à i](3) ,辄[zh é ]以水沃面( 4) ;食不给 [jǐ ],啖[d à n](5)粥而 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 á n]受贬(6) ,由参知政事 谪[zh é ]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 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7)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点 ①啖.粥而读 ()②辄.以水沃面。
③食不给. ()④乃至被谗.受贬 ()2. “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④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4.“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范仲淹所作的什么文章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这句话在本文中起了什么的作用六)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 1)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2) ,众兄弟既( 3)成诵, 游息(4)矣;独下帷[wé i] 绝编,迨[d à i](5)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 6) , 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7)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 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8) ” (摘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翻译下列句子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七)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 í](1)画地,教以书( 2)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3) ,而家无书读, 就闾[lǘ ]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4) 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 人 (摘自《欧阳公事迹》 ) 【阅读训练】 1. 文中“教以书字”的 “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 “书”相同?()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 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②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③惟读书是务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八)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 “何不炳烛(1) 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 (2)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 ;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4 ) 昧行 (5) 乎?” 平公曰: “善哉! ” (刘向《世说新语》)【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暮()戏()闻() 善()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九)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 1) ,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 2)者欲谏 不敢,则怀丸操弹( 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 吴王曰: “子( 5) 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 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 (6) ,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7) ,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 9) ,而不顾其 后之有患也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 ?正谏》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伐 ()旦()子() 延()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 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 ()句: () (2) 如是.者三旦字: ()句: () 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1)[ ]欲取蝉,而 [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 ]欲啄螳螂,而 [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4、填空《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5、翻译下列句子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十)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 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di é xi è]⑨而听 (选自汉·牟 容《理惑论》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 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 ? xia) :小步走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 ()②如故:()③鸣: () ④奋: ()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3.写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小升初 】 (十一)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 虞[y ú ]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 ]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 鹄[h ú ]拂王旃 [zh ān] 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 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 ‘臣 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 所能必④矣’ ”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 n) :红 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王引.弓欲射 (拉开) ?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欲闻射道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小升初 】 (十二)次非杀蛟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 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rǎ ng]臂祛衣⑧,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x ī] 爱焉⑨! ” 于是赴江刺蛟, 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 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 jī ng) :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 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 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 ⑧攘(rǎ ng)臂祛( 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 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 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 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 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 “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 来的吗?”摇船人回答: “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 说: “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10·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 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 跟恶蛟拼死搏斗, 杀了恶蛟然后 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训练】 1.解释:①于: ( 在 )②反: (同“返” ,回,归 )③全: ( 保全 )④复: ( 又 )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什么?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小升初 】 (十三)高阳应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 “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 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 —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 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