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文学名著导读.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博古****小店
  • 文档编号:269555090
  • 上传时间:2022-03-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3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文学名著导读中国文学如果真的有源头,那么最遥远的先秦文学就是源头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先秦文学作品主要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尚书》、《管子》、《韩非子》、《论语》、《周易》、《周礼》、《孟子》、《大学》、《中庸》、《孙子兵法》、《韩非子》、《墨子》、《诗经》等等本文选了6部名著,浓缩了这个神秘浩渺的源头上古神话《山海经》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山海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和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全书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驳杂,还包括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相对欧洲成体系的神话,中国的神话显得斑驳零落虽然还是可以分为几大类型,如创世,洪水,发明创造,战争但比起四大古文明中的希腊神话的“家谱”,中国神话的发展演变是有原因的就是历史化古代神话经历了从动物形到半人半兽到人形的演变,半人半兽等形象被史家和儒家抹去了,因为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孔子曾说“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学派决定改造神话,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

      结果使神话大量消亡,历史向前延伸蓬勃兴盛的诸子散文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促使诸子散文蓬勃兴盛,主要有战国初期的《论语》和《墨子》,战国中期的《孟子》和《庄子》,战国末期的《荀子》和《韩非子》等就学术派别而言,《论语》、《孟子》、《荀子》属于儒家,《墨子》属于墨家,《庄子》属于道家,《韩非子》属于法家就文章体例而言,《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孟子》和《庄子》属于论辩文,但《孟子》尚未脱尽语录体,《庄子》已接近专题论文《墨子》、《荀子》和《韩非子》都是以题概篇的专题论文诸子,字面意思就是各位先生,也指有理论、有主张的先生们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书·艺文志》里将“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诸家诸子散文指的就是这些学者的语录、文章诸子的著述在论说文的发展上都体现了各个时期的不同水准在文风上,它们各具特色《论语》言简意深,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等语句,都是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墨子》文辞朴实而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公输》篇,从浅显的事例入手,运用类比、推理等手法论证自己的结论,使对方没有丝毫回避的余地,只能就范认输。

      《孟子》的特点是明白流畅而善辩,如《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在论辩中先撒下罗网,然后请君入瓮,接着穷追猛打,时擒时纵,处处先发制人读来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庄子》汪洋恣肆,善于大量地运用寓言故事阐述事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诸子散文在思想文化上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后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成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包括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剥削压迫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著 名诗篇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其中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记叙周族兴起的传说和历史以及当时经济制度、生产状况的篇章,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 变化,常以章节的复叠加强表达效果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铺叙陈述,“比”是比喻,“兴”是借物起兴,以引起下文。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着、发展着,这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个方面《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在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产生深远影响的《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多有疑义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上起鲁隐公,下至鲁哀公共255年的历史全书再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活动其文学价值体现在叙事和记言两方面叙事方面以《春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在叙事中或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自以为是”对事件或人物进行点评这种手法贯穿了整个历史,直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依然有沿用《左传》标志着先秦散文的成熟其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但其中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也得到了应用《左传》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还常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比如晋公子重耳,他可以言而有信,也可以贪图安逸并没有刻意去美化人物他也是从一个没有大志的贵族成长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这种性格的成长都很好的体现了。

      《左传》还重视对一些琐事细节进行叙述记言文字由于身份及对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委婉谦恭,有的词锋犀利但是都用词典雅,渊懿美茂,生气勃勃《左传》的艺术成就很高,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爱国诗人屈原的绝唱《离骚》屈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人战国时楚人,名平,字原相传故里在今湖北秭归楚怀王时曾任左徒,对内同楚王商议国事,发布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后来受到诬陷,被迫流亡汉北秦国利用这个机会派张仪至楚,许诺割地六百里,使楚与齐国绝交楚怀王受骗与齐绝交后,不能得秦地,便兴师伐秦,遭到惨败怀王不得已,又起用屈原出使齐国,恢复齐楚联盟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受到进一步排挤打击,被放逐江南他眷念祖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政治主张,先后写下了许多光辉诗篇,公元前278 年,秦军攻破楚都郢,屈原万分悲愤,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前半部分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佐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表现了诗人关心楚国命运,志行高洁的品质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后半部分通过神游天上,表现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矛盾痛苦心情和以死殉崇高理想的决心全诗曲折变化,和谐完美,词章瑰丽,广泛运用比兴手法。

      诗人以香草象征自己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妒贤等等,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诗人驰骋想象,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与自然现象编织成瑰丽多彩,奇特无比的幻想境界,表现自己追求理想的精神,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特色,又具有深 刻的现实性,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古代谋臣策士论辩的篇章《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前460~前220)的史事《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谋臣微士攻城略地的策划,纵横捭阖的说辞反映了各诸侯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文笔恣肆生动,酣畅淋漓雄辩的论说、刻骨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无不各尽其妙地构成了《战国策》语言的独特风格苏秦、张仪、陈轸之流的游说辞,司马错的论伐蜀、淳于髡的滑稽、邹忌讽齐王等,在语言的运用上都非常突出《战国策》的每一段文章,都几乎是一篇完整的故事,如苏秦连横说秦惠王、冯谖客孟尝君,秦宣太后爱魏丑夫等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深刻而具体的,写英雄,则气势磅礴,旁若无人;画小丑,则丑态百出,面目可憎如荆轲在刺杀秦王的生死关头,却是谈笑自若,对答如流,简直不把不可一世的秦王放在眼里,他的慷慨激昂、英勇机智不能不叫人钦佩。

      而苏秦则是另一种形象当他游说不成而回家时,“赢滕履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状有归(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活脱脱一副丧家之犬的形象此外,《战国策》中多用寓言小故事,如“献不死之药”、“狐假虎威”、“骥遇伯乐”等,都写得短小精巧,寓意深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