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类能力训练(高考历史专项训练).doc
9页高考比较类问题的答题方式设问类型:1.相似点(或相似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重要有“比较……在……上的相似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方面的相似点(或相似点)”“比较……在……上的共同点” 等2.不同点(或相异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等3.异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重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 答题模板——比较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四个环节:1.明确比较对象一方面要根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2.明确比较方向要拟定需要比较的是两者的相似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似点又比较不同点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核心环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类的比较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从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考虑,可以从背景(因素、目的和条件)、通过(领导、主力、对象和方式等)、性质或实质、成果和影响着手;另一方面,从比较对象的类别属性考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最后,从比较对象的因果关系考虑,可以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内因和外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等方面进一步分析。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重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拟定4.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共同点(或相似点)的答案时,一方面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在具体论述时要加上“都”来表达回答的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也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的旨意 例题1 古今中外历史上,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东西方的科学家灿若星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河南南阳)城东的医圣祠,张仲景的墓碑上雕刻着“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的字样;最为寒酸冷落的,要数南阳城北的张衡墓,张衡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在当今国外的某些出名学府里均有她的塑像,可是张衡墓至今仍寂寞地躺在南阳石桥镇一方农田的角落里,要不是她曾经当过几天太史令和尚书一类的御用文官,恐怕连这堆埋骨的土丘,也未必能挨到今天吧?国内明清时期的科学巨匠宋应星,1637年刊登《天工开物》一书,可是又有谁见过毕生布衣的大科学家宋应星的墓冢呢?——节选自某电视纪录片的解词材料二 在《天工开物》刊行六年后)1643年在英格兰诞生了一位后来在英国乃至世界妇孺皆知的科学巨匠——艾萨克·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为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石…… 1727年,牛顿去世。
英国以隆重的国葬典礼将她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历来是王公贵族的坟场……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街头为她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与牛顿在死后的境遇有何不同?试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其因素 核心信息:材料一 张仲景 张衡 宋应星 墓冢寒酸冷落甚至找不到踪迹 ;材料二 牛顿 国葬 解题环节:第一步,审清设问要特别注意此题规定回答的“不同”是中外科学家之间境遇的不同第二步,提取材料中的核心信息并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第一小问,明确比较对象——中国古代科学家与英国近代科学家之间的对比;明确比较方向——死后的不同待遇;提取核心信息——“医圣祠”“寂寞地躺在南阳石桥镇一方农田的角落里”“谁见过……宋应星的墓冢”“隆重的国葬典礼”,根据这些信息不难概括出答案因素”可从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 第三步,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参照答案 不同:中国古代科学家死后不被政府和人民注重,墓葬的规模小、寒酸甚至没有踪迹;而英国则体现出了对科学家的尊重和爱戴因素:政治方面,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判人才的原则往往是官职、政绩,对科学家的成果及其社会作用并不注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JP3]步发明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方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模式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对科技成果的吸取不够充足,古代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缺少科技创新的动力,也就缺少对科学家的尊重;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科学家受到尊重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 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材料二 许多人觉得中国不合用民主政府,由于人民知识限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她只要能指定出一种目的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多种专门人才在因此,人民知识限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有关民主政治》(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有关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9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因素9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管子·任法》“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似的由于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由于但凡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可以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她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得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1)根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结识有何不同?(6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履行大体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长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
)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限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称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觉得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级别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履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长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肃,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工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取、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互相联系、有机作用的 w ——文松《有关赫德评价问题》(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结识。
9分)5、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清政府最后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成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涉及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拟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具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似点12分)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小朋友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履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
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限度大幅度提高到19,日本小朋友入学率达到81%,19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小朋友所有入学ﻩ材料二 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英.法.俄.德等国“备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欲得其造船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还进一步提出附设艺局(注:“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聘任西洋技师,派中国工匠.学员学习西洋语言文字.标法画法等……福州船政局前后共成船34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艘……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福州船政局》材料三 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19,清政府颁行新学制,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近年——《奏定学堂章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近代教育上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目的。
4分)(2)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导致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差别的重要因素7分)7、“比较”是拟定事物之间相似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措施,它为客观全面地结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ﻩ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目前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似,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主线性的差别的——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ﻩ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此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目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档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此外的、今人已经相称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论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种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