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ppt
36页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执教者:付平顺,专题概要导读,,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时政热点探究,,,,,,,(二)中国近现代科技,,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三、三次科技革命,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牛顿力学,电磁学,相对论,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三次科技革命,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牛顿力学,电磁学,相对论,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电灯泡、汽车、飞机、、电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生物工程,纺织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工业,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比重不断上升,科学和技术结合更为紧密;科技革命由首先从一国开始发展到在几国同时开始,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重工业使用机器和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环节相互促进,层层展开,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发明的意义: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便捷的交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途径;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愈演愈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人民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上半期),(1) 前提和条件: ①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②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在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方面为工业革命的进行准备了条件),(2)开始: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方式开始3)进程: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②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生产,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使用蒸汽机和机器生产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4)完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此后法国、美国等也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5)意义和影响 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意义:①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极大促进了近代大工厂生产的发展②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
③工业革命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使人类社会开始受到环境污染的困扰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一20世纪初期),(1)背景:①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②电磁学等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2)主要内容:①电力、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②内燃机作为新机器的发明和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有线电报、有线和无线电报等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3)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和标志): 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有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2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精神:意志坚定,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和探索等)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电被广泛应用到家庭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方面,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电的发明和使用,促使其他工业部门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4)新机器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汽车之父”)等人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飞机的发明: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航空飞行器的先驱”)成功地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发明的意义:增强了人们的生产和运输的能力,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使人类联系加强,促进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不利影响:带来了环境污染;战争、车祸、空难等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安全),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2)主要内容: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入注目),(3)特点:①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4)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改变人民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③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各国发展高新科技政策: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日本:“科技立国”政策(或“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863计划”(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苏联和东欧国家:“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精要考点拓展,,1.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及其认识 (1)落后的原因:①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经济的残破状况不可能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②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处于内战时期③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④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⑤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50年代后期,中共“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60—70年代出现“文化大革命” (2)认识:①国家独立、政治局面稳定是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的必要前提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重要保证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863”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3.我国面对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形势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4.经济全球化出现以及发展的因素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2)工业(科技)革命的进行3)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4)国际组织的建立 5.新时期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举措和具体做法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6.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还会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文明,如“三废”排放、过度开发带来环境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等发展科学技术,要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行为,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7.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的辨证关系如何? 战争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和平8.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启示有哪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和平与环保意识;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4)青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来报效祖国9.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有哪些优秀品质? 坚持科学真理,勇于探索;刻苦勤奋,积极进取;注重实践,善于观察和思考;谦虚谨慎,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命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