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逻辑学导论2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0852316
  • 上传时间:2022-03-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6.67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逻辑学导论2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2)》第二章习题解答一、请将下述命题符号化,如果是复合命题,请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联结词,指出是何种复合命题:1.阳光和红霞是好朋友解】:p这是一个简单命题,应作为一个整体看待2.贝多芬和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解】:设p表示“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q表示“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3.说西红柿是蔬菜是假的解】:设p表示“西红柿是蔬菜”,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这是一个负命题4.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否则,冠军就是国安队解】:设p表示“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q表示“国安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 q这是一个选言命题5.尽管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但仍然有不少人很自私解】:设p表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q表示“有不少人很自私”,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6.如果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那我们就会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解】:设p表示“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q表示“我们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7.即使我们提高税收,财政赤字仍不会减少,除非我们削减政府开支。

      解】:设p表示“我们提高税收”,q表示“财政赤字会减少”,r表示“我们削减政府开支”,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r→?(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8.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解】:设p表示“钱不是万能的”,q表示“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9.如果你是草,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啃食你,不管你是它的亲人还是朋友;如果你是参天大树,羊会仰望你,赞美你,无论你是残疾还是孩子解】:设p1表示“你是草”,q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r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啃食你”,s1表示“你是它的亲人”,t1表示“你是它的朋友”,则上述命题的前半部分可表示为:p1→?(s1∨t1→?q1∨?r1)设p2表示“你是参天大树”,q2表示“羊会仰望你”,r2表示“羊会赞美你”,s2表示“你是残疾”,t2表示“你是孩子”,则上述命题的后半部分可表示为:p2→?(s2∨t2→?q2∨?r2)整个命题可表示为:(p1→?(s1∨t1→?q1∨?r1))∧(p2→?(s2∨t2→?q2∨?r2))这是一个联言命题10.某液体是酸类,当且仅当,它让石蕊试纸变红解】:设p表示“某液体是酸类”,q表示“该液体让石蕊试纸变红”,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q?p。

      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11.既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我就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解】:设p表示“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q表示“我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12.恐龙无法被克隆,除非科学家能够获悉恐龙的完整基因解】:设p表示“科学家能够获悉恐龙的完整基因”,q表示“恐龙能被克隆”,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13.如果你没有失约,老板仍然不高兴,那么或者是因为你没有做成那笔买卖,或者是因为我的错解】:设p表示“你没有失约”,q表示“老板不高兴”,r表示“因为你没有做成那笔买卖”,s表示“因为我的错”,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r∨s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14.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是有效的,并且它们有真的前提解】:设p表示“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是有效的”,q表示“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有真的前提”,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15.如果我们提高税收并且削减政府开支,那么,除非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财政赤字将会减少解】:设p表示“我们提高税收”,q表示“我们削减政府开支”,r表示“发生大的自然灾害”,s表示“财政赤字将会减少”,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r→s)。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16.雨、雪、风、霜都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解】:设p表示“雨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q表示“雪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r表示“风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s表示“霜不会阻止那位邮递员按时投送邮件”,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r∧s这是一个联言命题17.甲、乙、丙、丁至少有一人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解】:设p表示“甲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q表示“乙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r表示“丙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s表示“丁将来会成为杰出人士”,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 ∨q∨r∨s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18.聪明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愚蠢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解】:设p表示“聪明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q表示“愚蠢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二、用真值表方法去验证下述公式是不是重言式:1.?(A∧?A)【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最后一列真值均为1,故原公式为重言式2.(A→?A)→?A【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3.?A→(A→(B→C))【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4.(A→(B→C))→((A→B)→(?C→?A∨D))【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5.A?A∨(A→C)【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最后一列第三、四行真值均为0,故原公式不是重言式。

