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pdf

52页
  • 卖家[上传人]:长**
  • 文档编号:340152390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9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消消 费费 者者 金金 融融 素素 养养调调 查查 分分 析析 报报 告告(2021)2021.08目录摘要.1一、消费者金融知识.4二、消费者金融行为.15三、消费者金融态度.30四、消费者金融技能.34五、综合分析及主要结论.42附录:中国金融素养地图(2021).491摘要摘要通过金融教育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有利于维护金融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益于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评估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以下简称“消保局”)于 2013 年和 2015 年针对消费者金融素养情况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试点调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6 年 1 月 11 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168 号),正式建立了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消保局分别于 2017 年、2019 年在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地区)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消保局对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加以改进和完善,在顺利完成前期测试和调查培训工作后,于 2021 年 4 月第三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电子化方式采集样本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口径,调查覆盖全国 31个省级行政单位和 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在县级层面,共有 2200 个县级行政单位参与本次调查,覆盖率达 77%调查主要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组织 31 个省级分支机构以辖内乡镇和街道为基本单元进行随机抽样,最终确定了 3927 个乡镇和街道作为一级调查点,覆盖率约为 10%本次调查共采集到约 14 万份样本,有效样本量为 118775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 40.39 岁,中位数年龄为 38 岁,其中,25-30 岁、30-35 岁、35-40 岁、45-50 岁是受访者最为集中的年龄组(见图)图1样本年龄分布注:1.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龄组2.图例中,midpoint 表示中位数2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至第四部分客观展现消费者在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和金融技能等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并从年龄、学历、收入、职业、性别、城乡、地区等不同维度进行描述第五部分基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方便直观感受我国金融素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对主要指标绘制金融素养地图(附录一)总体上,我国消费者在金融态度上的表现较好,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

      从金融知识方面看,整体上我国金融消费者对信用知识掌握较好,普遍能够认识到维护良好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对风险收益关系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对退保认识比较到位;对人民币知识掌握较好;对贷款期限与月还款金额及利息的关系有基本理解与 2019 年相比,金融消费者在信用知识、保险知识、贷款知识、存款保险知识、年化收益率计算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金融消费者的复利意识和贷款知识还存在不足;对存款保险的理解仍有提升空间;对商业保险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理财知识较为欠缺与 2019 年相比,在分散化投资、风险收益关系方面的掌握有下降从金融行为方面看,尽管通过进行支付已是我国金融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首选,但大多数人有使用现金进行支付的经历,其中主要为小额支付;在信用卡还款方面普遍具有良好的表现;在贷款使用方面,主要用于购置房产和日常消费;在投资理财方面,主要购买或持有存款类、银行理财、基金、股票等产品;在金融产品或服务信息获取方面,金融机构网点和互联网渠道最受欢迎,选择非网点现场宣传、、短信等渠道的受访者较少;大部分会阅读金融产品的合同条款与2019 年相比,金融消费者信用卡还款行为显著改善,全额还款的比例提高了 8.20个百分点,最低还款额或还款能力不足的比例下降了 2.81 个百分点;阅读合同习惯有改善,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的比例增加了 12.31个百分点。

      从金融态度方面看,我国金融消费者普遍认可现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对商家拒收现金持有明确的反对态度;对负债消费普遍持有谨慎的态度;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持肯定态度,也有不少人认为便利与风险并存;认可金融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针对青少年金融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学校课程教育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投资的收益预期普遍偏高与 2019 年相比,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提高了 14.04 个百分点,认为金融教育不重要的比例则下降近 10 个百分点从金融技能方面看,我国金融消费者在日常收支管理方面表现良好,大多数处于收支盈余或平衡状态;应急储蓄相对充足,普遍能够应对相当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能够意识到要通过资质来辨别金融营销宣传;能够正确理解金融产品合同的关键性条款;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假币;具有密码保护意识;基本能够选择正确的投诉渠道与此同时,部分金融消费者要提高债务管理能力,减轻个人债务负担;在面对互联网上的高利诱惑时,近半数没有第一时间查看资质或直接拒绝;金融消费者在做出决策时更多依赖自身经验和知识,而非寻求第三方专业力量的帮助,容易因过度自信等因素而产生不良后果。

