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冶金部耐热混凝土标准.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44222929
  • 上传时间:2023-07-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5.12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耐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检验规程1总则针对冶金建筑工程的需要,编制该规程本规程中的耐热混凝土 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 耐热粗细骨料、耐热掺和料、水以及根据需要选用合适混凝土外加剂 搅拌均匀后采用振动成型的混凝土,它能够长时间承受 200〜1300c温度作用,并在高温下保持需要的物理力学性能该混凝土不能使用 于酸、碱侵蚀的部位2原材料要求根据耐热温度高低,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选用原材料的品种2.1 水泥2.1.1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应相应符合国标 GB175-1999 GB1344-1999 GB201-2000的要求对 于高炉基础耐热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应压蒸安定性合格2.1.2 对耐热温度高于700c的混凝土,水泥中不能掺石灰岩类混合 材低于700c时,掺量亦不能超过5%2.1.3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1200C ,矿渣 水泥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700c ,且磨细水淬矿渣含量不大于 50%铝 酸盐水泥最高使用温度为1400 C o2.1.4 每立方米耐热硅中的水泥用量不应超过 450kg。

      2.2 掺和料2.2.1 使用温度大于350c的耐热硅,应掺加耐热掺和料2.2.2 常用的耐热掺和料有粘土熟料、铝矶土熟料、粘土砖粉、粉煤灰(不低于II级)等其技术要求见表 1:表1耐热硅用掺和料技术要求序号种类混合材细度0. 08mmW余(%化学成分(为Al 2QCaOFeQSO烧失量1粘 土 质粘土 熟料<30>30<5.5<0.3粘土 砖<30>302高 铝 质局铝 砖<30>65矶土 熟料<30>483粉 煤 灰<15>20<4<84高炉 矿渣<4.5注:掺和料含水率不得大于1.5%.2.3 粗细骨料2.3.1 耐热硅不宜采用石英质骨料如砂岩、石英等应选用粘土熟 料、铝矶土熟料、耐火石专碎料、粘土石专碎料、高炉重矿渣碎石、安山 岩、玄武岩、辉绿岩等且高炉重矿渣碎石、安山岩、玄武岩、辉绿 岩仅限于温度变化不剧烈的部位2.3.2 骨料的燃烧温度不低于1350〜1450c2.3.3 对于已用过的粘土砖,应除去表面熔渣和杂质,且强度应大于10MPa高炉重矿渣应具有良好的安定性,不允许有大于 25mm勺玻璃质颗粒2.3.4 一般粗骨料粒径不得大于20mm在钢筋不密的厚大结构中不应 大于40mm2.3.5 骨料中严禁混有有害杂质,特别是石灰岩类碎块等。

      2.3.6 对于温度低于350C ,可使用河砂低于700C,温度变化不剧 烈时,优先选用高炉重矿渣骨料2.3.7 高炉重矿渣碎石、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粗细骨料的级配应符合 GB/T14684-2001《建筑用砂》、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要求》高炉重矿渣碎石还应符合YBJ205-84《混凝土用高炉矿渣碎石技术标准》的要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31.5mm最佳不超 过25mm粘土质及高铝质骨料的颗粒粒级,级配及化学成分要求见下 表:表2耐热硅骨料的技术性质序 号骨料种 类骨料颗粒级配(按累计筛余计衿化学成分粗骨料颗粒(mmi细骨料颗粒(mmiAl 2O3CaOFe2O3SO26.59.504.754.751.180.601粘 土 质粘土熟 料0〜530〜6090〜1005〜1020〜5590〜100>305.50.3粘土砖>302高 铝 质高铝砖>65矶土熟 料>48第1页共12页3.3掺和料用量符合JGJ63-89《普通硅拌合用水标准》2.5外加剂2.5.1 符合GB8076-1997《普通硅用外加剂》2.5.2 应通过试配符合耐热硅的各种指标要求3耐热硅配合比设计和试配耐热硅的配合比不但要满足耐热性能的要求,同时必须满足强度 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在设计耐热硅配合比时,应根据极限使用温度 和使用条件,选定合适的原材料,然后在参考经验配合比的前提下通 过调整胶结材的用量、水灰比、骨料级配、掺和料及外加剂,并经过 试验,从而优选出保证硅耐久性的经济、可靠配合比3.1 胶结材的用量一般情况下,骨料的耐热性能比胶结料好,当胶结料的用量超过 一定范围时,随着胶结料用量的增加耐热性能将降低,因此在满足施 工和易性和常温强度的要求下,尽可能减少胶结料的用量水泥用量 一般可控制在硅总重量10〜20%£围内对荷重软化点和耐热度要求 较高,而常温强度要求不高的水泥耐热硅,水泥用量可控制在10〜15% 以内3.2 水灰比水灰比的增减对强度和残余变形的影响较显著在施工条件允许 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一般坍落度应小于20mm 对于坍落度要求较大的耐热混凝土,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掺和料可以改善硅的耐高温性能,提高施工和易性,同时还可以 减少水泥用量因此,对常温要求强度不高的耐热硅,掺和料用量可 多些一般为水泥用量的30〜100%3.4 骨料级配及砂率骨料级配应满足2.3.7的要求,细骨料占骨料总量的 40〜60% 3.5以经验配合比为初始配合比,进行试配,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

