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礼记导读.ppt

33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61738969
  • 上传时间:2018-12-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6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礼记》导读,今本《礼记》,也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礼记》中的“礼”,指的是《仪礼》(即《礼》或《士礼》);“记”是指对经文所作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两汉时期儒家关于各种礼仪的论著以及礼学文献汇编 《礼记》综合了儒家传统礼学的各个方面:既阐释了《仪礼》所载各种礼仪制度的意义,也点滴记述了夏商周三代所传之礼,其中还记载了孔子及弟子关于礼的问答、阐释 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礼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礼记》既可与《仪礼》、《周礼》相互补充,又可相互印证,是“三礼”中对后世产生影响较为重大的一部儒家关于礼学的代表著作 对于研究中国二千多年以来的礼仪制度、礼学思想、礼教学说、礼法道德乃至人们的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礼记》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列入经书时间关于《礼记》一书的作者,历来盛行的说法是此书乃西汉戴圣所辑 郑玄的《六艺论》云:“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记》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孔颖达《礼记正义》),戴圣,字次君西汉梁人,是戴德兄长之子,世称小戴,西汉宣帝时为博士,官至九江大守,曾以博士身份讲论《五经》于石渠阁,为当时著名儒臣。

      戴德,字延君,世称大戴,为信都太傅见《汉书·儒林传》) 《汉书·艺文志》并未收载大小戴传《记》,其书目收入的有: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记》百三十一篇《明堂阴阳》三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曲台后苍》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又载《乐记》二十三篇按《经典释文·序录》而确定《礼记》篇章作者的有: 《中庸》:是子思伋所作 《缁衣》:公孙尼子所制 《月令》:吕不韦所撰 《王制》:汉时博士所为 《礼记》被列入经书,则是在唐朝时期 孔颖达所定《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氏传正义》之五经正义,使经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统一二、《礼记》的篇章结构与分类 《礼记》四十九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王朝的典章制度以及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礼仪,当然也夹杂了汉代初期的礼仪制度,它广泛地阐述了儒家关于礼制的精神以及构建礼制的意义,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礼治的思想和主张 《礼记》的内容非常庞杂,有的篇章内容相对集中,阐述某一方面;有的篇章则杂乱无序,每节内容又相互独立,毫不相涉1)对某项礼节予以专述如《奔丧》、《投壶》,其体裁与《仪礼》相近,是对《仪礼》的补充。

       (2)直接解释、说明《仪礼》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它们分别解释、说明《仪礼》中的《士冠礼》、《士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燕礼》、《丧服》诸篇,跟《仪礼》关系最为密切 (3)杂记丧服丧事如《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4)记述专项礼制如《王制》、《礼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大传》、《祭法》、《祭统》、《深衣》等 (5)记述日常生活礼节和守则如《曲礼》、《内则》、《少仪》等 (6)记述孔子言论如《坊记》、《表记》、《缁衣》、《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哀公问》、《儒行》等 (7)结构比较完整的儒家论文如《礼运》、《学记》、《祭义》、《经解》、《大学》、《中庸》 (8)具有专门目的的篇章如用于授时颁政的《月令》,意在为王子示范的《文王世子》三、《礼记》的主要思想内容 (一)阐述儒家政治理想及以德礼治世政治主张 1.人类社会的“大同”与“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运》) “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运》),德礼对于治世的重要作用------ “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哀公问》)“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礼运》) 仁德与礼------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哀公问》)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 “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缁衣》) 在社会施政中,“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王制》),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檀弓下》),2.礼为纲纪 “礼者,履也”(《祭义》),“言而履之,礼也”(《仲尼燕居》) 儒家认为,“礼”乃人与禽兽区别的重要所在:“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曲礼上》) “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明堂位》)⑴礼因人情------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性、道、教是人生所必不可缺少的要素 性,是天与自然所赋予的,即是天性; 道,是人循性之所行,即行为准则--礼 教,是修养之道,即教养人之行为合乎道 冠礼成就成人之志 婚礼合二姓之好、亲爱之情 丧礼示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丧礼之赙赗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

      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檀弓上》),知生者吊,知死者伤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 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 (《曲礼上》) 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赙布之余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 (《檀弓上》)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⑵礼节人心----恪守节度 治世首要的是治理人心: 人心有“七情”,七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而已,治理人心即是治情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运》) 人们最基本的欲望和厌恶之情是饮食、男女之情以及死亡、贫苦,此情蕴藏在心中,难以测度,唯有以礼为准则来衡量 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 襄公朝于荆,康王卒荆人曰:「必请袭」鲁人曰:「非礼也」荆人强之巫先拂柩荆人悔之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首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陈干昔寝疾,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已曰:「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

      」陈干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 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 卫人以龟为有知也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

      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⑶礼立修养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品行的修养---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少仪》,日常生活中言行的修养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 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民之所由生,礼为大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哀公问》) “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运》) “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