      与 2019 年相比,金融消费者在理解合同条3款、应急储蓄、选择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渠道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在 ATM 密码保护、假币处理等传统技能掌握方面有所下降在上述四个维度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发现包括:一是从国内看,总体上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逐步提升,2021 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与 2019 年相比,提高 2.04其中,我国消费者在金融态度上的表现较好,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二是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在全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在金融态度方面我国具有优势,在基础金融知识方面还有差距三是我国消费者有较为充足的应急储蓄,对疫情下的经济复苏形成有力支撑,是我国经济韧性强的表现之一,为保持这一优势,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金融教育四是消费者对分散化投资等基本金融常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对金融投资的收益预期呈现非理性特征,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可能加大金融市场波动,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教育战略地位五是从重点群体看,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现倒“U”型,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其中,老年人在适应金融数字化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依赖传统渠道和方式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要关注老年人的数字金融转型风险,保持足够耐心,避免老年人在转向数字渠道时遭到非法金融活动的侵害,加大对老年人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六是我国金融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首选支付,但大多数人在过去两年有使用现金进行小额支付的经历,且被拒收现金是极少数情形,绝大多数金融消费者认为拒收现金性质恶劣,并持反对态度图2金融素养各组成部分平均得分注:数值为金融素养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得分4一、消费者金融知识一、消费者金融知识整体来看,我国消费者对信用知识掌握较好,85.15%的受访者知道严重不良信用记录会对自己申请贷款产生负面影响,71.84%的受访者知道不良信用记录的保存年限为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 5 年对风险收益关系有较正确的认识,74.63%的受访者认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对退保犹豫期认识比较到位,71.03%的受访者知道无条件退保相关规定对人民币有较好的认识,68.80%的受访者能正确认识到外币不能在我国境内流通使用多数受访者(68.62%)对贷款期限与月还款金额及利息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消费者的复利意识和贷款知识还存在不足,56.59%的受访者能够正确理解复利,56.99%的受访者知道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

      对存款保险的认识有所提升,55.24%的受访者知道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对商业保险的理解还有待提升,57.02%的受访者认为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分摊风险),48.48%的受访者认为重复投保财产险无法获得重复赔偿投资基础知识较为欠缺,仅有 48.37%的受访者对分散化投资有正确认识,44.69%的受访者能够正确估算年化收益率与 2019 年相比,消费者在不良信用记录保存年限、不良信用记录影响、财险重复投保、退保、贷款期限的影响、还款方式、存款保险、年化收益率估算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在复利意识方面基本持平;在分散化投资、风险收益关系方面的掌握有下降一)(一)对人民币主权地位的认识对人民币主权地位的认识通过询问外币是否能够在境内流通使用,间接考察我国消费者对人民币主权地位的基本认知程度,68.80%的受访者能正确认识到外币不能在我国境内流通使用,人民币是唯一可以在我国境内流通使用的法定货币从学历维度看,低学历群体对货币主权地位的认识程度最低,小学及以下学历消费者中仅有 58.74%认为外币不能进入流通领域图3对人民币主权地位的认识注:“可以”认为外币可以在境内流通;“不可以”认为外币不可以在境内流通;“不知道”表示不清楚外币是否可以在境内流通。

      5(二)(二)对复利的认识对复利的认识在复利方面,主要考察我国消费者是否具备复利意识并能正确估算,调查结果显示,56.59%的受访者能正确掌握复利知识,与 2019 年基本持平,正确率上升了 0.25 个百分点从学历维度看,学历越高,对复利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4.93%的受访者能正确掌握复利知识,小学及以下学历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49.95%从收入维度看,收入越高,对复利知识掌握程度越好,2 万及以上月收入段中,61.19%的受访者能正确掌握复利知识,2000 元以下月收入段中,比例为 53.50%从职业维度看,全日制学生对复利知识掌握程度最好,59.20%的学生消费者能正确掌握复利概念图4复利意识及估算图 4.1 复利知识整体情况图 4.2 复利知识学历分布图 4.3 复利知识收入分布图 4.4 复利知识职业分布注:M 认为复利高于单利,S 认为复利和单利无区别,L 认为复利小于单利,D 表示不知道6(三)(三)对风险和收益的认识对风险和收益的认识在风险收益关系认识方面,74.63%的受访者认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 2019 年相比,降低 3.19 个百分点从学历维度看,学历越高,对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掌握程度越好,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中,83.35%的受访者能正确理解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初中学历受访者中,比例为 67.97%,小学及以下学历受访者中,比例为 64.43%。

      从收入维度看,低收入群体与其他收入组有明显差距,月收入 2000 元以下的受访者中答题正确率仅为63.81%,其他收入组的答题正确率均在 70%以上从城乡维度看,城乡差异明显,77.42%的城镇受访者能正确认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比农村地区高 7.69 个百分点图5对风险与收益关系的认识注:“负向”表示认为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正向”表示认为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无关”表示认为收益与风险无关;“不知道”表示不清楚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四)(四)对投资分散化原理的认识对投资分散化原理的认识在风险分散方面,仅有 48.37%的受访者对分散化原理有正确认知,与 2019年相比,降低 9.71 个百分点从年龄维度看,60 岁以上受访者风险分散意识相对较低,答题正确率为41.62%从学历维度看,学历越高,风险分散意识越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中,68.87%的受访者能正确掌握风险分散概念,小学及以下学历中,比例为 34.43%7从收入维度看,低收入群体的认知偏差最大,月收入 2000 元以下的受访者中答题正确率仅为 35.50%,低于平均水平从城乡维度看,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51.86%的城镇受访者能正确理解风险分散的概念,比农村地区高 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