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砖混结构设计.pdf
7页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本文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砖混结构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尝试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可供设计人员在交审前自审,和审核人参考,减少差错 1. 结构设计说明结构设计说明结构设计说明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包括包括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采用对角线的形式标出布置范围,并在对角线上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在房间端部画出一块板表示铺设方向;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可以分层编号,以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在靠窗处设置现浇板带,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预制板与构造柱相碰时,应做现浇板带如使用PMCAD布预制板,应采用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如采用180厚预制板时,注意180厚板下圈梁高度减小60对于砖混住宅一般屋面采用荷载等级为2的预制板,其余各层可选用荷载等级为1的预制板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尺寸:1、双向板:短边≥3600时,板厚为100;短边≥4200时,板厚为120;短边≥5400,板厚为150;2、单向板:按上述标准,用受力向(长边)尺寸控制;3、考虑到桡度对使用的影响及施工的方便尽量避免使用80厚的板,除非不重要且跨度很小的板 板钢筋在施工时为了固定钢筋,有时需要点焊,造成点焊部位钢筋截面积减少,所以尽量用直径≥φ10的钢筋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200, 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绘制现浇板施工图时,常采用两个方向的底部筋(正筋)标示出板块范围,需要编号时在板块对角线方向画一斜线,编号写在斜线上部,编号为大写英文字母外套圆圈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应适当加大板厚,上部筋可不断或50%连通,温度应力较大处另加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宜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建议对板配筋全楼统一编号,凡钢筋直径、间距相同者编为一个号,编号为数字外套圆圈,标注在钢筋上部,板上部筋应尽量伸至墙或梁外边,只标出净锚出长度,标注在钢筋下部,且可以只标数字不标尺寸线,为表示清楚在说明中绘制表格对板钢筋编号统一说明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应≥120,不宜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0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加大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下弯通过。
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蓬、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内填沥青麻丝尽量采用现浇板,不应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外走廊宜采用现浇板,注意局部建筑标高的降低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部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部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 圈梁布置可在结构平面图中以涂红的墙体来表示,也可单独以小比例画出圈梁布置图,注意表示出圈梁的标高,如果某段圈梁标高改变应当在说明中单独说明圈梁一定要整浇、闭合、拉通,如有内走廊,应每隔一个开间设一道连系圈梁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如不能做到,可设一构造柱整浇连接地基圈梁顶标高可取为-0.060M处,既比室内地平低60,这样做可以省去外墙防潮层坡屋顶应设双层圈梁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 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否则伸至室外地面以下300~500较大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洞口宽度2.4米以上)构造柱与下层相同的,可不标构造柱编号,但应在图中说明构造柱的起始及结束标高值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一级钢筋为减少圈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面效果,360外墙圈梁的外侧宜有120砖墙设置构造柱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拉结设置圈梁不一定设构造柱。
斜交砖墙的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建筑四角包括阴角,考虑到应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增大截面和配筋当设备管线在垂直方向埋在墙内,且削弱墙体面积较大时,为施工方便和结构安全性考虑,宜设空心砼柱穿线,空心砼柱与墙体以马牙槎相连,可只配锚拉筋请参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4).过梁布置 结构平面图中在洞口处用粗点划线表示过梁位置,也可在说明中单独说明选用过梁的标准图集、过梁的荷载级别及其位置标高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够放预制过梁,如果不够,则应圈梁兼过梁或圈梁局部加高尽量采用过梁与圈梁整浇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对抗震有利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过梁配筋不得过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上墙体出现裂缝不能形成拱的作用当有大梁压在过梁上时,过梁一般用较大截面,兼梁垫用过梁支承长度改360,并应验算过梁下砌体的局部承压360墙可用一120矩形过梁加一120带挑沿过梁现浇过梁荷载取值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5).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 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
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预制,与挑板的预埋件焊接雨蓬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阳台的门联窗处窗台应使用轻体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装修时凿掉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向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蓬为无组织排水时,雨蓬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挑板内跨第一跨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梁与封口梁相交处,挑梁包头筋应从封口梁下排主筋下部穿过,并注意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 (6).楼梯布置 采用对角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号楼梯另详结施?”尽量用板式楼梯,以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楼梯可不必单独做基础,改做梁搁置在楼梯间两侧墙体上注意底层楼梯梯口梁下尽高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可改为板式楼梯核算楼梯平台窗是否和楼层结构构件打架,注意调整。
(7).板顶标高 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板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板厚及板顶标高不相同的板,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如果标不下可以引出标注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垫布置 当单梁跨度≤6000时一般不考虑设置梁垫需要时可在梁支座处将梁加宽至500来代替梁垫 (9).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10).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1).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画结构详图时应注意:1、要与轴线发生关系;2、标明必须的尺寸及标高; 3.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基础平面图及详图基础平面图及详图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基础选型时,应考虑工程造价因素,如:采用筏基时,可改用粉喷桩复合地基提高地耐力,再做墙下混凝土条基,即节省了工程造价,还可减少基础沉降量。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
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