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战经典之电影篇.doc
2页反战经典之电影篇反战经典之电影篇撰文/捕风 编辑/洪歌1、、 《《西线无战事西线无战事》》 本片荣获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被誉为“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导演 刘易斯·迈尔斯通以简明精练的手法写活了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男主角从迷恋战争到心 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鲜明地表达出反战主题这是透过一个德国士兵视角描述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此之前并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描述过战场上经历的精神幻灭……在德国, 该片曾被禁映长达 20 年之久片尾,男主角曾试图伸手捉住一只蝴蝶,但是炮弹落下,一 切沉寂,只有报告上不动声色地写着:今天,西线无战事 2、、 《《残暴的人残暴的人》》 被誉为德国新四杰导演之一的施隆多夫 1996 的作品片中的主角亚伯是个绝对的和平 主义者,他的思维中没有丝毫暴力的阴影,他甚至无法应付来自孩子的恶意报复战争中 被俘的他由此也能跟敌对方友好相处,但真正的冲突性也就发生在一群将被训练为战争机 器的德国童子兵和亚伯之间,亚伯永远也无法将这群孩子带出武力和仇恨结尾的部分, 战争在一个深夜里打到了学校门口,孩子们做着最后的殊死抵抗,在一片炮声和硝烟中, 亚伯顽强地肩负着一个孩子突出重围……亚伯希望他们可以真正走向自由。
3、、 《《现代启示录现代启示录》》 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干脆把战争描绘成一条名副其实的黑暗之路,一条不归路 科波拉用了近乎“实况纪录”的冷峻影调不动声色地表现着一种荒诞感,影片的风格也由 此走向夸张和华美,以强烈的表演色彩、铺张的叙述方式呈现了千百种战争所引发的疯狂 片中的科茨上校借助威拉德的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人人都想从疯狂之极的世界中得 以解脱在科波拉看来,世界上的恐怖与杀戮从来没有消湮 4、、 《《全金属外壳全金属外壳》》 库布里克在《全金属外壳》里先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一群海军志愿队员在失去理性 的教官的带领下所经受的残酷的野营训练;后半部分则是这些已被彻底洗了脑的士兵们在 战争中的经历一切都悲惨而令人心痛,战场上所有那些荒诞可笑的细节也就此显出莫名 的况味当战斗间隙两次穿插了越南妓女向美军士兵“拉客”的情节,在诸如讨价还价、 生殖器规格的争吵里,被无限放大的就只有战争本身的荒谬 5、、 《《生于七月四日生于七月四日》》 《生于七月四日》是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野战排》 ,最 后一部是 1995 年的《尼克松》 ) ,这部片里斯通用相对平实的语调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真实的 故事。
充满爱国激情的运动员罗,自愿参军,奔赴越南战争生活却使他日渐陷入迷惘和 混乱,战后半身瘫痪的他在一段噩梦般的放荡生活之后,也终于选择了用余生坚定地反战 “我爱美国,我爱美国人民,但是,我不爱美国政府!”当罗把反战和无政府主义并置, 战争的神圣性也就得到了新一重的消解和质疑 6、、 《《广岛之恋广岛之恋》》 原著杜拉斯,由阿伦·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讲述了弱小的个体经历如何对抗历史 和战争的横行无忌片中的法国姑娘因为爱上德国士兵而被关入地窖,还亲眼目睹情人的 惨死几年后的她又在一片废墟的广岛遇上了一位同样饱受战争创痛的日本男子此时此 刻爱情的本能也终于无力对抗昔日的梦魇,她最终选择了离去战争的阴影就是这样深 重而无形地给个体生命打下了残酷的烙印 7、、 《《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是根据约瑟夫·海勒同名的黑色幽默小说改编而来,而和约瑟夫·海勒齐名的冯古内特也有一部《第五号屠宰场》被改编成了电影 “第二十二条军规”影射了整个战争中被 颠倒过来的黑白,被完全混淆的理性和非理性关系虽然电影版很难涵括全书的丰富内蕴, 但总有一些画面让人过目难忘,比方说,男主角在目睹了战友血肉模糊的死法,就赤裸着 身体蹲在一棵树上,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而在战场上消失……超现实的画面暗示着全部的 存在的荒谬。
8、、 《《无主之地无主之地》》 年轻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的这部处女作分外巧妙地把波黑战争浓缩为一个克族士兵 和一个塞族士兵的个人对峙在个体的层面也就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所在而人们心中盲目 的仇恨,惟其盲目,所以有着不可救药的可悲在一个又一个戏剧性的高潮里,我们还逐 一反思了现代战争所有的参与者,从冠冕堂皇但效率低下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自负而唯恐 天下不乱的媒体总之,这是没有任何说教成分,将最黑色的幽默与最尖刻的讽刺混合一 起的冷静展示,在充满反讽的无奈情绪里,战争直指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