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pdf
10页第 1 页 共 10 页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A卷 含答案姓名: _ 班级: _ 学号: _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和_两大部分2、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3、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和验证假设4、马斯洛认为, 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_和_5、散性思维的指标有:_、_和独特性6、有意后注意是在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的注意7、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 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8、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_而产生的 _9、气质的4 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_和_10、表象是从 _到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二、选择题(共20 小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
A.从众B.服从C.定势D.态度2、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具有两面性第 2 页 共 10 页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D.具有境遇性3、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4、一般能力的综合体是()A.社交能力B.智力C.操作能力D.创造能力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6、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7、能力是一种()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第 3 页 共 10 页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9、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10、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11、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1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13、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社会行为B.社会舆论C.社会潮流第 4 页 共 10 页D.社会传统14、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 _D.测验法15、看同样一个人, 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6、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1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1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9、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第 5 页 共 10 页C.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20、心理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倾听技术C.提问技术D.澄清技术三、名词解释(共8 小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有意后注意:2、自我意识:3、形象记忆:4、记忆:5、注意的分配:6、社会刻板效应:7、需要:8、错觉:四、判断题(共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
2、 ()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3、() “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说明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4、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5、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6、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7、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第 6 页 共 10 页8、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9、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10、 ()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五、简答题(共6 小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1、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2、启发式策略包括哪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3、梦的伪装方法主要有哪些?4、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5、注意的品质有哪些?6、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第 7 页 共 10 页六、论述题(共1 小题,每题 10分,共 10 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8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 2 分,共 20分)1、心理过程个性过程2、思维思维的知觉3、明确问题提出假设4、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6、有意注意意志努力7、1879 冯特8、需要主观体验9、黏液质抑郁质10、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 1 分,共 20分)1、D2、A3、B4、B5、C6、A 7、D8、B9、B 10、 D11、 A12、 D13、 A14、 D 15、 D16、 B17、 D18、 D19、 A20、 B三、名词解释(共8 小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一定目的,不需要意志的注意。
2、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3、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4、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 这就是忆的过程5、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第 9 页 共 10 页6、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7、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 1 分,共 10分)1、错2、错3、对4、对5、错6、对7、对8、错9、错10、错五、简答题(共6 小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1、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增强他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 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2、答:启发式策略包括如下一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1、搜索策略2、目的手段分析3、爬山法4、逆向推理法5、类似法6、其它的一些方法3、答:伪装的方法有四种:1、减缩:删减显性梦境的情节。
2、转移:转移显性梦境的情节第 10 页 共 10 页3、象征:潜性梦境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欲望以象征性的表征出现在显性梦境中4、再修正:个体在陈述显性梦境时,会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生理机制上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为: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5、答: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6、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 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反应系统)六、论述题(共1 小题,每题 10 分,共 10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