      6.(A?B)→((C?D)→((A?C)→(B?D))) 【解】:列真值表进行真值运算如下:三、用归谬赋值法判定下述公式是否重言式:1.(?A→A)→A【解】变元A2.(A→B)→((A∨C)→(B∨C))【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3.(A→B)→((C→D)→(A∧C→B∧D)) 【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变元D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4.(A→(A→C))→(A→C)【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变元C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5.(A∧(B∨C))→((A∧B)∨(A∧C))变元C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6.((A∨B)∧(A∨C))→(A∨(B∧C))【解】:用归谬赋值法判定如下:变元C的取值出现矛盾,故原公式为重言式四.用树形图方法判定下述公式是否重言式:1.A∧?A→(A∧B)∨C【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由于该树形图只有一个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2.((A →B)→A)→A【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3.(A →B)→(A ∧C →B)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 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4.(A →B)→((A ∧C)?(B ∨C))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A ∧?A )→(A ∧B )∨C )︱A ∧?A ?((A ∧B )∨C ))︱A ?A ※√该树形图有不能关闭的枝,故原公式不是重言式 5.(A ∧B →C)?(A →(B →C))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6.(A ?(B ∧C))→(A ?B)∨(A ?C) 【解】:依画图规则构造树形图如下:?((B →C ))) A ∧B ?(A →(︱A ?(B →C ) ︱B A ∧B →C ) B →C ) ︱A ∧B ?C ︱ A BC ※?A ※B →?B ※※ ※※√√ √√ ?((A →B )→((A ∧C )?(B ∨C )))︱A →B ?((A ∧C )?A ∧?(B ︱ A C ︱ ?B ?C ※?BCBC ※?A?A ?AB BB该树形图已经终结,并且各个枝都是闭枝,故原公式为重言式 五.在PN 中证明,下述公式是PN 定理: 1.A ∨?A 【证明】:(1) 〇?( A ∨?A) 假设 (2) | 〇A假设(3) | |A ∨?A (2)∨+(4) | |?( A ∨?A) (1)∈(假设引用) (5) | ?A (2)(3)(4)?+ (6) | A ∨?A (5)∨+(7) | ?( A ∨?A) (1)∈(假设引用) (8)A ∨?A(1)(6)(7)?-2.??A ?A 【证明】:(1) 〇A假设(2) | 〇?A假设(3) | | A (1)∈(假设引用) (4) | | A ∧?A(2)(3)∧+ (5) | ??A (2)(4)?+ (6) A →??A (1)(5)→+ (7) 〇??A 假设 (8) | 〇?A假设(9) | | ??A (7)∈(假设引用) (10)| | ?A ∧??A (8)(9)∧+ (11)| A(8)(10)?-?((A ?(B ∧C))→(A ?B)∨(A ?C))︱A ?(B ∧C) ?((A ?B)∨(A ?C)) ︱?(A ??(A ??A ?(B ∧C) ?C?BB ∧C ︱ B CA ?B ※ ?A B ※ A ?B ※?A B A ?B ※ ?A B※ A ?C ※ ?A C ※√√ √ √(12)??A→A (7)(11)→+(13)??A?A (6)(12)?+ 3.?(A∧?A)【证明】:(1)〇A∧?A 假设(2) | A (1)∧-(3) | ?A (1)∧-(4)?(A∧?A)(1)(2)(3)?+ 4.(A→B)→(?B→?A)【证明】:(1)〇A→B 假设(2) | 〇?B 假设(3) | | 〇A 假设(4) | | | B (1)(3)→-(5) | | | ?B (2)∈(假设引用)(6) | | | B∧?B (4)(5)∧+(7) | | ?A (3)(6)?+(8) | ?B→?A (2)(7)→+(9)(A→B)→(?B→?A)(1)(7)→+ 5.(A→(B→C))→(?C→(B→?A))【证明】:(1)〇A→(B→C) 假设(2) | 〇?C 假设(3) | | 〇 B 假设(4) | | | 〇A 假设(5) | | | | B→C (1)(4)→-(6) | | | | B (3)∈(假设引用)(7) | | | | C (5)(6)→-(8) | | | | ?C (2)∈(假设引用)(9) | | | | C∧?C (7)(8)∧+(10)| | | ?A (4)(9)?+(11)| | B→?A (3)(10)→+(12)| ?C→(B→?A) (2)(11)→+(13)(A→(B→C))→(?C→(B→?A))(1)(12)→+ 6.(A→B)→((B→C)→(A→C))【证明】:(1)〇A→B 假设(2) | 〇B→C 假设(3) | | 〇A 假设(4) | | | B (1)(3)→-(5) | | | C (2)(4)→-(6) | | A→C (3)(5)→+(7) |(B→C)→(A→C)(2)(6)→+(8)(A→B)→((B→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