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沙江鱼类现状、保护.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4970515
  • 上传时间:2018-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金沙江珍稀鱼类生存现状及保护 宜宾县育才中学八年级十九班 任怡桦 指导教师 黄梅 刘光超 一、金沙江珍稀鱼类资源及现状 金沙江下游属江河鱼类和 高原鱼类分布的过渡带,同时也是金沙江中游、长江 上游鱼类 、雅砻江和赤水河等支流不同区系鱼类交错分布区,鱼类种类丰富, 共记载鱼类160种,其中特有鱼类56种,如圆口铜鱼、嵩明白鱼、短臀白鱼等, 保护区分布鱼类186种,特有鱼类66种,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鲟、达氏鲟、胭 脂鱼、大鲵等 白鲟 白鲟(学名:Psephuyrus gladius),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 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亚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 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当代因为其生 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白鲟为半溯河洄 游性鱼类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层,偶亦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 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 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白鲟是否象中华鲟那样需要 出海肥育生长,目前尚不清楚;但从现有的资料分析,还不能肯定它是一种进 行江海洄游的鱼类。

      白鲟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 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 达氏鲟 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 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 体长0.8—1.0米,体重5—10公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呈梭形头呈 楔形,背面粗糙吻较短,前端尖细口下位,横裂,唇具小乳突吻腹面具 须2对眼小(较中华鲟相对为大)鼻孔、鳃孔均大鳃盖膜与鳃峡相连 左右鳃孔分离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鳞间表皮粗糙外形与中华鲟 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33-54枚体背及 面青灰色腹面灰白色鳍青灰色,边缘白色 胭脂鱼 胭脂鱼(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 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 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 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 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如图同青蛙、蟾蜍等同属两栖动物 大鲵因为叫声奇 特,如婴儿般啼哭,故名娃娃鱼。

      发声是动物社群行为中重要的信息通讯方式 对大鲵的水下发声进行观察,发现大鲵的鸣叫在繁殖季节明显,主要集中在晚 上发出“吱吱吱”的声音此外,通过人工的养殖观察,大鲵在人为搬动、注3 射药物、发生疾病、水温过高以及大鲵不适应的环境胁迫情况下,大鲵都有鸣 叫行为,但这种鸣叫不明显大鲵是一种稀有的珍稀动物它不善于追捕,只 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 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 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甚至二、三年不吃也 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 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 物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同时也是中国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 多年以 来,由于蓄洪垦殖、环境污染、过度捕捞、航运、城市拓展等建设,长江鱼类 资源面临威胁在长江水系中,上游的鱼类种类尤其丰富,中国特有种比例明 显高于中游和下游 二、水电站及城市建设减少了特有鱼类的生存空间长江上游江段存在着许多特有种,也就是为我国所独有、长期适应 于长江上游水体生态条件的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在20世纪70年 代数量还很多,其中许多曾是四川江河的主要经济鱼类,在渔获物中占有较大 比例,而80年代后,很多种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逐渐失去渔业价值,种质资 源急剧减少1989年,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彻底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 其在长江上游几乎绝迹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专家称,三峡工程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 利影响,约占上游特有种数40%而由于栖息地面积缩小约1/4,其种群数量 势必相应减少4为有效地保护好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减轻因三峡工程建设对 鱼类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三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在长江上游泸 州至宜宾新市镇建立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泸州市人民政府和宜 宾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分别建立了长江泸州段泸州市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和 长江宜宾段宜宾地区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两 个保护区合并建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将该保护区升格为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据专家称:就在国家级保护区设立的当年,水电开发已经开始按计划 向上游的金沙江江段滚动,而规划中的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大坝,竟都位于保 护区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区 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而高161米的向家坝大坝恰恰 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高278米的溪洛渡大坝则距保护区核心区上 游边界不过两公里,两座水电站建成后几乎首尾相接,直接导致长江合江—雷 波段珍稀鱼类保护区的核心区成为库区,完全丧失流水生境,白鲟90%的产卵 场被淹没,达氏鲟50%的产卵场被淹没,圆口铜鱼因生境严重破碎化,完成生 活史困难 三、补救措施实施需要落实和加强在公开信息的基础上,环保组织就阿海和观音岩两座水坝的《环评 报告》简本及对公众疑问的答复中提出的保护措施咨询了有关专家多位专家 认为,鉴于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的密集开发状况,《环评报告简本》提到的就 地保护、增殖放流,以及捕捞过坝、人工繁殖等措施不够成熟,都难以有效保 护鱼类种群 1)比如增殖放流,多位专家同样认为在建库造成鱼类生存环境不复存在的 情况下,放流的意义已经失去,难以让物种延续下去如: “增殖放流鱼类适 宜的生境在金沙江中游河段是有的,主要是落实如何权衡干流与支流开发与保 护这一关键点只要真正做到支流规划、开发服从干流的规划、开发,增殖放 流鱼类的适宜生境是有保障的。

