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鸡兔同笼》问题说课稿.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1549814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六年级《鸡兔同笼》问题说课稿双茨科高小 邱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一、教材、学情分析首先我进行一下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情感分析:我班共 53 人,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与重点难点。

      二、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以鸡兔同笼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难点 :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三.教法和教学手段分析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根据优中差生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四、学法指导由实例引入,在借助学习例 1 同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使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并专门为学困生创设他们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每小组一份按顺序填写的表格图六、教学流程:本课我共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课堂小结、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每个环节一)情境导入首先用课件出示第 112 页的情境图,我引导:“看,图上的个个学生紧锁眉头,还有一个学生急得头上都流汗了,他们正在为一个什么问题冥思苦想呢?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情境图旁边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题的意思,再课件出示这道题的今意: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目的是确保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保持对该问题的好奇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这样就揭示了课题并(板书课题)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二)探索新知探索新知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为了体现化繁为简的思想,我提出:“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我们把题中的 35 个头和 94 只脚改成 8 个头和 26 只脚。

      这样就变成了例 1课件出示例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 8 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题意: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这道题,思考一下:从上面数,有 8 个头是什么意思?(指谁的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这里还隐藏了什么条件?(目的是引导学生说出鸡两只脚,兔四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想看看 (我随着学生的猜想板书)接下来介绍列表法:刚才我们是随意猜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有顺序的猜我课件出示 113 页的表格,并指出: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发了一张同样的表格,我让学生先进行分工,再共同完成表格,并指名学生汇报我总结:这其实就是按顺序列表的方法这样我们也就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学生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学生的发现我预设了 4 种情况:1、鸡在减少,兔在增加,脚也在增加2、每减少一只鸡,增加一只兔,脚的总只数增加两只3、每减少一只兔,增加一只鸡,脚的总只数减少两只4、鸡和兔的总只数没有变为了引出算的方法,我作了如下导语:如果头数太多,还用猜的方法和列表的方法是不是太麻烦了,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用算的方法呢?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学生在讨论期间,我在组间巡视并加以适当引导。

      如果有的学生茫然无绪,我启发学生:“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这样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也加入了孩子们探讨的过程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点拨 )先让用算术方法计算的学生汇报我要求学生清楚的表达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先让小组长说,再让中等生说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预设到会有几个学困生还是弄不明白所以我采用画图的方法特定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我边作图边讲解)我先画出 8 个小圆圈就代表 8 只小动物,假设全是鸡,每只鸡有两只脚,这样就先画 16 只脚,指一名学困生列出算式:8×2=16(只)而题目中说共有 26 只脚,还少多少只脚,再指一名学困生列出算式:26-16=10(只)这说明有一些兔子被算成了鸡,而每只兔子算成了鸡就少了两只脚,列出算式:4-2=2(只) ,10 里面有几个 2,列式:10÷2=5,于是我们就给其中的五只鸡都添上两只脚变成兔,这样就有 26 只脚了5 只鸡变成了 5 只兔,这里的 5 就是兔的只数这里我预设到学生解答时很有可能把鸡和兔的只数答反了,所以我着重强调这里的 5 是兔的只数假设 8 只小动物都是兔,怎么办呢?(我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我的设计意图是对于学困生需要老师适时地站出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索,通过一些有效的数学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掌握方法,体验成功。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感觉不出自己是学困生,因为课堂上也有他们的精彩表现,只是和优等生的难度不同,他们只是老师心目中的学困生,而不是学生眼中的学困生 )我指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假设的,一种假设的全是鸡,一种假设的全是兔像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称它“假设法” 接下来我让用方程做的同学说出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再让学生(三)说算理设计意图是因为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基础,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个方法数量关系明确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三)小结 用多种方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我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策略作出选择,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感受到方程法的一般性 ) (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四)学以致用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目的是一方面 《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解题方法 )2.出示公园划船的图片和题: “做一做”中的第 2 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式解答并汇报思考过程设计意图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假设法和方程法有了初步体验,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独立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作业v 必做题练习二十六:1、2、3、5 题v 选做题 v 课外阅读:阅读课本 114 页内容,了解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古代趣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六、板书设计分析:除课题外,其他板书都是随学生的汇报而写的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回答和尝试竟能成为老师板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勇于发言的信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