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羁旅思乡诗(简介+练习).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47143275
  • 上传时间:2023-08-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三、常见意象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候馆:旅舍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一)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二)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②这些景物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的?(三)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四)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五)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说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六)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征铎(duó):装在车马上的铃槲(hú),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七)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一)1、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三)1、初秋晚景,盎然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