      以上结论并无相应的论证支撑,且目前并没 有具体的方案,把措施建立在一个还未进行的设想上,显然无助于解决当前面 临的严重威胁 2)人工繁殖技术5 多位专家提到还有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人、工驯养繁殖技术、 苗种、成鱼和亲鱼培育技术未成功或不成熟,这点也为金沙江水电建设的论证 文件所承认 3)就地保护 划立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具体措施实施有难度,金沙江水流较急,与陆 地自然保护区相比控制难度较大,保护效果预测有难度,建立水坝等建设使鱼 类繁殖场所近一步减少了 修建过鱼设施不能解决大坝上下鱼类基因交流的问题,因为它只能供鱼上 溯,不能诱鱼下行;同时许多产漂流性卵的鱼类,鱼卵和初孵仔鱼在漂流过程 中发育,通常要漂流400公里至500公里才能主动游泳,这些鱼在水库中是不 能进行繁殖的,不能繁殖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而对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 境并且多为摄食底栖生物的特有鱼类,因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 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 四、保护长江特有鱼类与经济建设两不误的措施和建议:为了避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陷入绝境,我们呼吁采取紧急措施, 综合平衡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既满足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能有效的保护珍稀特 有鱼类之情况下,我们设计以下保护鱼类资源措施和建议: 一)、开展细致的鱼类资源调查,避免盲目规划和决策。

      多位专家指出,根据阿海《环评报告简本》所述,阿海评价区所在的 中游河段共计有154种鱼类、特有鱼类有54种,而现场调查过程中,只采集到 16种鱼类;而观音岩《环评报告简本》据历史文献和调查认定金沙江中游江段 有160种鱼类,约90种适合在观音岩库区及其坝下邻近地区江段生活,而从 《环评报告简本》仅显示有鱼类40种这些调查与历史统计结果差异过大,环 境现状调查可能存在缺陷而基于这种有缺陷的环境现状调查和不清晰的描述 的基础上做出的环境评价结论可程度,以及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均存在问题 二)、加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繁殖的基础性研究,在相关技术不成熟由于对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其习性还了解有限, 其人工繁殖技术未成功或不成熟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建设单位 和科研单位应该投入足够的时间、经费和研究力量,实现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技 术的成熟我们希望能够加大力度投入资金研究金沙江珍稀鱼类的生态习性以6 及河流的自然生态状况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并能有比较成熟的人工驯养繁殖 技术、苗种、成鱼和亲鱼培育技术 三)、严格实施适度开发,为珍稀特有鱼类留下最后的生存空间鱼类专家指出,试图在天然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主要依赖 人工措施保存天然鱼类的种群结构和资源量,这不符合物种保护的基本原则。

      最好的物种保护原则就是栖息地保护,而依赖人工措施保存大批量的、失去栖 息地环境的鱼类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既无先例,也无综合、成熟的技术和管理 等方案,目前,以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范围都是不可行的在阿海水电站的论证过程中,参与环评的专家提出,为了协调水利开 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目前国际上水电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有选择、有限度 地开发流域水能资源,而不是将一个流域100%的可开发水能资源都进行梯级 开发;在两个电站之间保留一定面积的流水生境对减缓流域开发的不利影响具 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对梯级开发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予以高度关注 四)、人工建立鱼类自然繁殖场所,扩大鱼类生存和繁殖空间 人工的方法模拟并建立鱼类多个自然繁殖场所,为鱼类繁殖提供家园, 为鱼类的繁殖提供自然条件可沿河道人工开采出多个鱼类繁殖回水场所,扩 大鱼类的活动范围如图片1-1 图片1-1 五)、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采用媒体、普及宣传、发传单等方式,提高人们对珍稀生物及环境保 护的意识,提高珍稀鱼类的存活可能性 六)、水电站应建立鱼类回游通道,同时必须提高效率7 水电站修建时建立鱼类回游通道,同时应注如何能引导鱼类通过,运 用科学的设计方法,改进出效率更高的鱼类回游通道。

      可以运用投放饵料等方 式,提高鱼类通过效率 2011年10月15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