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语心理学论文范文-简述网络流行语在青年学生中盛行的心理动因word版下载.docx
4页流行语心理学论文范文:简述网络流行语在青年学生中盛行的心理动因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网络流行语在青年学生中盛行的心理动因的 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流行语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 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 要 网络流行语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因为它的 幽默诙谐、简洁创新得到青少年的青睐,青年学牛对网络流行语的推 崇也折射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青年学生 心理动因如今,网络流行语在青少年口常使用的词汇里越来越普遍,有 些甚至成为了口头禅或座右铭,究竟什么时候导致这种情况比重在不 断增大,让我们从青少年的心理出发,看看这些网络语言是怎样占据 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的一、标新立异的心理在中国,网络流行语的风靡是因为它的 语言独特性满足了主体网民的心理需求网络的主体网民大多数都是 青年学生,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冲撞和融合的过程 中,青年学生的思维已经与过去父辈的思维发生了冲撞,不喜欢追逐 父辈的脚步,他们变得更加有主见,有个性,企图用一种标新立异、 特立独行的方式以证明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望得 到社会的认可,更好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
于是,青年学生 在追求个性和自我认同感中不仅使用网络流行语,还积极主动的创造 新颖的、反叛的流行语,为了彰显自我个性,绝不“人云亦云”,而 是追求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例如: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个 字一一“冏”,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那么“八”就像 是一个人郁闷时候而下垂的眉毛当有人说“我很冏”的时候,我们 可以想象出他的表情很像“冏”字,而“冏”字的发音和“窘迫”的 “窘”是一样的这就是典型的利用中国的传统汉字进行造字的象形 方式网络流行语不仅是时代的象征,它更加以简略的符号性、惟妙 惟肖的形象性和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创造出这个时代和社会特有的语 言,不仅仅满足了不同青年学生多种喜好,同时也符号了青年学生追 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口味需求二、 叛逆的心理从表而上看,网络语言只是青少年追求新奇 的产物,实际上确是不断向社会索取尊严的手段网络语言一般老师 家长难以理解,在他们了看来是也为他们的自由开了一扇天窗同时 青年学生自身正处于对社会变化观察敏锐,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叛 逆心理,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追求真我个性和标新立异,机 械服从、维诺谨慎、循规蹈矩从来不是青年学生所具有的特点。
所以, 网络语言给了他们在思维表达上的另一种方式三、 简明的心理因为汉语中大部分语素为单音而词汇大部分 为双音节,导致青年学生形成一种用语习惯,加上实用性原则的要求, 人们会尽可能用较少的词汇或语句来交流和表达,这就是所谓求简的 心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人们 求简求易求快的心理使得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简洁方便,同时青年学生 对于“十指追光速”的愿望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加发展壮人,大量缩略 词语的运用便体现了人们的求简心理例如:“GG” “MM”,“PK” 在google上搜索的结果已经出现上亿多条,可见这些简短的网络流 行语在青年学生中的广泛运用,流行的理市在于这些词语简洁、形象, 适应了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缩短了人们敲击键盘的次数,节 约了时间,满足了人们求简的心理需求四、 从众的心理当前青年学生作为一个追求标新立异的群体, 大多害怕孤单冷漠,怕与同龄人之间没有共同话题也常将网络流行 语当做自身的标签,以标榜自己是“愤青”或“网络达人”的身份, 以期获得自身作为群体中一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网络流行语的 新颖简洁、幽默搞笑、率真时尚、戏谑讽喻等特点正好契合了青年学 生的心理需求。
青年学牛•往往是走在潮流前端的群体,他们为了追随所谓的潮 流,有一种跟分依从大众的心理从某个角度来说,每个社会个体 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每个人都不愿意落伍于吋代和社会因此,当 某种流行语在社会群体中慢慢开始流行的时候,其他不熟悉或还没有 釆纳这一流行语的社会个体就会面对选择,这时,从众的心理要求就 会让他接纳并加以推广,否则,他就会面对某种社会的压力,被别人 视为违规者因此从众的心理需求加剧了流行语使用的程度和流行的 扩大五、 快乐的心理语言是人们交流时候对内心世界真实情感的 直接表露,网络流行语更能体现作为使用主体的青年学生的心理状 态可爱的青春期少年,其实就是出于成人与小孩儿之间,渴望早点 长大,但心理上依然没有成熟,所以会喜欢网络语言中一些可爱,新 奇的表情、语言当代青年具有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喜欢 追求幽默、风趣的东西,这些使得青年学生在说话交流的过程中更加 对乐趣本身感兴趣,“找乐”也就成为了青年学牛.运用网络流行语的 目的和动机青年学生在“找乐”的过程中,又创造了更多丰富的网 络流行语廖友国认为,网络流行语兴起的个体心理动因包括了两方 面,分别是娱乐心理和求新求变娱乐心理主要是根据精神分析学家 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方面结构为基础进行解释。
其 中,廖友国提到了 “快乐原则”,他认为在现实的精神牛活中,所谓 的“快乐原则”很大部分是通过娱乐活动这种最直接的途径来实现 的而网络流行语恰巧复合这种最直接的形式,是一种青年学生用来 娱乐的一种方式,复合青年学生追求快乐的原则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