      3.6 经验配合比见表3表3耐热硅经验配合比项次种类极限温度 (C)耐热硅材料组成及用量配合比 (kg/m3)强度等级适用范围胶凝材料掺合材料粗细骨料1普通水泥 耐热碎700普通水泥(300 〜 400)水渣、粉(150 〜 300)高炉重矿 渣、红砖、 安山岩、 幺武石 (1300〜 1800)C15温度变化 不剧烈、 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900普通水泥(300 〜 400)耐热度不 叱1670 C 的粘土熟料、粘土砖(150〜300)耐热度小 叱1610 c 的粘土熟料、粘土 科(1400〜1600)C15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1200普通水泥(300 〜 400)耐热度小 叱1670 C 的 粘土熟 料、粘土 砖、矶土熟料(150 〜 300)耐热度小 叱1670 C 的粘土熟料、粘土穆、矶土熟料(1400〜 1600)C20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第#页共12页2矿渣水泥 耐热碎700矿渣水泥(300 〜 400)耐热度小 叱1670 C 的 粘土熟 料、粘土 科高炉矿 渣、红砖、 安山岩、幺武石 (1400〜 1900)C15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900矿渣水泥(350 〜 450)水渣、粘 土熟料、 粘土砖(0〜200)1 D耐热度小 叱1670 C 的 粘土熟■; 料、粘土砖」C15温度变化 不剧烈、 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3铝酸盐水 泥耐热碎1300高铝水泥(300 〜 400)耐热度不叱1730 C 的粘土熟料、矶土熟料150(〜300)耐热度小 叱1730 c 粘 土询矶 土熟料、高铝砖 (1400〜1700)C20宜用于厚 度小于400mm吉 构、无酸 碱侵蚀的工程3.7 耐热硅试配3.7.1 原材料称量及成型应符合 GB/T50081-2002《普通硅力学性能试 验方法标准》的要求。

      3.7.2 拌制水泥耐热硅时,水泥和掺和料必须预先拌合均匀,约拌2min3.7.3 耐热硅的养护应遵守以下规定:成型完后应在 15〜25c的潮湿 环境中养护,其中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耐热硅养护不少于 7d,矿 渣水泥耐热硅不少于14d;铝酸盐水泥耐热硅不少于 3d4耐热硅的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用于检验耐热硅质量的试件,应在硅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 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50m的同配合 比的硅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硅不足io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一次连续浇筑超过500m时,同一配合比的硅每100m取样不得少于i次;4>取样组数见表4表4耐热硅的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极限使用温度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每检验批取样组数W 700 c1 .耐热硅强度等级2 .烧后的强度1. A硅设计强度等级2. A 45麒干抗压强度3900 c1 .硅强度等级2 .残余抗压强度1. n硅设计强度等级2. A 30侬烘干抗压强度,不可出现裂纹31200〜1300 c1 .硅强度等级2 .残余抗压强度3 .烧后线变化4 .荷载软化温度(变形4%1. A硅设计强度等级2. A 30哪干抗压强度,不可出现裂纹3. 烧后线变化1200 c 时 <0.7%1300 c 时 <0.9%4. A极限使用温度4注:试件尺寸见耐热硅性能检验相关要求。

      5耐热硅性能检验5.1 烘干耐压强度检验5.1.1 目的及适用范围检验耐热硅在标准养护nd后的烘干耐压强度作为耐热硅强度等级普通水泥、矿渣水泥、铝酸盐水泥分别养护 7d、14d、3d)适用于测定耐热硅的烘干耐压强度5.1.2 检验设备5.1.2.1 材料试验机 符合JGJ70-90中关于试验机的要求5.1.2.2 电热干燥箱(300C±1C)O5.1.2.3 钢板尺,最小刻度0.05cm5.1.2.4 试模 70.7 X 70.7 x 70.7mm符合 JGJ70-90 第 7.0.2 条要求5.1.3 试样制备在与生产工艺相同条件下,直接成型棱长为 70.7 土0.5mm的立方体试样3件当骨料最大粒径大于25mm寸,直接成型棱长为100± 1mm勺立方体试样5.1.4 检验步骤5.1.4.1 养护龄期到达后及时在110±5C条件下烘干8h以上,(烘干 升温速度为20〜30C/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检验5.1.4.2 用钢板尺分别测量并记录立方体试样上、下受压面的长度,准确至0.1mm5.1.4.3 将试样受压面对准试验机上、下压板中心,以 0.5〜1MPa/s 的加压速度均匀地施压于试样,至试样破坏,并记录最大压力值。

      5.1.5 结果计算将测量数据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各个试样的烘干耐压强度,以三 个试样的平均值为代表值,并精确至 0.1 MPaA尸ax a2A2=biX b2A= (A+A) /2S='A式中,A、A2一试样上、下受压面的面积(mrha 1、a2一试样上受压面的两维长度(mmb 1、b2一试样下受压面的两维长度(mrmA 一试样受压面积(mm ri , -iP 一试样破坏时荷载(NDs 一试样烘干耐压强度 (MPa5.2 烧后抗压强度、残余抗压强度检验5.2.1 目的及适用范围检验耐热硅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温加热后的耐压强度检验耐热硅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