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3429848
  • 上传时间:2017-08-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 蓬溪县文井中学 杨晓林内容摘要 诗歌教学大致有“读” “析” “赏”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读,有音读,意读,情读三个层次第二层次,析,理解把握,感受形象,领悟意旨,赏析技巧第三层次,赏,玩味意象,神游意境关键词】形象;意旨;技巧;意象;意境教材选编的诗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呢?我以为,诗歌教学大致有如下几个层次一,读;二,析;三,赏第一层次,读,分为音读,意读,情读,美读这四种读达到‘腹有诗书’这个最基本的要求,要认识到‘学诗而不能背诵,几乎等于没读’这个道理第二层次,析,理解把握我喜欢以‘象’ ‘意’ ‘辞’三字为纲领来指导我的诗歌教学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要点:感受‘形象’ ,领悟‘意旨’ ,评析‘辞技’ 感受‘形象’:诗的载体—‘形象’ ,大致可分为:‘景象’ , ‘人象’ , ‘事象’ , ‘物象’ ‘景象’ ,写景诗中往往描绘景物以寄托情感,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人象” ,诗人往往塑造人物形象来寄情言志,如:雄姿英发的周郎,死不肯过江东的楚霸王事象” ,叙事诗中多概述历史事件为升华的依托,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物象” ,咏物诗往往先描绘物体特征而托物言志,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石灰当然这些形象不是绝对独立的,往往互相结合而以某一方面的形象为主,以其他为陪衬清楚准确地把握形象是理解诗歌的基础领悟“意旨” ,:诗的主旨主要包括“情” , “志” , “理” ,“趣”四个方面情“,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思乡怀人”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的,如柳永的《雨霖铃》 ;等志向,理想”——建功报国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 ,陆游的《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哀,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等道理,智慧”:借诗歌表达领悟的哲理,宋代的说理诗尤为突出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朱熹的《观书有感》 趣味,情趣”:借诗歌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特别感受和对生命情趣的领悟与别样的追求如陶潜的山水田园诗以抒发的隐逸之趣;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借古讽今的,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去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辛弃疾的《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

      一首诗的意旨往往不是单一的,它是多方面的结合而以一方面为主旨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是理解诗歌的核心赏析“技巧”:赏析诗的形式特色,主要指“字句” ,“修辞” , “技巧” , “风格”四个方面字句”:就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意,常常改变了诗词中一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才“词眼” ,还要进一步把握总体的语言特色,比如:清新,绚丽,明快简洁,明白通畅,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浑厚等辞格”: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取得的表达效果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 “借代” “夸张”“排比” “反复” “象征” “寄寓” “寄托”等运用这一些手法取得什么效果,也需要认真领会技巧”: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二,结构形式特征: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三,写作技巧:包括比兴,衬托,对比,渲染,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

      风格”:古代诗词中常见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婉约等这一层次是最重要的环节,因其比较实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所在第三层次,赏,玩味意象,神游意境这是诗歌欣赏中较高层次,也容易为不少师生所忽略意象,就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意蕴与情调的形象意象,鲜明生动突出简洁,饱含诗人的“情志理趣” ,意味无穷,永远赏玩无穷,如醇酒,历久弥香;好似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艳丽芬芳意象,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因而往往成为一首诗作的标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